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林業科技創新大會上的工作報告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十 X 五”以來我省林業科技創新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作如下工作報告。
一、“十 X 五”以來我省林業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十 X 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林業科技工作緊緊圍繞“五年綠化平原水鄉、十年建成森林 XX”的宏偉目標,不斷加大林業自主創新力度,加快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增強林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強化科技服務和技術培訓,取得了顯著成效。“十 X 五”以來,全省共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 1650 項,科研經費 5.53 億元,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 86 項,全省林業科技貢獻率達到 62%,科技成果轉化率增至 65%,有力地促進了林業增效和林農增收,推動我省林業改革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較好地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林業發展路子。
?。ㄒ唬┝⒆銊撔缕脚_建設,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針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科技需求和關鍵共性技術,加快高層次平臺建設、人才團隊培
育,加強協同攻關研究,科技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一是省院合作取得豐碩成果。與中國林科院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重大科技攻關、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服務林農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十 X 五”以來,我省投入省院科技合作財政專項資金 2400萬元,吸引中國林科院近億元科研經費、300 多項科研項目在 XX 實施。通過省院合作,獲得技術成果百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獎勵 11 項,獲得專利 32項,審定良種和選育新品種 78 個,培育苗木 10 億多株,建立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50 個,研發新產品 65 個、新工藝 46 項,培育林業科技人才 500 余人,新增經濟效益 100 多億元。二是創新平臺發揮顯著作用。新增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1 個、省部級產業平臺 4 個、國家林業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 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 9 個、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4 個,新組建果業、竹木、花卉等省級育種協作組 3 個,林業碳匯與計量、竹產業和木材加工產業等省科技創新團隊 13 支。全省 60%的林業重點科技項目依托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完成,70%的科技成果由省部級以上科技平臺產生,50%的新增生態與產業效益由省部級科技平臺轉化形成。三是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突破了珍貴樹種培育,松林重大病蟲害防控,山核桃、香榧、薄殼山核桃嫁接,楊梅、枇杷果實貯藏和運輸等難題,創新研發了竹纏繞技術和新型竹基復合材料等關鍵技術,在森林碳匯、竹產業、非木質資源利用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如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香榧的良種選育和高效培育技術,實現了提早結果 4 年以上,累計在 7 個省 92 個縣市推廣示范,新增造林面積 121.5 萬畝,新增干果產量 9.6 萬噸,增加產值 57.7 億元。又如鐵皮石斛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支撐起百億鐵皮石斛產業集群,近 3 年組培種苗 6.4億株,建立基地 9600 畝,新增產值 32 億元、利潤 7.56 億元、稅收 5384 萬元,探索出“不砍樹也能富”的新模式,并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十 X 五”以來,
我省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5 項、省部級科技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9 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455 項,開發新產品 32 個,建成生產示范線 23 條,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ǘ┝⒆憧萍汲晒D化,興林富民取得新進展。以建設高效生態林業、加快林農增收致富為目標,創新林業科技成果推廣機制,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有效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富民轉化。全省共實施各類科技推廣項目 584 項,累計建立示范基地 29.2萬畝,輻射推廣 251.2 萬畝,新增效益 40.39 億元。一是“一畝山萬元錢”促進了富民增收。總結研創出鐵皮石斛仿生栽培,雷竹、毛竹生態覆蓋,香榧、薄殼山核桃、甜柿高效生態栽培,林下套種多花黃精、三葉青、竹蓀、山稻等“一畝山萬元錢”十大科技富民模式,推動主導產業經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全省共建立十大模式示范基地 29 萬畝,推廣新品種 465 個、新技術 661 項,實現總產值 34.5 億元,增收14.4 億元,為促進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徑。二是林技推廣網絡促進了示范推廣。建立健全推廣隊伍、技術服務、科技示范“三張網”,著力構建省、縣、鄉、村四級聯動的林技推廣體系,重點加強鄉鎮林技推廣能力建設。運用全省 1179 個基層公共服務中心和 2283 名責任林技員,實行聯村、聯戶、聯地塊,手把手、一對一地指導幫扶,實現林業公共服務體系全覆蓋。開展百名專家進百個基地的“雙百”科技示范行動,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科技示范網,建成了 580 個高效集約示范基地。三是科技特派員團隊促進了精準幫扶。“十 X 五”期間,共選派省級林業科技特派員 13 批 416人(次)、團隊科技特派員 38 個,主要分布在全省 50 個山區縣,并與遂昌縣、開化縣結對成為法人科技特派員,廣大林業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
把科技資源輸入林業生產第一線。近年來,省一級的林業科技特派員先后有 135 人(次)被省政府評為“XX 省優秀科技特派員”,3 人被評為“功勛科技特派員”,1人被評為“XX 省突出貢獻科技特派員”,1 人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中國林科院亞林所、XX 農林大學、XX 省林科院等省級派出單位共計 28 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XX 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樹立了林業科技干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ㄈ┝⒆阗|量標準完善,品牌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以標準整合品牌、以品牌提升效益,積極開展標準制修訂和標準化示范,加強林產品質量監管和品牌培育,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標準建設推進產業提升。制(修)訂國際標準 4 項、國家標準 45 項、林業行業標準 76 項、省級地方標準 55 項,初步形成了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核心、地方標準為骨干、企業(產品)標準為基礎的林業標準體系。圍繞林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實施全國和省級林業標準化推廣示范項目 90 個,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 36 萬畝,帶動農戶 17 萬戶,新增產值 7 億元,全省經濟林按標準組織生產覆蓋率從“十一五”期末的 45.5%上升到目前的 58.1%。二是質量監管推進安全提升。組建了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制定了《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規定》,建立了食用林產品監管的應急處置、監管聯動、責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健全林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共組織抽檢 9287 批次,其中食用林產品 7200 批次,抽檢合格率 97%以上,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三是品牌培育推進品質提升。通過基地培育、質量安全監測和品牌宣傳等手段,積極引導林業企業培育品牌、爭創名牌,不斷提高林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全省有 2 家企業獲得省政府質量獎,197 個林
業類產品被評為 XX 名牌產品,5 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開展森林食品認定試點工作,共認定森林食品基地 427 個、面積 114 萬畝,新增產值 27 億元,有力地打響了“森林食品”品牌。
?。ㄋ模┝⒆懔洲r素質提升,科普宣傳取得新進展。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積極搭建平臺,強化林業科技服務和技術培訓,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林業科普活動,形成了科技服務生產的良好局面。一是堅持每年舉辦林業科技周。先后在 X 等地舉辦了林業科技周活動,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大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現場技術指導,展示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累計召開研討會 60 余次,培訓林農 7 萬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 18 萬份。每年舉辦林業科技周活動,已成為我省林業科普活動的一張金字招牌。二是積極組織送林業科技下鄉。堅持“走進基層、走進群眾”,激發廣大林業科技人員創新和服務的熱情,積極參加省政協舉辦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十 X 五”以來,全省各級林業部門累計開展送科技下鄉 2.8 萬余次,現場指導林農 25 萬人次,舉辦林業實用技術培訓班 8496 期,培訓林農 70 余萬人次,發送各類技術資料近 250 萬份,有力地提升林業科技服務水平。三是大力開展林業科普教育。結合“植樹節”“世界濕地日”“XX 生態日”“愛鳥周”“森林消防宣傳日”,充分運用微信、XX 林業 APP 等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科普平臺,大力普及林業知識。啟動了林學科普大本營,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科普體驗活動。加快推進科普基地建設,新增各類博物館、科普館及生態文化示范基地、林業科普基地等 127 個,營造了濃厚的科普氛圍。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省林業科技創新水平還不高,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和林業現代化建設等方面仍然是個短板,如:林業主導產業鏈偏短,林業企業、合作社和園區創新基礎條件較差,林業機械化水平不高,基層林技人員科技素質還有待提高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發揚成績、堅定信心,認真解決存在問題,補齊林業科技短板,特別是在創新研發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載體支撐和基層創新動能培育方面謀求新突破,繼續保持我省林業科技創新的良好發展態勢。
二、下一步我省林業科技創新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強調,要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自覺以對規律的認識指導行動;不僅要研究生態恢復治理防護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對生物多樣性等科學規律的認識;不僅要從政策上加強管理和保護,而且要從全球變化、碳循環機理等方面加深認識,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美麗 XX;要突出創新強省,增創發展動能新優勢,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把產業創新作為主戰場;要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林業工作特別是林業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我省林業改革發展穩中求進、穩中向好,正處于建設林業現代化的戰略機
遇期和發展關鍵期,承擔著建設完備生態林業、發達富民林業、繁榮人文林業的重大任務。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關鍵在于科技,出路在于創新。全省各級林業部門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實施林業科技創新戰略,把準主攻方向,定準目標任務,找準發展重點,加快提升林業科技創新水平,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林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ㄒ唬┝謽I科技創新要緊緊圍繞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近年來,全省森林資源指標持續向好,總量加速增長、質量穩步提升、生態持續改善,森林覆蓋率今年首次達到 61%,森林蓄積量增加到 3.15 億立方米。但是,與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期盼相比,我省生態產品供應依然不足,生態問題仍是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山地綠化空間接近飽和,剩下“硬骨頭”造林難度加大。推進林業科技創新,迫切需要發揮科技“啃硬骨頭”的作用,著力攻克困難立地造林、生態脆弱地區植被恢復等技術瓶頸,創新形成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的關鍵技術,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增加生態產品供給,為維護國土生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ǘ┝謽I科技創新要緊緊圍繞發展珍貴樹種、提升森林質量。我省森林質量不高是林業發展的主要短板之一,全省喬木林單位蓄積量為 69.41 立方米/公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89.8 立方米)的 3/4,世界平均水平(131 立方米)的 1/2。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社會對木材特別是珍貴用材的需求仍在進一步加大,我省近年來主要林木產品進口集中在原木、鋸材,進口貿易額逐年增加,從 2005 年的 3.6 億
美元快速增長到現在的 14.1 億美元,十年增長近 4 倍,隨著國際上對木材資源的限制趨緊,這種依賴進口的模式將難以為繼。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就是要圍繞研究高水平的森林資源培育技術,加強種子種苗優質新品種選育、人工林高效培育、天然林可持續經營、珍貴樹種造林和大徑材培育等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應用,為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ㄈ┝謽I科技創新要緊緊圍繞加快產業轉型、促進就業增收。我省林業產業年總產值已超過 5100 億元,以占全國 2%的林地面積創造了 8%的林業產值,成為林產品生產和貿易大省,但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產品低端型的林業企業仍占相當比重,高技術新型產業發展緩慢,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的任務依然繁重。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就是要加強林業復合經營、林特和竹木產品精深加工、生物質新材料新能源、高附加值產品等技術研發,實現由過度消耗資源的粗放經營向精深加工的集約經營轉變,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產品低端型向產品高端型轉變。特別是充分發揮林業科技在精準幫扶中的獨特作用,加強實用技術研發、集成和推廣,引導幫助山區群眾依靠科技實現增收致富。
?。ㄋ模┝謽I科技創新要緊緊圍繞加強裝備建設、提升管理水平。我省林業裝備制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很大,林業機械化、信息化程度遠低于其他行業,約 70%的裝備只相當于林業發達國家 20 世紀 80 年代的水平??偟目?,林業裝備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發展不平衡、制造水平不高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我省林業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瓶頸之一。同時,全面應用先進裝備和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
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林業發展的趨勢所在。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就是要重點攻克營造林撫育機械、森林災害防控等裝備制造技術,在林業自然資源動態監測、森林安全監控與預警、林產品質量全程監管、智慧林業管理決策服務等方面,加快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現代化、科學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我省林業現代化水平。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要求,圍繞“五年綠化平原水鄉、十年建成森林 XX”的總體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補齊林業科技創新短板為核心,以成果轉化和標準推廣為載體,推動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制度創新,加快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力爭到“十三五”期末,造林良種使用率達到 90%左右,申請和授權專利數比“十 X 五”增加 10%以上,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 200 項以上,主要食用林產品標準化組織生產程度達 65%以上,全省林業科技整體實力和創新能力保持國內領先,部分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ㄒ唬┩黄脐P鍵共性技術,切實增強創新能力。堅持以生產實踐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加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供給,重點攻克種業創新、森林培育、林下經濟開發、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技術瓶頸。一是實施現代種業創新行動。加強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構建國家、省和地方三級林木種質資源保育體系,新發掘和保存種質資源 1 萬份以上;加快新品種的引進選育和推廣,重點加強珍貴樹種、彩色樹種、特色經濟林樹種、用材樹種和花卉新品種的引進和創制,培
育優質、高產、高抗性新品種 50 個以上;加強種子種苗生產及產業化快繁、容器化栽培等配套關鍵技術研究,鼓勵企業整合資源,培育年產值億元以上的高新技術種業企業 3-5 家。二是實施生態提升創新行動。圍繞提升森林、濕地等生態穩定性和自然服務功能,開展生態屏障構建與完善、森林生態系統穩定與提質、濕地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人居環境優化與美化、生態功能監測與評估等方面研究;重點研究珍貴用材林近自然高效經營特別是目標樹培育的關鍵技術,構建我省森林質量提升集成技術體系,為實施“新植 1 億株珍貴樹”提供科技支撐;研究森林災害成災機理、監測預警、防控防治及災后恢復等關鍵技術,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三是實施產業轉型創新行動。著力開展木本油料豐產栽培、食用林產品保鮮與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突破新材料制造、加工剩余物綜合利用、新興用途竹木材料制造與評價等關鍵技術,促進木材加工和林化產業技術升級;重點開展林業機械設備及自動化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完善的林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加速現代林業裝備與信息化進程;通過創新平臺整合科技、設計、制造等資源,在協同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鼓勵林業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研發,加快構建一批創新型企業。
?。ǘ嵤┛萍季珳蕩头?,加快推進惠民富民。林業產業是離山區林農最近的產業,也是林農致富最有效的產業。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積極發揮林業科技致富的“乘數效應”,切實做好林業精準幫扶這篇大文章,讓更多的山區老百姓共建共享林業發展成果。一是“一畝山萬元錢”受益面要更廣。以國家和省級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為載體,以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推廣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林業新
品種示范、高效生態栽培、林產品安全與加工、林下經濟等先進適用科技成果,促進集約經營和立體利用,提高林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重點加強“一畝山萬元錢”創新模式推廣示范,努力由盆景變為風景,爭取至“十三五”期末,在全省低收入農戶集中區建立技術含量高、標準設施全、示范效果好、增收致富快的“一畝山萬元錢”示范基地 20 萬畝,輻射推廣 30 萬畝,實現總產值 50 億元。二是林業科技幫扶精準度要更高。我省山區林情各地差異較大,林農生產需求各不相同,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要著力完善幫扶制度,組織林業干部深入一線、扎根基層,實行科技人員與低收入農戶幫扶掛鉤,加大低收入農戶的林業實用技術培訓,著力解決山區低收入農戶的發展障礙。要著力服務生產實踐,針對不同的立地條件,制定“套餐化”和“菜單式”的技術方案,使林業科技實用技術帶露珠、接地氣,讓林農“看得懂、學得會、干得成”。要著力健全科技特派員制度,認真貫徹落實前不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研究完善科技特派員長效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使科技人員和農民長期得到實惠。三是產業經營機制要更活。林業科技幫扶不僅需要好的技術,也需要好的經營模式。我們要把技術推廣與深化林改相結合,提升科技服務林改的成效,以建立林業股份合作制為主要方向,大力推廣林木股份制、林地股份制和家庭林場三種新型經營體系,推進林權資產化,引導工商資本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快適度規模經營,實現“林地變股權、林農當股東、收益有分紅”,既發展富民產業,又增加林農財產性收入。如浦江縣組建香榧林地股份合作社 22 家,參股農戶近 3000 戶,累計參股林地面積達 1.9 萬余畝,加快了產業合作化、規?;洜I步伐,推動了林業持續增效和林農持續增收。
?。ㄈ┥罨瘶藴鼠w系建設,著力培育林業品牌。大力實施標準強林、質量強林、品牌強林行動,推進科技研發、標準研制和產業發展一體化,加快標準建設、質量管理在林業各領域的普及應用和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林業建設質量和效益。一是堅持以標準求效益。加快森林生態體系高效構建、林產品安全高效生產等方面的標準研制,重點圍繞林業生態工程、森林經營、珍貴樹種培育、特色經濟林、林業機械等,制(修)訂國家、行業和省級標準 70 項以上,逐步形成滿足林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的標準體系。推行“支持一個主體、執行一套標準、編制一張生產模式圖、建立一份生產檔案、培育一個品牌”的示范模式,以特色林產品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規?;ㄔO、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創建林業標準化推廣示范區,推進生產全過程標準化,主要食用林產品標準化組織生產程度達到 65%以上。二是堅持以監管促質量。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著力構建質量追溯制度、企業經營誠信機制、質量監管體系“三位一體”的安全監管模式。開展食用林產品風險評估和預警,加大監測力度和頻次,食用林產品抽檢合格率 98%以上,進一步落實林產品監管責任,加大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力度,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加強食用林產品合格證管理,引導林產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生產過程檔案制度,力爭五年內將全省 90%以上規模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全省統一、互聯互通的林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三是堅持以品牌拓市場。堅持以標準化整合品牌、提升品牌,通過政府或行業協會注冊地理標志和區域性公共品牌,制訂公共品牌基地生產、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的技術標準,實行以技術標準標注公共品牌準入制,建立起政府宣傳引導、行業協會主導發展的品牌創建模式,形成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密切配合的產業組織架構,至“十三五”期末,力爭培育 50 個以上安全放心、社會公認的森林食品品牌,1-2 個覆蓋全省的森林食品一級品牌,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分別達到 80 個和 100 件,進一步擴大林業品牌
的社會影響力,提升林業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ㄋ模娀瘎撔履芰ㄔO,努力夯實創新基礎。立足自主創新,以聯合攻關為主線,以科技服務為基礎,有效整合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更加緊密有效開展。一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要圍繞林業高新技術研究。深化省院合作和對外交流,完善與中國林科院的會商機制,加強緊密合作、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實施更有成效的科技研究,構建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培養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力爭建成林業生態工程技術、林木有害生物防控、林產化工產品開發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5 個。二是生態定位站網建設要滿足生態建設要求。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加快天目山、鳳陽山、錢江源、杭州城市森林、華東沿海防護林、杭嘉湖平原 6 個森林類和西溪、杭州灣 2 個濕地類國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逐步改造提升淳安、定海等 7 個省級生態定位站建設,完善站網布局,拓展監測研究內容,構建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定位站網體系。當前,要著重做好林業清新空氣(負離氧子)監測和網絡體系建設工作,建立領導小組,完善工作方案,強化技術支撐,落實資金保障,與氣象、環保、旅游等部門密切配合,實現統一評價標準、統一監測方法、統一布點規范、統一信息發布、統一技術提升,滿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 XX 建設的需要。三是積極引導科技人才要更好地為林業現代化建設服務。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服務人才、用好人才作為基礎性工作,重視人才舉薦和培養,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建立完善獎勵機制,開展科技人員繼續教育,舉辦實用技術培訓,促進林業科技人才和基層實用人才發展。強化各類科研活動主體責任,加強專家和項目負責人信用管理,建立科研信用管理制度,開展科
技成果研發合作、技術轉讓、技術許可等多種成果轉化活動。支持林業科技人員通過進修、培訓、參加國際會議等方式,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ㄎ澹┘铀倏萍汲晒D化,著力提升科普水平??萍汲晒荒苤惑w現在論文上,而是要面向林業生產一線,從推廣體系、協作機制和科普宣傳入手,加快提升成果轉化運用水平,形成推動林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按照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以公益性林業科技推廣機構為主導的推廣體系,強化鄉鎮林業工作站科技推廣職能。構建林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建立健全由省級專家組、科技特派員、縣級首席林技推廣專家、林技指導員、鄉鎮責任林技員及農民技術帶頭人和社會化林技推廣員構成的多元化林技推廣隊伍,強化技術服務和科技示范。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大力推廣“林技通”服務云平臺,建立網上林業科技之家。二是不斷完善科技協作機制。制訂出臺支持林業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科技評價制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校與地方合作,著力打造一支由林業科技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層林業科技骨干組成的強大林業科技隊伍,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發揮技術優勢,深入農村基層和生產一線,實現科技與生產的緊密結合。三是大力推進林業科普宣傳。圍繞產業發展和基層科技需求,以“林業科技周”為平臺,通過學術交流、成果發布、項目洽談、技術培訓等形式,扎實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加強林技推廣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各類專業隊、經營大戶等培訓,“十三五”期間,力爭培訓人數達到 160 萬人次以上。充分發揮“一區兩園”、古樹古道、生態文化基地等的科普示范作用,加強林業科普宣傳,重點做好農民林業
科技普及和青少年林學知識普及,扎實推進科普基地評選和科普大本營活動,更好地讓林業科技惠及千家萬戶。
同志們,全面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我省林業現代化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以“八八戰略”為總綱,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奮發有為、扎實工作,不斷推動林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努力提高林業現代化建設水平,為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 XX 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