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教案第1篇一、教材的選擇:本次體育活動的名稱是“過小島”,活動內容選自南京大班《健康》教材中“身體鍛煉”教育活動的第十二課(P80)。二、學情及教材分析:我班幼兒在中班階段已掌握了雙腳向前跳,雙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島教案熱門6篇,供大家參考。
一、教材的選擇:
本次體育活動的名稱是“過小島”,活動內容選自南京大班《健康》教材中“身體鍛煉”教育活動的第十二課(P80)。
二、學情及教材分析:
我班幼兒在中班階段已掌握了雙腳向前跳,雙腳向上跳和左右兩側行進跳等一些跳躍動作,本次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跨跳動作,最終學會助跑連續跨跳,并通過游戲使幼兒的跨跳動作得到鞏固,符合幼兒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以及身體發展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教學上采取分散練習、自由組合練習、集體練習、分組比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活動,活動過程中注意掌握運動的密度和強度。
三、活動目標:
以幼兒健康教育的階段目標為依據,結合本班幼兒動作發展的水平和幼兒比較活躍、好動的特點,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
教幼兒跨跳動作,鍛煉幼兒跳躍的能力。掌握好連續跨跳動作的連貫性和穩定的節奏。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四、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跨跳動作。助跑自然,跨伸有力,落地后不停頓地向前跑,是這次活動要求掌握的動作要領。
難點:正確判斷障礙物的位置、寬度選擇起跨點,并調節步幅、落地較輕。
目測好距離,選擇好起跨點,關系到幼兒是否能跨過障礙物,調節好步幅、落地輕、有助于身體的平衡和減輕著地時對腦部的震動。
五、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一)準備部分(約時間5分鐘):
(1)復習圈操、
(2)變換隊形、
(3)走跑交替。為基本部分做好熱身準備。
(二)基本部分(約23分鐘)幼兒實際練習時間約14分鐘活動密度恰當,活動量脈搏指數約1.5—1.6。
(1)幼兒自由組合玩圈,請個別組玩給大家看,引入課題。
(2)老師講解示范跨跳動作,讓幼兒知道動作名稱。
(3)動作分解:一腳蹬地躍起另一腳向前跨,同時身體重心向前移帶動后腿跨過障礙物,接著向前跑,突出重點。
(4)幼兒分散練習,在練習中探索找到最好的起跨點,調節好步幅保持身體平衡,解決難點。
(5)幼兒集體練習:通過助跑跨跳,落地后不停頓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場地拉大距離練習,增加強度、密度。
(6)提高動作難度練習,在掌握好助跑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動作難度,練習助跑連續跨跳,做到動作連貫,節奏穩定,最終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
(7)游戲“過小島”用接力賽的形式,讓幼兒在遵守游戲的規則下,鞏固連續跨跳動作,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的竟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結束部分(約3分鐘)安排放松舞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身體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來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我班幼兒在中班階段已掌握了雙腳向前跳,雙腳向上跳和左右兩側行進跳等一些跳躍動作,本次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跨跳動作,最終學會助跑連續跨跳,并通過游戲使幼兒的"跨跳動作得到鞏固,符合幼兒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以及身體發展循序漸進的原則?;顒舆^程中注意掌握運動的密度和強度,整體算成功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讀三個字,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得到了畫師的稱贊,在討論中,感受學習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討論、閱讀、聯系生活實際等相結合。
感受學習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得到了畫師的稱贊。
教學難點:
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得到了畫師的稱贊。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認讀三個字,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得到了畫師的稱贊,在討論中,感受學習小徒弟“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出示一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你們在這么大一張紙上畫盡可能多的駱駝,你會怎樣畫?(學生自由作答)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提示: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畫出好詞。
2、說說你找到了哪些好詞和好句子?
3、提示:和你前后位的同學合作進行讀課文,要讀正確流利。
4、引導: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5、再讀課文,分組討論:
(1)三個徒弟的畫分別是什么樣的?
(2)你覺得誰畫得最棒?為什么?
(3)從三個徒弟的畫中,你體會到什么?
二、匯報交流: 思考問題: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到底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引導:誰能讀好師傅說的話語和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
四、總結:
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但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
五、延伸:激發興趣:你也曾經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嗎?還有沒有同學是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事?
舉例:(《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
六、拓展思維:
提示: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1、畫“藏”——深山藏古寺
2、畫“聲”——蛙聲十里出山泉
3、畫“香”——踏花歸來馬蹄香
文本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3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后能從文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設問及其作用。2、讀課文,了解內容,把文章分成兩部分。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秘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學生可能問:小島還有失蹤的,那么真正的謎底是什么?
二、瀏覽課文,自己尋找答案。
三、這兩種說法你覺得哪種更科學?找出理由談一談。
1、舒爾茨的觀點什么地方讓你懷疑?讀,說一說。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先讀一讀,再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讀,找,畫下來,一起來看一看,投影出示: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魚,直徑超過1米,樣子就享年一只大圓盤。它們的身體四周長有16條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條腕足上都布滿了。
讀了這段話你感覺到了什么?(大 厲害 能吃)
作者怎樣介紹星魚大,用什么方法?
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這種星魚以珊瑚和珊瑚礁為口糧,而且胃口極好,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噬食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極好理解星魚是造成島嶼失蹤的罪魁禍首。
有語氣地讀這段,把星魚的能吃讀出來。
因此,當它們對珊瑚礁小島群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那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為根部被咬斷而成為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沖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大島和小島是怎樣失蹤的。
五、再次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處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什么事情?哪樣呢?這句話是接著哪句話來說的?這句話放在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句話與上面的句子有什么關系?)前面那句話提出了問題,這句話作出了回答。
3、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4、小結:過渡段主要是承上啟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應該把第三自然段與4-7段放在一起,講的是島嶼失蹤之謎。
5、課文的1、2 段講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呢?按兩部分讀課文。
六、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
認識了一種新的句子那就是設問句,讀課文中的兩句話,說說這種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讀全文。向你的同學說一說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
課后拓展:
強調易讀錯、寫錯字:
徑 礁 漂 攝
給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組成新字。
宗( ) ( )居( )( )
焦( ) ( )聶()( )
形近字組詞:
綜( ) 迷( ) 據( )
蹤( ) 謎( ) 劇( )
經( ) 湖( ) 漂( )
徑( ) 瑚( ) 飄( )
處理“漂”這個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離 漂移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字。
2、按要求積累詞語,有選擇地寫一寫。
1、讀課文,了解內容,把文章分成兩部分。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秘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設問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讀課文,了解內容,把文章分成兩部分。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秘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難點:了解設問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學習謎和蹤。
今天我們學習30課 小島失蹤之謎 齊讀課題。
看者老師板書課題,注意謎和蹤的寫法。
指導謎和蹤的字型及書寫時注意事項。
二、 檢查預習。
1、 誰能看著生字表組詞讀生字。
處理“漂”這個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離 漂移
2、 這些生字是怎么記的?
形聲字:謎 據 蹤 珊瑚 礁
重點提示:毒 攝
3、 練習,區分下面的字形,再組詞。
蹤( )謎( )經( )
綜( )迷( )徑( )
4、 給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聶( )( )
5、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正確。
提示 哈斯頓.舒爾茨 噬食 罪魁禍首 攫取 澳大利亞
腕足 棘皮
6、 兩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互相幫助。
三、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四、 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默讀課文,提出來。
第二課時
一、讀課題,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學生可能問:小島還有失蹤的,那么真正的謎底是什么?
二、瀏覽課文,自己尋找答案。
三、這兩種說法你覺得哪種更科學?找出理由談一談。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先讀一讀,再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魚,直徑超過1米,樣子就享年一只大圓盤。它們的身體四周長有16條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條腕足上都布滿了。
讀了這段話你感覺到了什么?(大 厲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這種星魚以珊瑚和珊瑚礁為口糧,而且胃口極好,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噬食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極好理解星魚是造成島嶼失蹤的罪魁禍首。
有語氣地讀這段,把星魚的能吃讀出來。
因此,當它們對珊瑚礁小島群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那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為根部被咬斷而成為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沖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大島和小島是怎樣失蹤的。
五、再次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處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什么事情?哪樣呢?這句話是接著哪句話來說的?這句話放在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句話與上面的句子有什么關系?)前面那句話提出了問題,這句話作出了回答。
3、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4、小結:過渡段主要是承上啟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應該把第三自然段與4-7段放在一起,講的是島嶼失蹤之謎。
5、課文的1、2 段講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呢?按兩部分讀課文。
六、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
認識了一種新的句子那就是設問句,讀課文中的兩句話,說說這種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讀全文。向你的同學說一說島嶼失蹤的真正原因。
八、作業 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0、小島失蹤之謎
被外星人盜走
星魚吃掉
學習目標
★初步了解設問及其作用
★知道星魚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島嶼的失蹤。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重難點
★知道星魚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島嶼的失蹤。
★初步了解設問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島失蹤之謎,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觀點?指名說(外星人論 海星論)這節課,我們就來解開這個小島失蹤之謎。
二、自主學習課文
1、自主學習課文:讀課文思考:請你默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用一、兩個詞語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組里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并填寫報告單里的表格。
自讀自悟
在小組里研究后填寫表格
2、匯報成果
(1)讀一讀描寫海星的句子,談一談體會。
學生匯報星魚的資料
【課件】星魚的特點:巨大(與一般海星比較,直徑超過一米)
樣子像圓盤
腕足多且布滿
以珊瑚或珊瑚礁為口糧
【出示圖片】
(2)你體會到了什么?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3)讀出你的感受 指導朗讀
(4)介紹了星魚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的特點,老師也查找了一些資料。
【課件出示】可不可以把這些資料也放到資料中呢?為什么?這些描寫都是有明顯的目的的,為了突出星魚對于珊瑚島的強大的破壞性,增強造成小島失蹤的可信度。
小結:看來,在描寫一種事物的時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紹,要根據你想說明的目的進行描寫,正所謂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珊瑚島是怎樣失蹤的呢?
指名說:【課件】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因此,當他們對珊瑚礁小島群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這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為根部被咬斷而成為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沖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1)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理解數字的作用
(2)大小島嶼是怎樣消失的呢?
小島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魚咬斷根部,被海流沖走,人們誤以為消失。
(3)我們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南太平洋小島失蹤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嗎?為什么?“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p>
小組合作,填寫報告單
(1)前一句是提出問題,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這就是設問【板書】
(2)對比:“事情不是這樣的。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斌w會設問的作用: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3)對比:去掉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問題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論,答案開啟了下面的星魚論,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 哈斯頓·舒爾茨是怎樣認為的?你認為他的觀點可信嗎?指名說
“為什么外星人要盜走小島呢?舒爾茨認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們肯定會收集我們的土樣。而盜走真個島嶼,不僅能夠得到土樣,而且還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對象,比如成千種小動物和微生物等?!?/p>
1、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設問,有什么好處呢?(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2、學生說課外資料【課件出示】
3、小結:關于這兩種觀點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種觀點無疑是爆炸性的,驚人的,但是毫無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種“偽科學”,而第二種觀點是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我們學習也是這樣,應該反復研究,作出科學的論斷。
四、結構特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既然我們知道了造成小島失蹤的罪魁禍首是是星魚,課文為什么要先寫地質學博士哈斯頓·舒爾茨的外星人論呢?看來,這么寫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后面說明了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這樣寫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勝。)
板書設計
30、小島失蹤之謎
星魚的特點 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智、慧、揣、摩、彌、質、霍、爆、熔、坍”10個生字,并積累“揣摩、彌漫、擴散、波濤洶涌、瑰麗奪目、爭論不休、不翼而飛、無影無蹤”等詞語。能用聯系上下文及其它方法理解詞語,學習給文中有關詞語找意思相近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了解課文分成“小島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奧秘”兩大部分。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奧秘要靠人類去探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意思,理解并積累“揣摩、彌漫、擴散、波濤洶涌、瑰麗奪目、爭論不休、不翼而飛、無影無蹤”等詞語。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了解課文分成“小島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兩大部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1、欣賞描繪大海的圖片。
師:大家看,這就是我們所向往的大海,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又波浪滔天,真是變化莫測,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大海都不一樣吧,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說你心目中的大海
2、師:關于大海,還有許許多多人們猜不透的迷呢。來,自己讀讀這句話。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總愛拋出一個個謎語,引逗人們去揣摩、探究。
(1)學習生字:慧、揣
(2)指名讀,正音“揣”。理解:揣摩
(3)再指名讀,齊讀。
3、今天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拋出了其中的一個謎語,讓我們一起去揣摩、探究一座神秘的小島,揭開它的謎底。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神秘”
1、昨天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知道這座神秘的小島叫——格雷海姆島。(指導讀好島的名稱)它就在——地中海。
板書:格雷海拇島、地中海
2、檢查字詞。
出示生字:
智 慧 揣 摩 彌 質 霍 爆 熔 坍
師正音:“熔、爆”形聲字 “ 揣”的讀音 “質”的聲調 比較組詞。
揣( ) 爆( ) 坍( ) 熔( ) 端( ) 暴( ) 塌( ) 容( ) 出示詞語。朗讀:
幽默、揣摩、水氣彌漫、波濤洶涌、擴散、蘑菇狀、悶雷般、瑰麗奪目、令人費解、爭論不休、碧濤萬頃、忽隱忽現、坍塌、不翼而飛、爆發、熔巖
3、分小節指名朗讀課文,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話直接寫出小島是非常神秘的?
4、交流; 出示:這個忽現忽隱的小島真是太神秘了!
(1)指名讀,板書:忽現忽隱
(2)齊讀。
5、理清層次,理解內容。
(1)課文的哪幾節寫了小島忽現忽隱?(2-4節)
(2)那么課文的第五節又寫了什么?
(3)師:課文就是通過這兩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這神秘的小島。
三、層層深入,了解“神秘”
1、自讀課文2-4節,這個忽現忽隱的小島是何時出現?又何時消失?用直線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2、交流
(1)一周以后,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經過這里,船員們驚奇地發現海面沸騰的地方出現了一座小島。
指導讀句。
師:遼闊的海面上突然出現了一座小島,這著實讓人感到——驚奇。
(2)就在外交家們爭論不休的時候,大自然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新島不翼而飛了。
理解:爭論不休、不翼而飛。
指導讀好“爭論不休、天大的玩笑、不翼而飛”這三個詞。
指名讀句子,談談感受,體會小島消失的不可思議。
(3)據說,1950年小島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隨之,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指名讀,理解“無影無蹤”,其實,“消失得無影無蹤”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不翼而飛”,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法使語言更生動。
指導讀句;
3、小結:小島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一會兒又出現,隨之又消失,這就是忽現忽隱。這座小島真是太神秘了! 齊讀句子:這個忽現忽隱的小島真是太神秘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詞語
(2)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些什么?
二、研讀課文
1、在自讀2-4節時,還有哪些令人稱奇的景象也讓你覺得小島是十分神秘的?
(1)忽然,船上的人們看見附近的海面水汽彌漫,波濤洶涌,海水像是沸騰了一樣,還不時從海底傳來隆隆的悶雷般的響聲。不一會兒,一股煙柱沖天升起,隨即擴散成一個蘑菇狀的汽云,情景十分壯觀。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輝閃耀,瑰麗奪目。這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著實令人費解。
① 教師引讀,理清層次。
② 結合文字,談談感受。
③ 圖片觀摩;海底火山爆發時的情景。體會情景的壯觀,并理解“彌漫、波濤洶涌、擴散、魅麗奪目”等詞語,指導讀好相應的句子。
2)又過了一周,地質學家霍夫曼趕來考察,小島已經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個月,小島竟然長到海拔60米,周長近兩公里。后來,這個島被命名為格雷海姆島。
①指導朗讀;結合“又過了一周、不到一個月、竟然”、“高出海面20米、長到海拔60米、周長近兩公里”等語句,體會小島長得快,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非常神秘。
②文中在描寫格雷海姆島出現和隱沒的過程中,用了不少表示時間的詞語,除了這些還有的也請圈出,并想想它的作用。(如“1831年7月10日、一周以后、1950年”,時間短、變化多,更顯小島的神秘)
5、小結:看來,不僅是小島忽隱忽現讓人覺得神秘,就是這過程中的種.種現象也讓人捉摸不透啊,著實令人感受到它的“神秘”。
齊讀句子:這個忽現忽隱的小島真是太神秘了!
三、揭示奧秘,訓練語言
1、師:課文的2-4節寫了小島的神秘,好比是一個謎語的謎面,那么這個謎語的謎底也就是這個小島之所以神秘其中的奧秘又是什么呢?這個謎底是誰揭曉的呢?請大家讀讀第5節,完成填空。
2、出示:原來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眾多,一旦 _____, 噴出的_____就在海底不斷堆積,形成_____。水下山____海面,便形成了島,稱為 ____。堆積物要是___,低于海面,火山島就_____了。如果火山繼續____,隨著熔巖的堆積,火山島就有可能再次
3、用句式說話:人們看見小島忽隱忽現,是因為 。
4、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格雷海姆島,體會到了它的神秘,我想它一定給大家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你還知道大海有哪些謎?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做個有心人去查一查,明天我們來交流。
齊讀: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總愛拋出一個個謎語,引逗人們去揣摩、探究。
板書設計:
忽現忽隱
神秘的小島 < 格雷海拇島 其中奧秘 (地中海)
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上海作業第23課。
2、家長報聽寫生字10個,詞語30個。
3、預習第24課。
預習要求
(1)查生字詞,解釋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文描寫了南極的哪些風?什么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背誦第2節和第4節。
(4)預做詞句活動室習題。
活動目標:
1、練習跨跳動作,鍛煉幼兒跳躍的能力。
2、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椅子、圓圈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隊列隊形練習并玩“開火車”游戲。
玩法:幼兒分六組,各組排頭幼兒手持圈作火車方向盤,其余幼兒拉住前面幼兒的衣服后擺,有節奏地一起繞場慢跑。
2、基本部分。
(1)請幼兒3~5人一起玩圈,看哪組玩法多,合作好,請個別組玩給大家看。
(2)教師講解、示范圈的新玩法:將圈放一排當小島,在小島上跳者行進,保持平衡。
(3)幼兒按自然組進行練習,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或小組,檢查幼兒跨跳的動作是否正確。
(4)幼兒成四路縱隊進行比賽,依次游戲,待游戲完成后略作小結。
(5)比賽進行三組,先結束組為勝利組。
3、結束部分。
根據本班幼兒情況自選或玩三人套圈游戲。
教后感:幼兒在在跨跳過程中既鍛煉了跳躍能力,又鍛煉了幼兒的膽量。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中建立友好的感情。
活動反思:
《小島》是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小島》講述了將軍登上小島后,發現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地,他感到驚訝,因為在這里蔬菜是很難生長的,將軍想一探究竟,原來菜地里的土都是戰士們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當炊事員把一盤小白菜端到將軍面前時,他生氣了,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搞特殊,當他知道這是戰士們把他當做長輩對待時,他感動了,他覺得戰士們都需要蔬菜,于是他把這盤小白菜倒進了一桶湯里,戰士們都喝到了蔬菜湯。文章反映了我國海防戰士的艱苦生活,贊頌了他們不怕困難、一心為國的優秀品質。
課堂開始,我設置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異國他鄉的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母親,駐扎在海島上的邊防戰士,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對海島的愛。學生初讀課文,師導讀,生整體感知。生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難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讀感悟,學生自主學習,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課后作業讓學生試著給駐守邊關,海防前線的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更好地體現了軍民一家親的情感,也能夠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報效祖國,樹立遠大志向的決心。
教學本課時我對教材做了深入的研究,課文內容相當熟悉,可以不帶課本來上課,但對學情了解的不夠深入,一部分同學預習的不充分,因此一節課下來前松后緊,時間不夠用,對后文的軍禮講的不夠透徹,草草了過,給人一種重點不突出的感覺。再教本課時我會把學生的學情考慮進去,重點放在讀課文上,做到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