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毒娥是一種危害特別嚴重的害蟲,做好舞毒娥的防治工作是對林業最大的保護,本文提出幾點防治措施,希望對舞毒娥的防治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舞毒蛾;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4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鱗翅目的一種,舞毒娥對林業危害是巨大的,在我國的分布范圍達到了20多個省市區。因為具備遷移性強且食性雜等特點,對五百多種植物具有危害。舞毒蛾在對植物進行取食后,會造成植物生長的減慢,嚴重的可導致植物枯死。對舞毒蛾的防治工作要時刻不能放松,針對其危害性,本文提出了通過物理和化學兩種防治方法,對舞毒蛾進行滅殺,希望對今后的防治工作起到參考價值。
1 采用物理防治
1.1 使用誘殺技術
可利用舞毒蛾對燈光的趨避性,利用黑光燈進行誘殺,黑光燈誘殺的效果比其他光源更有效,在誘殺時也可采取太陽能燈進行誘殺,太陽能燈具有強烈的誘殺效果,利用340nm的太陽能燈可以有效殺死大量的雌蟲。另一方面采用人工合成藥劑進行誘殺,采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誘劑配合性誘劑粗提物對雄性舞毒蛾進行誘殺。與燈光誘殺的不同是,性誘殺具有專一性可以對舞毒蛾進行集中消滅。
1.2 利用輻射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輻射技術也被應用到舞毒蛾的防治工作中,微波輻射技術不僅具有高效的滅殺效果,對環境也沒有污染,采用微波輻射技術可以有效的降低幼蟲的孵化率,采用不同劑量的射線照射,對蟲卵的殺傷力明顯增加,當射線劑量加大到300時,蟲卵的孵化率為20%,劑量越大孵化率越低。
1.3 人工收集蟲卵捕捉幼蟲
五毒娥的高發地區,相關部門可發動群眾,動員有生力量進行蟲卵的收集工作,舞毒蛾的蟲卵一般會在樹干底部、草叢間,因為蟲卵的卵期時間在9個月左右,時間比較長有利于人工收集,人工刮取的卵塊由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收購后銷毀。對小面積的舞毒蛾災害可采取捕捉幼蟲的方法,對3-4齡的幼蟲進行捕捉后由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收購后銷毀。
2 采用生物防治
2.1 利用天敵
五毒娥的天敵有很多種,如黑瘤姬蜂、卷葉蛾姬蜂、毛蟲追寄蜂、舞毒蛾平腹小蜂等,可通過釋放天敵進行五毒娥的防治,可投放具有捕食性的昆蟲,如異色瓢蟲、中華金星步甲等。
2.2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2.2.1 病原真菌。真菌防治的效果也非常明顯,真菌具有無污染、生產方便量大的特點。對于舞毒蛾可采取球抱白僵菌防治,在幼蟲3-5齡時進行防治使用,可達到85%的消滅率。
2.2.2 病原細菌。病原細菌的使用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雖然不能廣泛的應用,但也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手段,在一些農林害蟲防治工作中,已經將一些細菌作為微生物殺蟲劑,并廣泛應用。在針對于舞毒蛾防治的大田實驗中,吳洪生等相關研究人員就通過運用蘇云金桿菌H3-111菌株作為微生物殺蟲劑用來防治舞毒蛾病蟲害,實驗結果顯示,防治的效果顯著,防治率達到達61.1%一83.8%,由此可以表明,采用蘇云金桿菌H3-111菌株防治舞毒蛾具有一定的防治價值。蔣迎春老師在對舞毒蛾采用病原細菌進行防治的實驗中,將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H3a3b應用到舞毒蛾的防治中,并對其毒性進行了測定,其結果顯示,在舞毒蛾1-2齡幼蟲的防治中,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H3a3b的防治效果達到了70%以上,防治效果較為顯著,并且,防治效果還具有顯著的擴散流行和持續性。杰明等相關研究人員,通過采用生化方法,在實驗中對多殺菌素對3齡和5齡舞毒蛾幼蟲體內的幾種保護酶活性的影響進行了有效的測定,其實驗結果顯示,舞毒蛾幼蟲正常的生理代謝受到多殺菌素的干擾較為嚴重,可以有效的致其死亡。與此同時,杰明等相關研究人員還采用了葉片藥膜法,有效的驗證了多殺菌素對舞毒蛾幼蟲t的生物活性,在24小時內將舞毒蛾各階段幼蟲致死,所采用的多殺菌素濃度分別為:舞毒蛾幼蟲3齡階段多殺菌素濃度為0.024 9 mg/L,舞毒蛾幼蟲5齡階段多殺菌素濃度為0.226 9 mg/L,實驗結果表明,多殺菌素對舞毒蛾具有很強的殺蟲性。
2.3 轉基因技術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轉基因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到防治工作中,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科學方法對生物基因進行提取,將提取的生物基因注射到另一生物體內,促使兩種生物基因進行重組,重組后的基因在遺傳上產生變異的遺傳物質,利用此技術可以培育出抗蟲植物,以此抵御蟲害。
3 化學防治
3.1 煙劑防治
舞毒蛾幼蟲會在每年的5-6月份達到3齡階段,在這時可以利用化學煙劑進行防治。在使用過程中,把握好放煙時間,通常是在每天的清晨或者是傍晚。這個時間段會出現逆溫層,這時使用煙劑防治效果最好,掌握好投放距離,煙劑投放點每段間隔最好為7m,距離不要超過300m才能使效果達到最好,規范操作注意防火。
3.2 化學農藥防治
對舞毒蛾的防治還可以采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化學農藥有很多種,通常都是采用溴氰菊酯、殺滅菊酯、速滅殺丁、辛硫磷乳劑等,在劑量方面主要嚴格控制,規范使用,保證對環境無污染。
4 結語
綜上所述,舞毒蛾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視,作為對樹木最大的危害,有效的防治工作可以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將會不斷應用到舞毒蛾的防治工作中,實現由以往單純采用化學防治到生物技術防治的轉變。,對舞毒蛾防治工作不止是針對幼蟲的滅殺,更要致力于這個種群的滅殺,隨著研究的不斷進行,對舞毒蛾的防治工作將不斷取得進展
[參考文獻]
[1]李景奎,戚大偉,周志強等.γ射線對舞毒蛾蟲卵處理效果的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