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年素質教育議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1 13:07:23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素質教育議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素質教育議論文【五篇】

      素質教育議論文范文第1篇

      (一)德育學分制是體現以德育為核心的重要舉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顯然,德育學分制是適應高校學分制改革發展,落實以德育為核心,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學分制是學生個體德育評估的現實要求

      目前,大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過程中,智育較為重視,體育也成為學分制的一部分,而作為“首位”的德育卻一直是軟而虛,已經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頸”。高校學生的德育實踐環節尚未形成體系,對學生的德育實踐評估方式量化評分,在知行統一的育人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學生個體德育評估呼喚德育學分制的實施。

      (三)德育學分制是提高學生自覺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檢查環節,缺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使學生思想品質的發展狀況很難在真正意義上與學生的畢業推薦、學生獎懲掛鉤,導致學生接受德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打折扣。德育學分制以學分認定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德育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變管理為引導,促進了學生主動接受德育教育。

      二、德育學分制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德育學分的考核范圍,應涉及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理論學習、思想狀況、行為表現、技能水平等。為此,德育學分制評價指標體系應包含兩大部分:德育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相對應的學分分別稱之為德育理論學分和德育實踐學分。

      (一)德育理論學分

      德育理論學分是納入理論教學的德育內容考核學分。學校根據教學計劃和有關要求安排一定的德育必修和選修課程,學生自主選修有關課程,成績合格者獲得該門課程學分。從德育理論學分考核的適應范圍來看,德育理論學分應包括“兩課”教學、形勢與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畢業教育等內容。

      (二)德育實踐學分

      德育實踐學分是指學生在校期間除課堂學習以外的思想政治素養、行為表現及綜合素質等方面評價的學分《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對高校德育的目標和內容作了具體的規定,將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學風教育、勞動教育、審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基本內容。在設計德育學分制的評價指標體系時,本文將德育理論素養歸類于德育理論學分的考核范圍,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藝術素質、身心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六項指標作為構建德育學分評價體系的內容,從思想道德素質、志愿服務能力、科研創新能力、文化藝術素質、社會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質等六個方面建立評價體系。

      每個指標的考核均由基本要求和加分項目構成,部分指標設有扣分項目?;疽笫堑掠囵B目標對大學生的一般要求。根據學生不同的德育水平及表現,基本要求劃分為不同等級,制定不同的分值,作為學生自我綜合評定和集體評定的參考標準。加分項主要考核學生在素質拓展項目中的個性發展水平??鄯猪椫饕己藢W生在校期間思想狀況、行為表現等方面的不足,內容涉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品德修養、誠信與責任意識等。

      三、德育學分制的實施轉(一)德育學分評定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健全組織機構

      德育學分制的實施,首先要從學校體制上進行統一規范和管理,形成由學校黨委領導,相關部門參與,分層次管理的體制,推動德育學分制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學校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學校領導、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團委、教務處、思政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二級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組成,負責起草、審定德育學分制實施方案,指導相關部門、二級學院開展德育學分的評定、審核及管理工作;
      成立由教務處、學生工作部和團委組成的德育學分制管理中心,負責德育學分制的實施和管理;
      二級學院成立德育學分制實施領導小組,由黨委副書記、輔導員、專業導師、主要學生干部組成,負責本學院德育學分制的實施工作。

      2.堅持集體評議

      隨著學分制特征凸現,傳統意義上的班級功能弱化。但相對集中的教學管理與穩定的專業環境使同一專業的學生彼此之間比較了解,有利于開展公正、公平的民主評議。因此,應以專業為基礎進行集體教育和評議。對于人數較多的專業,可按學生學習、生活的具體情況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評議,減少因專業人數多,學生相互之間不了解而導致評議不公的現象,同時也提高了集體評議的效率。

      3.實施個人申報

      對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素質拓展的重要經歷和優秀成績,實行個人自主認證、申報制度。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素質教育活動所取得的成績,符合學分獎勵條件的,可通過一定的程序進行申報。對于在校期間因各種原因受到了學籍、團籍(黨籍)處分的,個人也應當如實申報,經專業和二級學院兩級審核后確認,按照評價指標體系的要求扣除相應的分值。

      (二)德育學分評定的程序

      第一,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德育學分制及其管理辦法,廣泛宣傳,指導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組織實施德育學分制。

      第二,學生根據德育學分制的要求,對自己的思想狀況、行為表現及綜合素質進行自我評價,撰寫學期德育總結,對照德育學分評價指標體系的要求,實事求是地評定自己的德育實踐學分。

      第三,各二級學院德育學分制實施領導小組指導各專業開展集體評議。通過組織召開各專業學生會議,審查學生自評結果,確定學生的德育實踐學分。

      第四,輔導員(導師)鑒定,再次對集體評議結果進行審核。

      第五,學院匯總、審核,最終確定學生的德育學分。學生對德育學分評定有異議,可向學院德育學分制實施領導小組申訴。

      第六,學校教務部門建立德育學分管理系統,對德育學分進行統一管理。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2004.

      [2]原國家教委.中國普通高校德育大綱[S].1995.

      [3]陳磊.素質教育新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胡中鋒,李方.教育測量與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詹萬生主編.整體構建德育體系[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范樹成.德育過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素質教育議論文范文第2篇

      一、培訓目的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細胞,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而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質量。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是一個好班級。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質,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是學校工作的重點,而班主任培訓是提高班主任素質的一個主要途徑。

      二、培訓措施

      1、加強制度建設。本學年我們將在制度建設方面重點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選聘制。我們將進行班主任競爭上崗制,擇優聘任,以確保班主任隊伍的素質。②見習班主任制,對于新教師將安排經驗豐富的班主任與其結對子,在老教師的傳、幫、帶中讓他們得到培養的鍛煉。③班主任工作例會制。④班主任工作綜合考核制。⑤行政掛鉤制。

      2、加強理論學習。本學年將重點學習這些內容:①有關的德育文件。②有關的理論書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如何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關的雜志。

      3、引導專業化發展。教導處將收集整理有關班級管理、班風建設、偶發事件處理等方面的有關具體案例,加以編輯,印發給每位老師,引導學習先進的做法,探討科學的育人方法。

      3、加強科研探究。在加強班主任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還將要求他們積極進行教科研實踐探索和研究,圍繞德育課題“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德育工作的關系”,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總結規律,創出特色,從而更好地解決在班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將在期末舉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及論文評比,以教科研為先導,科研興教,使學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滿生命力,也更富有時代特色。

      三、主要活動安排

      1、班主任例會。(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每學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論文、德育論文評比。

      4、文明班級、優秀班主任評比。

      6、班主任專業化成長培訓。

      7、班主任平時培訓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

      內容

      地點

      三月

      學習學校德育計、布置本學期主要工作

      會議室

      四月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當前班主任任務》

      會議室

      五月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會議室

      六月

      師德教育學習《班主任輔導手記》

      會議室

      九月 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優秀班集體、優秀班主任評比細則》 會議室

      十月

      《如何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會議室

      十一 月班主任講話的藝術怎樣向學生講話、講話的語言修養) 會議室

      元月

      素質教育議論文范文第3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教育報刊社全媒體中心利用與國內領先的數據企業聯合開發的“教育行業數據分析與信息服務平臺”,通過“輿情監測+數據分析+R笛信小鋇姆絞劍每天對兩會教育輿情進行動態監測,緊密跟蹤分析熱點議題。并在兩會閉幕當天,對兩會教育輿情進行了總結性盤點。

      一、兩會教育輿情走勢分析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拉開帷幕,兩會教育輿情迎來第一個峰值,當日媒體報道和網絡轉載量7613篇。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有關教育的內容受到代表、委員和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兩會教育輿情走勢迅速抬升,3月7日達到最大峰值,當日媒體報道和網絡轉載量達12779篇。此后輿情緩落,3月10日有小幅上升。3月12日~13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參加人大記者會后,輿情走勢出現較大漲幅,13日媒體報道和網絡轉載量達11610篇。此后,兩會教育輿情一路回落,直至兩會閉幕。

      二、兩會教育主題詞之熱

      通過大數據聚類分析發現,兩會輿情熱度排名前十五的主題詞依次為公平優質、傳統文化、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園欺凌、“雙一流”、義務教育年限、教育扶貧、“兩免一補”、教師待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立法、在線教育、助學金補助標準和高考改革。

      其中,代表、委員關注的領域和議題主要有傳統文化、學前教育、公平優質、職業教育、義務教育年限、校園欺凌、“雙一流”、教育扶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等;
      媒體和社會輿論集中關注的主要有公平優質、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園欺凌、“兩免一補”、教育立法、教師待遇、助學金補助標準和高考改革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公平優質”,是代表、委員和社會輿論共同關注的熱點。此外,會里會外一致關注的還有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園欺凌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社會各界對于全面二孩時代少年兒童成長環境的焦慮心理,由此格外期盼更為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包括家長教育)在今年兩會上首次成為熱點,這也意味著,教育改革發展所需的“大教育觀”越來越受到社會認同。

      通過對主題詞的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同一主題詞下的輿論往往包含了多個關注點。解讀這些關注點,對于做好輿論引導和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公平優質”關注點分析

      輿論對于“公平優質”關注,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減負、優質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等方面。其中,教育公平占比最大(19.27%),其次是教育均衡(16.07%)、減負(14.64%)、優質教育資源(13.87%)、教育質量(13.63%)、學區房(12.38%)、素質教育(9.14%);
      “核心素養”的關注最低,只占1%。

      從中可看出,教育公平是目前最大的民意訴求。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及“天價學區房”,依然是社會各界的痛點所在。對于教育質量,社會呼聲也很高,但從“核心素養”的受關注程度來看,輿論對何為有質量的教育還缺乏共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依然任重道遠。

      (二)“傳統文化教育”關注點分析

      “傳統文化教育”涉及的關注點最多,且分散。其中,傳統文化傳承最受關注,占比29.92%;
      其次是文化自信(21.07%)、傳統文化創新(17.01%)、詩詞大會(12.82%),以及傳統文化教材(8.68%)。

      從最近5年全國兩會的建議、提案情況來看,“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是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的議題。今年兩會期間,文化自信成為第一關注點,詩詞大會是新增關注點。但持續不變的,是社會各界對于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關切。

      (三)“學前教育”關注點分析

      從“學前教育”的關注點分布來看,呼吁“學前教育立法”的最多,占比24.59%。其次是“學前教育是否納入義務教育”(20.28%)、“入園難”(17.11%)、民辦幼兒園(15.60%)以及“普惠性幼兒園”(8.13%)。

      由于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和社會教育需求的提升,學前教育是近年全國兩會持續走熱的議題。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有關學前教育的建議、提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出臺“學前教育法”,二是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包括將學前一年納入義務教育)。但后者引發了較大爭議,在代表、委員之間也有不同看法。在持續的輿論交鋒以及教育部回應后,有關“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呼聲明顯減弱。

      此外,由于學前教育資源的相對短缺,社會各界對“入園難”問題依然高度關切,在扶持和規范民辦幼兒園發展、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方面有較大共識。

      此外,教育立法或修法也是代表、委員和社會輿論關注較多的議題,這方面的建議、提案主要有11個。其中,“學前教育法”最受關注,占比34.71%;
      其次是“職業教育法修訂”(29.91%)、“學校安全法”(15.01%)、“家長教育法”(8.14%)以及“食品安全教育法”(4.62%)。

      這反映了社會各界對依法治教的高度期待。在當前以及今后一個時期,加強教育立法,不斷完善教育法律和法治體系,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三、兩會教育建議、提案之熱

      素質教育議論文范文第4篇

      一、履行職責情況

      (一)著眼于提高自身素質需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作為計生委黨組書記,肩負著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之任,深感學習理論的極端重要性和責任感。因此,年初我就制定好個人的學習計劃,并按照計劃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在學習的方法上,我堅持以自學為主,較好地處理了工學矛盾。在學習的內容上,重點學習了黨的xx大精神、“xxxx”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選篇》、《黨的幾代領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以及上級關于廉潔自律有關規章制度等。在學習的形式上,一是參加上級組織的集訓集中學習;
      二是擠時間自學。平時主要是利用工作間隙和業余時間的學習各級文件、指示為主,結合學習與業務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
      三是結合工作實踐學習。根據工作性質和任職需要有針對地學習一些相關理論。比如,黨報黨刊,紀檢方面的報刊、文件、雜志等。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著眼于完善自我素質結構的需要,缺什么就學習什么,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
      四是向領導學。向身邊人學習。主要學習他們好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傊?,一年來我的學習能夠把學政治與學計生業務有機結合起來,把當前學和長遠學有機結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以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

      (二)以抓好本單位風氣建設為重點,強化干部職工的遵規守紀意識,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

      1、注重加強廣大黨員、群眾的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我作為一名黨組書記,特別是在單位分管紀檢工作的領導缺編情況下,我也有責任扮好紀檢組長這個主角色。在工作中,我不斷努力工作,大膽實踐,主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抓好上級紀檢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貫徹。結合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和上級紀檢工作會議要求,認真分析和回顧單位黨風廉政形勢,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措施,特別是對落實好上級《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定》和民評工作,組織人員研究方案,建議黨組開會具體分工、明確責任。二是以“開展創建四型機關活動”和警示教育為契機,強化黨規黨紀和黨的知識的學習教育。結合今年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對全委39名新老黨員和52名干部職工進行了黨風黨紀方面的教育和建設和諧幸福計生教育,使黨員干部群眾掌握了政策規定,澄清了模糊認識,查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了履好職責和遵紀守法的意識。三是把黨風政紀教育貫穿了干部職工教育的全過程。年初,本委制定了教育計劃,積極搞好民主生活會、支部大會和全體干部職工大會,通過經常性的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樹立了正確的名利觀,金錢觀和權力觀。

      素質教育議論文范文第5篇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湖南常德召開了“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楊志堅、文科處處長劉向虹到會指導。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洪教授主持會議,多位副主任委員和委員出席了會議。

      楊志堅把大學語文課程的建設與改革置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作了深刻分析。他指出,高校學生母語表達能力欠缺的現象相當普遍,有必要在大學教育中給語文教育以位置,使母語教育貫穿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個層面。這不僅有助于加強能力培養,對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也具有積極意義。

      陳洪依據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近期對全國高校中文學科基本狀況的問卷調查,介紹了各校大學語文課的開設情況。同時對該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如何提高課程質量等問題作了闡述。他指出,大學語文課程應在整個高校課程體系中確定自己的性質與功能,大學語文應“姓‘語’”、“行‘大’”,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
      其與中學語文教學的區別在于擺脫應試桎梏,明確素質本位,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高層次上提升母語表達水平與人文素質。

      會議的協辦單位、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齊森華教授在發言中認為,應當避免母語教育邊緣化,確保大學語文課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在教材建設方面,應提倡多元互補,又要保質有序,避免低水平重復,反對惡性炒作。他還建議關注課程考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

      在會議的分組討論中,各位代表交流了本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情況,分析了當前課程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圍繞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性質、功能、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和師資建設等多方面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提出了許多具有啟發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南開大學文學院提交了該校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長篇論文,并在會上介紹了結合網絡資源開發改革教學模式的經驗,受到熱烈關注。大家一致認為,本次會議對推進全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