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日至9月22日,我作為中瑞合作管理培訓項目四川子項目第一期培訓班成員,前往瑞士、法國、德國參加了為期20天的學習考察。此次培訓聽取了三國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大學、科研機構的20余次講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出國考察報告【五篇】(精選文檔),供大家參考。
出國考察報告范文第1篇
高潔
2005年9月2日至9月22日,我作為中瑞合作管理培訓項目四川子項目第一期培訓班成員,前往瑞士、法國、德國參加了為期20天的學習考察。此次培訓聽取了三國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大學、科研機構的20余次講座。重點考察了生態旅游和環境保護?,F結合所從事的環保工作將考察中的主要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幾個理念
瑞士及德國、法國美麗的自然風光世界聞名,被稱為“歐洲的公園”。但是做到這一點不僅靠“天生麗質”,而是他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保護自己的天然家園的重要性,采取相關措施,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學習考察中感受到了許多先進的環保理念,至今仍記憶猶新。
1、“我們不會砍掉長蘋果的樹?!?/p>
這個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沙掷m發展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的綜合概念,特別強調環境承載能力和資源永續利用對發展進程的重要性。在瑞士、德國和法國,節約資源和能源,轉變消費模式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沙掷m發展戰略已成為建立在現行的各項合理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政策及計劃的基礎之上的一個具體行動過程。學習考察時,無論在政府、在企業、在研究機構還是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無處不感受到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從一種理念轉化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自覺行動。
我國環境問題的根源是我們扭曲的發展觀。我們一直有一個思想上的誤區,認為單純的經濟增長就等于發展,只要經濟發展了,就有足夠的物質手段來解決現在與未來的各種政治、社會和環境問題。然而現實是,如果沒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如果政治文明不跟進、社會發展不協調,環境保護不落實,經濟發展將會受到更大制約,因為經濟發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為所欠的生態債而付賬,為滯后的體制而付賬,為加重的社會矛盾而付賬。因此當前中國直面現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順其自然,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規律去發展?!?/p>
這是瑞士及歐洲各國自然保護工作者的理念。他們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是自然規律的客觀反映?!安灰巹澴匀弧笔瞧鋰夜珗@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自然保護的定位不是使自然按照我們的主觀意愿去改變,而是認真去做一些研究和恢復工作。
德國在19世紀曾因航行、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在萊茵河上修建了各類工程,如河流兩岸的水泥護坡、引水工程以及對河道進行裁彎取直,使萊茵河河道縮減了80多公里,導致水流加快、沖刷加劇,加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威脅,并且使河道的蓄水能力與生物量大大降低。后來德國認識到了恢復天然河道的重要性,認識到河道人工化后不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因此陸續開始逐步拆除一些河岸的水泥護坡、磚石護坡,還原于灌木、草本等植物。并且對曾經裁彎取直的人工河段,恢復自然彎曲的原貌,讓我們在考察中看到了今天充滿天然生機與活力的美麗的萊茵河。
在德國巴法利亞州,國家公園的保護目標是使森林逐步自然化,努力恢復森林的歷史特征。國家公園內,培育森林的經濟目的已經消失,狩獵絕對禁止,樹木的生長和死亡完全按照自我的規律運行。國家公園將6000公頃最有科學價值的森林劃為核心區,置于嚴格保護之下,杜絕了一切人為的干擾。另外一些遭受過破壞的森林地區,就采取謹慎的措施使其向半自然化轉化。1983年一場雷暴,在幾分鐘內摧毀了數以千計的大樹。如果以通常的價值觀念來衡量,這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但是德國人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認為這是森林自然化的一個契機。
巴伐利亞州環保局官員在講課中談到,在他們國家公園內,枯枝、枯樹和落葉掉落在河中,不會去人為清除,即使是一棵巨大的樹木橫倒在道路上或河流中央,也要順其自然,因為那些擁有枯枝、枯樹和落葉等眾多自然之物的河流,正是各種生物生存的最好棲息環境。這些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當前我國的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的定位,如何定位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把保護的主觀愿望變為大自然所能接受的客觀效果。
3、“企業的目的是贏利,不能指望企業主動增加環保投入,也不能僅靠強制手段,而要讓企業自身從環保中受益,感受到環保與企業興衰息息相關?!?/p>
瑞士、法國、德國各級政府均制定了全面的環保法律和法規,并且建立了有利于環境生態的市場經濟體系。政府強調企業要在環境污染治理、環境保護中發揮作用。
實際上嚴格的環保立法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負擔,因為嚴格的環保立法使工業企業在早期就被迫適應總的環保潮流,使之在后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并著力采取了富有生態效益的解決辦法,最終加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從短期看成本較重,但從中長期看,則是對未來競爭力的投資。競爭力是基于對資源更有效的使用,和在全球市場上對質量的分辨。因此在歐洲這些人工成本很高的國家,產品的競爭力在于質量而不全在于價格。
瑞士及法國、德國政府非常重視通過經濟手段來促進環境保護的發展。經濟手段包括增加能源消費稅、頒發消費許可證和補貼等方式。引入經濟手段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污染大,花錢多”的原則,使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將環境保護置于其成本中,從而達到自愿減少污染的目的。在法國圣戈班企業的考察中,管理人員告訴我們環保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企業的環保政策直接影響其股票價格。他們不斷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污染防治技術,最近為工人降低噪聲的防護項目投入就達每人1000歐元。圣戈班的經驗告訴我們,嚴格的環保措施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成本負擔,反而能促進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
考察中我深切體會到各國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發揮的主導作用。環境保護是對公共資源的管理和對公共利益的維護,不能只靠部門、企業和民眾在環境和經濟利益之間去權衡、去取舍。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責,有效運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經濟手段進行主導和調控,使得工商企業和民眾積極投身環保并從中受益,進而成為環保的鼓吹者和積極參加者。
出國考察報告范文第2篇
科技情況考察報告;
科技會議考察報告;
學科研究考察報告。
1.科技情況考察報告
科技情況考察報告其內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論文和科普作品之間的。比起科普作品,它常常使用專業詞匯和術語來介紹抽象、深奧的科學知識和復雜的生產技術;
比之于科學論
文,則不像科學論文那樣注重論證說理??萍记闆r考察報告是運用通俗易懂、明白入理的文字直述其所見到的科學技術事實,為科技工作者傳達科技方面的最新發展動態,進而為科研提供情報線索。
隨著科學研究的逐步深入,科技寫作的研究也碩果累累。在體裁上,科技情況考察報告由過去的類別單一發展為現時的多種類別并存,其中有:某一國家科技情況的考察報告;
某一國家某一學科的考察報告;
幾個國家某一相同學科的科技情況考察報告。體裁形式的多樣化,增強了科技情況考察報告的表現力度,為科技情況考察報告的寫作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
科技情況考察報告的格式為前言、概述、考察細目三個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簡單地介紹本考察團的名稱、組成,考察過程中所訪問的國別、城市、機構、參觀的具體單位等。
“概述”,也有單獨寫,或者和前言放在一起寫的。這部分主要是交待考察的總體情況。寫這部分內容時,不但要寫得通俗易懂,而且要清楚地寫出考察的內容和收獲。
“考察細目”是考察報告的主體,主要內容都在這部分。寫法上,可把考察內容分成若干條,然后逐條詳細介紹考察所獲得的專業內容??梢允褂每萍夹g語,語句力求簡明扼要。
科技考察報告
例文:
《日本半導體器件技術概況考察報告》的提綱是:
(1)題目
(2)考察團名稱
(3)前言
(4)綜述(介紹日本半導體的發展現狀、動向以及特點)
(5)日本集成電路發展概況和工藝
(6)日本集成電路的制版工藝
(7)日本集成電路生產的凈化技術
(8)日本集成電路的生產設備
(9)日本集成電路的外殼封裝
(10)日本微波半導體器件的發展概況。
2.科技會議考察報告
科技會議考察報告是為完整地反映各種科技會議所取得的成果而寫成的綜合材料。在這里,科技會議是其考察的基礎,會議上宣讀的各種文獻則是它要深入考察的所在,因為會議的主題內容都反映在會議文獻中。
科技會議考察報告的寫作一般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部分“概況”,要寫明會議名稱、主辦機構,會議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會議的主要議題、開會的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收獲”,這是考察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本次會議上本學科在研究方面的新動向,出現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方法,那個分支領域將成為學科發展的主流。
二是介紹會議的主要論文,要具體到圖表、數據、方法、論證、結論等。在方法上要注意選擇會議中最主要的論文,摘取其精華進行介紹,不能流水帳式地進行介紹,也不能照錄全文。
三是結合國內具體情況,介紹國外在本學科上的科學管理、學科方向選擇、技術設備、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以便國內借鑒、汲取、運用。
3.學科研究考察報告
學科研究考察報告,是科技研究人員為了某一科研目的,通過實地考察,得到研究成果而寫成的報告。
學科研究考察報告的范圍很廣。搞地質的科研人員可以對某一地區的地層地質發育情況進行考察,也可以對某一雪山的冰川進行考察;
學生物的科研人員可以對某一稀有動物進行考察,也可以對某一經濟作物的生長習性、經濟價值進行考察。只要他們對實地考察得來的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用文字表達出來,就可以成為學科研究考察報告。
學科研究考察報告的結構方式靈活多樣,有直貫到底的,有分成幾部分的,還有采用日記體裁寫的。例如,我國古代地理學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采用的是日記體裁;
物候學家竺可楨的《雷瓊地區考察報告》在結構方式上是“小標題式”;
地理學家徐蓉的《天目山冰桌的發現及其古氣候意義》在結構方式是分成幾部分敘述和論述。
考察報告格式 ·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服裝企業考察報告 ·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學科研究考察報告的格式是:
(1)題目;
(2)作者及單位;
(3)摘要;
(4)引言;
(5)考察方法;
出國考察報告范文第3篇
國際上廣受認可的模型
國際上關于品牌資產評估的模型主要包括四類,分別是:以單一計算品牌財務要素來衡量品牌資產的成本法和市值法:對財務要素和市場要素進行雙重考量的模型(如Interbrand評估模型);
通過對財務要素和消費者要素進行考察的模型(如BPTO品牌抵補模型);
考察消費者要素和市場要素的模型(如Brand Equity Ten模型)。這四類品牌資產評估模型都具有普遍適用性,并針對不同行業需要發揮了各自的價值和作用,但針對獨具特點的我國報業而言。以上評估模型無法直接套用。
我國報業的特點
19世紀末至今。報業逐漸從精英、高雅報紙為主體變成了以大眾化報紙為主體。而演變至今的大眾化報紙雖屬大眾消費品范疇,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大眾消費品,有其自身的特點。而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報紙,又具有其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獨有特點:
第一,一般性:報業的二元結構。在消費者、市場、價格和收入來源上。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報紙均具有不同于其他大眾消費品的二元結構。分別是:報紙消費者的二重性。包括消費報紙內容的普通讀者、消費報紙版面的廣告商:報紙市場的二重性,通過零售和訂購銷售成品報紙的發行市場,以及銷售版面的廣告市場:報紙價格的二重性,即針對消費者的零售、訂閱價格和針對廣告商的廣告投放版面價格;
收入來源的二重性,包括發行收入和廣告收入。
第二,特殊性:中國報業的獨有特點。一方面。與西方報紙市場化、私有化不同,我國大陸地區報紙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雖然自1978年以來,我國媒體行業已經開始進行產業化運作,但《報紙出版管理規定》(新聞出版總署令第32號)中明確規定:報紙出版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另一方面,我國報紙缺乏權威的第三方對于其發行量、廣告收入等相關統計數字的考量和認證。為了吸引廣告商和擴大影響力,報紙浮夸虛報發行量和廣告收入的現象異常嚴重。對此,2008年5月,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聯合中國廣告主協會和BPA全球、尼爾森中國等權威機構,就報刊與網絡媒體第三方媒體數據調查問題與廣告主和廣告商進行懇談,而討論的最終結果是使得“建立第三方”的設想無疾而終――國內諸多報紙的老總聯名抵制權威第三方對報紙的發行、收入等數據進行考量和公開。這不但無法讓廣告商更有效地獲得和使用經過第三方調查與研究的數據。從而進行更有效的廣告投放,也使得經濟學者和品牌學者在對報紙品牌進行評估時面臨很大困難。
報紙品牌資產評估模型
與中國報紙的一般特點與獨有特點相適應,考察其品牌資產需包括兩個方面的四個內容:消費者因素(讀者、廣告商)和市場因素(發行市場、廣告市場)。前者主要依據經驗式問卷調查來獲取,后者則依據報紙自身宣稱的發行數據及從對廣告商的深度訪談中獲取。在我國。由于報紙宣稱發行數據含有大量水分。從而為保證獲取數據最大限度地符合事實。通過間接方式對報紙發行量進行計算也非常必要。具體如下:
第一,讀者考察。通過經驗式的問卷調查直接測量。主要涉及知名度、滿意度、忠誠度和讀者價值四個方面。其中,前三個指標的設置依據導致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三個要素(產品知名狀況、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狀況及忠誠狀況);
而最后一個指標――讀者價值的設置。則用來考量報紙的發展潛力。
第二,廣告商考察,通過深度訪談等經驗性方式直接測量。同讀者考察相類似,廣告商考察主要依據導致廣告商版面購買行為的三個要素來考察――報紙品牌認知、滿意度、忠誠度。
第三,發行市場考察,通過獲取第三方數據并對其進行佐證來獲測量。主要考察報紙的媒介到達率、市場份額和成長狀況。例如媒介到達率的下設指標之一“年度發行量”,我們可以通過“該報紙年度采購紙張數量/年度總版面數”來驗證其真實發行量等。
第四,廣告市場考察,通過獲取第三方數據并對其進行佐證來獲測量。包括報紙現有市場份額、未來發展趨勢、市場穩定性(包括廣告版面所占比率、廣告行業結構)三個方面。
小結
出國考察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系列報告框架內容詞頻分析
[分類號]G350
在許多領域中,國家政府、機構團體等經常會發表一些年度系列報告,如中國政府的年度《中國國防白皮書》、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等,對于這類系列報告的研究通常是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研讀具體報告內容,根據他們自身的學科知識和經驗觀點對報告內容進行定性判斷、各抒己見,這類研究根據各個專家學者的學識背景、政治立場、生活經歷等情況的不同,所闡述的觀點應該說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仍然是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式。
與此同時,由于數字化文本的普及應用和相關工具的逐步成熟,對文本內容的進一步定量分析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門。筆者認為,對單篇文章的定量分析往往會因為參照物的缺失而難以立論,在這方面,系列報告可能恰恰是一個突破口,因為一般而言,系列報告無論在格式還是用語上都屬于比較嚴格意義上的同類文獻,因此對系列報告進行的各種定量分析實驗,可能會比其他文獻在系統性方面略勝一籌。
本文以《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作為研究樣本,嘗試采用圖情領域的方法,對系列報告進行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文獻研究。
1 《中國軍力報告》簡介與研究目的
1.1《中國軍力報告》簡介
2000年,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其中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必須每年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前與未來的軍事戰略遞交報告,內容包括人民目前及未來20年間軍事技術的發展走向,以及中國大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軍事組織與作戰概念的要旨和可能的發展。由此,每年一份的《中國軍力報告》誕生了,這份美國國防部遞交國會的年度例行報告,除2001年因總統換屆而取消外,每年都會,到2008年一共出版了8份。
1.2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文試圖采用圖情領域的分析方法,嘗試對系列報告進行分析研究,采用的分析樣本是美國國防部公開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本文的研究基礎來源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美國精英對華研究的信息源分析”,該項目主要研究美國精英在對華研究過程中撰寫著作、報告等文字性資料時參考的信息源情況,課題研究對象選取了10本圖書、51份報告和50份期刊論文,研究這些文獻的引用情況。經過統計,樣本總計文獻類引文數量超過16 000條,而在這些被引文獻中,由美國國防部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出現頻次居首位,由此可見,該系列報告在美國精英進行對華研究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之一。
由此,本文將美國國防部2000年至2008年公開的8份《中國軍力報告》作為獨立樣本進行研究,從圖情方法角度考察該份系列報告的重點內容和變化趨勢以及美國精英對華研究主要信息源的一些特點。
2 系列報告的框架內容研究分析方法
由于系列報告與其他類型文獻相比具有周期性、連續性,各年度報告之間有時間和內容上的承接關系,因此在報告關注主題和具體內容上也存在著許多關聯之處,分析系列報告的框架結構,可以從總體上考察各年度報告的內容變化發展,了解報告出版和撰寫者的主要目的與內容重點,同時又不必逐字逐句研讀所有報告的具體內容。
因此,本文提出一種系列報告的框架內容研究分析方法,從總體上研究系列報告的框架體系內容,可以較為有效地在短時間內有重點的了解這些系列報告的核心內容,挖掘系列報告重點內容的變化趨勢。
研究系列報告的框架內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對比報告的主要章節標題內容。章節標題是對報告各個段落部分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和概括,從時間角度縱向對比研究每份報告章節標題的內容變化,可以從總體上發現各時期報告關注的主題變化和研究重點,同時考察其今后的發展趨勢與規律。
以《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為例,對報告的一級章節標題的文字內容進行分析對比,由表1可以發現,報告寫作框架格式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0年到2004年,報告逐步形成規范格式;
第二階段從2005年至今,報告按照固定格式撰寫。2005年與2006年的報告一級章節標題完全相同,2006年與2007年相比僅僅在第四、第五章順序上改換了一下,其他內容沒有改變。2007和2008年報告相比,后者僅在最后增加了一個特別專題章節,其他一級章節標題也是完全一致。
從報告框架的章節內容也可以看出歷年報告主要關注內容。首先,中國軍事戰略和臺海安全問題一直是中國軍力報告關注的重點,每份報告都有章節論述。另外,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發展也引起的美國國防部的關注。從2002年開始,中國軍事現代化一直有獨立章節進行介紹。
由上述分析發現軍力報告已經按照固定格式撰寫,說明《中國軍力報告》在整體內容上已經定下了基本框架,以此還可以判斷今后《中國軍力報告》的主要撰寫框架內容。在中美關系、中國軍事戰略未發生重大改變的前提下,通過框架內容分析,可以推測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依舊會采用已經形成的框架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12月底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美國精英對華研究的信息源分析”中的“《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研究”專題報告,也通過采用框架內容分析方法得出過以下結論:“在報告的寫作班子和美國政府對華戰略沒有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大膽判斷2009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將仍然沿用之前已經形成的寫作框架體系,改變之處可能就是像2008年版那樣對于某一主題做一特別專題研究?!倍?009年3月25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了2009年版《中國軍力報告》的主要框架內容正是如此,其主要框架僅將第一章節與第六章節位置互換,名稱雖改為“每年更新”,但二級標題內容仍然是關于“中國的主要發展”,并且也繼續保留特別章節內容,而其他章節標題沒有改變。由此,系列報告的框架內容分析結果也得到了印證。同樣的框架內容分析方法也可以應用于其他各個領域的系列報告。3詞頻分析方法考察系列報告:關鍵詞、用詞模式和變化趨勢一
詞頻分析方法的詞頻統計、關鍵詞分析經常被用于描述某學科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而揭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本文也采用WordSmith分析軟件的幾個詞頻分析功能來考察《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的關鍵詞、用詞模式和變化趨勢。
3.1 總體詞頻統計分析
首先采用WordSmith詞頻分析軟件對《中國軍力
報告》系列的文獻全文內容進行詞頻統計,研究其用詞規律,考察中國軍力報告關注重點。通過詞頻分析軟件的Wordlist功能,統計出歷年報告共用到近7 500個詞匯以及每個詞匯的詞頻數量并按照詞頻高低排列。表2列出了2000-2008年全部報告內容去部分虛詞后排名前50位的統計結果:
由表2的詞頻列表可以考察《中國軍力報告》的主要關注內容?!癈hina"和"Military”分別是排序最高的兩位,隨后排名前十中“PLA(第4位),Defense(第5位),Force(第7位),Forces(第9位)”這些表明軍事防御和軍事力量的詞匯占據了主要位置,理所當然的,美國國防部出臺《中國軍力報告》研究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軍事和軍力情況。另外,“Taiwan”一詞排名第三位,顯然是軍力報告關注的重點。
進一步研究詞頻發現,在軍事領域主題中詞頻中,依次有“Operations(第13位),Strategy(第16位),Technology(第20位),Modernization(第23位)”,這些詞匯相應表明軍力報告關注的軍事主題包括軍事行動、戰略、技術和現代化等領域內容。
在軍事武器裝備方面,通過表2的詞頻列表還可以發現表征各類武器裝備的詞匯,依次有“Aircraft(第18位),Missile(第22位),Weapons(第24位),Missiles(第25位),Nuclear(第37位),Space(第40位),Ground(第49位),Naval,(第53位)”,基本可以看出軍力報告主要關注的武器裝備有飛機、導彈、核武器、空間武器、地面武器和艦船武器。
從表2中還能發現,除了表示軍事領域的詞匯外,還有一些其他領域的詞匯也列入了前50位。如經濟方面有"Economic(第30位),政治方面有“Political(第45位)”,還有和人物有關的有"People(第34位),Training(第38位),Leaders(第44位)”,表明軍力報告還對經濟、政治、國家領導人以及相關人員培訓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3.2詞頻分析考察系列報告用詞變化趨勢
至2008年年底,《中國軍力報告》已經出版了8份,除了可以從總詞頻中發現報告的關注重點,還可以通過對歷年報告的詞頻分析研究各個年度報告用詞的變化,考察各年度報告關注的內容的變化趨勢。
3.2.1各領域關注度變化趨勢 結合表2的詞頻列表,選取“Military,Strategy,Technology,Economic,Poli-ey"五個詞匯分別代表軍事、戰略、技術、經濟和政治5個領域,并且將一些單復數、詞性變化的詞匯也進行合并,如將“Economy,Economics,Economic”合并入“Eco-nomic”,“Strategic,Strategies,Strategy"合并入"Strategy”等,匯聚成一類詞頻,可得到了歷年《中國軍力報告》關于5個領域的絕對詞頻變化情況。每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的詞匯數量各有不同,因此,根據各年度報告詞匯量對詞頻數據進行修正后得到了相對詞頻變化趨勢。
從圖1中可以發現表示軍事的"Military”詞頻一直保持上升趨勢,而且詞頻一直高于其他幾個領域的詞匯,差距也逐年拉大,到2006年達到最高峰??梢哉f報告對于軍事領域的關注度逐年加大。而表示技術領域的詞匯“Technology”則逐年呈下降趨勢,直到2008年才稍有回升。分別表示戰略、經濟和政治的詞匯"Strategy,Economic,Policy”一直保持較為平穩的詞頻,相對軍事領域來說,報告對于中國戰略、經濟和經濟問題關注度變化不大。
3.2.2軍事裝備關注度變化趨勢歷年《中國軍力報告》關注最多的還是中國軍事領域情況的變化,而各種武器裝備的情況也是歷年報告主要的構成部分,因此,對"Space,Nuclear,Ground,Aircraft,Navy”這幾個詞進行分析,考察報告對于各類武器裝備的關注度變化。其中將"Naval,Navy"的詞頻合并入"Navy”進行統計,然后再根據歷年報告詞匯量考察各詞匯的相對詞頻變化趨勢。
從圖2看出,2000-2003年之間,各個詞頻略有變化,但"Aircraft,Navy”詞頻量一直高于“Ground,Space,Nuclear”,其中表明核武器的“Nuclear”排在最后。而2004年開始報告對各種軍事裝備的關注度開始有了較大的波動和差異,特別對于核武器與空間武器裝備,“Nuclear"的詞頻從2004年開始快速上升,到2006年超過其他所有領域詞匯到達最高峰。而"Space”的詞頻在2007年突然驟然上升,并在2007年和2008年都保持在各個領域第一。表示地面部隊和裝備的“Ground”一詞,從2003年的第三位開始下降到2005年以后的最后一位。而表示海軍和空軍的“Navy,Air-craft”僅在2002年有所上升,之后一直小幅下降,2004年以后基本保持恒定。應該說這個詞頻變化情況大致反映了歷年《中國軍力報告》對中國各種軍事力量和裝備的關注變化一一從常規性武器裝備逐步轉向核武器、空間武器等裝備。
3.3關鍵詞用詞模式分析
Wordsmith軟件具有Concord用詞模式分析功能,可以進行詞組研究,特別是分析指定關鍵詞的用詞搭配方式,以此了解關鍵詞用詞規律和模式。
一直是中美關系中最為重要和敏感的話題之一,每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都會有對進行專門論述。采用WordSmith的Concord功能對所有年份報告中"Taiwan”一詞進行模式分析(見表3),在去除部分虛詞后可以發現"Taiwan"之前的動詞主要是“Preventing,Compel,Degrade,Attack,Prevent”這類具有進攻、迫使、防止等敵對意義的詞語。
另外,通過用詞模式分析也可以發現,除了“TheTaiwan Strait”一部分名詞詞組外,和"Taiwan"搭配使用頻率較高的動詞詞組主要有“Force Agajnst Taiwan”,“Invasion 0f Taiwan”和"Action Against Taiwan”等。這表明《中國軍力報告》在方面主要關心的是臺海軍事力量平衡以及臺灣地區受到武力威脅的問題。
當然,其他任何關鍵詞都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用詞模式分析,分析它們在文中主要的詞組搭配,尋找語義規律。
4 圖情方法在《中國軍力報告》中應用研究的結論和體會
本文采用圖情研究方法對《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進行了研究分析,考察系列報告的總體框架結構、關鍵詞、用詞模式和變化趨勢,研究方法與結論是對相關領域專家及學者研究的一種補充,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并非取代或駁斥他們的研究方法和觀點。
通過采用框架內容研究發現了《中國軍力報告》系列報告已經形成固定框架格式,同時在中美關系、中國軍事戰略未發生重大改變的前提下,通過框架內容分析,也可以推測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仍會采用固定的框架結構,并且也得到了相關印證。通過采用詞頻分析中的關鍵詞用詞模式和變化趨勢分析,可以發現歷年報告的關注重點以及各個領域內容的變化趨勢。因此,由于系列報告在時間和內容上的連續性,框架內容研究和詞頻分析在系列報告研究中可以發現相關的規律與特點。
出國考察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縉北文物勘查團考古調查古建筑 文化遺產保護史
中圖分類號:TU-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8537(2009)02-0162-07
引子
2009年,我們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
“六十載風雨砥礪,一甲子春華秋實”。中國社會的滄桑變革之間,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也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設一廳六局,其中文物局負責指導與管理全國的文物、博物館,圖書館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民經濟尚處于恢復時期,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規模及力度都相對較小,且多集中于北京等大城市之中。即便如此,國家還是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給予政策上的積極關注與支持。
1949年12月24日,文化部文物局在北京召開文物管理工作會議,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副局長王冶秋邀請郭若、向達,梁思成、尹達、范文瀾,鄧拓、胡繩、馬衡等著名專家、學者,征求討論《為禁運文物圖書出口令》、《為保護全國各地公私有古跡文物圖書令》、《保護有關革命歷史文化建筑物暫行辦法》及《古文化遺址及墓葬發掘暫行辦法》等文物法令實施的意見與建議;
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規定古跡、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古生物保護的暫行辦法,并同時頒布《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又如,同年7月6日,政務院又頒布《為保護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其中明確規定“凡全國各地具有歷史價值及革命史實的文物建筑,如革命遺跡及古城廊、宮闕、關塞、保壘、陵墓、樓臺、書院,廟宇、園林,廢墟,住宅、碑、塔、雕塑、石刻等等,以及上述各建筑物內之原有附屬物,均應加以保護,嚴禁毀壞?!弊鳛橹腥A人民共和國最早頒布的一批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法規性文件,對建國之初特別是在“”運動中保護古代建筑及其他重要文化遺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此后,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全面展開,國家財政經濟狀況逐步改善,相關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體系得以逐步完善,與之相應的各級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形成,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也隨之快速成長與發展起來,較大規模的考古及古建筑調查與研究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擴展。以1950~1953年期間刊發在《文物參考資料》(創刊于1950年1月,至1959年1月改名《文物》至今)上的重要古建筑調查報告為例,計有:《東北古跡古物分布圖》、《東北各省古跡名勝統計表》、《我局組織雁北文物勘查團調查山陰故驛古城遺址及京綏線古文物建筑》、《山西省各地文物古跡勘察報告》、《南京市及其附近的古跡調查報告》、《赴平原、河南、山東提選及考查文物工作報告》、《登封文物調查》、《重慶市一年來的文物調查》、《川北文物調查征集工作報告》、《川北樂山文物古跡調查保管工作報導》、《西北區古跡名勝及文物的調查》、《新疆伊犁區的文物調查》、《新疆考古報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文物古跡調查記》等,由此可以管窺建國之初全國范圍之內進行文化遺產調查的概況。
雁北文物勘查團成立背景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1950年7月21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及文物局負責組織成立的雁北文物勘查團,以其較大的規模與成果豐碩在當時頗為引人矚目,成為建國之初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具有廣泛影響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
雁北文物勘查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組織的規模較大的關于歷史文化遺產實地調查研究的工作團隊,該團在調查結束之后發表的《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也是建國以來正式付梓出版的第一部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的調查報告。
以雁北文物勘查團為契機 全國范圍內的各類較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陸續展開 其中包括 1950年9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組織東北考古發掘團,進一步發掘吉林西團山石棺墓;
新組建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發掘團前往河南輝縣,進行琉璃閣、固圍村等地點殷商、戰國及漢代古墓的大規模發掘(考古發掘延續至1952年,1956年出版發表《輝縣發掘報告》),南京博物院曾昭主持發掘江寧牛首山附近的南唐二主陵墓(考古發掘延續至1951年,1957年出版發表《南唐二陵發掘報告》),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之前身)李文信主持發掘遼寧義縣清河門遼代中期蕭氏家族墓,故宮博物院陳萬里等進行河南臨汝古代窯址考古調查等。上述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的開展,對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復興與發展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
人員組成及古建組考察內容
1950年初,當時的察哈爾省雁北專區山陰縣古驛村之北,因水利基本建設開鑿河渠時發現古城遺址,并采集有陶器及古錢幣等文物。此事最初由察省文教廳報告中央文化部,因其所提交的報告不詳,文化部故將其轉回察省文教廳再為詳細調查,察省文教廳遂派出專人前往山陰古驛,現場踏勘并撰寫專門報告,上報中央文化部及文物局。經過論證,專家認為雁北山陰古城可能為漢初或戰國遺址,有詳加調查研究的必要。與此同時鑒于雁北專區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重要古代建筑遺構在剛剛經歷的戰爭期間曾遭受炮火之災,保存現狀及殘損情況如何,當時來自各方的傳說不一,也有必要進行詳細的調查,因此,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組織并邀請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考古室、北京大學工學院建筑系、清華大學國文系及文物館,清華大學營建系,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北京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商請各方派出專家與文物局合作開展雁北地區考古及重要古代建筑的調查工作。
1950年7月21日,“雁北文物勘查團”正式成立,分為考古、古建兩組時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的裴文中先生任團長,清華大學營建系劉致平教授、清華大學國文系陳夢家教授為副團長??脊沤M組長由陳夢家教授兼任,副組長分別由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研究員閻文儒、北京歷史博物館傅振倫擔任,組員為宿白(北
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王遜(清華大學文物館):古建組組長由劉致平教授兼任,副組長分別由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及北京大學工學院趙正主教授與清華大學營建系莫宗江副教授擔任,組員包括清華大學營建系的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等三人;
另有北京大學工學院的李承祚(至云岡因病返京),故宮博物院的張廣泉(至應縣因病返京),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總務科的王守中、王樹林等共計十六人。
雁北文物勘查團成立當日,即行出發 于當晚抵達大同。次日,全團先至云岡共同調查云岡石窟保存現狀后,考古組與古建筑組即分途各地進行調查與勘測工作。迨至同年8月31日,考古組自陽高縣,古建組自太原,石家莊返京,雁北文物勘查團此行的調查工作時間共計四十天,先后調查大同云岡石窟、山陰故驛村古城、渾源李峪村出土戰國銅器遺址,陽高古城堡,廣武古墓群,雁北及五臺,太原,正定等地重要古建筑遺構二十余處,皆加以細致的測繪,攝影,記錄,考察期間還進行了小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
以古建筑組為例,先后調查勘測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大同善化寺(山門、大雄寶殿,三圣殿,普賢閣),大同上華嚴寺大雄寶殿、應縣木塔、應縣凈土寺大殿、朔縣崇福寺彌陀殿及觀音殿、代縣報恩寺大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及文殊殿、太原晉祠(圣母殿,獻殿及魚沼飛梁)、正定隆興寺(摩尼殿,轉輪藏殿及慈氏閣),正定開元寺鐘樓等重要遺構二十余處,主要對其保存及殘損狀況進行了詳細的勘察、測繪與記錄。古建筑組的劉致乎,莫宗江,趙正之等先生皆曾為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1949年之前大都曾對上述古建筑遺構進行過調查、測繪與研究,情況比較熟悉。檢閱收錄于《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中劉致平先生撰寫的《古建組勘察綜述》及《大同及正定古代建筑勘察紀要》,莫宗江先生撰寫的《應縣,朔縣及太原晉祠之古代建筑》,趙正之先生撰寫的《五臺山》等調查報告,可以看出,在早年中國營造學社古建筑測繪與研究成果的支持之下,雁北文物勘查團古建筑組的考察目的及行程安排,重點放在對晉冀地區最重要古代建筑的保存狀況及殘損情形進行實地詳勘,按照遺構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重要性及殘損程度,及時擬定保護目標及技術措施,以利按照輕重緩急盡快實施修繕保護工程,例如,《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中劉致平,莫宗江、趙正之諸先生所撰調查報告,整篇盡量縮減了相關歷史考證,形制特征、構造做法、附屬文物等建筑歷史與理論的研究內容,力求言簡意咳,準確概括:與此同時,以上報告皆以大量的插圖(多以中國營造學社發表的測繪圖為底圖標注,或以現場勾畫的草圖加以標注)、照片以及附表內容詳細地描述,標注與統計所調查勘測古建筑的保存現狀及殘損情況,并進行較為系統的殘損程度分類及工程量統計,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雁北文物勘查團此行針對實施古建筑修繕保護工程的考察目的及主要工作方針。在建國之初百廢待興的特殊歷史時期,文化遺產保護只能尋找重點中的重點量力而行。因而國家在確定重要古代建筑修繕保護工程之前,態度非常慎重,必須要進行反復的勘察與論證。雁北文物勘查團及其調查報告無疑可視為當時文化遺產保護論證決策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并非僅以專家學者的純粹學術研究為唯一目的。
雁北文物勘查團此行調查的多數重要古建遺構,以往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之前皆曾經詳細測繪,通過此次調查中發現的五臺山佛光寺文殊殿金天會十五年重修題記,并與朔縣崇福寺彌陀殿大木結構進行比較,較為準確地校正了中國營造學社調查時期對文殊殿始建年代的推論;
而在佛光寺附近僧人墓塔調查及遺址的清理中出土的五尊唐代白石造像及彩塑殘件,則被趙正之先生稱為“意外的發現”,“不勝欣幸的收獲”,這些白石造像經過與佛光寺東大殿內的唐代塑像以衣紋、鎧甲、飾物等進行比較,確認為唐代作品。并推測與殿內舊存唐天寶十一年白石釋迦坐像同屬無垢凈光塔,由此也確定舊傳所謂的后漢皇帝劉知遠陵墓實乃“大唐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五日博陵郡邑縣西子為國敬造臺山佛光寺無垢凈光塔”的遺址,佛光寺正殿內的供養白石釋迦像最初的供養處也應為無垢凈光塔,并非祖師塔。
根據《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反映的情況,晉冀地區古代建筑遺構的保存現狀及其保護建議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并藉此選定山西、河北兩省作為當時古建筑調查,修繕與保護的重點地區。為提高古建筑評估工作的效率,時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先生指示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編訂《文物建筑等級評定表》。1952年,雁北文物勘查團古建筑組結束考察并提交報告一年之后,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委派杜仙洲,羅哲文等為籌備雁北地區的古建筑修繕保護工程再次前往雁北,根據《文物建筑等級評定表》的具體評價標準撰寫了《雁北古建筑的勘查》的考察報告,遂選定大同善化寺普賢閣和朔縣崇福寺觀音殿作為修繕保護的重點項目,修繕工程的設計文件批準后,迅即進行施工,對于其他適合,有能力進行重點修繕的古建筑遺構則提出建議和具體技術方法,并再次記錄現狀,提出短期修繕建議和長期修繕保護中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考古組調查內容
與古建筑組重點突出遺構殘損現狀的調查與勘測工作的現實性相比,雁北文物勘查團考古組的調查工作則更加注重區域性考古調查的系統性及考古類型分析,重點彰顯雁北地區多種文化類型縱橫交融的變遷歷程??脊沤M報告分為《考古組旅行日志》、陳夢家:《雁北考古旅行的收獲》,王遜《云岡一帶勘察記》、裴文中:《大同云岡石佛窟對岸之史前遺址》、傅振倫:《山陰縣城南古城勘察記》、閻文儒:《廣武和古城堡的漢墓》、裴文中:《渾源縣李峪村廟坡之彩陶文化遺址》,宿白:《渾源古建筑調查簡報》等八篇,雖為簡要的考古調查記錄,雁北文物勘查團考古組開創性的重要發現及收獲,始自史前時代,迄至漢魏,及至遼金,實為開創性的區域性考古調查。例如,實地調查云岡石窟,以及云岡附近高山鎮的史前遺跡,開創建國以來云岡地區石窟寺及史前遺跡考古調查之先;
關于山陰縣故驛古城、山陰縣廣武及陽高古堡及古墓的考古調查,渾源李峪村史前陶片與石器的搜集等,陳夢家先生在《雁北考古旅行的收獲》一文中有詳細論述,本文不再贅述。上述報告運用關注文化構成的區域性與多種文化交融互動的學術視角,剖析雁北地區區域性文化遺產豐富多樣性的源流及變遷的研究方法,不僅在當時具有相當的開創性,時至今日,也依然具有顯著的特色及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分在雁北文物勘查團考古組的宿白先生,以《渾源古建筑調查簡報》為題,對渾源縣永安、圓覺二寺的寺史、殿宇(永安寺傳法正宗殿)及寺塔(圓覺寺釋迦塔),碑碣匾額(大永安禪師銘)、佛
像壁畫等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證研究,并對二寺的保護提出了簡略的建議。季庚先生早年的這篇著作,廣征博采,精于考據,與雁北文物勘查團古建筑組同仁的研究理路相比,則充分體現出其文科專業背景及學術專長。在調查及報告撰寫期間,宿白先生多與古建組趙正之、莫宗江二先生通力合作,使這篇調查報告在建筑歷史考證、形制特征、雕飾題材,壁畫佛像諸方面得以博眾長,兼容并蓄。
雁北文物勘查團的寶貴價值
諸如上述考古學與建筑歷史研究之間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則是建國初期各學科通力合作、打破門戶主見學術風氣的寫照。正如鄭振鐸先生在為《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作序所言:“(過去)有一部分所謂專家,學者們,往往是門戶之見甚深的。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是‘權威’。彼此之間,互相嫉視,互相排斥,互相攘奪。彼此各有一個地盤,誰也不允許侵入。形成了各系各派,甚至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門閥’。他們看不見全面,只見到一點一線,不能通力合作,不能彼此打通研究的范圍,永遠想不到學術是公開的,這在中國科學研究的發展上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并且把持著材料’并不進行研究,更阻礙其他專家學者進行研究。專家們采取了深閉固拒的態度,連望一望他們的‘材料’都是辦不到的。至于各個學術機關的合作,那幾乎是不可能了,他們是那么壁壘森嚴的各自獨立工作著。但隨著人民政權的建立,基本上已打垮了這種傳統的不良的作風,干凈地掃清了門戶之見……一切研究的工作,都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一切研究的結果,都是為廣大的人民享用的;
一切采集研究的成績,都是要迅速而公開地傳布于廣大人民之間的,專家學者們之間,開始懷著坦白而公開的心情,彼此相互合作著,互相幫助著;
代替了嫉視的,是親切的友愛與熱情:代替了排斥的,是高度的通力合作的精神,代替攘奪的,是彼此協商,彼此扶持,彼此批評的進步的方式。而各個學術機關也是充分表現著合作互助的精神,充分的對于應該合力以成的工作,無不協力從事,不分彼此,毫無人我之見存在,雁北文物勘查團的組織工作,便是充分地表現著這新的方向與新的作風…這個表現,正象征著新中國專家學者們無限光明的將來?!?008年12月19日,是鄭振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作為晚輩后學,當我們緬懷這位對于新舊文化皆有建樹的文化大家、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主要開拓者與奠基人之時,西諦先生六十年前酣暢快意的文風與作風,中肯真誠的希冀與期望,猶言在耳,而我們做得怎樣,又是怎樣做的,述及于此,令人感喟!
結語
正如古代先賢所云:“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睍r至今日本文述及的雁北文物勘查團及其調查報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史研究關注的研究對象,而當年的考古發掘記錄、古建筑勘測數據以及歷史照片等,其中蘊涵的重要學術價值,也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傲畾q一甲子”,新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歷程 凝結著老一輩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勵精圖治,跋涉開拓的摯愛深情,和無私奉獻,也浸透著一代又一代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這是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生生不息,繁榮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寶貴財富。
本文不揣簡陋,通過梳理相關文獻,鉤沉歷史,簡要回顧了雁北文物勘查團的歷史概況,并對其成立背景,人員組成,考察內容,調查報告等方面進行概略的述評?;蚩山宕藶槠鯔C,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史研究,以及當下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也謹以此表達對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開拓者,先驅者們的敬意。
附注:本文插圖引自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1951年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團報告》;
圖片翻拍及相關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皆承蒙《建筑創作》雜志社陳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圖書館理炎女士的大力協助,特此謹致謝忱。
注釋:
本文系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2007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項目名稱:遼代木構建筑大木結構研究。
1參見《文物參考資料1950創刊號~1953年第40號目錄索引》,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藏。
2 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組織的吉林西團山古墓發掘工作,參加人員除領隊裴文中外,尚有歷史博物館佟柱臣,地質調查所賈蘭坡及沈陽博物館李文信,東北師范大學楊公驥 李洵及吉林省文教廳趙儒林 王亞洲等共二十余人。
3 新中國成立之初,察哈爾省轄張家口,大同、宣化三市及雁北―察南―察北三個專區,共三十二縣,1952年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原察哈爾省轄區并入河北,山西二省。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著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廣靈、靈邱、渾源、應縣、懷仁、山陰、朔縣、平魯、右玉、左云等十二縣,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