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斌
摘要:為更好推動美麗鄉村的建設與發展,本文結合廈門市海滄區院前社的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通過總結歸納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實踐經驗,進而針對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完善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美麗鄉村;
村容整治;
因地制宜
1 廈門市院前社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分析
1.1 建筑風貌
首先,進行裸房清理整治工作。針對“空殼村”現象,院前社大力開展裸房整治,對破舊房屋依舊空殼房屋采取粉刷、重建、修飾、綠化、遮擋等方式重新裝修或新建房屋,協調院前社農民共同行動,改造院前社的房屋建設結構和形象,使院前社房屋外觀大幅度改變。
其次,進一步完善農房建設管理。由于院前社的房屋破舊不堪,安全指數也相對較低,在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推行后,院前社提出了科學合理建設農房,并且院前社的農房建設依據規定,按法定程序向上級報批建設,同時按照上級的批準,針對農房可建設的位置、面積、層數、色彩、外觀合理進行安排建設,遵守法律規范,從本質上杜絕違法建設。
最后,有效保護本地的傳統風貌。廈門市院前社具有許多擁有傳統風貌和歷史文化價值的房屋,如顏氏家廟及云溪堂、岐山宮、“大夫第”“學埕堂”等39棟閩南古厝,這些古厝票別具特色,孕育著該地區相應的閩南文化。因此,針對這些傳統文化的建筑,該村不隨意破壞其原有風貌,而是要保護傳統風貌,通過修繕房屋,使得院前社的古民居再次煥發出應有的生機。
1.2 環境治理
首先,進一步整頓無用房屋。美麗鄉村政策推行后,院前社開始拆除房前屋后以及村莊周邊的一些簡易搭蓋和違章搭蓋,對無用房屋進行全面整頓,正式著手打理破舊雞圈、牛羊圈、豬圈等,以改善全村房屋布局和房屋風貌,并同時規定將房前屋后的生產生活用品、用具以及農產品等有序地進行擺放、避免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而影響村莊整體形象。
其次,完善生活污水的治理。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該村主要通過修繕溝渠,確保溝渠暢通,清理淤泥避免堵塞,使黑臭水能順其流出,在兩處池塘周圍建立擋墻,保證水溝、水體、水塘全方面無黑臭;
并在水塘邊修建木棧道、涼亭等,使其成為村民、游客們進行休閑娛樂的場所,改善了院前社的環境風貌。另外,對于養殖禽畜,糞便污水等也進行有效的處理,按標準建設水沖式廁所;
在村民飲水安全方面,使飲水安全覆蓋面廣泛,村民安全放心用水。
最后,加強生活垃圾的處理。院前社開展“垃圾不落地”的行動,針對設施配置,在村內安置300個垃圾桶,村主干道按需合理配置垃圾桶,設有垃圾專用運輸車,并且能夠針對垃圾進行干濕分開、分類處理的方式。同時,院前社施行“以獎代補”的形式,使得村民也自覺行動起來,紛紛清掃房前屋后的垃圾,做到了真正的無生活垃圾亂堆放現象,保證了各種公共場所的干凈整潔。
1.3 鄉土特色
首先,因地制宜進行基礎道路改造建設。依照“要致富先修路”理念,院前社村民自愿讓出的菜地、空地、牛羊圈、雞圈、豬圈、廁所等共計56戶、62處場所等來拓寬村莊道路,因地制宜地根據村莊的整體布局進行道路的適度硬化,較大程度地保留和修復傳統街巷,確保其不受大肆破壞和改變。在建設簡易生態停車場、廣場、空地等場所時遵循著不將水泥過度硬化的理念,嚴厲禁止建設各種大公園、大廣場、大牌子等形象工程。
其次,進一步保護自然生態。院前社竭力保留住村莊古厝的歷史自然風貌以及村莊及周邊山區的古樹名木,對古厝建設保護的同時合理修繕,在大力發展經濟的狀況下,仍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樹、不改路,以保護其自然生態。
最后,充分利用鄉土優勢,推動經濟發展。院前社充分利用村莊菜地面積大、種菜技能的優勢,建立特色種菜項目吸引外來人口,引導和扶持村民發展古居民游、臺灣農業種植有機蔬菜、民宿、特色小吃、農家樂等鄉村經濟,在保證種菜產生原本價值前提下還能創造其他的附加值,切實增加村民收入,打造家家受益的百姓富村莊。
1.4 長效機制
首先,鼓勵推進居民公共參與。美麗鄉村政策推行,使院前社全村整體都進入了一種制度化的狀態。為加強村莊綠化管理、綠化美化村莊,更好地為廣大村民創造一個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院前社實行綠化門前養護責任制。另外,院前社串聯了村莊固有的人力資源,即從村主任擴散到隊長、老人會、鄉賢和村民多方參與共治共享,同時還通過“以獎代補”等機制調動村民積極參與院前社治理。
其次,打造支撐產業。美麗鄉村的政策施行之后,院前社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組建“濟生緣合作社”。他們根據院前社本身的人文特點和環境特點,打造類似“開心農場”的城市菜地等特色產業;
另外,院前社修繕古居民,發展對臺交流的鄉村休閑旅游,在傳播閩南文化,還保證促進村民和村集體兩增收的現況。同時,院前社集結各方資源,與校企進行合作,使合作社走向全國,再走向國際,得到多方領導重視,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成功獲取大眾視野,從而引入更多的外商投資。
2 廈門市院前社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建設資金投入相對不足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過程中,院前社投入大量資金在加強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方面,完善了交通、路況以及優化了村莊環境和公共資源。但由于原先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雖然有村民共同參與村莊建設,并主動出讓部分土地,但資金消耗仍然巨大。其次,文化產業發展由于資金的缺少,建設并不完備,如書店還未完全設置起來、餐飲的品種店鋪較少,發展空間大。再次,院前社還未建設像醫務室這樣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區域,居民的醫療狀況無法得到基礎保障。因此,資金投入的不足明顯制約了院前社美麗鄉村的進一步發展。
2.2 土地資源相對有限
院前社為更好地了解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改進村莊狀態的方案并付諸行動,對村莊的整體布局和各模塊進行規劃。但由于院前社本身土地資源范圍僅有20多hm2,村莊可開發區域的占地面積相對較少;
同時,在經濟建設、城鎮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上,有多處項目有待實施,對這些項目的用地指標有限,導致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突出,其中還出現“有項目無用地”的狀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院前社本能夠收獲的利益,美麗鄉村建設用地有限,卻仍有無用房屋未進行合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土地資源不足,供求關系問題誠待解決。
2.3 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首先,院前社通過統籌城鄉來發展經濟,如每年每畝菜地的經濟收益從2萬上升到8萬多,但城市菜地等這類農林牧漁產業主要仍屬于第一產業,產生的經濟收益較少,且產業水平相對較低。其次,院前社第二產業多數以七八十年代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呈現[1],在工業方面的資源有限,無法著重發展第二產業。最后,院前社通過發展休閑旅游業,第三產業的比重存在上升趨勢,但提供的服務質量并不到位,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服務業的上升幅度有限,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4 后期管理及監督力度相對不足
隨著美麗鄉村政策的逐步落實,院前社的整體風貌相較以往已經煥然一新,實現了從一個“空殼村”轉變為“共同締造典范村”。雖然院前社現在整體狀態發展良好,但是卻出現了對各設施、區域、模塊的管理規劃不到位,缺乏專業的人員管理等情況。
3 進一步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建議
3.1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設立統籌發展的專項資金,出臺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扶持細則,對資金的用途進行具體明細的劃分,按額度或比例分配資金,主要用于基礎項目,并對重點項目進行考核補助,確保將資金著重放在公共設施的建設上,尤其是大型公共設施項目的建設[2]。其次,各地美麗鄉村建設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構建具有個體特色的農業經營體系,利用自身優勢,理清發展的思路和方向,大膽創新,找準農村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積極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合作社等多樣化發展,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動,通過這些措施來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3]。最后,主動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聯系,著力引進各方產業到本地區投資建設,引入社會資本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3.2 立足生態、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實施城鎮擴容提質工程
根據《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一方面,應當立足于當地的生態,對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使用,注重古民居再利用計劃、空間利用定位,統籌配置土地,形成合理的生活區域、生產和生態空間結構;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防止盲目建設行為,穩定耕地的數量,鼓勵以提高土地產出為目標;
同時,應對美麗鄉村進行區域合理劃分,合理布局村莊各類的發展用地。另一方面,應在有限的土地范圍內,鼓勵發展規模經營,升級農民消費,通過實施城鎮擴容提質工程,加快村莊的城鎮化進程,擴大內需、統籌城鄉發展,盡力轉變為城鎮化村莊。同時,進行土地合理規劃和開發,鼓勵農民發展副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規模經營,延伸土地帶來的效益鏈條,提高村莊的城鎮化程度[4]。
3.3 實施產業升級工程,推動美麗鄉村社會經濟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應明確自身定位,實現產業升級,平衡三大產業的比例關系。首先,以第一產業為主,因為農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基本生命線,這要求美麗鄉村建設不忘特色農業的效益,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適應現代農業需要,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可以深入推廣科學種植、綠色種植等手段,通過科學技術的提升,促進第一產業的質與量,提高農業帶來的整體收益[5]。其次,第二產業在考慮資源的稀缺性上,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降低第二產業的投入力度,避免對政府提供的發展資金造成浪費。最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三產業發展迅猛,百姓對服務體驗的需求大大增加,這就要求美麗鄉村建設應根據當地特色,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和功能農業等,從旅游業、服務業的角度入手,增加第三產業的比例。
3.4 加強管理,提高監督力度
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至今,離不開居民的努力,但若希望能更有序地推動的發展,還需要繼續加強對村莊的統籌規劃,對于各區域劃分方面,要求加強對村莊各項事務的實施過程中的程序步驟、各項基礎設備的使用、維護等進行有力監督。首先,可通過聘請責任心強的村民擔任衛生監督員,安排工作人員專門進行定期輪班看管,實施輪班工作制,縮短工作人員個體工作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還能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監督質量。其次,可以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暢通監督反饋渠道,針對部分外來游客或村民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積極倡導舉報反應不良現象,為該類人群提供物質或精神嘉獎,讓村民相互監督,促進村民自覺維護良好的衛生環境,以杜絕資源的破壞浪費現象的出現,為維護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形象提供條件,鞏固建設成果[6]。
總之,“美麗鄉村”作為我國目前正在全面落實的一項重大舉措,廈門市院前社緊緊跟隨著美麗鄉村政策的腳步,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調整職能,全村由內至外、由上至下、由點到面地實施各種行為來貫徹執行該項政策,全體村民積極參與有關建設美麗鄉村的各種活動,自覺樹立保護村莊風貌、維護村莊形象、促進村莊共同富裕的意識,因地制宜地從整治房屋到整治整體環境再到發展特色產業,一步步實現村莊的美麗蛻變。院前社如今的蛻變無疑為目前正在著手美麗鄉村建設的村莊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借鑒,但院前社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問題有待解決或加以改進,如資金投入不足、土地資源受限和利用規劃問題、產業發展比例不均衡、后續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都需要引起重視。因此,政府和群眾需要在資金獲取、資源利用、區域規劃、后續維護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多方面有良好的溝通,來促進院前社美麗鄉村建設的進一步完善。通過對院前社美麗鄉村建設情況的考察與分析,為全國各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做法。
參考文獻
[1] 檀明.政府主導型縣域美麗鄉村建設運行機制研究——以安徽休寧為例[J].皖西學院學報,2016(6):88-92.
[2] 李岳巖.村莊建設中的匠人營造——陜西洛南縣南溝村美麗鄉村建設實踐[J].城市建筑,2017(10):21-23.
[3] 黃巧龍.廈門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績效及影響因素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6.
[4] 王丹玉.農村產業融合視域下美麗鄉村建設困境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7(2):152-160.
[5] 黃愛東.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難題及破解思路——以廈門市為例[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2):77-82.
[6] 王沫.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海南省鄉村建設發展探究——評《美麗鄉村建設研究與海南實踐》[D].海南師范大學,2018.
猜你喜歡因地制宜美麗鄉村貴州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建筑建材裝飾(2016年10期)2017-01-03因地制宜 張弛有度建筑建材裝飾(2016年8期)2016-12-29淺析舊建筑改造中的“綠色”建筑建材裝飾(2016年8期)2016-12-29“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2016年年會在海南博鰲開幕文化月刊·下旬刊(2016年7期)2016-12-16綠色建筑在美麗鄉村中的運用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年10期)2016-12-12侯俊明教授運用肝胃同治法治療乳痛癥經驗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6年9期)2016-11-29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中國集體經濟(2016年26期)2016-11-19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