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國實現全面的小康建設,我國經濟開始逐漸從發展方式、資源配置兩個方面進行改變,在經濟轉型時期,我國的農業發展也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本文分析我國農村發展生態旅游,探討其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為建立具有鄉土本色的農村生態旅游提供參考。
隨著人們生活的物質和精神不斷豐富之后,人們對旅游這種休閑互動也越來越熱衷。近幾年,我國掀起了旅游熱潮,各種旅游模式開始出現,其中現存旅游也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地方。很多都市生活的人會選擇到農村度假放松。所以,加強農村生態旅游事業的建設,能夠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以及健康綠色的食物等。
一、我國農村生態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生態旅游建設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發展農村生態旅游模式建設時,如果沒有完善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將會影響農村生態旅游行業的轉型和創新。目前,我國發展的農村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我國的農村生態旅游建設是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對生態、社會、經濟的認識不過充足。而且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旅游資源發展單一,對游客的吸引力較低。
(二)生態旅游發展缺乏全局性和統一性
目前,我國建設的農村生態旅游多是屬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農村生態旅游發展情況良好。在推動新農村建設時期,提高農村收入,促進富余勞動力的轉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利益的趨勢下,農村旅游資源的發展,完全不按照規定進行開發,對于統一性、科學性的規劃建設缺乏重視意識,完全是單一、粗放、分散型的發展,而且發展模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三)生態旅游發展不重視環境保護
農村生態旅游發展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發展缺乏重視。在經濟轉型時期,傳統粗放的農村生態旅游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樣會影響相關產業發展。農村生態旅游主要就是突出生態環境,只有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建設特色的農村旅游發展模式。目前,比較嚴重的現象就是農村生態旅游建設過分開發,嚴重超過生態的自身承載力,這對建立農村生態平衡有很大的影響。
二、經濟轉型下農村生態旅游發展對策
想要更好地建設農村生態旅游事業,首先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鄉土本色,借助農民、農村、政府等各種資源,探索農村旅游生態發展對策。
(一)將旅游行業發展與本土文化相結合
發展農村生態旅游的主要特色就是突出鄉土風情,這是農村發展生態旅游的最大亮點。鄉土風情包含了中國很多的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開發農村生態旅游事業,要重視對鄉土風情的保護,并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保護古村古鎮、民族村寨等具有特色的建筑或是具有歷史的文化遺產,這樣不僅可以突出景色的歷史印記,同時也有利于建立地域特色的鄉土氣息旅游景色,將其作為鄉土風情的關鍵標志。只有提高農村生態環境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向深度農村生態旅游發展。
(二)統一規劃農村生態旅游建設
建設農村生態旅游環境區,首先要做到節約資源,建立具有環保的農村旅游區。農村旅游在實際開發過程中,要將生態保護和農村景觀有效結合,不僅要體現人工的精致,更要注重生態自然美。在生態環境的保護過程中,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觀光的農業、休閑農業、草原旅游、森林旅游等多個方面,根據因地制宜的對策,選擇一個較為實際的旅游發展道路。在經濟轉型環境下,農村生態旅游要根據社會經發展規律,促進農村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分析當地生態旅游資源潛在的市場需求,合理有效地規劃旅游資源,進行科學性布局,促進農村生態旅游經濟的更好轉型。農村生態旅游建設要立足當地,解決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市場調查,建立合理的生態旅游模式。同時,也要立足于生態,開發適度,認識到當地發展農村旅游經濟的優勢,科學布局。
(三)完善農村生態旅游的基礎設施
處于科技時代,發展各種經濟離不開科技,建立農村生態旅游也是。在發展農村生態旅游時,可以適當接觸科技進行建設。通過科技促進生態旅游向更高端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能利用科學技術進行生態保護。比如,在我國宜興觀光農村科技示范區,就充分結合了科技,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該行業逐漸向更大的方向擴展。在生態旅游生態建設中,要根據生態發展客觀規律,保護生態的自然承受力和自然恢復能力。在實際建設中,要完善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以及服務旅游的相應配套設施。
三、結語
在經濟轉型環境下,是農村生態旅游發展轉型的最佳時期,也是一種挑戰。想要更好地發展農村生態旅游經濟,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結合一定的科學技術,建立統一的規劃方案,實現農村生態旅游的創新和升級。
(作者單位:河套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