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梭梭不僅有著很強的耐旱性,還有著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在干旱地區種植梭梭樹,不僅有利于改善土壤特性,還能起到保持水土等作用,進而實現沙漠到綠洲的轉換?;谒笏髽涞纳鷳B功能,使其成為了治理沙漠干旱地區的優良樹種?;诖?,以梭梭的形態特征和生態作用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了梭梭的種植培育和肉蓯蓉適宜的種植地區和自然條件,從而更深層次地探討了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希望能為我國在該領域提供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 梭梭;
肉蓯蓉;
滴灌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2–0052-03
對于像沙漠這樣的干旱地區來說,通過種植梭梭樹,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從而借助土壤肥力的有效提升,為更多植物的生存發育創造有利條件[1]。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植物的多樣化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該地區動物的食物鏈條,進而使生態系統更加趨于穩定和健康。不僅如此,梭梭樹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首先,肉蓯蓉被稱作沙漠人參,由此可見其營養價值非常高,加上肉蓯蓉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草藥,所以其經濟價值可見一斑??偠灾?,通過種植梭梭樹,不僅有利于還原我國的綠水青山,還能帶動該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2-3]。
1 梭梭的形態特征和生態功能
梭梭隸屬小喬木,通常高2~9 m,樹皮呈淺灰色,葉退化成小鱗片狀。梭梭樹的花盤并不明顯,而其花主要生于2年生枝條的側成短枝上,花較小,顏色也非常多樣,有黃色、粉紅色,果實扁圓形,呈暗黃色,種子比較小,呈黑褐色。而花期一般在每年的5—7月,果期則在9—10月。而因其生長特性使其被廣泛種植在我國的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梭梭的生態作用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第一,改良土壤。由于梭梭的耐鹽堿、耐旱等能力都非常突出,所以其可以在鹽堿化、干燥以及土壤貧瘠的地帶生長,并且梭梭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枯落物,而這對于土壤來說,既有利于提高其肥力,又能夠很好地減少土壤中的鹽分,以在此基礎上改善其理化結構。
梭梭的根系非常發達,其對地下水有著較強的吸收能力,同時,梭梭的枝葉又有著非常強的蒸騰作用,因此,一方面,能夠對土壤的養分實現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還能更好地改良土壤,進而使其能為梭梭的生長發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第二,保護林地。針對一些氣候干旱且常年風沙天氣的地區,通過種植梭梭,可以有效加強防風固沙,從而實現對林地的有效保護。比如,在河道大面積種植梭梭,能有效覆蓋該地區的沙地,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并且梭梭發達的根系,使得其在沙堆內部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網絡,再加上梭梭的枝條在遇到沙埋之后可以生成不定根,因此,在新植株的加持之下可以形成一個天然綠色的圍墻,以有效阻止風沙肆虐。除此之外,作為木材可當燃料使用。不僅如此,梭梭還是非常名貴的中藥材,具有降血壓、殺菌等功能??傮w來說,不論是從經濟角度考慮,還是從生態價值層面分析,梭梭都有著很高的栽培種植價值[4-5]。
2 梭梭的培育
2.1 土地的選擇
梭梭樹因其自身的生長習性,使其被廣泛種植在我國的荒漠地帶,由此表明,濕潤的土壤并不適合梭梭樹的生長發育。不僅如此,在培育梭梭樹的過程中,在種植栽培之前,由于其對土壤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只需要簡單地進行一些土地的整理工作,比如清除雜草等。再加上其對水分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進行整地工作時,不用進行深翻。除此之外,還應做好土壤消毒工作,以減輕病蟲害的影響和干擾,而種植地區則應選擇交通條件、灌溉條件便利的地塊[6]。
2.2 播種方式
在進行梭梭樹的播種工作之前,首先要進行開溝,溝深最好在2 cm左右。如果種植地為砂質土壤,則溝深最好保持在1.5 cm。除此之外,如果種植地的各個方面都能很好地滿足梭梭樹的生長發育條件,也可以大范圍、大面積地種植梭梭。而梭梭樹最佳的播種時間是每年的4月初[7]。在完成各種工作之后,相關人員需要在立足于其實際生長情況的基礎上,對梭梭樹進行澆水和施肥,并且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還應把控好行距,進而通過合理調整行距,為其打造最為合適的生長條件和生存環境。
2.3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兩大環節:一個是滴水,另一個為除草。以滴水工作來說,在開展此環節之前,要明確土壤的干濕度,如果此時土壤并不干,就不需要進行滴水工作[8]。除此之外,在進行滴水環節時,相關人員一定要把控滴水的用量,如果水量較多,很容易導致梭梭樹的根部出現腐爛現象,進而影響其生長質量。而滴水的頻率通常在1個月左右。不僅如此,要想更好地提高肉蓯蓉的存活率,還應在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做好灌溉工作,而灌溉的周期應為1個月。
通常情況下,出苗后的15 d后就應對其進行除草工作,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保證保持苗木的養分和水分供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進行除草工作時,一定要注重對梭梭樹根部的保護,以防止幼苗受到任何損傷,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健康生長[9]。同時,在梭梭的幼苗生長時,還需要做好間苗和補苗工作,從而通過掌握種植密度,確保其幼苗的存活率。
2.4 越冬防寒
由于梭梭具有耐旱、耐鹽堿等特點,所以其是我國西北造林工程的首選樹種。北方地區的冬季非常寒冷,為了確保梭梭的存活率,還應做好相關防寒工作。例如,相關人員可以在冬季最初階段,為苗木覆蓋一定的土壤或稻草,以實現保溫。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覆蓋地膜等方式有效抵御嚴寒。需要注意的是,在越冬之前,要對梭梭的苗木進行1次防凍水的灌溉工作,使其能夠在冬季更好地生長發育[10]。
3 肉蓯蓉適宜種植的地區及自然條件
3.1 適宜種植區域
當前,肉蓯蓉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甘肅以及相關的荒漠地帶,因其主要寄生在梭梭樹的根部,所以兩者的分布范圍高度一致。以干旱的沙漠地區來說,雖然目前我國在這些地帶并沒有廣泛地種植肉蓯蓉,但這里的生長條件卻非常適合肉蓯蓉和梭梭樹[11]。而通過多次試驗可以明確,在荒漠地區,肉蓯蓉可以很好地生長,而其產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因此,通過試驗可知,荒漠地區符合肉蓯蓉各方面的種植發育需求,而這一點也為之后的人工種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適宜種植的自然條件
肉蓯蓉在實際的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氣候溫度和生長環境的要求都不高,所以即便生長的環境非常惡劣,氣候變化較大,肉蓯蓉也能夠正常生長[12]。而將其種植于一些干旱地區,研究人員可以在多次試驗中發現最適合肉蓯蓉生長的溫度范圍,這是因為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肉蓯蓉的生長質量。試驗表明,肉蓯蓉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應在6~35 ℃之間,而最好的發育溫度則為15~20 ℃。
除此之外,因為肉蓯蓉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光照并沒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其寄生于梭梭樹的根部,所以其屬于地下的寄生植物。即便在此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光照,其也能夠很好地生長。但對于梭梭樹來說,其在生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光照的,從這一原理可以看出,光照對肉蓯蓉的生長發育依然非常重要。肉蓯蓉是一種寄生植物,其水源主要依靠梭梭樹來獲取,這樣一來,可以通過為梭梭樹提供充足的水源提高肉蓯蓉的存活率。而除了水源的供應外,在實際生長發育過程中,種植土壤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透氣性和滲水性,由此可知,砂質土壤不太適合種植肉蓯蓉[13]。
3.3 荒漠肉蓯蓉種子的篩選與前處理
由于肉蓯蓉自身的屬性,使得其人工的栽培時間并不長。具體來說,肉蓯蓉種子的發育過程比較簡單。一般像冬季這樣低溫的環境非常適合保存種子胚胎的完整性。由此可知,在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先進水平之前,肉蓯蓉的種子都需要經過一個冬天的培養后才可以進行培育種植。而一般身處自然條件下的肉蓯蓉種子在歷經成熟后,其可以保持幾十年的生命,并且只要符合生長條件,肉蓯蓉種子就能發芽生根。而因種子成熟程度不同,會導致其種子萌發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而為了確保肉蓯蓉種子成活率,在種子采收工作之后,相關人員需要在播種之前對肉蓯蓉的種子進行相應的篩選和處理。
4 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
4.1 接種時間
肉蓯蓉種子可以在地下存活10年,這是因為梭梭樹會分泌一種特殊的激素,而其可以直接作為肉蓯蓉種子的萌發劑。如此一來,在一系列的萌發過程中,其最終就會長成為肉蓯蓉。要想確保接種的成活率,在此過程中,還要科學控制其生長溫度,進而通過有效把控土壤水分、鹽量,選擇最合適的接種時間,進而在此基礎上展開全面的人工種植。
4.2 接種技術
在應用接種技術之前,還需要對肉蓯蓉的種子進行相應的處理。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存放3年以內的肉蓯蓉種子。并且在開展相應的接種工作之前,肉蓯蓉種子需放置于相應的溶液中浸泡,時間為10 d左右。隨后,將肉蓯蓉種子撈出,并放置熱水中浸泡。最后,將其放置在相應培養器皿中進行低溫冷藏。在經過上述一系列處理工作后,肉蓯蓉種子的休眠狀態就會被打破,因而能夠一步促進種子萌發。
在此過程中,應用人工接種技術時,一要把控好肉蓯蓉的行距和測距,二要做好相應的開溝處理,進而通過有效調整長度和寬度,確保接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將肉蓯蓉種子均勻地撒在梭梭樹的根部,然后再進行相應的滴水灌溉,以保證充分的水分供應。
4.3 田間管理
與梭梭樹基本相同的是,肉蓯蓉的田間管理也主要是滴水和除草這2個工作,除此之外,還應做好病蟲害的相關預防工作。具體來說,以常見的中華鼢鼠為例,其主要分布在我國陜西、甘肅、青藏等地,因此,該地區相關人員必須做好中華鼢鼠的防治工作,以避免肉蓯蓉或梭梭樹受到傷害。
當前,針對中華鼢鼠的防治方法較多,例如人工捕殺、生物防治等。而由于中華鼢鼠警惕性較高,遇到危險時經常通過滑翔逃跑,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人工捕殺的難度。而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相關人員逐漸對中華鼢鼠采用激素防治和不育性防治技術,以實現對其的有效防控。激素防治技術是指利用中華鼢鼠外激素中的性外激素干擾其生殖能力。
4.4 野生撫育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野生撫育技術應運而生。在種植肉蓯蓉的過程中,一要及時進行補種工作,二要選擇合適寄生的梭梭樹。而對于這樣的野生資源也需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養護管理,推進挖掘和采收等環節,進而通過野生撫育技術的有效發揮,確保肉蓯蓉的實際產量。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梭梭樹不受到任何損傷。借助野生撫育的方式,還能更好地對梭梭樹進行補種,以提高其覆蓋率和存活率,發揮生態作用。而如果采用的是人工培育技術,則可以通過仿照野生栽培的方法,為天然梭梭林的接種創造有利條件。不僅如此,梭梭樹具有非常發達的根系,可以為肉蓯蓉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如果種植率比較低,這時就需要相關人員借助斷根法的方式來進行接種,以此更好都促進梭梭樹根系的發育。
4.5 采收管理
肉蓯蓉在梭梭樹的根部接種3~4時,產量可以達到最高值,此時就是開展采收工作的最佳時期。具體來說,在采收環節,需要在肉蓯蓉的周圍進行挖坑工作,然后等挖到肉蓯蓉的底部時,應在肉蓯蓉寄生主盤6~11 cm處進行切除,以確保梭梭樹的根部不受到任何損傷。完成采收環節之后,相關人員還需要在坑內添加適量的有機肥料,澆灌少量的水,并進行土坑回填的工作[14]。
4.6 晾曬留種
當完成肉蓯蓉采收工作之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晾曬工作。不僅如此,由于肉蓯蓉是異花授粉植物,所以在其花期可以借助人工撫育的蜜蜂,實現產量和質量并行。當肉蓯蓉的種子完成晾曬工作之后,再將其存儲至干燥的地方,以待來年播種。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不要來回反復地翻動種子;
第二,應避免陽光暴曬和直曬。
5 結束語
相關人員應綜合分析栽培區域的各種因素,并以此為著力點,開展梭梭的育苗和栽培等工作,并在立足于梭梭生長習性的基礎上,通過充分運用相關的栽培技術,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以確保其生長質量。同時,還應借助對病蟲害防治問題的深入探究,選擇合適的防治措施,以在此基礎上增強防治效果,提高最終的防治質量,為梭梭的生長發育保駕護航。進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肉蓯蓉的人工栽培技術,以提高其的產量和質量,充分挖掘肉蓯蓉的經濟和生態價值,推進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恢復與治理[15]。
參考文獻
[1] 謝佳利,龍丹,王慧超,等.林下食用菌栽培菌種的篩選[J].安徽農業科學, 2013,41(3):1160-1161,1183.
[2] 張婧,杜阿朋.我國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桉樹科技,2014,31(4):
55-60.
[3] 劉曉杰,王繼良,王俊山,等.林下香菇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12(10):42-43.
[4] 李鵬程,李銘,鄭強卿,等.滴灌條件下梭梭肉蓯蓉抗旱生理指標的變化[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8):13688,13761.
[5] 葉文明,馬繼榮.荒漠區肉蓯蓉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3(4):55-57.
[6] 羅巧.塔河下游梭梭節水滴灌育苗技術[J].農村科技,2017(1):61.
[7] 趙潔,晉小軍,張琴玲.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2(10):47-49.
[8] 王亮,潘瑞萍,岳霞,李海云,李嘉偉.烏拉特后旗梭梭人工接種肉蓯蓉栽培技術[J].內蒙古林業,2014(9):29.
[9] 蘇彥萍,朱世福.梭梭人工造林及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J].內蒙古林業科技, 2012,38(1):67-70.
[10] 王葆芳,張景波,江澤平,等.梭梭種子性狀和繁殖力的遺傳變異與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1):167-173.
[11] 郭泉水,郭志華,閻洪,等.我國以梭梭屬植物為優勢的潛在荒漠植被分布[J].生態學報,2005(4):848-853,946.
[12] 趙小軍,劉宇.梭梭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J].內蒙古林業,2003(3):39.
[13] 李琰君,梁盛山.梭梭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24):98-99.
[14] 周國元,蔣生平,許紅燕.梭梭人工栽培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19,37(13):
90-91.
[15] 譚榮欣.三十八團梭梭高效節水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18,41(11):18 -19.
責任編輯:黃艷飛
Drip Irrig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Cistanche deserticola
Zeng Xiang-xin (Shiyanghe General Forestry Farm of Wuwei City, Minqin, Gansu 733300)
Abstract Haloxylon ammodendron, a tree, not only has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 but also has strong vitality. Therefore, planting Haloxylon ammodendron in arid area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oi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plays a role i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hereby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esert to oasi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that it has become an excellent tree species for harnessing desert arid areas. Based on this, took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role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further analyze the planting and cultivation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the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and natural conditions of Cistanche deserticola,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Cistanche deserticola, hoping to provide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China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Haloxylon ammodendron; Cistanche deserticola; Drip irriga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曾祥新(1976—),男,甘肅武威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生態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08
猜你喜歡梭梭肉蓯蓉梭梭的建筑課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沙漠人參肉蓯蓉基層中醫藥(2021年11期)2021-06-05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肉蓯蓉-巴戟天藥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作用機制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與生命賽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科學大眾(2020年17期)2020-10-27木壘縣沙漠區域提高梭梭成活率的幾點建議農民致富之友(2020年12期)2020-05-11肉蓯蓉和管花肉蓯蓉的比較研究及市場現狀分析△中國現代中藥(2019年8期)2019-08-21沙漠梭梭的守望者中學生天地(B版)(2019年4期)2019-05-08紅柳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總結甘肅林業(2016年2期)2016-11-07環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種梭梭固沙綠色中國(2015年6期)2015-07-032BR-1肉蓯蓉播種機的研制與應用新疆農墾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