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在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做好海外流動黨員的管理,依托學習方式新穎化、載體平臺多樣化、學做融合實戰化,實現黨史學習教育海內外全覆蓋,保證流動黨員“離鄉離土不離黨,隔山隔水不隔音”,推動企業黨建活起來、黨組織強起來、黨員動起來,以高質量的黨建助推高質量發展。
一是緊扣黨史主題,學習方式新穎化。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是百年“精神富礦”,是每一名黨員愛國愛黨、明智擔責的必修課,必須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從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以慶祝建黨百年為契機,利用學習強國APP、黨建工作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及時更新學習內容和動態,創造便捷、即時的學習條件;
推動落實黨員人手一套四本指定用書等鮮活材料,要求黨員深入研學“四史”,深入挖掘黨史“精神富礦”,定期開展學習研討,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多形式、多載體,創造性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高黨員學習積極性,確保黨支部建設充滿活力。
二是立足海外實際,載體平臺多樣化。由于政治、宗教、文化、習俗的差異顯著,海外支部的學習教育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環境條件相對嚴苛。必須堅持以“黨建跟著項目走”為指引,建立海外項目黨支部,在項目所在國分設黨小組,打造海外項目黨支部視頻活動室,依托已建成的“黨建+互聯網”信息化系統,與海外流動黨員實現面對面上黨課,實時交流學習心得,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做到海外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學”,保證不留盲區。注重過程管理,強化海外黨建工作的實效和機制建設,把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管理模式,運用延伸至海外,把好經驗好做法通過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指導實際工作開展,確保學習教育“不走樣”。
三是服務中心大局,學做融合實戰化。切忌黨建和業務工作“兩張皮”,必須緊密圍繞生產經營活動統籌謀劃,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作為著力點,通過企業經營發展成果來檢驗黨建成效,切忌學空理論、過于注重形式,不見實效。注重在學習教育過程中做到學史力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深入項目建設一線解決實際困難,成立疫情防控“紅色聯防隊”,擔任員工健康“管理員”、隔離員工“快遞員”、安全生產“主力軍”、復工復產“急先鋒”的角色,全力護航員工健康,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堅持以問題驅動發揮黨組織先鋒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搭建“紅色發展舞臺”,補齊海外黨建工作運行載體創新不足的短板,真正實現黨史學習教育海內外全覆蓋。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委老干部局立足職能定位和工作實際,將學史力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創最新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老干部為群眾辦實事”“我為老干部辦實事”三條實踐路徑,以“辦實事”實效彰顯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深入基層,“我為群眾辦實事”。始終將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動局機關干部下沉一線問民生、解難題、揚正氣,以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一是入戶走訪問民生。注重在密切聯系群眾中傳遞政聲、記錄民聲,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按照上級統一部署,赴分包社區開展入戶走訪,向居民發放《關于為民實事致全區人民的一封信》,
總結民生工作投入和成效,讓群眾對身邊幸福有直觀感受。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圍繞教育醫療、居住環境等公共服務領域征求意見建議,切實滿足群眾訴求。目前累計走訪群眾600余戶,征求意見建議13條,已全部化解到位。二是賡續血脈揚正氣。結合紅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工作,啟動“尋訪紅色印跡”項目,通過社會組織志愿者入戶走訪的方式,到全區181名離退休干部、老黨員家中尋訪紅色故事、再現革命歷史,攝制訪談現場照片664張,搜集功勛獎章和年代文物360余件,匯編訪談筆錄91份、18萬字,編輯出版《“紅色印記·本色傳承”環翠區離休干部口述錄》。開展“離休干部功勛展”,將離休干部珍藏的各類功勛獎章、榮譽證書、革命文物進行展示,參觀群眾達1080余人次。三是志愿服務解難題。組織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老干部局志愿服務隊,發動全體局機關干部主動到社區報到,參與居民自治,開展志愿服務。注重發揮部門優勢和干部特長,重點在扶老助困、心理疏導、矛盾調解等方面聚焦發力,今年以來局機關開展志愿服務20余次,服務時長100多個小時。
退而不休,“老干部為群眾辦實事”。充分發揮老干部能力、閱歷、威望、黨性等方面優勢,引導其主動融入中心、服務大局,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中彰顯自身價值。一是發揮特長開展黨史宣講。成立36支老干部宣講隊伍,開展紅色宣講“進村居、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毕盗谢顒?,積極創新宣講方式,推動宣講地點由“會場”到“現場”轉變,培育老黨員“游園樹下講長征”等宣講品牌10余個,開展基層宣講70余場次、受眾近2萬人次,用“家門口”的紅色故事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感染力。為宣講骨干頒發“環翠區老干部五星宣講員”紅色徽章,增強老同志政治榮譽感。二是發揮優勢融入社會治理。圍繞發揮老干部能力優勢,建立“二次任職”機制,聘任其擔任“小巷管家”,引導培育老干部逐步成為社區治理的中堅力量,目前已有347名離退休干部被選聘為網格長、樓長、單元長,幫助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200余件。圍繞發揮老干部威望優勢,鼓勵其帶頭參與信用體系建設,逐人建立誠信檔案,將志愿服務、家風建設、參與自治等方面情況與“社區誠信指數”掛鉤,豐富拓寬實物兌換、就餐優惠、打折服務等信用積分應用場景。目前全區老干部在“信用超市”兌換次數已超過2000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發揮余熱踐行為民初心。立足中心城區定位,打造“銀齡先鋒家園”試點,在社區建立老干部工作聯絡站和功能型黨支部,推動離退休干部黨建、老年教育、銀齡志愿服務向社區全面拓展延伸,為老干部發揮余熱、為民服務提供廣闊舞臺。推行老干部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模式,打造“暖巢善居”“七彩朝陽”等服務品牌10余個,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870余次,受益群眾達到1萬余人次。
立足本職,“我為老干部辦實事”。聚焦主責主業,千方百計解決老干部實際困難,使老干部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依。一是學習教育“零死角”。深度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為每位離退休干部訂閱《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雜志,購買《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書籍150套,向老干部贈送《環翠黨史資料整理》叢書120套,確保老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掉隊”“不斷檔”,努力實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二是營造氛圍“零溫差”。抓住建黨10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全區49家離退休干部黨組織舉辦“頌黨恩、跟黨走、添光彩”系列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重溫入黨誓詞、傳唱紅色歌曲、黨課宣講、文藝演出等方式,激發老同志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深厚感情,2000余名離退休干部參加活動。三是聯系服務“零距離”。建立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為每位離休干部配備一位家庭醫生,定期上門問診,為老同志的幸福晚年生活保駕護航。結合建黨100周年,逐戶走訪慰問全區106位離休干部,每人發放慰問金2000元,今年以來累計走訪慰問老干部3560人次,發放慰問金及慰問品500余萬元,讓老干部充分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為不斷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激發出的熱情轉化為強大工作動力,持續開創工作新局面,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探索實踐“三字訣”,推進全鎮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升溫”。
宣“講”形式“走新”又“走心”,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紅色經典宣讀隊”奏好“先行曲”。組織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以及老兵成立“紅色經典宣讀志愿隊”,將街頭巷尾、公園廣場作為黨史宣讀的舞臺,每天茶余飯后的時間便聚在一起,為閑暇的居民群眾誦讀紅色經典故事?!包h史流動微講堂”奏響“協奏曲”。由全鎮21個村(社區)書記組成的“黨史流動微講堂志愿隊”,旨在打造群眾身邊“8小時外”的微講堂,通過調動轄區老百姓學黨史的積極性,推動“黨員群眾共學黨史”,使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更聚人氣?!熬€上線下齊發力”奏出“共鳴曲”。線上依托“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重慶干部網絡學院等載體,加強對全鎮黨員干部的群體培訓,深化對黨史的學習掌握,并在“濱江洛磧”政務公眾號上開通“黨史故事我來講”微課堂專欄。線下以鎮宣講團為主體,引導黨員注重從歷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研討中形成共識、在交流中凝聚力量,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奮斗精神。
實“踐”活動“用心”又“用情”,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細微之處見真情,別樣服務更走“心”。創建“黨員先鋒示范崗”,圍繞身邊人身邊事辦實事,力所能及幫助身邊群眾,獻愛心、送溫暖、解民困、排民憂,每名黨員干部至少參加2次以上志愿服務、為身邊群眾辦2件以上力所能及的實事。為民服務無小事,志愿行動更走“實”。組織以空巢老人、困難群體、殘疾人等為重點做好結對幫扶,主動上門提供打掃衛生、醫療保健、維修家電等服務;
以孤殘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為“情暖童心”志愿服務對象,提供生活照顧、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等服務;
以“把溫暖送給農民工”活動為契機,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信息引導和專業技能培訓。務實盡責解民憂,實事項目更走“深”。通過實地走訪、集中座談、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廣泛聽取意見、掌握群眾所盼,并以此為據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鎮級層面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清單,著力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六大類31小項重點任務清單,切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長“效”機制“提效”又“提質”,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行見效。創新發展。結合全鎮16個村不同資產優勢、資源稟賦和資金存量,通過開發特色產業、培育支柱產業,突破單一產業發展限制,提高實體產業收益比重,提升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效能和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實現“借雞下蛋”向“養雞生蛋”的轉變。創新管理。全面加強“雙十萬工程”管護工作,創新“聯幫聯管”機制,提高管護效率和經濟收益,按照公平公正、簡明精準要求,堅持定性、定量與實績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考核與激勵相結合原則,針對管護責任落實情況、生產資料采購與使用情況、管護資金落實情況等進行季度考核。生態聯考。深入開展“清潔戶”“星級文明戶”“最美院落”系列評選活動,通過家庭自評、鄰里互評、村民小組初評、村民自治組織評議、掛牌表揚的方式,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等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有機結合,著力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實績統考。深入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立足本職崗位,切實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深度挖掘工作中的特色亮點、經驗做法,并納入實績統考。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市立足實際,創新載體,利用紅色陣地、農村陣地、學校陣地、文化陣地和文明實踐陣地等,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力量,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迅速掀起學習熱潮。
理論陣地學黨史。在鐵力市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微信群中,每天早上群內都會兩篇一條黨史學習內容。在各單位會議室內,“黨史每日學”“黨史心得分享”正持續開展。鐵力市利用理論陣地,除線下常規理論學習外,在“掌上鐵力”學習專欄和“關注鐵力”微信公眾號每日兩篇黨史理論學習相關視頻、音頻和圖文。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并要求學習中“有
計劃”“有筆記”“有心得”“有測試”“有交流”“有建議”,確保理論學習有實效。
紅色陣地學黨史。“鐵力參加抗聯和支持抗聯的有1080余人,他們分布在全縣的每一個角落??h城、村屯、山邊的種地窩棚、山里的采伐木營、燒炭炭窯……”在鐵力市抗聯陳列館,解說員正和參觀的黨員干部講述著抗聯的動人故事,這是結合本地紅色資源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鐵力市黨員干部將分批次參觀學習,感受東北抗聯精神和文化內涵。
農村陣地學黨史。“還是得把學黨史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咱新華村過去是省級貧困村,現在脫貧了日子好了也別松勁,大家要多干事干實事,帶領群眾齊心協力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痹阼F力市工農鄉新華村村民家中,鄉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正在炕頭上和新華村黨員群眾們講黨史、聊振興。這是鐵力市“黨史宣講進村屯”的第一站,也是黨史專題宣講“七進”活動之一。該市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進企業、進農村(林場)、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網絡,講活歷史故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學校陣地學黨史。在鐵力市第四小學校五年六班“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主題班會上,黨員教師正在給學生們講解黨旗知識。連日來,鐵力市各學校紛紛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主題班隊會活動,同學們聽革命故事、學英雄事跡、受紅色教育,從黨史中汲取營養。
文化陣地學黨史。《長征組歌》是鐵力市地書書法家正在創作的繪畫作品,他希望通過創作優秀的黨史題材書畫,讓更多群眾了解并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中來?!敖衲甓荚陂_展黨史學習教育,對于我們而言,創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協會110多人目前共創作了120余幅黨史題材作品?!秉S利說。鐵力市鼓勵文藝愛好者以書法、歌曲、小品、快板和舞蹈等不同形式開展黨史題材文藝創作,讓群眾參與黨史學習教育,從中凝聚力量。
文明實踐陣地學黨史。鐵力市積極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在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志愿宣講活動的同時,積極組織各志愿服務隊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鐵力市“文明交通”、鐵力市日月峽鎮“學黨史、辦實事”、鐵力市年豐鄉“備春耕,線上代購”、鐵力市工農鄉“支教助學”等志愿服務活動,以群眾所想所盼所需入手,用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成果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必修課,回望百年黨史,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了波瀾壯闊又艱難曲折的奮斗歷程,其中沉淀著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員干部群眾應該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在百年黨史的“富礦”中,用好學習這把“鋤頭”,全面、系統、深入地開展學習,汲取奮進的養分。
超準目標揮“鋤頭”,定方向。黨的歷史是一部直面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歷史,當下正是“十四五”開局,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矛盾問題凸顯,要結合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去學習黨史,要明確“為何而學”“學些什么”“達到什么樣的成效”等目標,在豐富的黨史資源中找答案。要認識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場重大的黨性洗禮,在學史知史明史中要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深刻掌握運用歷史規律,錘煉忠誠之心、推動工作開展。要深入學習黨史中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把這些精神凝結為奮斗進取的寶貴財富。要總結歷史經驗,繃緊危機之弦,增強憂患意識,著力提升“七種能力”“八項本領”,不斷防范化解風險挑戰。
多種角度用“鋤頭”,豐形式。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和最好的營養劑。要在百年黨史中挖出寶藏,就要想方設法多角度、多方式用好學習“鋤頭”。要以革命事跡為載體,以革命遺跡為課堂,開展“體驗式”“情景式”教學,把黨員干部群眾帶入到歷史情景中來,產生共情心理,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要用好“線上+線下”“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等宣傳平臺,運用先進技術,制作H5、VR等多媒體宣傳產品,進行多角度、多形式、多內容的宣傳闡釋。要用以“小手拉大手”“國旗下的
講話”“行走的思政課”等形式,引導廣大中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切實提高黨史學習的實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苦下深度用“鋤頭”,求實效。學習黨史不能淺嘗輒止,不僅要找準角度學,更要苦下深度學,力求學出成效。要跳出黨史事件看黨史,站在宏觀角度去梳理黨史脈絡,培養歷史思維,學出黨史的系統性、規律性、戰略性。要關注紅色遺跡、紅色
事跡、紅色人物故事,更要
學習紅色故事背后蘊藏的革命精神。要把深挖黨史、總結提煉的經驗做法,結合實際,運用到
工作中,以“半截皮帶”的
故事堅定信仰“鐵心跟黨走”,帶著“半條被子”的故事做好群眾工作,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真正做到在思想得到啟示,行動上得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