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人才工作會議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5篇】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強調,要著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在這個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科創實力已然成為衡量各國發展水平的“硬性指標”,而推動科創強國建設的關鍵則在于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只有牢牢掌握科技創新的主動權,用人才托舉強國夢,才能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夯實人才基礎,筑牢內生動力。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人才的集聚有利于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國防科技和民生科技領域提速升級。擁有豐富的人才戰略資源是占據人才“制高點”的關鍵,我們要加快刷新人才理念,以辯證的眼光識得“千里馬”、引得“無冕王”。其次,要革新人才機制,堅持以用為本、人盡其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最后,要滌蕩人才環境,真心育才、真情聚才,以人才為核心,打造科技發展新引擎,多些“從0到1”的突破。各級黨政機關要充分尊重人才,實行更加積極開放、透明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舒心安逸、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公平公正、優中選優的制度環境,為科技人才心無旁騖鉆研技術創造良好條件,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優化環境布局,整合資源優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首要的是優化國防科技創新布局和環境條件??萍脊リP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疏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先進制造、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的“快車道”。人才的集聚依賴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有利的社會文化環境是創新的沃土,要緊跟科技強國建設進程,要用好用足各方面優勢力量和資源,大幅提升國防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當前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要謀劃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高速發展創新的同時“彎道超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改革意識,服務創新發展。“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笨茖W把握新發展階段,根本的是正確認識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按照既定部署扎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釋放改革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要聚焦國防科技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解決重大原創的科學問題,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發現、培養、集聚一批高素質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勇闖創新“無人區”,要牽住科技這個“牛鼻子”,走好產業發展這步“先手棋”,既要“產業創新”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又要“創新產業”發揮戰略性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新一批技術項目搭建,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多作新貢獻。
時代潮流催人奮發,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勇做“挑山工”、敢啃“硬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先鋒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5篇】
5月30日是第五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幾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瘜W、材料、物理等學科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取得重要進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新跨越,C919大飛機等高端產業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就的取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以及良好的人才創新生態環境。為此,各級地方政府,都應當繼續強化人才保障,進一步激活創新“春水”,提高應對風險、化解矛盾的底氣和能力。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持續優化人才工作生態環境。壓實黨管人才主體責任,深入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優化提升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堅持開展黨委(黨組)書記人才工作述職評議,壓緊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政治責任。完善人才目標考核,推動各單位黨委(黨組)“一把手”帶頭抓,形成人才工作良好生態。以慶?!敖h100周年”為主線,做好“兩代表一委員”擇優推選,積極在中青年專家人才中發展黨員,激發專家人才愛國之情、奉獻之志。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優秀專家工作機制,全覆蓋開展走訪慰問,協調解決工作和生活問題,加大專家人才榮譽表彰和人才項目扶持力度,營造愛國奉獻、干事創業良好氛圍,增強專家人才歸屬感和榮譽感。
創新人才政策設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眼人才事業長遠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深入研判對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謀篇布局未來五年人才工作。聚焦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流動、激勵等關鍵環節,構建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多元化人才治理體系,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活力。緊扣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分類推進重點領域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著力構建符合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需要的評價激勵體系。打造“科研特區”,實行科技攻關“揭榜制”、項目經費“包干制”等新型協同創新組織方式,建立首席科學家全權負責制,在人才(團隊)引進、管理、評價、激勵等方面賦予更大自主權。切實加強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鄉村振興人才、新經濟人才等行業領域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政策的覆蓋面和精準度,持續增強人才吸引力。
完善人才平臺建設,實施青年創業就業筑夢工程。聯合產業功能區、高校院所、重點企業,建立產學研聯合體,創新利益綁定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和逆向創新。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強化創新平臺對人才(團隊)的吸附效應。聚焦創新創業就業全鏈條,著眼滿足青年人才全生命周期發展需求,構建全要素協同開發人才新格局,讓創新創業就業氛圍更濃、成本更低、機會更優,提升服務水平,開發建設青年綜合服務專屬平臺,集成青年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等服務功能,優化“人才綠卡”服務項目,將急需緊缺崗位青年人才納入“人才綠卡”服務范圍,構建起“線下+線上”全方位立體化的青年綜合服務體系。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5篇】
近日,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各級組織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干部人才支持。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為鄉村提供人才支撐關乎振興的成效,組織部門要認真“選”出好苗子,“練”出千里馬,“用”好實干家為大國事業再發力。
“試玉要燒三日滿”,要更多地把好苗子“選”出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要優中選優、講求質量,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降格以求?!苯M織部門要用好初心、使命、擔當三把“篩子”;
把理論水平高、專業能力強、實踐本領好的優質“苗子”篩出來,并根植在基層的“沃土”中;
通過基層長時間的磨煉和“風吹雨打”后破土而出,成長為為民遮風避雨的“參天大樹”,為黨排憂解難的“忠誠干將”,為國勇挑重擔的“棟梁之才”;
如此“駐村”干部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才能帶領群眾振興鄉村、再創佳績。
“千錘百煉始成鋼”,要更好地把千里馬“練”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對那些看得準、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干部,要敢于給他們壓擔子,有
計劃安排他們去經受鍛煉?!崩碚搹?、學歷高的90后、00后年輕干部的主要特征:從小生活優渥,吃苦少是他們的生長環境;
但基層經驗欠缺,對社會各方面也缺乏深入了解和認識,是他們的短板。常言道:“是騾子?是馬?要拉出來遛一遛”,縱然你有千里馬的特質也要有馳騁千里的耐力;
如何讓“溫室花朵”開出“鏗鏘玫瑰”的艷麗,需要年輕干部經歷基層和艱苦崗位的磨練。唯有經過千錘百煉、艱苦磨練,才能在關鍵時刻經受住考驗,才能面對百年復雜局面。
“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更快地把實干家“用”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用人單位要深刻理解講話內容,破除人才發展束縛,摒棄唯“學歷”選才,唯“資歷”用人的思想;
堅持把經驗足的“土專家”能力強的“實干家”用起來,以實績論“英雄”。把人才放在最能發揮其特長的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實現人與崗的“精準對接”。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斑x”對苗,“練”出千里馬,“用”好才,同時關心關愛和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以主人翁的身份來推動鄉村振興。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5篇】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發展之本,是最活躍的先進生產力。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备骷墖簏h組織要貫徹落實好黨管人才的原則,在“引”“育”“服”上狠下功夫,激活國企人才“三種效應”。
在“引”字上發力,激活“頭雁效應”。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人才的引進,有助于發揮“關鍵少數”“率”的作用,帶動“絕大多數”“跟”的效果,打破國企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發展方式,從而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靈活創新的引才方式,才能破解“引才難”的問題。國企黨組織要實施人才強企計劃,通過“引入源頭活水”注入人才隊伍,積極參加人才博覽會、高校人才專項引聘活動,加大人才引進需求宣傳推介,全力向人才拋出“橄欖枝”。要聚焦國企發展目標,圍繞國企發展項目,以“候鳥式”聘任、“離岸式”研發等柔性引才模式,把“頭雁”引進來,充分發揮其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良好格局。
在“育”字上著力,激活“鏈狀效應”。十年樹人,百年樹木。人才培養是人才工作的基礎環節,是促進人才不斷涌現的根本舉措。要使人才在“土壤”中充分吸收養分,就必須讓人才的根系更加發達,這就要求國企黨組織要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搭建歷練舞臺是成才的關鍵。國企黨組織要積極與知名企業、著名高校、科研機構等搭建人才培育平臺,推動人才向項目第一線、生產第一線集聚,敢于推動人才領銜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加快形成梯次遞進、相互銜接、數量合理、結構優化、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計劃。改進評價體系是成才的保障。要破除“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唯獎項”的傾向,建立完善國企人才分類評價標準和考核評估制度,突出德才兼備、業績貢獻,在科學合理的培育機制環境中,讓人才在“潤物細無聲”中練就過硬本領。
在“服”字上傾力,激活“蝴蝶效應”。人才引進來、育得好,關鍵還要留得住。千方百計地引育人才更要傾情用心地服務人才,打造服務效率最高、服務體驗最好、人才獲得感最強的人才服務環境,才能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安下心。人才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人才政策的執行到位是落腳點。國有企業在項目立項基金、核心技術支持等方面當給予大力支持,讓人才感受到企業投入的“真金白銀”就是企業對人才的“真心實意”。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是推動人才留得安心、留得舒心的重要舉措。要幫助人才解決好配偶就業、子女就學、安居住房等具體的問題,以優質的服務獲得人才點贊的評價,讓他們在企業發展得好,就會影響帶動更多的人才來到企業,激活人才工作的“蝴蝶效應”。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5篇】
近年來,甘肅省臨洮縣以推進“三位一體”改革為契機,抓實電商人才培訓,積極構建縣鄉村三級電商及快遞服務體系,扶持壯大一批電商企業,推動電商產業不斷升級,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項措施強化電商人才培訓。采取“請進來講”“走出去學”“下基層送”三種模式強化電商人才培訓。先后從西北師范
大學和省內外知名電商企業邀請專家人才8名,采取專題培訓和“一縣一課”專場直播培訓等模式,對縣內電商企業負責人、各鄉鎮及村級電子商務負責人全覆蓋輪訓4輪,培訓電商人才1600余人次??h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帶隊,組織縣鄉電子商務中心業務人員和電商企業負責人赴北京、杭州、福州、隴南等地考察
學習,著力拓寬工作思路,增強電商產業發展后勁。大力推行下基層幫帶培訓,組織縣內電商企業業務骨干對各村電商負責人和有電商創業意愿的人員進行“一對一”實踐操作培訓,著力提升電商人才實用技能。
三級聯動健全電商服務網絡。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縣級快遞分撥中心各1處、鄉(鎮)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18個、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243個,行政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覆蓋率達75%。結合“三位一體”綜合改革,高標準建成鄉鎮級標準化快遞驛站18個,村級快遞物流服務點170個,采取品牌快遞資源有效整合、快遞業合作等方式,實現鄉鎮快遞物流服務全覆蓋,縣級物流倉儲中心到村級網點2天內完成配送,有效解決了快遞服務到村“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大電商企業、快遞
公司與農戶對接力度,大幅度降低農產品的上行價格和電商企業的成本,提高了全縣農特產品網上銷售的競爭優勢。
三措并舉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啟動區域公用品牌體系建設,通過公用品牌“母品牌”和企業品牌“子品牌”互為支撐、共同成長的運營模式,結合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持續加大“臨洮珍好”公用品牌運營推廣力度。采取參加博覽會、舉辦品牌發布會、開展展銷推介
活動、發布宣傳片等措施不斷提升“臨洮珍好”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先后謀劃組織參加
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2020第七屆A20新農展等國內大型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20余場次,舉辦品牌發布會及各類展銷推介活動30余場次,在機場、高鐵、電視等傳統媒體和快手、抖音等自媒體平臺投放“臨洮珍好”廣告宣傳片50期(幅)以上,有效提升了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
一項重點助推電商產業升級。持續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計劃建設占地1.5萬㎡的西北區域首個產地倉項目,充分發揮臨洮的區位優勢和產地倉整合優勢,為臨洮及周邊地區農產品上行提供便捷高效的倉配一體及整合營銷服務,幫助周邊地區電商企業降低倉儲及快遞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優勢。目前已投資4000萬元高標準打造了集倉儲冷鏈、分揀打包、創業孵化、人才培訓及網紅直播基地為一體的標準化數字鄉村產地倉,整合入倉產品68款,產地倉SKU達到263個,產地倉服務商家和企業14家,整合品牌快遞資源4家,累計發單量超過9萬件,其中單日最高發單量超過6700單,為電商產業發展探索了有效路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