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胡琴類拉弦樂器的發展簡述與分類,了解到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的古國。它在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卓越的精神財富。在東方光輝璀璨的古代音樂文化中,器樂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具有著不朽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胡琴;發展;演變;分類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胡琴類拉弦樂器的發展
(一)拉弦樂器的出現
拉琴樂器的出現大約是在隋唐五代時期。這個時期的拉弦樂器叫做奚琴。奚琴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奚族使用的樂器。到了宋朝,奚琴又叫稽琴,已經在中原地區使用,它既是拉弦樂器,又是彈撥樂器。北宋文人歐陽修一詩寫到“胡琴本出胡人樂,奚奴彈之雙落淚?!毖葑喾椒ㄈ允菑棑?。根據《樂書》記載,最初的胡琴是用竹片為弓拉奏的,直到宋代晚期時才有馬尾胡琴。故,唐宋時期的胡琴還在彈撥樂與拉弦樂的過渡時期。
(二)胡琴的出現及衍生
胡琴的廣泛稱呼源于元朝,古稱“胡爾”,因來源于北方少數民族,古代漢人又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人,故此得名。元代胡琴被廣泛用于宮廷宴樂,琴的形態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对贰ざY樂志》中有“胡琴制如火不思,巻頸龍首,二弦,用弓力之,弓之弦以馬尾”。文中記載的樂器與我們今天使用的胡琴已經非常接近了。元明清時期伴隨著說唱曲藝的廣為流傳,奚琴繼而派生出胡琴類的眾多樂器,比如二胡、板胡、京胡、墜胡等。
二、胡琴類拉弦樂器的分類
(一)二胡
1.簡介
二胡,因有兩根弦,故名曰二胡。其前身可能是隋唐時居住于我國北方奚部落人所使用的奚琴。二胡主要由琴筒、琴桿、琴頭、弦軸、千金、琴碼、弓子、琴弦等部分構成。琴筒是共鳴箱。它一般用硬木制成,多為六方形或橢圓形。前端蒙莽皮,后端有音窗。琴桿為硬木,上端裝有琴軸,琴弦系于其上。弓桿為竹制,張馬尾,將馬尾穿于兩弦之間,用于摩擦琴弦,琴弦帶動蟒皮震動發音。
2.分類
二胡其同族樂器有高胡、中胡。
二胡定弦為小字一組D A,內外程五度關系。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極強,是當今民族器樂中最主要的拉琴樂器,其作品《二泉映月》、《賽馬》、《光明行》等被廣為流傳。
高胡結構與二胡相同,琴筒比二胡略小,定弦比二胡高純四度或純五度,屬于高頻樂器,其音色清脆、明亮,在樂隊中適于演奏抒情、活潑的旋律。高胡也是廣東音樂中的靈魂樂器,曾作為粵劇的主奏樂器,高胡也被稱為“粵胡”。著名的獨奏曲目有《彩云追月》、《雨打芭蕉》等。
中胡,琴筒略大于二胡,定弦比二胡低純四度或純五度,屬于中頻樂器。在民族樂隊中用以彌補高低音之間的空隙,使樂隊音響豐滿、渾厚,此外也應用于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伴奏。中胡善于演奏一些抒情、遼闊的歌唱性旋律。較著名的獨奏曲有《草原上》、《蘇武》等。
(二)板胡
1.簡介
板胡在民間有著多種名稱如棒子胡、琴胡等。他是伴隨著我國西北地區古老的西秦腔與梆子腔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樂器,也是在琴胡的基礎上產生的一件樂器。因琴筒不蒙皮粘以薄木板,故得名板胡。板胡大約產生于明末清初,隨著梆子腔的流行而出現在人們視野。板胡音箱用椰殼或木制,無音窗,面板用薄桐木板制成,琴桿比二胡粗短。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
2.分類
板胡分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次中音板胡。
高音板胡(俗稱梆子胡、大弦),形制比獨奏板胡略小。主要用于河北梆子、評劇等伴奏,音色高亢明亮。獨奏曲目有山西戲曲改編的《大起板》、《花梆子》、東北民歌《月牙五更》等。
中音板胡(俗稱胡呼、琴胡),主要用于秦腔、蒲劇、眉戶等曲藝的伴奏,音色堅實豐滿。著名獨奏曲《紅軍哥哥回來了》、《秦腔牌子曲》等?!肚厍慌谱忧肪褪且郧厍恢袃炐愠粸樗夭母淖兌傻?,旋律歌唱性強,西部高原風格突出,別具一格。
次中音板胡(俗稱梆子胡),主要用于晉劇和上黨梆子等伴奏,音色醇厚宏大。代表曲目《汾水情》、《喜慶》等。
(三)京胡
1.簡介
京胡,最早也稱“二鼓子”, 五度定弦,兩個八度的音域,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琴桿、琴筒都由竹筒制成。京胡的琴筒呈圓筒狀,蒙莽皮或蛇皮。京劇的主要唱腔有西皮、二黃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為“皮黃”。京胡是“皮黃”音樂的代表。京胡的音色具有響亮的穿透力,能與演員的嗓音、唱腔完美的貼合,是京劇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
2.分類
西皮京胡,根據唱腔和曲牌的不同分為E調西皮6 3弦和G調反西皮2 6弦。調門較高,一般用于青衣、花旦、小生等唱腔。作為京劇曲牌音樂,其著名曲牌《夜深沉》已成為音樂會獨奏曲目。樂曲體現了京劇明快活潑,清脆細膩的京劇風格。
二黃京胡,較西皮京胡琴桿略長,琴筒略大,根據唱腔和曲牌的不同被分為E調二黃5 2弦和D調反二黃1 5 弦。一般用于老生、老旦、花臉等老生唱腔。傳統劇目《洪洋洞》這段二黃原本唱腔,京胡采用5 2弦定把,于質樸蒼勁、濃郁的老生韻味盡顯其中。
(四)墜胡
1.簡介
墜胡由小三弦改制,又稱墜子、曲胡,是山東琴書、河南墜子、呂劇等曲目的主要伴奏樂器。墜胡不同于其他胡琴,它的琴桿又是指板,是一種有指板的胡琴。胡琴音箱采用筒形,由銅板制成,前口蒙蛇皮,音色柔和,并發展為獨奏樂器。墜胡的演奏是分開按弦的,它可以一根弦伴奏,一根弦奏旋律,這是與其他胡琴的不同之處。
2.分類
傳統曲目以四度定弦為主,樂曲《大起板》是以河南曲劇為音樂素材,《夸山東》是以山東地方音樂為素材,節奏感強,歡快幽默。
廣東音樂和福建南音把墜胡又稱“二弦”。廣東音樂中的二弦,琴桿木制,琴筒竹制,前段蒙皮后端全空,發音粗獷,帶有沙音,是廣東音樂“五架頭”之一。福建南音中的二弦,琴桿竹制,琴筒采用整塊木材挖空而成,以桐木板作為共鳴板,后端全空,發音細膩,古樸典雅。
通過以上對胡琴類拉弦樂器的簡述與分類,我們了解到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中國傳統器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融入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的精髓,意義深遠,是需要我們后世之人不斷挖掘繼承和發展壯大的。
參考文獻
[1]程天建.中國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胡登跳.樂器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3]王宗敏.京胡演奏速成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