<ol id="ebnk9"></ol>
    1. 植物營養學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2 14:59:36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這篇植物營養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關鍵詞是培養方案,營養學,碩士,研究生,植物,專業,一、培養目標總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植物營養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植物營養學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植物營養學論文【五篇】

      植物營養學論文范文第1篇

      這篇植物營養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關鍵詞是培養方案,營養學,碩士,研究生,植物,專業,

      一、培養目標

      總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植物營養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在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服從分配,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在業務上掌握植物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熟悉本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了解土壤學作物栽培學與遺傳學植物保護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在本學科能獨立從事研究教學和其它技術管理工作。治學態度嚴謹,協作精神良好。

      3、身體健康。

      二、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包括課程學習科學研究撰寫學位論文及實踐教育(指社會實踐,教學實踐和公益勞動)。其中課程學習時間為1~1、5年,其余為科學研究撰寫論文和論文答辯時間,考慮到植物營養學科的特點,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個完整生長季節進行科學實驗。課程學習不得少于30個學分,社會實踐教學實踐和公益勞動等占3個學分。碩士生如要延長或縮短學習年限,由本人申請,經導師學科院(系)審查同意,報校長批準,但延長或縮短時間一般不超過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

      三、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學科發展的需要,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有10個:

      1、植物營養生理學

      主要研究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運輸分配和調控;營養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過剩的癥狀和發生機理,以及這些過程與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點研究植物在旱澇鹽堿高溫冷害病蟲害通氣不良營養缺乏或毒害等環境脅迫條件下的植物營養生理學及適應性變化規律,新無機營養元素和有機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營養機理等,為合理施肥提供依據。

      2、 植物營養遺傳學特征

      應用植物營養遺傳學原理,采用營養動力學,酶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開展高產作物耐缺氮磷鉀鋅及其它營養元素的營養遺傳特征,作物品種篩選及調控營養機理研究,為高效節肥品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

      3、 復合肥料及各種新型肥料的肥效機理及施用技術研究

      結合化工和農業部門以及生產需要對復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機理進行研究,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依據。主要包括:三元復合肥肥效增產機理;鈣鎂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機理環境效應施用方法和技術研究;商品有機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產工藝肥效機理以及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新型肥料進行試驗研究。為肥料生產和施用提供依據。

      4、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研究

      主要是針對氮肥利用率低損失浪費嚴重,開展平衡施肥與計算機推薦施肥技術開發,解決當前農業生產技術和應用問題。

      5、土壤生物量氮與氮素循環及調節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條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動態及其周轉的氮量,微生物周轉氮與作物吸收關系,土壤養分養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統循環和施肥調控。

      6、 新型高效緩效肥料研制及工業廢渣農業利用

      結合各種材料特點和作物營養規律,開展長效肥控效肥緩效肥磁性肥葉面肥藥肥以及有機無機復合肥等的配方及生產技術研究。充分利用我國自然資源和工業廢物開展研究,如鋅硼鐵錳鉬等工業礦渣鋼渣草碳褐煤等資源利用與開發。

      7、 組織培養與無土栽培營養配方(組合)及應用技術

      組織培養及無土栽培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優化營養配方的篩選,應用植物營養學原理,對一些經濟類植物進行營養液組合研究,是植物營養學研究的內容之一。幾年來已經建立了一些研究實驗室手段并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

      8、 植物營養診斷與推薦施肥技術研究與開發

      根據植物營養失調癥特征和葉片顏色變化規律進行定性和定量診斷施肥;土壤作物化學診斷方法;精準農業及施肥技術;土壤植株營養快速診斷方法及速測儀應用;dris技術營養圖譜信息系統及診斷應用技術。

      9、 施肥對環境質量影響及良性生態循環施肥技術研究

      在長期肥料定位試驗基礎上,開展施肥對土壤環境質量影響,施肥對土壤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影響,施肥與溫室效應等研究,為合理施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質量和生態農業提供依據。

      10、土壤氮的mit過程

      結合肥料長期定位試驗開展 不同有機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礦化過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礦化氮的微生物和礦物固持作用(微生物體氮礦物固定態銨),長期不同施肥對土壤氮的礦化勢(n0)有機氮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響,不同礦化階段的凈礦化率凈殘留率及影響土壤氮mit過程的因素的研究。

      四、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要求總學分達到32學分以上(不含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課程分為必修課(學位課)和選修課兩種。學位課規定為6門(見附表1),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含自然辯證法概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第一外國語(含專業外語),其它為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選修課根據研究生培養方向至少選5門課程。此外、在導師的指導下,碩士生還可以選修其它有關專業的課程(見附表1)。

      跨學科(指跨二級學科)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入學前是??飘厴I的研究生,須補本科主干課程,考試或考核成績合格不計學分。

      1、 必修課(學位課)

      (1)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及自然辨證

      法概論) 4學分

      (2)外國語(包括專業外語) 6學分

      (3)高級植物營養學 3學分

      (4)植物營養的土壤化學 3學分

      (5)植物營養與施肥專題 3學分

      (6)植物營養遺傳與分子生物學 3學分

      2、 選修課

      (1)高級植物生理學 4學分

      (2)生物化學實驗技術 3學分

      (3)第二外國語 2學分

      (4)植物營養研究技術 2學分

      (5)植物營養診斷與管理 2學分

      (6)施肥與環境保護 2學分

      植物營養學論文范文第2篇

      總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植物營養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在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服從分配,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在業務上掌握植物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熟悉本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了解土壤學作物栽培學與遺傳學植物保護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在本學科能獨立從事研究教學和其它技術管理工作。治學態度嚴謹,協作精神良好。

      3、身體健康。

      二、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包括課程學習科學研究撰寫學位論文及實踐教育(指社會實踐,教學實踐和公益勞動)。其中課程學習時間為1~1、5年,其余為科學研究撰寫論文和論文答辯時間,考慮到植物營養學科的特點,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個完整生長季節進行科學實驗。課程學習不得少于30個學分,社會實踐教學實踐和公益勞動等占3個學分。碩士生如要延長或縮短學習年限,由本人申請,經導師學科院(系)審查同意,報校長批準,但延長或縮短時間一般不超過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

      三、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學科發展的需要,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有10個:

      1、植物營養生理學

      主要研究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運輸分配和調控;營養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過剩的癥狀和發生機理,以及這些過程與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點研究植物在旱澇鹽堿高溫冷害病蟲害通氣不良營養缺乏或毒害等環境脅迫條件下的植物營養生理學及適應性變化規律,新無機營養元素和有機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營養機理等,為合理施肥提供依據。

      2、 植物營養遺傳學特征

      應用植物營養遺傳學原理,采用營養動力學,酶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開展高產作物耐缺氮磷鉀鋅及其它營養元素的營養遺傳特征,作物品種篩選及調控營養機理研究,為高效節肥品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

      3、 復合肥料及各種新型肥料的肥效機理及施用技術研究

      結合化工和農業部門以及生產需要對復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機理進行研究,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依據。主要包括:三元復合肥肥效增產機理;鈣鎂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機理環境效應施用方法和技術研究;商品有機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產工藝肥效機理以及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新型肥料進行試驗研究。為肥料生產和施用提供依據。

      4、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研究

      主要是針對氮肥利用率低損失浪費嚴重,開展平衡施肥與計算機推薦施肥技術開發,解決當前農業生產技術和應用問題。

      5、土壤生物量氮與氮素循環及調節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條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動態及其周轉的氮量,微生物周轉氮與作物吸收關系,土壤養分養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統循環和施肥調控。

      6、 新型高效緩效肥料研制及工業廢渣農業利用

      結合各種材料特點和作物營養規律,開展長效肥控效肥緩效肥磁性肥葉面肥藥肥以及有機無機復合肥等的配方及生產技術研究。充分利用我國自然資源和工業廢物開展研究,如鋅硼鐵錳鉬等工業礦渣鋼渣草碳褐煤等資源利用與開發。

      7、 組織培養與無土栽培營養配方(組合)及應用技術

      組織培養及無土栽培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優化營養配方的篩選,應用植物營養學原理,對一些經濟類植物進行營養液組合研究,是植物營養學研究的內容之一。幾年來已經建立了一些研究實驗室手段并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

      8、 植物營養診斷與推薦施肥技術研究與開發

      根據植物營養失調癥特征和葉片顏色變化規律進行定性和定量診斷施肥;土壤作物化學診斷方法;精準農業及施肥技術;土壤植株營養快速診斷方法及速測儀應用;dris技術營養圖譜信息系統及診斷應用技術。

      9、 施肥對環境質量影響及良性生態循環施肥技術研究

      在長期肥料定位試驗基礎上,開展施肥對土壤環境質量影響,施肥對土壤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影響,施肥與溫室效應等研究,為合理施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質量和生態農業提供依據。

      10、土壤氮的mit過程

      結合肥料長期定位試驗開展 不同有機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礦化過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礦化氮的微生物和礦物固持作用(微生物體氮礦物固定態銨),長期不同施肥對土壤氮的礦化勢(n0)有機氮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響,不同礦化階段的凈礦化率凈殘留率及影響土壤氮mit過程的因素的研究。

      四、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要求總學分達到32學分以上(不含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課程分為必修課(學位課)和選修課兩種。學位課規定為6門(見附表1),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含自然辯證法概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第一外國語(含專業外語),其它為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選修課根據研究生培養方向至少選5門課程。此外、在導師的指導下,碩士生還可以選修其它有關專業的課程(見附表1)。

      跨學科(指跨二級學科)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入學前是??飘厴I的研究生,須補本科主干課程,考試或考核成績合格不計學分。

      1、 必修課(學位課)

      (1)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及自然辨證

      法概論) 4學分

      (2)外國語(包括專業外語) 6學分

      (3)高級植物營養學 3學分

      (4)植物營養的土壤化學 3學分

      (5)植物營養與施肥專題 3學分

      (6)植物營養遺傳與分子生物學 3學分

      2、 選修課

      (1)高級植物生理學 4學分

      (2)生物化學實驗技術 3學分

      (3)第二外國語 2學分

      (4)植物營養研究技術 2學分

      (5)植物營養診斷與管理 2學分

      (6)施肥與環境保護 2學分

      (7)土壤-植物-動物體系中的微量元素 1、5學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術 2學分

      (9)高級試驗設計 2學分

      (10)多元統計分析在農業中的應用 2學分

      (11)儀器分析 2、5學分

      (12)計算機算法語言 2、5學分

      (13)植物生理研究技術 3學分

      五、培養方式與方法

      1、 實行導師負責制

      在以導師為主的同時,建立導師指導小組,小組成員可以是聘請校外的知名教授和專家,由導師和指導小組全面負責培養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學風教育培養計劃的制定學位論文的指導等。入學三個月內,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個人培養計劃。

      2、課程學習

      碩士研究生必須學好規定的各門學位課程,要根據研究方向以及碩士生的基礎,經過導師同意選讀幾門選修課。碩士生課程學習方式,可以隨班聽課,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學以及采取研討會和學習會等方式迸行,學習方法可以靈活。無論那種方式,都必須通過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獲得學分。

      3、 學術報告

      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應經常參加本學科的學術報告會,多寫讀書報告學習心得調查報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學術報告2~3次。

      4、實踐教育

      碩士生必須參加教學實踐,在第二或第三學年組織碩士生參加大學本科的部分教學工作,形式可以是講授部分章節,指導實驗實習課程輔導等,總工作量應不少于12

      0標準學時,其中講課不少于6學時。經考核合格計2學分。

      研究生必須參加社會實踐,在整個學習期間不少于3周。同時應參加不少于3周的公益勞動。研究生要寫出社會實踐報告,院(系)和研究生部黨團組織要進行組織和考核,對沒有參加社會實踐或公益勞動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畢業。

      5、文體活動

      研究生應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堅持鍛煉身體,提高文藝素養。

      六、考核方法

      植物營養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果利大植物營養液;
      花生苗;
      災后復壯;
      生長發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9-0011-02

      近年來,臺風災害成為全球沿海地區突發性自然災害之首,臺風次生暴雨、洪澇、海水倒灌導致農業生產嚴重減產絕收。政府加大農業投入和種植結構調整。選育抗病、抗逆性的作物優良品種。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熱帶風暴在數量、級別、受災害面積上不斷增大,造成的重大災害時有發生。因此,為了降低臺風對沿海地區生產生活的風險壓力,必須提高人民群眾自主抵御風災的意識和能力,2012年受省科技廳資助,研究各種御臺、避臺、災后自救、補救、復壯保產增產的技術,減輕臺風災害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臺風暴雨災害的能力。筆者采用在臺風前后分別噴施植物營養液果利大、植物生長素赤霉素,對臺風暴雨水淹花生苗復壯保產的效果、探討該方法對水淹后花生生理變化及產量的影響,尋求花生抗災減災復壯保產增產的依據和方法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重復放大試驗,選在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花生良種基地進行。湛油62號[1]、湛油75號花生種子[1]由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提供,果利大植物營養液[2-3]由湛江南田龍肥料有限公司提供,赤霉素由江蘇豐源生物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于臺風前、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A)、植物生長素赤霉素(CK)。3次重復,小區面積666 m2。

      1.3 試驗實施

      試驗示范田分別播種湛油75號、湛油62號2個品種,播種子28.5萬~31.5萬粒/hm2,株行距20 cm×23 cm,每穴播2粒種子。定植前采用一次性全層施肥方法。同時播種,設標記。土壤及水肥管理條件相同。在災前2015年9月12日苗期處理A、CK分別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赤霉素10 mL/L各1次[2]。于2015年9月23日與第1次同量同時各噴施第2次。2015年10月2日受超強臺風“彩虹”暴雨水淹沒花生田。臺風過后、全市停電,采用虹吸排水后,清理污泥雜物,同時沖清水洗去植株上泥土,處理A、CK各小區災后立即分別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赤霉素10 mL/L各1次。間隔10 d噴1次,連續噴施3次。臺風過后調深溝,降低地下水位。表土稍干后中耕扶苗培土根施肥1次。隨后常規管理。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水淹結束后采花生苗主莖葉片測定有關生理特性的變化影響。測定丙二醛含量(采用TBA法測定)[4]、測定葉綠素總含量[5]、收獲時測定產量、籽仁品質性狀[6],用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3]。

      2 結果與分析

      2.1 花生苗期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對水淹脅迫后生理特性的影響

      2.1.1 花生苗期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對水淹脅迫后葉片MDA含量的影響。植物葉片丙二醛(MDA)是膜脂過氧化的主要產物之一。MDA可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和酶等結合,引起蛋白質分子內和分子間的交聯,從而使酶失活,破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傷害的程度。從表1可以看出,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在受到臺風雨水淹后花生苗葉片各個采樣本的丙二醛含量均為0.15 μmol/g。與對照噴施赤霉素10 mL/L(CK)水淹后花生苗的葉片MDA含量無差別。數據初步表明了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赤霉素10 mL/L各2次,水淹后花生苗葉片MDA含量相同,及時排水沒有造成花生苗嚴重傷害。

      2.1.2 花生苗期災前噴施果利大對水淹脅迫后葉片質膜透性的影響。細胞質膜是細胞與外界環境交換信息的屏障,是細胞內生化反應的場所。不良環境會造成膜的傷害,細胞膜透性增加,電解質外滲,外滲的電解質引起溶液電導率的變化來反映細胞膜的傷害程度[4]。從表1可以看出,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 2次,花生苗在受到臺風雨水淹后各個采樣葉片質膜透性均與CK差別不大。反映其水淹花生苗受到傷害程度較一致。

      2.1.3 花生苗期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對水淹脅迫下葉片脯氨酸和葉綠素總含量的影響。脯氨酸有很強的水合能力和很高的水勢,蛋白質可借助脯氨酸束縛更多的水,防止淹水滲透脅迫下蛋白質的脫水變性,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水淹花生苗各個樣本的脯氨酸含量差距不大,各個樣本的葉綠素總含量比CK有所下降(表1),這說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的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在受到臺風雨水淹后體內脯氨酸大量形成,起到滲透調節作用,抵抗外界的脅迫作用,提高了對水分脅迫的忍耐能力。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在水淹脅迫后結合變得松弛,葉綠素遭到破壞,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會降低[4-7]。從表1可以看出,災前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的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在受到臺風暴雨水淹后各個采樣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平均值低于CK,但葉綠素含量均達到一定水平,與CK差異不太大。

      2.2 花生苗災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

      對水淹解除后2個品種的花生苗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收獲期分別取植株各5株,烘干后測定葉片全N及可溶性總糖含量,結果表明,處理A與CK植株中的全N含量無顯著影響,但植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比CK低。災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具有延緩哀老、延長生育期,從而利于植株體內的營養成分向花生籽仁中轉運和充實(表2)。

      2.3 花生苗災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對水淹后花生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花生莢果產量是考量花生苗受風災水淹害脅迫后復壯、提高抗逆耐性強弱的最終反映?;ㄉ缢徒獬髧娛┕笾参餇I養液5 mL/L小區產量幅度隨著噴施次數增加而增加,湛油75號產量比CK增加27.90%,湛油62號產量比CK增加27.13%?;ㄉ首蚜S胁町?、出仁率影響不大(表3)。

      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期,使用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噴施1次,間隔10 d相同噴施第2次,解除淹水后2個品種花生苗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 3次比CK噴施赤霉素10 mL/L 3次收獲花生1 kg果粒數減少,1 kg仁數減少,出仁率比CK高。說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莢果數較CK增加。果仁較CK重量有所增加。

      3 結論與討論

      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期災前使用湛江南田龍肥料有限公司生產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噴施1次,間隔10 d等量噴施第2次,受臺風暴雨水淹后花生苗葉片MDA、質膜透性、葉綠素總含量基本上無差別;
      災后解除水淹花生苗即刻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 1次,間隔10 d噴施1次,共3次。同時噴施赤霉素10 mL/L間隔10 d噴施1次,共3次。結果表明,湛油75號、湛油62號花生苗不論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還是赤霉素收獲期植株葉片總N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差別不大。湛油75號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 3次較對照噴施赤霉素10 mL/L 3次產量增加27.90%。湛油62號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 3次較對照噴施赤霉素10 mL/L 3次產量增加27.13%。收獲花生1 kg果粒數減少,1 kg仁數減少,出仁率較對照噴施赤霉素提高;
      說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5 mL/L,莢果數比對照噴施赤霉素增大,果仁比對照噴施赤霉素重量有所增加,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出油率。表明花生苗短期被迫水淹受災后,及時解救并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和赤霉素可起到緩解淹水脅迫癥,提高抗逆免疫力及花生苗抗逆生理適應力的作用。

      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可以起到緩解逆境應答和迅速恢復正常生長的作用。苗生長過旺,可在始花后25~30 d,用15%多效唑粉劑300 g/hm2對水1 500 kg/hm2噴施控制株高。正常情況下,花生苗體內脯氨酸含量并不高,但遭受水淹脅迫時花生苗體內的脯氨酸含量會增加,反映受水淹脅迫后花生苗對水的忍耐及抵抗能力,用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本次試驗各個樣本的脯氨酸含量差距不大,葉綠素總含量較對照噴施赤霉素有所下降,這說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花生苗在受到臺風暴雨水淹后體內脯氨酸大量形成,提高對水分脅迫的忍耐能力。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花生苗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平均值低于對照噴施赤霉素,但葉綠素含量均達到一定水平,與對照噴施赤霉素有差異。正常條件下,葉綠素與葉綠體蛋白的結合緊密,水淹脅迫下它們之間的結合變得松弛,葉綠素遭到破壞,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會降低[6-7],但葉綠素含量均達到一定水平。前期試驗于2004年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的湛油75號參加省區試,干莢果平均產量4 587 kg/hm2,較對照品種汕油523增產5.2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果仁產量為3 151.95 kg/hm2,增產6.2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的湛油75號復試,干莢果平均產量4 139.85 kg/hm2,增產14.0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果仁產量為2 893.95 kg/hm2,增產19.54%,增產達極顯著水平。試驗結果表明,噴施果利大植物營養液在長達10年的應用研究中,不只是用于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在逆境的脅迫下顯示有較強的抵抗逆境生長作用,抗旱、抗寒、抗病應用試驗證明:果利大植物營養液應用于農作物種植,安全無毒副作用,可以安全使用,同時可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收益。近年來,因災損失嚴重,河水泛濫,臺風暴雨、引起的澇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是毀滅性的。而且濕澇危害面積從南擴大到北,水淹農作物而造成的減產或者絕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國內這一領域研究較薄弱,因而深入研究澇漬對作物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4 參考文獻

      [1] 汪云,陳傲,馮希錦,等.高產優質抗病花生新品種湛油75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花生學報,2011(4):34-36.

      [2] 羅富英,陳燕,鄭桂新,等.果利達植物調節劑在龍眼生產上的應用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6):34-37.

      [3] 羅富英,陳燕,林超英,等.果利達植物調節劑在芒果生產上的應用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0(2):4-10.

      [4] 郭峰,萬書波,李新國,等.不同時期水分脅迫對花生生長發育及某些生理性質的影響[C]//中國作物學會50周年慶祝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5] 王成祥.花生莢果發育初期赤霉素合成和信號傳導關鍵基因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植物營養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保健型園林;
      理論依據;
      實踐經驗;
      問題;
      展望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2-0247-03

      SummaryonDesignTheoryandPracticeofHealthcareGarden

      HUANG BAO-baoCUI Rui-f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Zhejiang A&F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some related concepts on healthcare garden ofhome and abroad,the domestic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ealthcare garden and the foreign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which could be learned to explore the design. Meanwhile,healthcare garden"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China were reviewed.Finally,the paper explain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ealthcare garden in the hope of that the paper could play a helpful role in healthcare garden designing in future.

      Key wordshealthcare garden;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blems;
      outlook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園林的功能也在不斷改變拓展。園林不僅承擔環境維護、綠化美化、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功能,而且更擔負維護人們健康的功能,保健型園林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1-4]。近幾年來,保健型園林的設計應用逐漸從在公園、療養院、醫院等場所發展到人居環境的各個地方。保健型園林是人們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新型園林形式,它使環境更加適于人們居住,最大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創造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生態環境[5-8]。國內近幾年也對保健型園林進行很多的研究,包括國內外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從中吸取精華,以優化和組合保健型園林的規劃設計理論以及實踐。

      1國內外保健型園林的相關概念

      保健型園林(healthcare garden)最早出現在歐洲發達國家,有專門培訓這方面人才的機構。作為一種新興的專業化的研究領域,由醫療專家和園林設計專業人員共同合作創造一種保健的環境[9],服務的對象范圍比較狹窄,同時國外對保健型園林的理解重在對健康的恢復作用,而國內注重保健型園林對健康的保護作用和對疾病的預防作用。

      國內對保健型園林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程緒坷[5]提出保健型園林這一種園林形式,才逐漸對其進行大量的研究。牛澤慧和徐峰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文化對保健型園林做出如下定義:保健型園林是以維護人民健康和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為目的,以醫學與環境心理學為指導,通過地形、保健型植物、建筑小品的運用來營造的具有保健效果的園林[1]。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和對國外保健園林經驗學習上,該文對保健型園林的概念進行進一步總結:保健型園林作為一種潮流在城市各種公共綠地中進行設計應用,充分體現園林的各項功能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和恢復人們的身心健康;
      同時它是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養生保健文化知識,以醫學、中國傳統養生學、環境心理學以及大眾的行為心理特征和人們的實際需要為指導,通過園林的各種構成元素在“循證設計”[10]的方法論指導下營造的具有保健功效的一種新的園林形式。這里循證設計中的“證”不僅包括現今專家在環境對人身心健康影響所研究出的成果,也包括在實際實踐中對保健型園林建設已存在問題吸取的經驗教訓。國外的康復園林和園藝療法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也具有很大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2國外保健型園林的設計理論與實踐

      2.1國外保健型園林的設計理論依據

      相對于國內來說,國外的理論研究比較深入,具備比較完整的營造理論,而且國外保健園林比較傾向于園林自身對健康的恢復作用。

      2.1.1以環境心理學和醫學為基礎,康復景觀、園藝療法和療養景觀的進一步發展。歐美的傳統保健型園林是以環境心理學和醫學作為指導,著重改善病人就醫的環境,消除就醫過程中的壓抑情緒,充分發揮治療的功效。環境心理學最初出現于美國,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近30多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邊緣性學科,更是一門應用性學科[11]。它的研究范圍包括:①行為與人造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②物理環境與人類行為及經驗之間的相互關系,即關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③更多地強調物理環境,還特別強調主體與環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強調人們怎樣受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關注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反應[12]。

      發展相當成熟的園藝療法和療養景觀以及康復景觀的設計實踐經驗和理論對保健型園林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廣義的園藝療法包括通過五感(視、 聽、嗅、觸、味覺)來調節人的身體健康[13]?!拔甯小钡挠谜Z最初見于佛教中的 “五根”,一般意義上的園林景觀其主要功能是服務于視覺的,因為人的信息來源約80%源自視覺。由于醫療花園的特殊作用,園藝療法中五感刺激的環境設計,將障礙人群融入一般人群考慮,充分開發除視覺以外的對景觀的感知能力,讓他們能一起在同一區域共同體驗環境。Marcus和Barnes在《療養花園》一書中指出,設計成功的療養花園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4]:①不同類別的空間。包括適于個人獨處的空間和適于群體交流的空間,這樣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空間類型,從而增強對環境的控制感,減輕壓力,多用綠色材料;
      ②多用自然材料,減少人工材料,可以增強幸福感;
      ③激勵鍛煉。有利于散步的環境可以減輕壓力。④積極的引導。自然的植物、水景以及與植物相關的活動可以給人積極的引導;
      ⑤避免外界干擾。城市噪音、煙塵、人造光源應盡量減少。自然的光線、聲音則是花園中的積極要素;
      ⑥避免復雜抽象的景觀。對于復雜抽象的環境,比如較為神秘復雜的環境,對于健康的人來說可能非常有趣和具有挑戰性,但是對于身體或是精神需要療養的人來說卻難以忍受;
      ⑦應避免復雜抽象的園林要素。在克萊爾?庫珀?馬科斯的《康復花園》[15]文章中,介紹了康復花園設計的15個原則:創造更多鍛煉和運動的機會、提供多種選擇,尋覓私密空間,行為能力恢復自我訓練、促進聚會交流的場所及設施,鼓勵人們聚集到一起,強化社會交往,融于自然、可知性、可接近性、親和性、安靜、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適性、積極向上的藝術性、探索性、目標點、私密性、全景、易于維護。

      2.1.2自然環境健康績效的兩大經典理論。1990年WTO對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4]。健康的新定義標志醫學模式已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自然環境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成為關注的焦點,此時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是下面兩大經典理論:一是烏爾里希的“壓力緩解理論”,解釋康復過程是怎樣發生的,指出與自然接觸對于人類的健康具有本能的益處;
      該理論認為人們注意力下降是由于壓力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并認為自然環境對人們情感和生理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緩解精神壓力方面具有明顯效果[7]。二是康普蘭夫婦的“注意力恢復理論”,解釋了景觀復原作用的機理。該理論認為人們長時間的注視自身不感興趣但是很重要的工作時,必須要高度集中精力,會導致人們神經中樞抑制機能過度使用,易讓人產生疲勞感;
      人類自身對大自然環境具有天生的向往,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與欣賞不需要專心注視[3],即自然環境對人們精神疲勞恢復具有明顯效果[2]。兩大經典理論的研究說明,暴露于自然環境中,甚至是觀看自然環境的圖片均能減輕壓力,提高診療效果,促進心理健康[16-17]。

      2.2國外保健型型園林實踐研究

      國外保健型園林與中國不同,其更重視園林環境的治療功效,營造大量具有治療作用的園林形式。主要服務的對象為富人或疾病人群,服務的范圍較窄,常為私人服務。針對患病和殘疾人建造的保健型園林,例如醫院附屬花園。國外有不少醫院設有附屬花園,它們改變了醫院中生硬冰冷的氣氛,營造有助于病人康復的環境,例如療養花園、五感花園、康復花園。園藝療法園的不斷創新應用也是對保健型園林的一種發展,同時近幾年保健型療庭院建設成為了歐美發展的一種熱潮,例如禪宗花園、沉思花園、紀念性花園、野生生物花園等不同的保健型園林形式都進行了實踐與應用。

      3國內保健型園林的設計理論與實踐

      我國在保健型園林研究方面起步比較晚。直到1990年,上海園林局程緒坷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生態園林》中指出了“保健型的人工植物群落”的分類,并提出保健型園林這種類型[5-6],此后國內才陸續開始進行相關研究。由于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國內保健型園林理論實踐研究有其特有的特點。

      3.1國內保健型園林的設計理論依據

      3.1.1在造景元素方面。中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因為我國有極為豐富的種質資源,而園林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就是植物。因而大部分專家把重點研究放在保健植物資源的開發以及養生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構件上,力圖把植物的保健功效發揮最大。其中主要根據植物對人的五感的功效對植物以及群落進行分類。李紅武根據保健植物釋放保健物質這一特性,結合園林美學的理論,給出園林保健植物定義:園林中的保健植物,是園林中那些含有抗菌素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化學物質,能散發有益人體健康氣體的活性植物的總稱。這類植物具有保健、治療、抑制或緩解疾病癥狀的作用,對人類的身體和身心健康起到直接或間接的保護作用[18]。李偉強等介紹保健植物的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嗅覺型、觸摸型、味覺型)及其保健作用:首先,視覺欣賞產生不同心理,從而起到保健作用;
      其次,殺菌有益物質的揮發起到的保健作用;
      最后,豐富的藥用資源也具有保健作用[19]。殷利華等較詳細地列舉華中地區近50種具有良好景觀效果的呼吸保健型、食用保健型與接觸感官保健型植物,并提出相應的運用方式,讓保健植物在“健康小區”中扮演重要角色[20]。楊振華等根據康體植物的康體功能和其不同側重點,將能用于營建康體植物群落的園林植物分為以下4種:殺菌消毒類,提神醒腦類,通經活絡類,潤肺養心類[21]。朱煒總結近幾年學者對保健植物的研究,包括分類及其應用。提出開展園林保健植物開發利用的對策:繼續開展園林保健植物內含物研究,認真探究保健機理、加大園林保健植物資源調查力度,積極開展優良園林保健植物引種馴化、積極倡導“森林浴”和“園藝療法”,努力營造保健型園林綠地[22]。賈平等總結觀賞性保健植物的園林應用:營造保健生態社區、營造保健型室內空間、營造保的公共活動場健型地、營造保健型風景區(目前流行的“森林浴”、“生態旅游”等這些基于保健型園林理論而建立的)、園藝療法的應用[23]。王 等通過歸納康復性園林綠地中植物的作用,提出植物群落生態設計、保健性設計、運用傳統五行學說理論設計及意境設計等康復性園林綠地植物配植的設計手法,并從抗污染、殺菌、保健、碳匯林樹種等多方面總結北方可選用的康復性園林綠地植物種類,對北方建設康復性園林綠地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24]。劉志強等提出芳香療法在園林中的應用:芳香療法可推廣至園林綠地中,既可改善城鄉環境,又可讓普通百姓保健、療疾。首先,建立芳香植物專類園;
      其次,建立植物保健綠地;
      再者,建立盲人服務綠地;
      最后,建立夜花園。芳香植物運用到園林應注意的問題:綜合運用人體的五大感官,建立芳香特性應與所處區域的功能、利用人群相適應。香氣濃度的控制(地形的控制)和芳香植物的種植形式[25]。李允菲提到利用色彩進行植物造景時,植物顏色的運用種類通常為3~4種。因此,在利用彩色植物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注意色彩不能過于繁多,以免出現凌亂無序的感覺[26]。

      3.1.2在指導思想方面。與國外的思想不同,我國的保健型園林的指導思想以傳統的五行理論作為指導,著重植物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國內文獻理論主要通過將景觀與陰陽五行和傳統養生文化進行對應,由于在園林中植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將植物與五行的關系作一對應;
      還有文獻研究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在療養空間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別介紹儒、道、佛三教蘊含的養生之道,從而運用到景觀規劃設計中;
      現今中國古典園林蘊含的傳統豐富的養生智慧正在被研究運用到現代園林設計中。

      牛澤慧等將園林景觀特性與陰陽五行相對應,也將植物與五行的關系一一對應,以此將景觀通過五行細分與人體聯系起來,人體健康機能(包括身體上與精神上)的問題就可以通過景觀進行調整[1]。楊 歡等試將傳統中醫理論用于指導康健花園的設計,并從陰陽平衡的應用和五行的應用2個方面提出新的康健花園設計框架與導則[27]。許 慧等回顧養生文化的發展歷程,并對其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他指出無論哪種養生法都離不開環境的依托,中國古典園林就是古人利用環境養生的一個最好的例證。無論是在園林的選址布局、建筑營造、植物配置、筑山理水,還是在園林品賞中,中國傳統養生文化都得到了充分體現。中國古典園林其實就是一門養生藝術,其獨特的養生價值和藝術手法值得后人借鑒[28]。

      3.1.3在國外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由于國外保健型園林發展較為成熟,所以國內在保健型園林的發展研究進程中經常吸取國外的相關理論、實踐、經驗,主要是在園藝療法、康復型園林、療養院方面理論和實踐方面。在國外理論和實踐上述已經講述,這里就不在解釋。

      3.2國內保健型園林的實踐研究

      國內保健型園林的實踐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同時保健型園林的建造形式主要是居民小區和植物保健園,比較單一。特別是在上海進行的實踐比較多,例如上海市陸家嘴地區居民小區根據中醫的五行理論,依照人體臟器所對應的不同保健功能植物,將植被分別栽種到金、木、水、火、土5組不同的區域和方位;
      20世紀80年代末,在上海市楊浦區民星新村進行創建保健型生態園林的嘗試;
      上海萬里城生態保健社區的景觀優化設計更是保健型園林的典范。近幾年分別在深圳、廣州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進行保健型園林建設的嘗試。

      3.3國內保健型園林的存在的問題

      國內保健型園林發展較晚,在理論和實踐研究上相對不足,再加上國內人口多、醫療條件較差等很多基本國情,致使其發展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理論不系統,主要研究植物的保健功效,對園林其他要素的保健功效研究很少。理論系統性不夠,不能很好地指導設計。其次,我國在這方面還沒有專門的研究及人才培訓機構,國內主要在居民小區進行保健型園林的營造,保健型園林的應用實踐單一,而且只有園林設計師在根據保健學理論基礎上獨自完成,理論經驗不全面。再者,雖然對保健型園林的理論研究進步很多,也吸取很多有用的養生保健的經驗,但是始終沒有把保健型園林放入社會這個大環境下進行實踐,更無法提高大眾保健意識的作用。最后,理論研究與實踐沒有很好的對應,即有很多空洞的理論研究,但實踐實例不多。由于實踐不足且區域嚴重不平衡、反饋信息不足等原因,無法將使用者的需要結合到理論和實踐中。

      4對國內保健型園林的發展趨勢的展望

      通過對大量文獻的閱讀,總結保健型園林發展趨勢,將對保健型園林的建設起到一定的積極指導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綜合運用園林中的各組成要素,而非僅從植物自身考慮,要綜合運用植物的各種功能,不能只強調運用植物的嗅覺保健作用;
      應綜合運用園藝學、醫學、環境心理學、園林設計、植物學等學科,還需要園藝師、設計師、理療師、游人之間的相互合作,積極開展保健園林的研究與實踐。②保健型園林形式不單單在居住小區或者醫療機構中出現,將會更多地出現在各種公共綠地中。例如在休閑觀光農業等旅游業中,保健型園林的營造也會成為一種發展方向。同時也會從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發展到更多的較發達地區,成為一種更加適合大眾的公共園林形式。③隨著當前全球高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也在第10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中國從現在開始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預測到2014年,高齡人口的比例將占20%[8]。因此,保健型園林的規劃將會充分考慮中老年這一群體,對老年人有關的保健園林將會成為關注焦點。④“以人為本”的設計指導思想始終貫穿于整個設計應用中,甚至具體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石,即人性關懷的細節處理。同時大眾行為與心理的研究理論應該充分運用到保健型園林的設計實踐中。⑤保健型園林中的“參與性”應該得到提高。讓人們在自身體驗中得到修身養性的結果,例如旅游項目“勞務旅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⑥充分開發應用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和中國古典園林蘊含的養生智慧和經驗。

      5結語

      通過對國內保健型園林設計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借鑒國外優秀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精華,豐富國內保健型園林的建設,同時吸取對保健型園林案例的實地調查研究而發現存在問題的經驗教訓,改善和發展保健型園林的規劃設計。

      6參考文獻

      [1] 牛澤慧,徐峰.保健型園林的營造[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6(3):18-19.

      [2] VELARDE M,FRY G,TVEIT M.Health Effects of Viewing Landscapes 2 Landscape Types i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07,6(4):199-212.

      [3] SCOPELLITI M,GIULIANI M.Choosing Rest orative Environ ments Across the Lifes pan:A Matter of Place Experienc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4,24(4):423-437.

      [4] 劉自穩.健康,一個急需重視的課題[J].健康,2004(2):8-9.

      [5] 程緒坷.建設有中國特色生態園林的探索[J].園林,1990(1):4-5.

      [6] 上海市綠化委員會.生態園林論文續集[J].1版.上海:園林雜志社,1993.

      [7] HANSMANN R,HUG S,SEELAND K.Restorati on and Stress Relief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ies in Forests and Parks[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07,6(4):213-225.

      [8] 章俊華.Landscape思潮[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9] 陳立軍.保健型園林營造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2004,1(4):108-109,114.

      [10] ULRICH R S.View Through a Window May Influence Recovery from Surgery[J].Science,1984,224(46-47):420-421.

      [11] 劉萍,吳建平.中國環境心理學的發展歷程與研究現狀[J].贛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28(1):18-21.

      [12] 自考365.《環境心理學》串講筆記匯總[EB/OL].(2008-05-11)[2011-09-18].2006-04-/2008-05.

      [13] 李樹華.盡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園藝療法學科體系[J].中國園林,2000,16(69):17-19.

      [14] MARCUS C C,BARHEA M.Healing Gardens: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9.

      [15] 克萊爾?庫珀?馬科斯,羅華,金荷仙.康復花園[M].臺灣:五南出版社,2007.

      [16] ULRICH R S.Health benefits of Gardens in Hospitals[EB/OL].(2009-07-10)[2011-09-18].http://省略/SymposiumUlrich.pdf.

      [17] HARTIG T,EVANS G W.Restorative Eff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91(23):3-26.

      [18] 李紅武.園林保健植物分類及應用探討[J].消費導刊,2008(5):186.

      [19] 李偉強,包志毅,劉佳妮.保健植物的類型及其在園林綠地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2007(4):146-148.

      [20] 殷利華,陳春貴,姚忠勇.居住區綠化保健植物的合理運用[J].江蘇林業技,2005,8(4):50-53.

      [21] 楊振華,秦華,黃麗霞.康體植物群落的園林造景應用[J].西南園藝,2005,33(5):30-31.

      [22] 朱煒.園林保健植物開發應用現狀及前景探討[J].東林業科技,2010(4):108-110.

      [23] 賈平,王廣生,黃澤飛,等.觀賞型保健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2):177-180

      [24] 王,張金麗,王超.北方康復性園林綠地植物配植研究[J].北方園藝,2010(14):113-117.

      [25] 劉志強.芳香療法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05,30(6):91-93.

      [26] 李允菲.環境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陜西林業科技,2009(2):133-137.

      植物營養學論文范文第5篇

      2015中國植物提取物行業國際競爭力提升論壇(以下簡稱2015中國植提國際論壇)將于10月29-30日在貴安新區北斗灣開元酒店舉行。8月18日,大會主辦方植提橋媒體和中國醫保商會在北京舉行了關于本屆大會的新聞會。

      大會邀請到國家發改委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理事長于小冬主任、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女士、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副主任于志斌、貴安新區管委會王維仲主任和植提橋媒體總監張淑麗出席并作有關演講。

      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我國第八個部級新區:貴安新區,此后貴安新區將大數據、大健康列為兩大發展豐線,從電子科技及健康產業來布局及推動貴安新區的發展。2015中國植提國際論壇獲得貴安新區承辦,王維仲主任在本次新聞會上介紹了貴安新區優越的自然及氣候條件。他指出貴陽植物資源儲備總數大約為4802種,其中天麻、杜仲、茯苓、天冬、黃柏、半夏、吳茱萸和何首烏是極為優質的藥材品種,總植物資源儲備量僅次于云南。貴州醫科大學、貴州大學等擁有部級中藥材研究中心,具備一定科技基礎,并且以貴陽為中心的輻射周邊其他省會城市的高鐵樞紐將于2019年全面建成。貴陽將是兼具政策優先、植物資源豐富、科技配套快速更新以及交通、教育配套成熟的投資領地。

      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理事長于小冬主任就任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改善項目工作,對全球營養保健產業有著極為專業和深入的了解,并且對我國省市地區的大健康產業布局提出了兼具科學理念的思路清晰的指導思想。于主任介紹說,植物提取物衍生出來的健康產業前景十分廣闊。而基于營養保健基礎的健康行業不僅是一個產業,還是一種生活觀念:在滿足了基本生存與營養的階段后,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精神愉悅、心態陽光及舉止優雅的生活,大健康產業有助于國民經濟的整個提升。

      楊月欣理事長介紹了近年來中國營養學會在我國居民膳食安全量方面做的具體工作。我國保健品行業自1996年開始發展至今走過了20個年頭,保健品行業除了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必需營養素品類之外,植物提取物成為這個領域增長最快的一個品類。而針對我國消費者的膳食補充安全劑量這個工作就顯得十分必要。營養學會在多年工作中初步完成了白藜蘆醇、GAMMA-氨基丁酸、兒茶素、姜黃素、綠原酸、番茄紅素、原花青素、葉黃素、槲皮素、大蒜素和氨糖等21種保健成分,對我國以植物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企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配方依據。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