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高校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研究

      發布時間:2025-07-10 10:39:54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張悅 歐陽瑜 楊放瓊

      摘要:黨建工作是高校辦學治校、育人育才的生命線,“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著力點。新時代深入推進“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具有筑牢培根鑄魂主陣地、開好黨建工作“火車頭”、做強“課程思政”助推器的重要價值。文章分析了當前“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存在黨建引領力度效度不強、思政資源互融互通不夠、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足等困境,認為可通過探尋黨建引領、元素互嵌、多方聯動、平臺搭建、機制保障“五位一體”協同路徑,構建“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促進黨建與“課程思政”深度交叉融合,推動高校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雙向提升、高質發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
      黨建;
      協同育人

      基金項目: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圖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HNKCSZ-2020-0044)。

      作者簡介:張悅,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歐陽瑜,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楊放瓊,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湖南長沙410083)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06-0095-04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應運而生?!罢n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是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著力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中國方案。黨建引領“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建設有機融入黨建工作,二者融合相得益彰、互促互進,有利于形成育人新格局。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價值與現實困境,探索“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進一步豐富“黨建+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促進“黨建+課程思政”創新發展,以期為高?!包h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借鑒。

      一、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價值探尋

      “課程思政”是指在各類課程中深度挖掘、有機融合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協同并進,構建“大思政”格局,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良好氛圍。近年來,“課程思政”逐漸成為教育教學改革、思政教育的前沿問題,學者們圍繞“課程思政”價值內涵[1]、資源挖掘[2]、協同育人[3]、評價體系[4]等開展了理論與實踐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同時,“黨建”作為學術界經久不衰的熱點主題,受到了諸多學者的研究,涉及高?;鶎狱h建[5]、黨建質量提升[5] [6]、黨建協同創新[7]等方面。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可為“課程思政”建設把握前進方向、提供鮮活素材、給予有力支撐;
      “課程思政”建設有機融入黨建工作,可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激發黨建創新活力、促進黨建虛功實做,二者融合相得益彰、互促互進,有利于形成育人新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一)筑牢培根鑄魂“主陣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前提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這就注定了我們要把黨的建設作為高校建設的生命線,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項工作中,讓高校成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罢n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二者具有指導的一元性、目標的一致性、發展的多樣性。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過程,是“黨建”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過程,是知識教育與價值引領相融合的過程。高校黨建工作對“課程思政”起到主導性作用,“課程思政”對高校黨建工作起到鞏固強化效能,推進“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筑牢培根鑄魂“主陣地”,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開好黨建工作“火車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

      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火車頭”作用,強化黨建引領,深化高?!罢n程思政”建設的政治屬性與組織保障,鞏固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主渠道,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源頭活水”、融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不竭資源”。同時,百年黨史歷久彌堅、百年成就使人振奮、百年經驗給人啟迪,中國共產黨建立鞏固、新中國改革發展過程中鍛造的深厚文化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鮮活素材。要在黨建工作中向廣大教師、青年學生深入普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促進師生系統掌握黨史黨情、黨建理論,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定師生政治信仰,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

      (三)做強“課程思政”“助推器”:促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的核心關鍵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關鍵,是廣大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是青年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對助推高校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構建“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拓展了黨建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弱化了黨建工作與師生間的距離感及其嚴肅感,為黨建工作提供了鮮活的實踐案例與豐富素材,增強了輻射示范、宣傳帶動效應,從而讓師生更加自覺地擁護黨的領導與維護黨建權威,進一步夯實黨建工作,促進黨建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同時,高校以“課程思政”建設為助推器,有助于豐富黨建工作生機活力、創新載體,促進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統一,解決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問題,讓師生筑牢信仰堤壩,促進教師黨務業務“雙腿走路”,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

      二、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現實困境

      “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是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抓手,其本質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掌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解決課程教學中德育“失位”現象。然而,目前在協同融合過程中存在方向、內容、載體等方面的現實困境。

      (一)方向:“黨建引領”力度效度不強

      “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用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建設,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雖然高校黨建工作近年來一定的成就,但部分教師黨員“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仍根深蒂固,以教學質量、科研水平為努力方向與工作重心,對黨建工作則抱有“講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心理,導致“黨建引領”力度效度缺失,出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分割、黨建工作流于形式等問題。構建“黨建+課程思政”模式,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組織建設、發揮政治優勢,使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協同聯動、互促提升,著力解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問題。

      (二)內容:黨建成果與“思政資源”互融互通不夠

      要在課程教學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其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直接影響“課程思政”的價值屬性和實施成效。黨的創新理論與黨建成果是具有政治優勢、最為鮮活生動的“課程思政”元素。然而,當前部分高校沒有認識到黨建成果與“課程思政”資源內容的契合性,在互融互通、互促互進方面做得不夠。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對思政知識的掌握、對思政元素挖掘的水平不一,導致“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參差不齊。同時,“課程思政”建設的階段性成果未及時轉化為黨建抓手,應用到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故黨建助推中心工作高質量發展成效不顯。

      (三)載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足

      基層黨組織是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優化基層黨組織、加強組織建設,是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抓手。高校教師黨支部是高?;鶎狱h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得以發揮的重要源泉,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組織與制度優勢。然而,當前部分高校教師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未充分利用黨建引領的組織功能與政治優勢破解“課程思政”難題,激發教師“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形成“課程思政”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教師黨員作為實施“課程思政”的設計者和推動者,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未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開展“課程思政”的意識、能力、水平有待提升,需進一步推進黨務與業務齊頭并進。同時,學生黨支部未與教師黨支部互聯互通,形成反饋與互促機制,不利于黨建質量提高與“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推進。

      三、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協同路徑

      立足新時代高?!包h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現實困境,探尋黨建引領、元素互嵌、多方聯動、平臺搭建、機制保障“五位一體”協同路徑,推動高校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雙向提升、高質發展。

      (一)黨建引領:著力強化政治意識

      “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落實好“課程思政”建設納入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各級黨委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頂層設計,把高校建設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為“課程思政”建設指引方向、賦權賦能,實現建設實施有抓手、落實推進有方法、協同育人有成效。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成立“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強化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組織資源統籌謀劃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牢牢抓實黨委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體責任與領導核心作用;
      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系所積極協同、全員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抓牢落實“立德樹人”、核心聚焦“全面發展”、重點突出“傳道解惑”,協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與接班人。

      (二)元素互嵌:深挖融合育人資源

      高校黨建與“課程思政”建設在建設主體、理論內涵、目標路徑上存在互融互通優勢,必須“開源引水”,豐富創新供給,實現黨建和“課程思政”元素互嵌、相得益彰。以黨支部為載體,組建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學生輔導員、黨務工作者及大學生黨員等多方主體在內的團隊,深度挖掘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核心價值觀、歷史文化、黨史黨情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資源,找到其與專業課的最佳契合點,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達到鑄魂育人、啟智潤心之效。同時,將歷史經典、社會熱點事件設計為教學案例,將愛國情懷、敬業精神、誠實守信等正向主流的價值理想與道德觀念融入課堂教學,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同頻共振,達到“春風化雨”的教育效果。此外,積極拓展第二課堂,通過企業走訪、共建校外實踐育人基地等方式,扎根中國大地,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學科相融合,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三)多方聯動:凝聚強大育人力量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在“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過程中,需要搭建專業平臺,組建人才隊伍,著力打造品牌效應和集群效應,才能抓準抓實、落地見效。以系所為單位,組建學科背景多樣、能力資源互補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由教師黨支部書記擔任“課程思政”負責人,把牢政治方向;
      專業課教師統籌學科教學;
      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鉆研教學方法;
      思政課教師、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提供理論補給;
      輔導員協同氛圍營造,團隊各方充分協同、優勢互補、各盡其能。真正實現以黨建為抓手、以課程為中心、以實踐為引領,多方聯動、全員育人,凝聚強大育人力量,促進“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深入推進。

      (四)平臺搭建:智慧賦能創新發展

      新形勢下傳統的事務性黨建模式和灌輸說教式的課程模式,與高校師生“求新”的需求不相適應。在“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探索中,要積極開拓新思路、依托新技術、嘗試新事物,智慧賦能、創新發展,搭建一批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新平臺。將學科發展史等無形的思政資源,創造性進行實體化創作、生動化展示,開發“課程思政文化資源數據庫”;
      熔鑄紅色基因,發揮黨課、黨日活動、黨務智慧系統等平臺的正向引領作用,融紅色資源與思政教育于一體,開拓思政教育的“紅色第二課堂”,切實讓思政課堂“活”起來;
      搭建網絡平臺,依托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打造“網絡育人”新陣地,讓思政工作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相得益彰,達到“課上課下全覆蓋、網上網下深融合”的育人實效。

      (五)機制保障:激發協同發展活力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戰略性、系統性工程,要加強過程指導、健全推進機制。高校各級黨委要做好頂層設計,形成“學校營造氛圍、學院凝練特色、專業挖掘特點、課程打造品牌、教師樹立榜樣、成果轉化促進”的“課程思政”建設機制。統籌兼顧保障和激勵等正向制度,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納入評價體系,如將“黨建+課程思政”協同成效納入年終績效評定、教師職務評聘、職稱晉升和各種評獎評優活動中。此外,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把好黨支部書記選聘關,堅持以“雙帶頭人”標準嚴格遴選、精心培育黨支部書記,著力提升黨支部書記的黨務能力和業務能力。對積極推動“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工作表現突出的黨員教職工予以獎勵,使有能力的人熱心參與黨建與“課程思政”建設,形成良好育人新格局。

      四、結語

      伴隨“課程思政”的深入實施,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功能定位和主體責任逐漸凸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為新時代黨建工作提供了遵循,為“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探索“黨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深刻把握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間的辯證統一關系,以黨建為引領,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正確前進方向、堅強組織保證、鮮活思政素材;
      以“課程思政”為抓手,為黨建工作提供生機活力、創新載體,推動黨建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最終形成兩者協同互促、相得益彰的育人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賀武華,王凌敦.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4).

      [2]盧黎歌,吳凱麗.課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的三重邏輯[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3]張宏.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效應的困境、要素與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10).

      [4]王岳喜.論高校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0).

      [5]陳建軍.大黨建引領高?;鶎狱h建提質增效[J].中國高等教育,2020(Z3).

      [6]查方勇.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質量提升的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2).

      [7]袁蓉.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5).

      責任編輯:羅鈺涵

      猜你喜歡協同育人黨建課程思政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年28期)2017-11-15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2期)2017-01-12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求知導刊(2016年31期)2016-12-16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1期)2016-12-07新形勢下切實解決國企黨建工作弱化虛化問題的思考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2016年14期)2016-10-21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考試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