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將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38例。采用常規透析患者查對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動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管理。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血液透析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血透護理工作計劃【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參考。
血透護理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方法:將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38例。采用常規透析患者查對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管理;
采用品管圈活動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管理。
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患者查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不良反應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結論:應用品管圈活動模式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實施查對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品管圈 血液透析 查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07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069-01
“品管圈”活動是一種由日本專家率先發起的,從尊重患者人性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輕松愉快的管理的模式,可以使相關人員更加自動自發的參與到整個管理活動中,在實際臨床護理服務工作中獲得更大滿足感與成就感 [1]。本次研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模式進行查對的效果進行研究?,F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38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
患者年齡22-85歲,平均年齡(44.1±1.6)歲;
血液疾病病史1-18個月,平均病史(4.2±0.8)個月;
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
患者年齡21-87歲,平均年齡(44.3±1.5)歲;
血液疾病病史1-19個月,平均病史(4.1±0.7)個月。上述三項自然指標兩組研究對象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采用常規透析患者查對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管理;
采用品管圈活動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人員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對品管圈活動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并應用到實際護理服務工作當中;
②組圈:相關護理人員可以自發組圈,然后選出圈長,制定活動的主題和具體時間,每個星期應該保證召開兩次圈會,討論并決定選定的主題;
③活動主題的選擇:所有成員共同參與,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主要分析導致查對正確率降低的原因,將活動的主題確定為“如何進一步充分落實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查對制度”;
④活動計劃的制定:在3個月內完成本次活動,每星期進行兩次活動,每次活動持續一個小時左右,制定具體的計劃;
⑤實施計劃: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按照活動談論的相關內容實施計劃,并不斷總結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研究調整 [2]。
1.3 觀察指標。選擇兩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對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患者查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4 管理模式滿意度評價方法。在所有患者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其對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患者查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問卷采用不記名打分形式,總分為100分,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非常滿意三個級別。不滿意:得分不足60分,基本滿意:得分不足80分但超過60分,非常滿意:得分超過80分 [3]。
1.5 數據處理方法。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P
2 結果
2.1 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對照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共計實施(24.18±3.11)d,觀察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共計實施(17.46±2.54)d,該項指標數據組間差異顯著(P
2.2 不良反應發生例數。對照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有30例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有19例出現不良反應,該項指標數據組間差異顯著(P
2.3 對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患者查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患者查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比較[n/(%)]
3 討論
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開展品管圈活動,廣大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為了能夠使工作質量達到預期的目標,會自覺的討論問題出現的原因,對查對工作的重要性能夠進一步明確,在實際工作中能夠主動的消除不認真查對等現象。發現相關問題能夠按照標準的具體要求嚴格執行,在科能形成一種良好的護理工作氛圍,可以使其參與感和成就感明顯提高 [4]。
參考文獻
[1] 周永玲,李淑秀,于坤.營養教育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影響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1,12(01):166-167
[2]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動在護士長夜查房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0,18(05):134-135
血透護理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血透室;
護理;
流程管理;
護理質量
血透室作為醫院搶救、治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特殊場所,也是引發感染的高??剖襕1]?;颊咴谘和肝鲋委?、護理中,若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容易引發各種感染,而透析感染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流程管理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種管理模式,為了分析該模式在血透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本院對實施流程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血透室于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54例患者為研究組,其中男102例,女52例,年齡26~75歲,平均(49.6±3.8)歲。另隨機選取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50例為參考組,其中男88例,女62例,年齡24~78歲,平均(50.1±3.9)歲。兩組的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考組未進行護理管理流程,研究組采用護理管理流程,具體如下:①完善管理流程及制度。建立完善的血透室管理標準,如接診流程、管路沖洗流程、上下機流程等工程流程。同時要明確各級人員的崗位職責及考核標準,并完善相關的護理操作制度。②各項護理操作流程的執行。應定期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并對科室中發生過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討論,以增強護理人員的職責及風險意識,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2]。③建立完善的識別程序與查對流程。在血透記錄單上要加入醫生詳細的透析計劃及簽名,根據其透析計劃進行相關參數的合理設置。在將患者送進透析室后,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對患者的姓名、病床號等資料進行反復詢問,并核對好透析器標識,以觀察設置的參數和治療單中的參數保持一致,在2名以上護士反復審核確定無誤后上機。在上機后,還需要加強血液循環管路各個部位的檢查,以確保操作的安全性[3]。④編號管理。對患者的病歷、治療單及透析器等做好編號,以便于透析器的存取,并嚴格落實查對制度,避免上錯機現象。⑤加強質量管理。將每位患者的上機時間相隔約10min,以更好確保工作的有序進行。由質控護士把關好穿刺難度較高的病例以及疑難病例,并做好各項護理操作的詳細記錄,以及時發現及糾正工作的安全隱患。
1.3觀察指標 觀察與比較實施護理管理流程前后的各種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百分值表示,以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對比 實施流程管理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實施流程管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至1.30%,有統計學意義(X2=5.775,P=0.016
注:與參考組比較,*P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施流程管理前,滿意度為80.67%,實施流程管理后,滿意度提高至96.10%,有統計學意義(X2=4.576,P
注:與參考組比較,*P
3 討論
血透室是醫院進行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凈化治療的重要場所,主要開展血液透析、血液濾過以及序貫透析等透析項目[4]。在血透室護理工作中,因穿刺針脫落、管路夾子忘開關、內痿動靜脈針接錯等因素的存在,一旦發生這些不良事件,就會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護理流程管理是現代臨床護理中的一種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提供臨床護理工作的流程化、系統化[5]。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流程管理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實施流程管理后,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至1.30%,表明實施流程管理能有效預防或減少血透室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實施流程管理前,滿意度為80.67%,實施流程管理后,滿意度提高至96.10%,表明實施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主要是由于通過落實完善及執行管理流程及制度、護理操作流程、查對流程,并做好編號管理及加強質量管理等管理措施,使護理人員可嚴格按照護理流程進行工作,從而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綜上所述,血透室護理中加強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各種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能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密, 黃秋鵬, 謝瓊, 等. 血透室護理流程管理對提高護理質量效果的分析[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21(1):196-198.
[2] 左雪花. 流程管理對提高血透室護理質量的作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 23(4):153-154.
[3] 程水芳. 全面流程管理在血透室護理管理中的實施[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4, 22(10):1661-1663.
血透護理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品管圈;
中心靜脈留置導管;
導管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9
血透護理近年來發展飛速, 但由于患者層次多元化, 且老年患者居多對疾病的認知相當有限, 故目前置管患者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此展開了欣馨家苑品管圈工作[1]。品管圈定義為相同的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相似的基層人員自動自發地組成小組稱品管圈。品管圈實施步驟分為4步, 為計劃、實施、確認、處置[2]。中心靜脈留置導管適用于應急透析治療、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等待內瘺成熟等。中心靜脈導管的種類可分為:臨時性導管和永久性導管。導管感染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 h內的患者出現菌血癥或真菌血癥, 并伴有發熱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
1 品管圈計劃
1. 1 品管圈的組成 品管圈由血透室工作組成員自愿報名參加。血透室品管圈成員組分輔導員1名由護士長擔任, 圈長由護士長助理擔任, 圈員由4名血透護理人員組成。欣馨家苑品管圈主要是向患者提供溫馨滿意的服務, 使護理工作精神不斷進取。
1. 2 品管圈成員職責 輔導員負責領導、支持和協助圈員工作。圈長負責協助分配監督各圈員工作, 對實施有效性進行跟蹤驗證并負責統計總結歸納工作。4名圈員負責相關資料數據整理與記錄, 落實具體措施。
1. 3 品管圈主題選定 每位圈員提一個主題, 依據問題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以5、3、1分, 評分后累計得分高為本次主題。本次主題有預防低血壓、降低導管感染率、降低過敏反應及控制干體重, 本次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及現存問題綜合選定得分最高為降低導管感染率。
1. 4 臨床資料 2015年2月統計本科血透室共計患者132例, 中心靜脈臨時置管為18例, 占13.6%, 中心靜脈長期置管為19例, 占14.4%。其中導管感染者出現紅腫痛為5例, 占3.8%, 局部皮膚過敏反應為4例, 占3.0%, 長期導管感染為3例, 占2.3%, 臨時置管為6例, 占4.5%。
1. 5 目標值設定 目標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 圈能力)。
1. 6 活動計劃擬定[3] 活動計劃依照甘特圖, 甘特圖Ganttchart又稱橫道圖或條狀圖。它是以圖示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的表示出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及持續時間。
1. 7 魚骨分析 圈組長及圈員進行血管通路要因魚骨分析找出相關因素。
1. 7. 1 患者因素 透析臨時置管患者中新患者居多, 新患者占臨時置管患者90%, 8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85%。部分老年患者因疾病因素存在意識不穩定等因素。故對置管后的護理知識欠缺。生活料理中存在導管感染的安全隱患, 包括洗澡、穿脫衣服、出汗后處理等, 容易導致導管皮膚局部刺激出現炎癥反應, 局部紅、腫、痛, 嚴重者有發熱癥狀。
1. 7. 2 醫護工作者因素 李曉東教授在論文中曾有過深入研究, 置管部位, 臨時性導管中股靜脈插管較頸內、鎖骨下插管更易發生感染。其他如對于護士培訓是否到位, 每位換藥操作者操作是否按規范操作, 是否有監管和定期培訓及定期置管感染監測, 及時發現問題及處理。手衛生因素如是否嚴格按照手衛生規范進行操作護理。
1. 7. 3 材料使用 是否使用無菌包進行換藥操作;
一次性換藥物品是否在有效期等。導管本身特性, 一些材料易于血栓形成增加了導管感染風險。
1. 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對策擬定
圈員進行定期開會按照甘特圖進行計劃實施, 將相關因素收集后分兩組成員實施方案對策并按照計劃做好數據采樣, 組長做好分析。
2. 1 一組人員負責做好中心置管培訓, 尋找資料做好分期培訓項目, 并根據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更新培訓的內容。包括理論培訓及操作培訓, 及時了解最新資訊。
2. 2 一組人員負責患者管理, 認真聽取患者主訴, 每周記錄患者存在的問題, 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做好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及護理工作, 遇到問題及時向圈長匯報組織開會討論, 探討解決對策。
3 效果評價
導管感染診斷標準, 具備下列1項即可診斷:導管出口有紅、腫、熱、痛、滲出分泌物;
寒戰發熱, 拔管后癥狀消失;
外周血培養陽性。
3. 1 透析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數據 在實施品管圈導管管理后, 患者長期置管和臨時置管的感染率呈下行趨勢。尤其是臨時置管, 導管感染得到明顯的控制。對于透析護士工作培訓是一個持續的不斷重復不斷改進的過程, 每次培訓一定有新的收獲, 管理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溝通交流也能及時發現明確問題所在, 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見表1。
3. 2 品管圈圈員效果確認 對于品管圈的知識、大家的團隊精神、工作改善協調能力等都有了明顯的收益。見表2。
4 檢討與改進
本圈對QCC手法已有了解但尚不完善, 在今后的品管圈活動中能更加巧妙的運用和掌握。本次活動受到護理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也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的好評。醫護人員的護理技術力量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透析質量也得到保證, 是一個雙贏的豐收。也期待在下次活動中得到更好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0:5.
[2] 瞿麗.實用血液凈化技術及護理.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121-125.
血透護理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護理干預;
首次血液透析;
焦慮
由于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所占比例明顯增加,而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一旦確定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時,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應激反應,這種反應將會影響患者首次透析的進行,甚至對今后的透析依從性產生影響。筆者對老年首次透析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使患者的透析依從性明顯提高。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2例患者均來自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8±8.6)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9例,高中15例,初中24例,小學26例,文盲8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組間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首次透析前進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口頭告之透析過程,透析前注意事項及透析中、透析后并發癥的預防。
1.2.2干預組在與對照組相同的透析前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的護理干預。護理干預如下。
1.2.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深入病房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察看患者的入院記錄、各項檢查、化驗指標,主動做自我介紹,耐心與患者交談,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評估。其中對患者進行評估的內容為:患者文化水平,生活習慣,家庭背景,對疾病的認識情況,接受程度,心理上是否接受了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的生活,生理上是否滿足因治療帶來的不同需求,如血管的保護,血壓的控制,貧血糾正,飲食結構的調整,殘余腎功能的保護,透析的充分性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情況,以后來治療使用的交通工具,詢問患者的目前需求,有無自行不能解決的問題。
1.2.2.2認知干預軀體疾病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但并非軀體因素決定患者的全部情感狀態,可以通過改變患者的認識,使他們能在愉快的心境下生活[1]。干預者應以相關醫學知識,講解血液透析的實施方法、原理,目前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治療新進展,告知其具體的實施步驟,怎樣配合以及進行透析的病人并不象民間傳言的那樣可怕。明確而肯定地告訴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以現在的科學手段,是可以用人工腎來替代的,只要自己好好的調整心態,配合合理飲食,規律的透析治療,就能有效的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以此來消除患者的恐懼。
1.2.2.3情緒干預通過與病人交談,找出引起病人負性情緒的潛在心理誘因:如直接穿刺的病人擔心透析穿刺時疼痛,可告訴他:只有動脈穿刺時有一點脹痛的感覺,今后可通過動-靜脈吻合術來解決此問題。自費病人擔心費用的問題,可給其提供現在國家的一些新的醫療政策。擔心家人會扔下自己不管或怕拖累家人的患者,可與其家屬交流,讓其多給患者一些情感的支持與信心。
1.2.2.4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血液透析時的不適,教會其緩解焦慮的放松方法: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聽力分散法,如聽優美的輕音樂,多用語言與患者溝通,給患者講幽默故事等。調整呼吸法:指導患者穿刺疼痛時深呼吸,慢節律呼吸放松訓練。
1.2.2.5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良好的心理及精神狀況,離不開來自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幫助。除了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各方面支持外,應告之患者的家屬、同事,社會支持系統對患者疾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他們除了給予物質上的支持外,應給予精神上的關心和照顧,讓患者感覺到大家都在關心、關注他,讓其感受到他的健康和存在對大家的重要性。
1.3評價方法患者入院第1天及透析前進行血壓、心率監測,同時進行焦慮評分,焦慮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2]進行。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
2結果
見表1、表2。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血壓較入院時升高,心率增快,但干預組患者的血壓和心率變化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照組差異十分顯著(P
3討論
3.1透析前護理干預可降低焦慮程度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表現為對某一事件過分擔憂、緊張、恐懼或者擔心某一不良事件即將發生。老年透析患者因慢性腎功能衰竭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少等癥狀,經治療上述癥狀多能暫時改善。但多數老年人因知識缺乏或者對血液透析一知半解,會對血液透析產生種種顧慮。本組結果顯示,干預組進行護理干預后,透析前焦慮明顯低于對照組。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首次進行血液透析的老年人,透析人員應從病人的認知、行為、心理等多方面考慮,有計劃、有步驟的對每個病人進行護理干預,深入淺出地介紹透析的有關知識,宣傳堅持透析對晚期尿毒癥患者的必要性,合理解釋透析中的并發癥及處理方法,讓已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現身說法,消除病人對透析的顧慮??墒够颊邔膊?、透析、透析方式、今后的疾病發展及自我護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減輕其透析前焦慮。
3.2透析前護理干預可穩定情緒首次透析的老年患者情緒多數都不穩定,如:緊張、恐懼、擔心、煩躁等。這些負性情緒可導致體內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引發體內兒茶酚胺大量分泌,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3]。觀察結果顯示,干預組透析前心率、血壓較入院時無明顯變化,而對照組透析前血壓、心率較入院時有明顯增高。透析前護理干預使患者對透析有充分的認識,對護理人員有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有效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了緊張、焦慮的心理。
3.3透析前護理干預要突出個性化干預過程要注意患者個性化。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家庭背景給予個性化的干預,往往能獲得患者更大程度上的依從[4],并要發揮家屬的督促、指導作用,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活觀,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3.4隨著??谱o理的發展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透析室的護理人員也應改變護理模式,從常規的血液透析患者護理要點擴展到對患者全面的、系統化的護理,對于首次透析的老年患者,可制定詳細標準的健康教育計劃及護理干預措施,并有計劃地進行實施及效果評價。通過臨床護理研究表明:系統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能較好地轉變患者的認知態度、信念,使患者對應激的適應能力增強,減輕焦慮情緒,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84.
2王興虹,叢中.臨床心理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550-557.
血透護理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血液透析;
臨床路徑;
護理效果
臨床路徑是由循證醫學發展而來著重針對某一類疾病制定的一套標準化的治療模式或程序[1],其治療要點涵蓋患者從住院到出院全過程各環節,具有全面性、指導性與時間性。通常情況下,臨床路徑完成后需由組織內成員基于路徑結果分析與患者差異評價進行完善,以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控制治療成本[2],提高路徑的臨床應用價值?,F階段,臨床路徑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室中,并取得了顯著的護理效果。本文選取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探討了臨床路徑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碳酸氫鹽透析治療,透析2~3次/w,透析持續4 h/次。按數字抽簽法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為22~56歲,平均年齡為(42.5±2.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為23~58歲,平均年齡為(43.6±3.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透析患者僅行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開展護理工作。研究組患者護理要點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2.1護理路徑的制定與內容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療工作具有長期性,對于首次透析的患者可能會相應缺乏透析知識的了解,結合透析治療與護理的各項特點及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路徑表具有必要性。臨床路徑表由醫生與護士共同制定,其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具體情況、透析過程中需要監護的各項指標、透析過程中注意事項等,并加強護士知識培訓,為完善路徑表提供條件。臨床路徑護理表主要由護士長、主管護士共同制定,主要內容包括透析室內環境與裝備介紹、血液透析班次安排、陪護人員配置安排、透析患者須知發放等。
1.2.2護理路徑的實施 本次研究組臨床路徑護理表包括七周護理內容:第1 w:長期留置導管的使用與保護指導;
干體重等概念知識的宣教,并介紹透析期間體重控制的重要性與方法;
飲食指導及注意事項講解;
將1 w內護理要點制成記憶卡片并發放到每1例患者手中方便參照。第2 w:著重指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期間飲食搭配及注意事項,并發放相關書面材料,制定書面材料宣教方案及時間規劃。第3 w:著重介紹透析基本原理及多種透析方法,結合成功案例講解保證充分透析的方法及重要性。第4 w:宣教血液透析過程中各種并發癥類型及處理方法,并組織各種知識性講座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第5 w:基于透析過程中多發的慢性并發癥組織知識性講座,在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護理安全與透析質量。第6 w:著重開展透析期間藥物使用指導,并指導患者多臥床休息,給予患者科學的運動指導。第7 w:了解透析患者的心理狀況,并給予科學的心理護理,營造一種人性化的透析氣氛[3]。
1.3觀察指標 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量表調查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評量表主要包括護患關系、透析環境、護理技術、護理服務等幾項指標,各項指標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護理效果越好??倽M意度評分為各指標平均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并記作(x±s),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用P
2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評分為(90.57±5.16)分,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評分為(74.52±4.65)分,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是一種規劃化的護理模式,具有人性化、整體化及有效性等多種特點[4],現階段,該護理模式在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中應用十分廣泛,并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應用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理念完善、落實護理方案,并在落實過程中關心、愛護患者,了解患者所需、所想,解決患者所困,以切實提高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本文研究組透析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透析患者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可見于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開展護理工作可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升護患間的溝通效果,這與路徑堅持的以人為本護理理念有關。臨床路徑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工作中可以指導改善透析治療環境、提升透析質量,而護理工作人員也可以在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提升自身技術素養與護理服務水平,對于間接指導改進醫院的治療與護理水平積極意義十分突出,這在增加護理人員成就感的同時有助于提升自身價值追求,對于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可持續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將臨床路徑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工作中還可以提升患者依從性,進而減少治療與護理工作中的意外事故發生率或危險性,這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效果十分顯著。
參考文獻:
[1]郭盈,崔丹,于亞梅.臨床路徑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護理雜志,2011,22(02):5-8.
[2]曾劍慧,程霞.臨床路徑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25(04):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