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因此,“互聯網+”概念漸漸成為各個行業追捧的主流?,F代企業在“互聯網+”這一時代的潮流中,紛紛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來幫助自己企業開展生產和決策活動。同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也促進了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更好的推動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本文主要基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對管理會計信息化進行探究,旨在分析當前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問題和解決措施,以及當前時代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會計;會計信息化;財務共享服務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當前會計行業的改革熱點主要為管理會計信息化以及財務共享服務?;ヂ摼W技術與現代經營模式的融合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模式。財務共享服務能夠實現財務數據的共享,促進會計信息化的建設。
因此,在財務共享服務的基礎上,推進會計改革,推動管理會計可持續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促進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的協調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軟件開發相對滯后
雖然我國現階段十分重視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但由于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很多企業并沒有將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出現了會計信息化軟件利用不充分,甚至是閑置的情況。首先是因為僅有一些大型企業對管理會計信息化進行了相關的建設和應用,但在中小企業中的建設和利用程度則相對較低,有些企業甚至沒有認識到管理會計信息化在實際工作中的意義。其次即使現階段軟件市場上的財務會計軟件較多,但涉及到管理功能的會計軟件則相對較少,這也是限制企業進行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的問題之一。
(2)會計信息化模塊缺乏整體建設和應用
我國目前的會計信息化應用主要是從某個單一的領域實踐開始的,然后再在該應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拓展到其他業務領域,但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的整體流程和整體應用模塊建設仍缺乏發展。這就導致了雖然實現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但也給管理會計信息化帶來了較大的工作難度,不能形成統一的管理規劃以及控制管理,從而無法在日常管理工程中實現信息化的協同效應。
(3)缺乏復合型管理人才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會計工作者主要涉及的會計工作是記賬、報賬等基礎會計工作,雖然他們具有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但他們卻缺少對深層次的會計信息化管理理論、管理會計理論和經濟學等系統理論知識的認識,從而導致了在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實際工作中,相對缺乏對相關數據的應用分析和管理使用,無法根據大數據、云計算等進行管理應用,會計信息化的綜合管理效益難以實現,因此復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互聯網+”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1)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共享程度,優化了企業財務工作者的組織結構,促進了企業人力、財力和物力等資源利用率。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也可以拓展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使會計人員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兼顧企業管理決策的工作,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等。比如,中心通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過程中,在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取消了企業的內部財務部門,并制定科學的財務制度以及統一的管理流程,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決策水平,促進了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
(2)推進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
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在企業會計服務創新變革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會計信息化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通訊的支撐,才可以加快信息傳播,從而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信息系統是管理會計涉及的財務管理以及核算業務得以實現的基礎。比如,企業會計中的賬面價值的測算,電子憑證的采集和整理,銀行存款的核算等,都是以財務共享服務為基礎實現的。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不僅有利于簡化企業業務流程,避免財務管理的重復實施,更能降低企業財務成本,規避風險,從而推進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
三、財務共享服務下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完善財務共享服務體系,實現共享共贏
企業管理層需要深刻的認識到財務共享服務的重要性,并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更好的實現企業管理,制定企業發展計劃。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需要秉承共享共贏的發展理念,而不是各自為營的財務管理模式,并在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下,適當借鑒其他先進企業財務共享模式,逐步實現自身財務共享服務,通過信息技術集中處理各部門財務數據,改變傳統的財務信息孤島的局面,從而實現財務信息的共享。
(2)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力度
企業應加強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力度,進一步加快企業財務共享服務建設的步伐。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以完善的管理機制為基礎,并進一步加深對共享服務體系的安全管理,明確劃分各部門、各人員的權利與義務,加強財務數據的監管力度。實現財務共享服務的過程中,企業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并且統一安排,用充足的財力、物力以及人力,保證可以通過多種角度發力不斷推動財務信息的整合和改造,加強管理會計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企業應充分利用具備管理功能的會計軟件,甚至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開發出適合本企業使用的管理會計系統,從而綜合分析企業財務數據信息,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會計信息化創新一體化。當然,企業的內部管理會計必須確?;A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只有準確完整的財務信息,才能使財務信息與企業財務共享服務實現有機結合,從而才能為企業的數據應用提供更加具備價值的數據信息。比如,蘇寧電器為供其內部使用而設置的ERP系統,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該系統能夠對蘇寧電器內部各部門的財務數據進行快速收集整合,并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高效率的數據分享,避免了數據孤島問題的出現。
(3)優化會計職能,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
財務會計人員必須認識到開展管理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并與傳統會計管理模式區分,在繼承傳統優勢的前提,加強部門間的職能整合,綜合分配企業物力、財力、人力的資源,集中處理會計資源。與此同時,企業應深化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優化會計職能,使會計人員更加直接的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之中,而不僅僅局限于管理財務等基礎工作。
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是開展管理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實施者,因此財務會計人員必須認識到提高自身技能以及強化創新思維的必要性,財務會計人員在日常的工作活動中應主動學習金融、經濟、計算機技術等多領域的先進知識,積極向復合型技術人才轉型。當然,企業更需要加強對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引入和培養,使企業的傳統會計核算模式向管理會計信息化轉變,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等提供科學的技術與數據支持。企業加強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加快企業管理會計電算化建設的步伐,使企業能夠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發展和提升。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當下經濟市場的整體環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財務共享服務與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必然發展趨勢。因此,企業在進行日常的會計工作過程中,想要取得創新發展,應在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而促進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熊磊.財務共享服務下管理會計信息化有效實施策略[J].會計之友,2015(8).
[2]范曉英.淺談互聯網和財務會計[J].商場現代化,2016.
[3]孫海燕.“互聯網+”視角下管理會計信息化未來發展的思考[J].當代會計,2016.
[4]譚雁冰.從財務共享服務視角探究“互聯網+”時代的會計信息化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5]喬繼英.以財務共享服務為視角分析“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信息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