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醫護人員接到呼救后,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給予現場傷病員最有效的救護措施,而后安全迅速地將傷病員轉運到相關醫院繼續救治。其意義和目的的主要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減少傷殘。本文討論與院前急救相關的四個問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的特點原則以及急救時意外事故的預防。
【關鍵詞】 院前急救;重要性;特點;原則;事故預防
1 重要性
現代急救醫學時間觀要求極其嚴格,最佳急救時間為傷后12 h內。心臟驟停的患者最佳搶救時間是4~6 min,嚴重創傷患者搶救的黃金時間是30 min。對于危重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體現的淋漓盡致,院前急救十分重要。
2 特點
21 社會性、隨機性 院前急救往往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患者的呼救、重大事故和災害的發生都充滿隨機性。如患者會在何時呼救,災害會在何時發生都是一個未知數。因此,要求急救人員24 h堅守崗位物資充備。
22 緊急性 緊急性表現在搶救時間上,要在第一時間保證對重危傷員進行專業的救治。根據病情立即運送或就地監護治療。實行“救急就地就近就患者愿意”的原則救治。
23 艱苦性 院前急救的艱苦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環境條件差,除了惡劣氣候外還有道路狹窄等因素。趕赴現場時隨時攜帶急救箱,搶救后又要幫助搬運傷病員。
24 復雜性 在院前急救中,需要面對各類學科的疾病而且是未經篩選的急癥和危重癥患者。病種復雜多樣,病情難以預料。
25 急救人員要求的特殊性,作為急救工作人員,必須根據院前急救的實際工作情況,具備強健的身體以應付體力強度大的院前急救工作,急救醫務人員還應同時具有醫、技、護等較為全面、良好的專業技術素質,已適應操作的獨立性。
3 院前急救的原則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挽救并維持患者的基本生命,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31 院前急救道路交通事故要在事故現場放置有效的警示標志,上下車時確定無其他車輛駛過時開車門下車,以免被其他車輛撞傷;救護車要停在相對安全位置,并亮警燈,必要鳴笛警示。
32 在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爆炸、兇殺現場等急救時,學會正確判斷周圍環境對自身傷害的可能性,同時請求消防、公安和有良好防護措施的人員幫助。
33 在急救患者時檢查要仔細,診斷要正確,治療要合理,避免誤診誤治,引起糾紛。
34 對現場已經死亡的患者要進行仔細檢查,要盡可能地判斷患者死亡原因,并做心電圖證實心搏已停止,有復蘇指征者要進行心肺復蘇;對拒絕治療和拒絕送醫院者,做好患者、家屬和現場人員的簽字工作。
35 掌握救命第一,救傷第二原則 對于復雜外傷的患者應以搶救生命為主。先復蘇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傷后輕傷。
36 就地取材,就地固定 院前急救常是在缺醫少藥,無齊備搶救器材的情況進行的。因此,要機動靈活地在現場尋找替代品:如用木板棍棒等臨時固定,未做固定原則上不應搬動。
37 妥善保留標本 用無菌巾將離斷的肢體或器官等包好放入完好的塑料袋內,以降低斷離肢體的代謝,斷離的近端用無菌敷料加壓包扎,避免用鉗子盲目亂夾。
38 搬運 是最容易出現意外的階段,不正確的搬運和運輸方式可造成傷病員的二次損傷,一定與患者或家屬做好有效溝通,讓醫護人員和家屬共同承擔轉運途中的風險,對外傷患者要現場固定后再搬運,對脊柱損傷的患者要保持頭頸胸腹和骨盆在同一直線上。對內科腦出血患者須頭偏向一側,如有嘔吐物誤吸或呼吸道分泌物較多致氣道阻塞時,立即吸痰暢通氣道。
39 轉送 轉送時救護車行駛要平穩,逆向行駛時要不停鳴笛提醒對面車輛注意,不可與其他車輛爭道搶道。行駛過程中應用注射藥物治療時,要避免安瓶和針頭刺傷或劃傷醫務人員。救護車內患者時,醫護人員不得坐在駕駛室內,需在車廂內陪護患者。中途救護車有故障或行車事故時,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4 急救時意外事故的預防
41 嚴格執行院前急救醫療規范,依法行醫。
42 不斷提高急救人員素質,在心理上要求沉著、冷靜、快而穩。忙而不亂,在業務上要求知識全面,技能精湛。
43 不斷加強技能培訓和急救醫療安全教育,避免各種差錯事故的發生。
44 保持急救車輛的完好,規范急救設備、藥品的配置,保持急救工作的延續性,并不斷提高急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5 突發災害事故現場不明時,急救人員不能貿然進入事故現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6 必要時請與110、119、122人員或現場其他相關人員協助搶救患者。
參 考 文 獻
[1] 《院前急救全程安全性討論》,周進科《中國急救醫學》.
[2] 《淺析院前急救》,冉航燕《實用醫技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