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從父親老舍的滿族籍和習好說起

      發布時間:2025-06-29 00:55:13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父親給人的印象,身量不高(1.65米,跟我一樣高),不太胖;長圓臉,黃皮膚,五官端正,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在各種場合中他穿的服裝跟那個時代的一般職員、知識分子沒有兩樣。與人說話,用深厚的男中音,晚年變成男低音和氣地說著北京話。但不貧嘴惡舌,也不油腔滑調。所有這些外部特征,讓人感覺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北京人,與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漢人沒有多大區別。

      在北京滿漢融合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尤其在近半個世紀里,從文字、語言、服飾、習俗、信仰、禮儀等方面,北京的滿人與廣大的漢人的差別幾乎使人看不出來。文字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最主要的標志,可是我父母這一代已不會說滿語,不識滿文,因為他們從小就學習漢語,識漢字。父親從他24歲到50歲之間,遠離了滿族家庭與廣大的滿族族群,到英國、山東、重慶、美國等地生活。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內,不知他根底的人,看不出他是少數民族之一的滿族人??墒?,父親出生在清朝末年北京的滿洲正紅旗的家庭里,他是旗人。滿族是他生命的源泉與生成的根基。先天的血脈,后天的耳濡目染,滿族文化的浸染,民族精神的熏陶,在他的思想里、習慣里、作風上與愛好上,存留著滿族的印痕??v觀他的一生,他習武不斷,愛京戲、聽曲藝、說相聲,他的這些行為表現,愛好、情趣與生活作風中的特點,集合起來,就能看出了他的滿族本色。我們從滿族角度來看他,才能更準確地認識和理解他的文學作品,正是知人才能識文。

      一、習 武

      這是他的終身行為。不能說他有武林高手那樣的武功,他也不會騎馬射箭??伤麜喾N套路的拳術,刀劍棍棒全練過。這在中國現當代作家中是極少見的,而且一般人知之甚少。

      他19歲被任命為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校長(即現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學)后,非常重視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在他調離小學任北郊勸學員時,1921年5月舉行的全市小學生聯合運動會上,第十七小學獲得多項優異的成績。在這個運動會上還散發了他和同班同學,后來成為北京著名國畫家顏伯龍編制的一本《舞劍圖》。圖由顏伯龍繪畫,他擬文字說明。這一段時間,他正在練習太極與劍。

      1930年夏,他從英國經上?;乇本┖?,住在他同學、好友白滌洲家中。一天北平《學生畫報》社記者陳逸飛去拜訪他,他正在屋中練拳,他對陳逸飛說他練的是昆侖六合拳的內家拳,專重氣功,是為了養生防身。陳不信可以防身,兩人一過手,一下就把陳擊敗。陳也想跟他學習此功。他答應陳只要不對任何人說他練武,可以借給陳一本《拳譜》,自己照著練。陳逸飛在他后來寫的回憶文章中,稱贊父親長于技擊(見1983年10月12日《體育報》陳逸飛文《老舍與昆侖拳》)。

      1933年5月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時,因腰背痛,多方醫治,效果不明顯。父親就拜濟南的山東第一槍馬子元為師,先學太極,繼練重義潭腿、查拳、洪拳、六路短拳、槍劍對擊,以及外界鮮見之技。一年時間學會20多套。一年練功習武,果然病痛痊愈,氣色紅潤,精神飽滿。父親特贈馬子元一把折扇,親題扇面,記述這段習武經歷。

      1934年夏,全家遷到青島。詩人臧克家到金口二路的住所看望他,只見樓門墻壁上掛滿了刀槍棍棒等十八般武器,令他驚異。這才知道他為了鍛煉身體,天天練武(見臧克家《老舍永在》一文)。

      1935年2月3日春節前夕,父親在山東大學的辭舊迎新晚會上,表演了一段劍術,博得了師生的稱贊(見1935年2月9日天津《益世報》《廢年·除夕·青島·山大一夜狂歡,笑神老舍大顯身手》一文)

      1937年4月25日,他在《益世報》上發表的《這幾個月的生活》散文中,寫他辭去山大教職以后的生活,特別寫出打拳中的感受:“每天差不多總是7點起床,梳洗過后便到院中(即青島黃縣路12號“老舍舊居”)去打拳,自一刻鐘到半點鐘,要看高興不高興。不過,即使不高興,也必打上一刻鐘,求其不間斷。遇上雨或雪,就在屋中練練小拳?!辈贿^它的好處是方便:用不著去找伴兒,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活動;”“打拳呢,可長可短,可軟可硬,由慢而速,亦可由速而慢,缺乏紀律,可是能夠從心所欲不逾矩。它沒有籃球足球那么激烈,可比徒手操活潑,練上幾趟就多少能見點汗兒,背上微微見汗,臉色微紅,最為舒服。只要有恒心,天天活動一會兒,必定有益?!?/p>

      自1930年到此時,距七七事變僅有兩個多月,在這幾年中父親在大學里,每個學年擔任歐洲文學等多門教學,在繁重的教書工作之余,還寫作了大量小說等文學作品。此時期他除負擔自己四口的小家外,還負擔贍養北京的老母和哥哥一家,開銷很大。若不是他堅持不懈的用心練武,戰勝病痛,強壯身體,保證自己有充沛的精神和體力,他做不到長期不休息的工作。與此同時,他通過練武的收獲與體驗,又結交了武術界的朋友,也為他的文學創作積累了真實而豐富的素材。

      抗日戰爭的爆發,打破了中國人的正常生活。1937年11月15日,他棄家小,從濟南一人逃至武漢,投入到抗日的隊伍中。在武漢,他身無定所,過著流亡生活。輾轉了幾個住處后,應馮玉祥將軍的邀請住到他武昌的官邸。父親在《我為什么離開武漢》一文中,記敘了住在這里的情況:“馮煥章(即當時任國民黨中央副主席的馮玉祥)先生聽到我已來到武昌,便派人來約,不但能給我一間屋子,而且愿供給我饅頭與面條?!薄凹爸恋搅笋T先生那里,照樣的有樹有花有草有鳥,并且院子很大,不但可以打拳踢腿,還可以跑百米而不用轉彎。在華中有好友,這里的朋友更多。人多而不亂,我可以安心的讀書寫字。幾個月中,能寫出不少的文字來,實在因為得到了通空氣的房屋,與清靜的院宇,我感激友人們與馮先生!”1938年1月12日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馮玉祥將軍在日記中記載他對手槍隊士兵的講話:“你們看見舒舍予先生沒有?他每天早晨穿著單衣打拳,沒有一天不是這樣??匆娙思夷菢涌炭?,你們心里有什么感情呢?不單應該跟他學,而且更應當跟他學。老舍先生便是你們很好的一片鏡子?!?/p>

      1938年3月15日夜,在空襲警報剛解除不久,他給陶亢德的信中,感嘆自己身體瘦弱,有心無力,在這大家都當拼命賣力氣,共赴國難的期間,便越發使人苦惱,自恨力短。他希望文人們也都顧及身體的保養與鍛煉,不要因為生活窘迫,工作勤苦,咬牙努力而嘔血喪命。他寫道:“文人們,你們必須有鐵一般的身兒,才能使你們的筆像槍炮一樣的有力呀!注意你們的身體,你們才能盡所能的發揮才力,成為百戰不撓的勇士?!?/p>

      1942年4月在重慶的父親以《家書一封》發表了他給在北平的母親的信。他寫道:“濟與乙都去上學,好極!唯兒女聰明不齊,不可勉強,致有損身心。我想,他們能粗識幾個字,會加減的算法,知道一點歷史,便已夠了。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一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