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開始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工作、學習、娛樂等。當然,互聯網的影響不只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文所研究的便是受到互聯網最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影視產業。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傳統的影視產業受到了IP熱潮的強烈沖擊,原有的文藝觀正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其價值觀和原創力急需重構。本文將對IP熱對影視產業的影響進行研究,對IP的概念進行闡述,并對影視產業近年來在IP熱影響下的發展情勢進行分析,從而探討影視產業原創力的衰竭以及重建的問題,希望能夠對整體行業的建設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IP;影視產業原創力;衰竭;重建;反思
1.IP概述及其發展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識產權的縮寫,但是當前人們所熟知的IP,并不是指知識產權的意思,而是指那些有著核心的創意并且受到受眾廣泛關注的概念和品牌,比如網絡小說、歌曲以及電視節目等。特別是具有廣泛受眾的小說原著,由于潛在的受眾數量較大,吸引了眾多的影視劇投資人,開始被改編成電影,再次出現在觀眾眼前,也就出現了IP電影。
IP電影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被人們所熟知是在近幾年隨著《尋龍訣》、《何以笙簫默》等電影的上映,但這并不意味著IP電影剛剛誕生的時候就受到人們的熱捧。IP電影在剛開始發展時,也并不被看好。比如早在2001年上映的電影《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就是由當時網上很受好評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但是電影的拍攝并沒有小說中所寫的那樣跌宕起伏,即使電影并沒有漏掉小說中的關鍵情節。其上映結果便可想而知了,電影并沒有取得成功,IP電影的第一次嘗試便這樣告一段落。而網絡小說被搬上電影屏幕再一次受到關注,是在2011年的《失戀33天》,這部由白百合、文章主演的文藝電影在上映之后,很快便取得了成功,實現了小成本大票房的目標,讓IP電影開始逐漸在影視行業嶄露頭角。在《失戀33天》取得成功之后,陸續的IP電影開始進入各大影院,《搜索》、《請你原諒我》等熱門網絡小說所改編成的電影,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013年,由郭敬明的小說《小時代》改編的電影,將IP電影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隨著《小時代》系列電影被搬上電影銀幕,人們對IP電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給電影人帶來了很大的啟發?!缎r代》是由郭敬明所導演的電影,而《小時代》這本小說亦是郭敬明的原著,這當然給其電影的上映做了絕佳的宣傳,為之后的電影上映做了很好的推廣。最后,《小時代》四部電影累積取得近12億的票房,雖然電影本身的口碑并不佳,但這并不妨礙郭敬明本身的號召力以及《小時代》的小說粉絲貢獻的票房。這部現象級的小說IP改編電影的成功案例給之后的IP電影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更多的IP電影在拍攝過程中也開始借鑒這種方式,一方面加大力度炒作小說原作,另一方面也力邀小說原著作者加入影視劇團隊,讓電影能夠更加突出小說中的關鍵內容和情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炒高了小說擁躉對翻拍電影的期待和熱情,無形中給電影做了宣傳推廣,對之后的高票房成功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當熱門網絡小說的版權被搶購殆盡時,由熱門歌曲歌名“改編”的IP電影又成為新的票房金礦。高曉松監制的電影《同桌的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和《小時代》系列電影相仿的是,同樣在口碑不佳的情況下依然狂卷了將近5億的票房。從此以后,“音樂金曲”便成為投資人新一輪的追逐對象: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梔子花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無悔》等等。
除此以外,還有一類比較火的IP電影,是根據受到熱捧的電視節目改編的。電影公司之所以會將一些完全沒有故事情節的電視節目改編成電影,看重的還是大量的粉絲和其潛在的票房能力。這類被稱為綜藝節目“大電影”的IP電影包括浙江衛視的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東方衛視的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湖南衛視的明星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等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投入少(通常幾個星期甚至幾天就能拍攝完成)、高票房(《爸爸去哪兒》7億票房收官),就算口碑不佳也都能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作為電影投資人來說,不可謂不是一條迅速攫取經濟利益的捷徑。
經過對IP電影以及其發展過程進行描述,我們能夠發現,IP電影已經不再只是借鑒網絡小說的題材,將其運用到電影中,來創作電影,而是更多的去尋找粉絲的身影,像是在銷售商品一樣,哪里有消費者,就生產什么樣的商品,是為了賣電影而去創作電影,IP熱使得電影創作過程中,內容已經不再是電影創作人最看重的一點,潛在的觀眾成為了電影創作人最想了解的問題,成為了創作電影的重點,這對影視產業而言,當然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對于觀眾而言,無論是網絡小說、金曲改編或是電視綜藝節目大電影,故事和人物才是評判一部作品是否值得花錢消費的標準,這也是此類電影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2.從IP熱看影視產業原創力的衰竭
在近幾年IP大熱導致影視產業各種盲目追捧的亂象中,傳統的原創影視作品卻呈現出不溫不火的狀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傳統影視產業不再吸引觀眾?歸根到底還是傳統影視行業中對原創的要求不夠高,其開發力度不夠,使得傳統影視行業中的原創能力逐漸下降,不能夠滿足觀眾對影視的期望。而IP熱這種現象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影視劇本身借助了小說的故事情節或者電視綜藝節目的人物及情境設置,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從而使得IP電影在出現之前就已經成為熱點和關注的話題。由此可見,原創力對于電影本身的創作以及之后的成功都是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原創力是支持影視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一大助力,是對電影中新故事的發現,是影視產業創新的原動力;另一方面,原創力是對隱藏在人們生活之后的藝術之美的一種發掘、一種詮釋和一種拓展。近年來,我國的影視創作有很多,但是真正注重原創質量的作品并沒有觀眾期望的那么多,各種劇情混亂、思維不清的影視劇作在銀幕上播放,快餐式的消費在影視產業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有精心構筑的故事和精良用心的制作,而是更多地去考慮宣傳和炒作,希望可以借IP的潛在粉絲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僅僅盯著粉絲錢包的所謂IP電影是沒有生命力的,越來越沒有新意的創新的作品勢必會失去觀眾的青睞,觀眾不會永遠被愚弄,也不會永遠對所謂的IP盲目追捧。原創力始終是影視產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3. IP熱之后的影視業重建
如果說,IP熱帶給影視行業的只有負面影響,也難免會矯枉過正。上文提到IP熱會給影視產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那是因為在IP熱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IP電影開始向消費者的方向靠攏,只關注潛在的消費者,而忽略了影視作品的內容本身的重要性。但是IP熱并不全是一件不利的事情,他對于影視產業的發展同樣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IP熱給網絡小說進入人們的視野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同時IP熱也意味著原創作品始終是吸引觀眾眼球的重要因素,它的產生,使得原創力與影視創作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因此,面對IP熱我們要進行反思,對影視產業今后的發展進行反思。隨著IP電影的大賣,很多網絡小說的版權價格也在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網絡小說作者與電影制作人及其創作團隊對消費意識的重視,這樣會使得電影往往只是注重電影的潛在觀眾,看到了即將改編的網絡小說的價值,卻沒有考慮在改變過程中,編劇的重要性,使得改編的電影,雖然與網絡小說內容并無差異,卻無法收獲觀眾的呼聲。面對這種現象,我國的影視產業應該反省自己,在影視作品中保留一份藝術,保留一份文學情懷,讓觀眾能夠有所觸屏,不應該只是考慮影視作品的回報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格;網絡自制劇的IP全產業鏈開發熱潮初探[J];新聞傳播;2016
[2]李正良,趙順;影視業“IP熱”的冷思考[J];傳媒觀察;2016
[作者簡介:林琳,女,博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