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在課程設計中培養軟件人才工程素質的研究與實踐

      發布時間:2025-07-18 05:48:13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對“如何縮短學校教育和社會需要的差距,培養滿足軟件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在課程設計中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綜合素質。并給出了在課程設計中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綜合素質的方案,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課程設計 工程素質 “3+1”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2)08(a)-0033-02

      軟件行業是典型的高科技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作為軟件工程人才,應能承受較大的競爭力和工作壓力;軟件行業是一個劇烈變化的行業,工作地點、工作項目、開發環境和開發技術等會經常發生變化,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軟件工程人才,必須對這些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編寫程序的時候,面對大量代碼、復雜的數據會覺得比較枯燥和辛苦,在軟件開發的連續工作中,軟件開發人員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現在的學生逐漸以90后的學生為主,其成長環境比較優越,學校的學習環境也比較寬松,學生在畢業前未能具備軟件行業所要求的上述基本工程素質?,F今,開始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學生到軟件公司實習一段時間后,對軟件行業產生了畏懼的心理,拒絕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簽訂合同后幾個月就毀約、跳槽,甚至跳離軟件行業。這種現象在軟件外包公司較為嚴重。如何解決這些相關矛盾已成為軟件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

      對于“如何縮短學校教育和社會需要的差距,培養滿足軟件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問題的研究,大多數的高校所采用的做法為:加大實踐課時量;采用“3+1”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三年,去軟件公司實踐鍛煉一年;學生畢業后,經過培訓機構的項目實訓,然后再去軟件公司工作?!霸谡n程設計中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綜合素質,縮短學校教育和社會需要的差距”這種做法,目前,在國內高校中較罕見。

      目前,我院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具有時間集中、周期長等特點。如何在完成課程設計大綱所要求任務的基礎上,在課程設計中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綜合素質,縮短學校教育和社會需要的差距,填平鴻溝,正是本論文研究的目的。

      1 在課程設計中培養工程素質方式的探討

      課程設計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學完課程后,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實踐,一般由教師出題、指導,學生進行設計。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到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中,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升華,讓學生在學習相關課程時感到困惑的問題,難以深入理解的問題茅塞頓開;讓學生明白他們所學的知識相互之間有何關聯,可以用來做什么,有什么樣的社會價值,激發其學習熱情;提高實際項目開發能力,與當前公司所需的主流技術“零”距離接軌。完成培養高層次軟件人才的目標。

      本人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始終貫徹“產學研”相結合的思想,立足軟件企業需求,密切關注軟件企業主流技術的發展動態,不斷加強學習,形成了豐厚的教學底蘊。本人認為利用課程設計來提升學生的軟件工程素養應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如何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編碼能力。編碼能力直接決定了項目開發的效率。

      (2)如何培養學生自覺的代碼規范意識。規范的代碼可以促進團隊合作、減少bug處理、降低維護成本以及有助于代碼審查。

      (3)如何培養學生較強的專業日語(或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編寫程序開發文檔和開發工具幫助文件離不開日語(或英文)。作為軟件工程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語言基礎對于提升自身的學習和工作能力極有幫助。

      (4)如何培養學生項目開發過程中自覺運用軟件工程概念的意識。從項目需求分析開始到安裝調試完畢,軟件工程人才都必須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這些過程,并能勝任各種環節的具體工作。

      (5)如何培養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軟件開發是團隊協作的產物,項目相關人員之間要進行大量的交流與溝通才能完成一個項目的開發工作,軟件工程人才只有具備團隊協作精神,才能達到“1+1>2”的超值效果。

      (6)如何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及適應能力。軟件人才只有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在軟件開發的連續工作中處理好大量的代碼和復雜的數據;由于軟件行業有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且軟件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及適應能力才能獲得終身的可持續發展。

      2 我們的經驗和初步實踐

      我校的辦學定位是“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是面向山東省經濟發展的中層工程技術人才或者是高層工程技術人才。目前院里的辦學方向是培養中高級外包人才。隨著軟件構架設計、平臺研究和實機測試等高端外包業務呈加速增長的趨勢,公司以后對員工技術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為培養滿足市場需求,專業課教師應緊密關注當前軟件企業主流技術的發展動態,對于在實際項目中經常用到的知識,要著重講解、練習,直接與公司所需技術接軌。授課教師在講授理論課和輔導實驗課時應主動培養學生的代碼規范意識和斷點調試跟蹤能力。教師在講解程序例程時,應先看看自己的代碼是否有注釋、是否符合一般的代碼規范等,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代碼規范意識;斷點調試跟蹤能力是程序員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讀懂代碼及解決編程中遇到的問題的最有利的武器,編程思想可能不同,編程工具也可能不同,但斷點調試跟蹤方法在任何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卻是相通的,也是程序測試的基礎。

      作為學院課程設計的主講教師,為了適應系里的發展要求,于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被派至濟南凌佳科技有限公司學習進修,在這近半年的時間里,對軟件企業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圍繞著如何通過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的軟件工程綜合素質,我們采取了在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學生專業日語(英語)能力培養方面:在公司的這段時間,深深的體會到軟件高端人才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同時也要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借鑒軟件公司管理模式,課程設計上午第一節課前15~20分鐘開晨會,學生輪流用日語發表演講或模擬情景劇;每天課程設計的最后15分鐘~20分鐘每位學生提交一份日報(日語或英語書寫),匯報當天的作業進度及遇到的難點。課程設計的開發環境均使用外文操作系統及開發工具,模擬公司的開發環境,課程設計摘要用日語(或英語)書寫。

      (2)在學生的編碼能力和代碼規范意識培養方面:對于大一的學生多進行細節輔導,讓其理解程序跟蹤調試技術及代碼規范的重要性,幫其掌握程序跟蹤調試的各種技術和代碼編寫的一般規范;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著重培養其程序設計過程中代碼優化及算法優化的能力。

      (3)在培養學生的自覺運用軟件工程概念的意識方面:對于大三上學期的課程設計,引進與我系合作辦學的軟件外包公司的項目開發流程及文檔編寫要求,嚴格要求學生按照實際的軟件開發流程開發程序,理解和掌握軟件開發的各個生命周期(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單元測試及綜合測試)中的概念、方法、技術及文檔的規范編寫。

      (4)在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方面:對于大三下學期的課程設計,把最新的一些流行軟件或公司最近開發完的項目轉化為課程設計題目,采用軟件公司項目管理模式,把學生分組,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一個大的課程設計任務。

      (5)在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及適應能力方面:在課程設計題目選擇上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題目難易度分布適中,題目數量有保障,鼓勵學生自選題目。對大二以上的學生進行啟發性輔導,提升其自學能力及創新能力,并使其掌握實際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主流技術及編程技巧;代課程設計教師對學生進行全天候輔導,從課程設計質量、考勤、機房衛生、學生紀律及行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修養及強烈的責任感;適當加大課程設計的工作量,以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三年課程設計總的有效代碼量每人不少于12000行。

      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為山東省對日軟件外包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我院是山東省高校中最早進行對日軟件人才培養的單位,到目前為止,我院累計培養對日軟件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一千六百人。齊魯軟件園對日軟件企業員工中,我院的畢業生占到30%,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參考文獻

      [1]GONZALEZ-MORALES D,DE ANTONIOLMM,GAR-CIA JLR.Teaching “soft” Skill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C].Proc of 2011 IEEE G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ference (EDUCON) -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Ecosystem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1:630-637.

      [2]王云峰.服務外包中企業合作與激勵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Centre Europe’en pour le De’veloppement de la Formation Professionnelle (CEDEFOP)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Coming together: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national lifelong guidance policy forums[M]. 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8.

      [4]Sultana.G.From policy to practice: A systemic Change to lifelong guidance in Europe[M].Thessalonica: CEDEFOP, 2008.

      [5]劉正良.國際服務外包發展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