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病蟲害基層測報工作就是森林工作站的一個重點工作。只有減少森林病蟲害的出現,才能夠保證森林得到更好的保護,從而確保我國現有的森林面積不受損失。
關鍵詞:林業 病蟲害 發生原因 防治
1.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1在我國綠化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通遼地區的人工林面積順應“潮流”而不斷增加,使得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以近40%的幅度增長。但是,由于缺乏造林規劃的經驗,再加上造林工作監督不到位,造成人工造林無法與自然規律相統一,從而使林分樹種的單一化現象越發嚴重。而單一結構、單一樹種的純林有使得人工林生態的系統十分脆弱,一旦傳入有害生物,病蟲害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暴發,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人工的純林在調節自我平衡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弱,換句話說,只要受到外界刺激,就可能失去平衡,而當人工林受到破壞,其也會逐漸對其他原始森林的生長產生影響。
1.2大部分林業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識別病蟲災害的能力較低,有時候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胡亂施藥,這種見蟲就殺蟲、見斑就殺菌的隨意用藥行為不僅不能“對癥下藥”,還會耽誤最佳防治時期,間接破壞樹木原本的免疫能力,給病蟲提供了入侵的機會。
1.3由于人們在開展社會活動時沒有周全的考慮,使一些社會活動忽視了對生態園林保護,從而把大量原始園林被納入到開采和使用的范圍,無法杜絕的砍伐天然林的現象加劇了林業的病蟲害危機,天然林的生態系統也在其長期超負荷采伐的情況下被破壞。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然林數量不斷減少、質量下降,不僅破壞了林分原始結構、森林生物多樣性,還影響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態環境,從而加劇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是病蟲害頻繁的原因之一。
1.4化學農藥使用不科學、不規范。農藥作為控制病蟲危害的“功臣”,可以說是對付林業病蟲災害的首選。另外,防治手段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客觀要求無法適應,使得施藥機械的落后很難使防治效果達到理想,特別是與林業特點相符合的防治藥劑和藥械十分缺乏,有些地區還使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再加上制造工藝和技術性能都比較落后,不僅霧化質量差、霧滴大,防治效率低。
2.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現狀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除了有保障林業健康發展的作用外,還發揮著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在我國,森林面臨著三種危害,也就是病蟲害、火災以及人為的亂砍濫伐。在林業的建設與發展中,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到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就必須避免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毀壞林木的現象。
近些年,通遼地區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得到一定發展,在病蟲害防治工作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治理效果。但是,由于我國森林資源在整體上仍然呈現出病蟲害發生、傳播嚴重的趨勢,使得通遼地區的林業病蟲害危機也無法根治。而我國大部分地區,包括通遼地區以內,進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時仍以“救災”為主,忽視對災害的預防,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十分不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林木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要點
3.1合理規劃
林業部門應當以通遼地區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開展科學合理的封山育林工作。封山育林工作,并不是單純拒絕所有的砍伐行為,而應該把經濟林與生態林加以區分,并通過合理的規劃與安排,開放一部分山林用以發展地方經濟,并通過封山育林的形式對開發過度的山林進行保護。因此,應以各類的選育措施到位為前提,兼顧林木生長的需要和通遼地區的經濟條件來進行封山育林措施,從而增強現有的樹種抗病基礎。
3.2抓好監測
病蟲害測報網建設應不斷完善,根據地區內不同的生態類型、不同植被、病蟲發生區域差異以及小氣候不同的進行合理布局,通過劃分片區的形式建立并完善測報站,在適當的情況下合理增設測報點,使覆蓋面能夠達到90%以上。測報網的不斷拓寬,還可以促進病蟲預報工作的網絡化,在傳遞速度上得到提高,從而使得病蟲防治的及時性得到保證。
3.3提高應急防治能力
在做好監測預警的同時,還應該提高地區的應急防治能力?!邦A防為主,綜合防治”是病蟲害防治所需堅持的,這就以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控制病害系統為基本要求。依據現有的基礎,進行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擴大專業防治隊伍、充實器械和物資裝備,并把開展植保防治提到專業化的深度,盡量減少胡亂用農藥的習慣,這樣不僅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農藥利用率,還可以使農藥對環境污染的問題得到緩解,確保了安全、生態的治理過程。
(作者單位:154456黑龍江省樺南縣林業局雙龍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