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黨內力量被進一步喚醒,全黨正以前所未有的斗志、決心與干勁帶領中華兒女奔赴民族偉大復興。眼下“十一”將至,此時正是乘勢而上,升華和檢驗前期工作的絕佳契機。而作為服務群眾“第一線”的基層支部更應登國慶舞臺,以過硬本領傾訴人民至上的情懷,唱一折錘鐮閃耀的“黨史大戲”。
擺“身段”,一招一式間要盡顯黨性神韻。所謂身段就是戲曲中的肢體造型,舉手投足透著角色的形象特質。對于基層支部來講,鞏固黨史學習教育的信仰成果,擺“黨性身段”,登國慶舞臺,無疑是樹立支部形象的好時機。我們黨是最無私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論述就是最真實的寫照。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將這種意識貫穿于造福群眾的始終,不僅要結果導向,也要過程導向。讓基層群人民在享受服務與便利的同時,不斷提升獲得感、滿足感,進而信任支部,愿意靠近支部,主動融入支部。而國慶節的到來,恰恰能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積極氛圍,使得支部的“身段”更具黨性神韻,形象更容易深入人心。
亮“唱腔”,一字一詞里要滿是理論意味。所謂唱腔就是戲曲中的臺詞唱段,曲文互顯突出角色的底蘊格局。對于基層支部來講,鞏固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想成果,亮“理論唱腔”,登國慶舞臺,無疑是提升支部戰力的好時機。不要認為基層工作只是機械執行,這里的“雞毛蒜皮”“家長里短”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論指導,到最后只會徒勞無功。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人類思想的素材,基層支部要充分研習之、領悟之、運用之,如此才能強化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針對基層的需求,制定工作方案,有的放矢為人民服務。我們可以借“十一”東風,為群眾列出服務套餐,深化學習成果,讓“理論戲”字正腔圓。
跟“板眼”,一急一緩中要皆為實踐力量。所謂板眼就是戲曲中的節奏變化,輕重慢快連接角色的心理動作。對于基層支部來講,鞏固黨史學習教育的行動成果,跟“實踐板眼”,登國慶舞臺,無疑是豐富支部功能的好時機。社會在發展,基層支部也要緊盯趨勢,及時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要求我們要不斷強化能力修煉,更要聚焦意識涵養。日常工作中瞄準新問題,讓每個“第一次”都成為豐富支部功能的“第一步”。黨史學習和服務基層的最終落腳都在于實踐。這樣的殊途同歸,為我們利用國慶節,升級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可能?;鶎又Р恳凇鞍逖邸弊儞Q中,跟上級節奏,帶群眾節奏,為溫情實踐創造正向條件。
洋洋盈耳醉九州,耀耀錘鐮映紅旗。一百年風雨兼程換來七十余載國泰民安,這是黨獻給國家和人民的初心,也是我們再上征程的決心?;鶎又Р恳e極行動起來,以“十一”為重要節點,擺“黨性身段”,亮“理論唱腔”,跟“實踐板眼”,登國慶舞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唱響服務發展、造福群眾的“黨史大戲”!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百年黨史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黨史學習是一次砥礪初心使命的歷史教育,更是一場喚醒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磨礪。青年干部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有幸見證百年,并在青春飛揚之時,與黨史“相遇”,更當不斷汲取百年黨史的思想偉力、前行動力,用夢想與思想之光照亮實現偉大事業的光輝前路。
青春遇見黨史,這是一場“青春與青春”的邂逅。回眸百年征程,一個個滾燙的青春、一股股年輕的血液貫穿于我們黨百年奮斗與輝煌的始終。1915年,一群進步青年學習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立《新青年》雜志,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1919年,一群又一群青年學子走上街頭游行,希望喚醒沉睡的國人。1921年,南湖紅船上一群青年人,低聲呼喊“共產黨萬歲”,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進入新時代,無數青年共產黨員循著先輩的足跡砥礪前行。扶貧路上,眾多優秀青年黨員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書寫鄉村振興故事;
戰疫之時,無數青年黨員無所畏懼、沖鋒在前,成為“最美逆行者”;
創新征途中,一支支青年科研隊伍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勇攀科技高峰……你我的青春雖然遠隔時空,但黨史學習卻讓我們找到了不同時代青年之間的共鳴,奮進、熱情、進步是我們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
青春遇見黨史,這是一場“歷史與當下”的對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黨史學習猶如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既是歷史和現實的對話,也是歷史與時代的同頻共振。對話中,革命先烈方志敏堅決地說:“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我們堅定地回答:“一定牢記初心使命,在新征程中堅守革命信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革命偉人孫中山告誡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蔽覀兒V定地回答:“必將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走好新一代的長征路,無愧歷史,不負韶華……”暢談中,我們重溫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洗滌凈化靈魂,堅定理想信念,汲取答好“時代之問”的智慧力量。
青春遇見黨史,這是一場“星火與薪火”的匯聚。初心不忘,薪火相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非凡奮斗歷程中孕育形成了眾多偉大革命精神,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火”,形成了燎原之勢,也帶來了革命的“薪火”,代代相傳。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
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這些偉大精神雖然帶有不同時代的印記,但都始終具有一脈相承的共同特質和品格。變遷的是時代,不變的革命精神從一代傳承到下一代,“星火”與“薪火的賡續傳承是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與使命,我們要接過的革命的“薪火”,持續不斷地豐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激勵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青年干部在最好的年紀“遇見”黨史、“走進”黨史,必當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用滿腔熱血繪就“功成必定有我”的動人歲月!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如今,中國共產黨已是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多篇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其波瀾壯闊的歷史足跡中蘊含著在苦難中鑄就輝煌,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成就的“勝利密碼”。廣大黨員應堅持不懈從黨史中汲取精神“養分”,
總結借鑒經驗,領悟黨歷經風雨、不斷創造勝利的關鍵所在,以不可阻擋的步伐加速邁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讀懂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勝利密碼”。百年來,黨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在數次生死存亡的關頭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從50多人的新生政黨逐漸發展成為擁有9600多萬黨員,領航中國的“巍巍巨輪”。長征途中,皚皚雪山、茫茫草原,紅軍戰士啃樹皮、吃草根,在艱苦環境下頑強斗爭,沖出數十倍敵人的圍追堵截,為革命事業保存火種。延安時期,黨克服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用镢頭掀開南泥灣的荒草,實現自力更生,未給群眾增加一絲負擔,與驕橫奢靡的反動派形成鮮明對比?!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逼D苦奮斗的本色正是黨由弱變強,不斷創造奇跡的“勝利密碼”。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廣大黨員應付出更為艱苦、更為艱巨的努力,身先力行的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過苦日子、緊日子的思想,堅決反對享樂主義與奢靡之風,把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讀懂黨眾望所歸、民心所向的“勝利密碼”。中國共產黨是根植于人民的黨,是為勞苦大眾謀幸福、謀利益的黨,它的方向始終是民眾所想。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肩負國家、民族與人民的希望應運而生,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帶領中華民族由衰敗轉向振興。新中國成立后,黨推翻“三座大山”,還地權于農民;
實施改革開放,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群眾邁入全面小康,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仡櫄v史,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黨百年奮斗的核心要義,也是黨眾望所歸、民心所向的“勝利密碼”?!懊裎┌畋?,本固邦寧?!秉h員干部應立志為人民建功立業,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
讀懂黨奮發而上、不斷超越的“勝利密碼”。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長期處于衰退落后中,直至新中國成立后逐漸邁向復興。過去受制于沒有先進設備,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用算盤敲出中國人自己的原子彈,演算數據的稿紙足以鋪滿整個羅布泊。短短幾十年,中國自主研發的“九章”量子計算機算力全球領先,尖端科研技術接連突破,整體水平不斷進步。從落后于人到與發達國家“同臺競技”,中國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奮力進取、勇于開拓,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優異成績?!安蝗招抡弑厝胀?,未有不退而不進者?!遍_拓進取的姿態是黨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實現超越的“勝利密碼”。新時代的發展形勢更加嚴峻,廣大黨員干部應常修進取之心,主動作為、主動創新,在火熱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提升本領才干,以全力以赴、只爭朝夕的進取姿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事業中奮勇爭先!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翱磶妆緯?、聽幾個故事、上幾次課”的室內授課模式對于理解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未免略顯單薄。因此,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形式需從“室內課堂”搬到“室外講堂”,以注重革命舊址建筑和周邊環境風貌協調統一的修建理念,狠抓紅色教育基地改建的“頂層設計”,進一步構筑黨史學習教育“立體式”的新格局。
一間小小的紅館,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輻射點”。將當地紅村閑置建筑重新改造成黨史學習教育紀念館,以創新展陳設計、安裝多媒體硬件、融入系統集成系統多種智能化方式打造紅色教育綜合展示館。從當下時局、抗戰形勢,到會議召開、舊物陳列,將革命遺址、遺跡和文物等分散零落的紅色資源連點成線、串珠成鏈,打造“一墻一故事”的黨史文化展示墻,做到將歷史轉化為課程、將文物轉化為教材、將現場轉化為課堂。此外,在館內開展追憶紅色故事、追看紅色物件、追吟紅色歌曲等微型活動,創新教育表達載體,把傳統講授式教學的被動接受轉化成真實的體驗感受?!罢鎸?、震撼、感動”,一間紅館應以匯集紅色元素的“一小時教學圈”來輻射到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
一處舊舊的古建,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傳承線”。在現存革命根據地原址原貌的基礎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加大舊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力度,優化打造一條紅色旅游線路。對于稍顯破敗的“舊址”進行外古建修復、立面及景觀綠化改造。遵循修舊如舊、保持原狀的基本原則,在小拆小建的基礎上,加大對紅色遺址的統籌謀劃布局、修復改造力度,讓革命遺址“舊貌”展“新顏”,向群眾最大化還原革命根據地歷史風貌?!皾M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可能在與時俱進,但是只有身處在革命舊址上,才能感受到一脈相承的厚重感。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舊貌新顏”的修繕方式,既能保留蘊藏著革命先輩們崢嶸歲月的古外觀,也讓依然完好的建筑穿越時空,將共產黨員們舍生忘死的抗戰意志展示在新時代黨員面前。
一塊美美的景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展示面”。注重將紅色資源與“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深度融合,重點完善本地主要交通路線周邊的配套設施。一方面在當地休閑公園自然基礎上,新增戰斗紀念雕塑,將紅色元素融入綠色生態中,使休閑公園成為集生態文明展示、紅色基因傳承、愛國主義教育等為一體的紅色記憶打卡點。另一方面,以休閑公園為輻射范圍,新建周邊交通線路的景觀節點,把鄉間民宿、田野景觀、村落結構等路邊風景與當地革命故事、紅色精神有機結合。黨建主題公路的建成,將助推紅色資源展示從“點上盆景”轉變為“面上風景”,逐步打造最美的紅色風景帶,從而實現紅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發展的高度契合。
以線串點、連線成面、聚面成體,黨史學習教育要大膽按下“助力鍵”,統籌力量、整合資源、探索創新,依托本身區位優勢和黨史文化,突破固定框架,從而走出獨特的教育思路,將其打造成當地的重要“紅色名片”。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F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鄙頌樾聲r代的黨員干部,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主動擔當作為,在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響應黨中央號召,學好用好黨的百年歷史,以“黨史之光”照亮新時代“趕考之路”。
讀史明志,照亮矢志為民的“初心”路。“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薄笆裁唇泄伯a黨人,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留給老百姓的人?!薄鞍霔l被子”“半截皮帶”“軍需處長”“墨汁粽子”……鮮紅的黨旗上始終鐫刻著“人民”二字。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共產黨人始終前赴后繼、英勇獻身,堅守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更是許下“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農業發展改革之路?!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睆V大黨員干部,應在黨史中尋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初心”路,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擼起袖子”,為群眾做真事、辦實事、解難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在深入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進。
讀史力行,照亮實干擔當的“奮斗”路。“道雖邇,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為不成?!绷暯娇倳浺髲V大黨員干部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勇于擔當,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照務`國的警示還在耳邊隱隱作響,實干興邦已抒寫出新的時代篇章。從心有大我、以身報國的“兩彈元勛”郭永懷,到鑿地掘金為報國的“礦山鐵人”馬萬水,再到被成為俠之大者、國之仁士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大批黨員干部用實干托起了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今,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面對新時代、新機遇,廣大黨員干部需從黨史“必修課”中找到干事創業的“奮斗”路,腳踏實地,植根基層,奮力投身于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以青春為馬、執實干為鞭,馳騁在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征程。
讀史求變,照亮與時俱進的“創新”路。“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惫伯a黨的百年歷史,是立足于中國實際,以“真理之光”引領走向復興征程的歷史。從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開創性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到鳳陽小崗村“大包干”揭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一幅幅改革創新的畫卷告訴我們,只有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方能在時代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應在
學習黨史中探索出改革開放的“創新”路,根據形勢變化,創新工作思路,“想出新點子”“跑通新道路”“搭好新平臺”,真正做到讓群眾“精氣神”挺起來、“錢袋子”鼓起來、“好日子”火起來。廣大
黨員干部需秉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中國夢目標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