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鈴薯作為中國廣泛種植的農作物,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經濟價值,是中國的四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因為無性繁殖的而容易產生病蟲害引起大量減產。因此研究馬鈴薯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預防的方法,有著極為重要的經濟意義。
關鍵詞:馬鈴薯;病蟲害;預防;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06
本文通過探討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的發病因素和發病特點,介紹馬鈴薯主要病蟲害尤其是馬鈴薯晚疫病的綜合防治對策。希望對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預防及防治技術的發展有所參考。
1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的發病因素及發病特點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中國的馬鈴薯種植中已發現的病蟲害多達300多種,其中,常見主要病蟲害有真菌性病害(早疫病、晚疫?。?;病毒性病害(花葉型病毒病、壞死型病毒病、卷葉病毒?。?;細菌性病害(青枯病、黑莖病等);蟲害(主要以蚜蟲為主)。
馬鈴薯的病蟲害發病期與馬鈴薯的生長發育期,對環境土壤,馬鈴薯品種都有一定影響。
品種因素。不同品種的馬鈴薯種薯對各種病害有著不同的抗病性:中國常見的品種中,克新2號對晚疫病和病毒性病害的抵抗力較強;克新3號對卷葉病毒病具有高抗性;東農303號比較容易感染晚疫??;中薯3號抗病毒性病害不抗晚疫病。各品種對病害的抗病性不同,病蟲害蟲害的差異化明顯。
環境因素。馬鈴薯的病蟲害與種植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2—3月雨水充沛時,是早疫病的高發期;春季氣溫整體偏高時,容易爆發蚜蟲并和病毒??;因此它對空氣濕潤度,氣溫都有所要求。對土壤環境也會造成很大影響,質地粘稠,水分較多的水田區,容易雨后積水,也容易傳播病菌。一旦爆發病蟲害會比較嚴重難以控制。
生長發育期間病蟲害爆發的特點。在馬鈴薯的各個生長發育時期會容易感染不同的病蟲害。幼苗期容易爆發蚜蟲病和各種病毒??;塊莖期蚜蟲病、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輪番上陣,達到高峰。收獲期之前,其他病蟲害趨于穩定,晚疫病達到爆發高峰期。
2 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對策
馬鈴薯的病蟲害一旦爆發短時間內就很容易廣泛傳播,造成馬鈴薯的減產,降低農戶的收益,因此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
2.1 調整栽種方式
在種植前應該先檢查好田地的情況,如果連年種植馬鈴薯,田地中會留有去年病蟲害馬鈴薯的病株殘根,未完全分解腐爛的病株殘根,會使田地本身帶有病菌,不利于種植,應改種其他的經濟作物。馬鈴薯種植的田地至少應該進行3a以上的輪種,才能夠有效避免和減少馬鈴薯的病蟲害。
2.2 選好種薯
因為馬鈴薯具有無性繁殖的特點,是以塊莖來進行種薯繁殖的,如果塊莖中攜帶有病菌的話也會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種植的發病率,因此在選種上應該慎重選用抗病的品種和無病的品種。
2.3 種植前做好消毒準備工作
在種植前應該先進行曬種,浸泡,用多菌靈和草木灰等拌種浸泡消毒,這樣可以預防部分病菌。脫毒馬鈴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菌。
2.4 種植期間做好田間管理
田間應該保持清潔,雜草病株和落葉等應該及時清除,這樣能夠避免和減少蚜蟲等蟲害傳播繁殖,并減少一些病毒病的發生。應該控制田間的水含量。馬鈴薯具有耐旱的特點,如果田間水積攢過多,排水量不好,會引發一些病菌的傳播,因此要嚴格控制。在馬鈴薯種植的后期,塊莖內的營養越來越少,后勁不足,是馬鈴薯容易爆發病蟲害的高峰期。通過在種植前加足基肥,并及時追肥,補充配方肥等有效措施,可以提升馬鈴薯的抗病性。
2.5 科學用藥
一旦發現馬鈴薯染病,應該及時給藥。只要發現病株立即進行噴藥和拔除,避免傳播到其他的馬鈴薯,造成更廣泛的傳播。
3 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短時間爆發,傳播性極強,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在進行防治時,應該重點防治晚疫病。在種苗的選擇上應該嚴格挑選抗病性強的種薯,嚴格按照抗晚疫病的配方進行消毒和浸泡和晾曬。在出苗后,進行重點的檢查,如果發現出現染病的馬鈴薯苗馬上隔離拔除并深埋,立即對周圍的50m范圍內的馬鈴薯苗進行藥物噴灑,以免病菌的蔓延,在馬鈴薯的生育期間和未發生晚疫病前,使用保護劑進行噴灑防護,嚴格控制田間土壤的含水量,保證田間排水順暢。
4 結束語
馬鈴薯作為一種廣泛種植的經濟作物,因為其無性繁殖的特點非常容易在種植的各個期間患上病蟲害造成減產,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因此,病蟲害的防治非常重要。在防治上應以預防干涉為主,避免病蟲害的大規模爆發。要非常注意在種植馬鈴薯之前就做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并在種植期間進行嚴格的田間管理,在發現病株時,進行果斷的處理和及時科學的用藥,以避免病蟲害的爆發給馬鈴薯種植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陳蘋文.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預防及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7):100-104.
[2]鄒雪玉.馬鈴薯主要病蟲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初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9(18):3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