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從語言態度角度談方言保護

      發布時間:2025-07-04 08:02:47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方言作為絕大部分人的第一母語,其使用人群正在迅速減少,這與人們對待方言的語言態度有很大關系。方言作為語言資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其的保護問題已被提上日程。筆者從語言態度的角度,重點分析了方言危機的形成以及在方言保護熱潮中不同機構及個人的語言態度,并提出了保護方言的幾點建議,旨在促進方言保護工作,并減少方言保護中產生的沖突。

      關鍵詞:語言態度 語言資源 語言規劃 方言保護

      一、語言態度的定義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活動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每個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的人都至少掌握一種語言。但是,世界上的語言成千上萬,面對如此多的語言,人們該如何評價和選擇?人們對于語言的選擇和評價,對一種語言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選擇和評價通常被稱為“語言態度”。

      王遠新在《中國民族語言學理論和實踐》一書中對“語言態度”下了一個定義:“在雙語和多語(包括雙方言和多方言)的社會中,由于社會或民族認同、情感、目的和動機、行為傾向等因素的影響,人們會對一種語言或文字的社會價值形成一定的認識或作出一定的評價,這種認識和評價通常被稱為語言態度?!?/p>

      語言態度是社會語言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對它進行研究,可以揭示出很多語言現象的產生、存在及變化的原因,這對于語言規劃和語言政策的制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方言保護的重要性

      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召開,中央確定了“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為語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務,從此拉開了推廣普通話行動的帷幕。到目前為止,推廣普通話已經走過了近60個年頭,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然而,隨著普通話越來越普及,方言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語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方言為普通話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漢民族共同語。由此可見,普通話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礎之上的,是離不開方言的。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變體,只不過是一種高變體。[1](P27)這說明了普通話不可能脫離方言而存在。凡事都是要發展的,不發展的事物早晚會退出歷史舞臺。而普通話之所以能夠發展,正是因為方言為其提供了新鮮血液。各地方言都或多或少地滲透進普通話,滋養著普通話。離開了方言,普通話必將喪失生機。

      2.方言承載著文化。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而方言又是自古有之。方言很好地保存并傳承了我國很多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诟鞯胤窖缘母鞣N戲曲,如黃梅戲、梨園戲等,只有用方言才能詮釋其文化價值。

      3.方言記錄了語言的變化。漢語自產生以來一直不斷發展變化,這些變化也被很好地記錄在了各地的方言中。這對我們考古、破譯古代文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古代音韻四聲為“平上去入”,如今普通話的聲調則為“陰陽上去”,“入聲”已經在普通話中消失了,如何才能考證“入聲”呢?在我國南方的一些方言中,“入聲”就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此外,對于古代的宋人三十六字母,又是如何發展成我們如今普通話中的聲母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各地方言的調查略知一二。

      4.方言具有認同價值,是維護親情的紐帶。[2](P27)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47%的人最先學會說的是普通話,84.23%的人最先學會的是方言。由此可見,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方言是親情的紐帶,給人一種歸屬感與認同感。同鄉在外地相見,說一口地道的方言,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視彼此為親人。

      三、方言保護中的語言態度

      (一)造成方言危機的語言態度

      方言危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歸根到底,危機的形成還是和人們對待方言的語言態度有直接關系。正是人們持有消極的語言態度,才使得方言處于瀕危狀態。那么,形成方言危機的語言態度都有哪些呢?

      1.從個人來看,很多人選擇徹底放棄方言。這與方言的功能弱化以及大力推廣普通話有關。個人放棄方言有兩種模式:主動放棄和被動放棄。

      主動放棄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普通話成了操不同方言的人們都會使用的語言,與操不同方言的人交流無障礙,與操同一種方言的人交流也沒有障礙。這就形成了在使用方言的領域使用普通話不影響交流,但是在使用普通話的領域使用方言就會影響交流的情況,出于省力原則,人們就會減少方言的使用,最后甚至會放棄方言的使用。第二,在心理上排斥方言。很多人在學會普通話后,認為自己的方言很土,說不出口,覺得說方言很丟人,顯得沒文化。所以即便是與同鄉交流,也不愿使用方言。在語言的使用上有意避開方言,久而久之,就會徹底放棄方言。

      被動放棄是指從一出生就沒有機會學習方言,不得不放棄。比如,現在很多夫妻都是操不同方言者,為了在生活中交流方便,夫妻雙方都會使用普通話交流,孩子出生后自然就沒有了學習方言的環境,再加上使用普通話也不會引起交流障礙,也就沒有了學習方言的必要性,所以就不得不放棄方言。

      2.從社會來看,隨著普通話的普及,社會對于普通話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使用方言的場合越來越少。我們可以在很多公共場合看到“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標語,如“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普通話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等。甚至有的公司要求員工在公司辦公場合不準講方言,一經查到就要被開除。[3](P263-271)這種比較極端的做法自然會使得方言資源逐漸萎縮。

      3.從教育來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甚至還推出“普通話推廣周”,有的學校要求在普通話推廣周內全部使用普通話。如此大力推廣會給人們一種錯誤的印象,即認為只有普通話才是正確的,方言是不正確的。

      4.從國家政策看,由于少數民族語言瀕危問題比方言瀕危問題出現得更早而且更嚴重,所以我國對少數民族語言相當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但對于方言危機問題,政府近些年才意識到方言保護問題,卻沒有相關的政策出臺。然而,如果不盡早出臺相關政策對方言進行保護,將會重蹈部分瀕危少數民族語言的覆轍。

      (二)有助于保護方言的語言態度

      如今,保護方言已成為語言生活的重中之重。在方言保護的口號越來越響的今天,人們對待方言的語言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上述的語言態度外,還有下述的一些保護方言的語言態度值得探討:

      1.從個人來看,有的人堅決抵制普通話,過于推崇自己的方言。自普通話推廣以來,部分激進分子認為推廣普通話就是在消滅方言,因而抵抗學習普通話,堅持使用方言,這不僅造成了交流障礙,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南方地區,尤其是經濟較發達的南方地區,如上海、香港等地。這些地區的方言與普通話差別較大,學習普通話也比北方地區難度較大,再加上它們經濟發達,部分人認為不需要普通話來強壯自己,反而認為應該捍衛自己方言的地位。

      2.從社會來看,有的地方也出現了刻意使用方言的現象,增加方言的使用場合意在推廣地方方言。如越來越多地方的公共交通用方言報站名,即在普通話和英語之后,再用方言報一遍站名。此事一被曝光,就引起了很多爭議,很多人就這樣做合不合適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此外,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中也出現大量方言,如《唐山大地震》《武林外傳》以及港劇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了地方方言,并且也將一些地方方言保存在有聲媒體中。

      3.從教育來看,部分地區提倡“方言進課堂”。2012年,全國和部分地方“兩會”的一些代表提出議案,把“方言進課堂”作為方言保護的一項措施。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也開始在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技術學校等教學場所設立方言課程試點,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和熱議。

      4.從政策來看,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但是,這里的“科學保護”是分層次的,對于少數民族語言,要做到“科學記錄和保存;信息化建設;瀕危語言的搶救和保護”,而對于各地方言,則只是提出了要“科學記錄和保存”,由此也可以看出,雖然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方言保護的重要性,但目前的措施還只是消極地保護,并沒有制定積極有效的保護措施。

      四、幾條建議

      根據上文分析,筆者有如下建議:

      1.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加大宣傳方言價值的力度。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增強使用普通話的能力,而不是普及使用普通話的場合,以使人們在使用普通話的同時,能夠正視方言的存在,并且能夠積極地能動地使用,以避免方言失去其交際的功能,最終成為“化石”。

      2.正確引導民眾的觀念,宣傳語言平等。普通話和方言都是漢語的一部分,不存在推廣這個就要消滅那個的問題,二者完全可以同時存在、同時使用。所以,在制定推廣普通話的語言政策時,要正確引導民眾的觀念,批判二者不能共存的觀點。

      3.加強方言文化的宣傳,增強方言自信。很多人對自己的方言沒有自信,甚至覺得說方言就是沒見過大世面、沒文化的表現,從而主動放棄方言。因此,在語言規劃中,要加強對方言文化的重視和推廣,增強方言自信,使方言可以更好地發展。

      4.招募方言保護志愿者,傳承方言文化。方言的局限性勢必導致方言的使用領域、使用場合以及使用人群的減少。而且,一個方言未來會怎樣發展,現在誰也無法預測。所以,應該招募一些方言保護志愿者,專門做一些方言調查、方言記錄、方言傳承的工作。就算日后方言瀕臨滅絕或發生突變,我們仍然有大量寶貴的方言資源。

      5.對于一些無力挽回的方言消亡,不應該過于保護。語言總是要發展的,新的語言產生,舊的語言消亡是語言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該正視并尊重這個規律。但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加大對這類方言的記錄和保存,以免在這類方言失去其交際功能的同時,失去其文化功能。[4](P5)

      五、結語

      近年來方言保護問題一直是熱點問題,針對方言保護的分析和研究也層出不窮,但大部分都是從客觀現實著手分析,很少有從主觀角度——如語言態度角度進行分析的。筆者從語言態度的角度對語言保護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方言保護工程添磚加瓦,并為后人研究方言保護提供參考。

      注釋:

      [1][2]郭龍生:《正視漢語方言功能,實施科學語言規劃》,中國社會語言學,2012年,第1期。

      [3]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2013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方言保護熱議》,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4]侯敏:《有關我國語言地位規劃的一些思考》,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第4期。

      參考文獻:

      [1]張葉青.論語言生態觀視野下的普通話推廣與方言保護[J].文學教育,2014,(1).

      [2]許多會.語言態度研究述評[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1).

      [3]郭龍生.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語言生活、語言規劃與語言保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4).

      (李甜 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100024)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