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軟件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基礎,對培養移動互聯網開發與應用軟件工程師的目標和方法進行探討,對項目的目標分析探討。
關鍵詞:校企合作;專業綜合改革;軟件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2-0072-02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從1999年起開始招生,與北大青鳥合作開設青鳥特色班,2015年與武漢慧眾聚成合作開設ACCP軟件工程師班,共同培養軟件工程師。2015年,軟件工程專業獲得安徽省質量工程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立項。軟件工程專業培養的定位就是在熟練掌握計算機軟件編寫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利用所學計算機方面的知識,與傳統的工程領域相結合,培養可以進行各個層次軟件開發的復合工程型人才。
建設目標:
1 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提倡教師專崗化,按照分類循環培養的原則,通過“引聘名師、培養骨干、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等途徑,實施“名師”工程、“雙師”工程,建設一支由學科專業教師、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組成的多元化、高水平、結構合理、梯隊完整、充滿活力、勇于探索、特色鮮明的師資隊伍,逐步形成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學緣結構合理,既能承擔軟件工程專業理論教學任務,又能勝任實踐教學任務和承攬企業技術服務、項目研發的教師團隊。
2 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目標
按照“夯實基礎、強化應用”的原則,基于KAP-CDIO模式(即注重知識(Knowledge)、
能力(Ability)和職業素質(Professionalism),結合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
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1]引進行業人才培養標準,圍繞“移動互聯網開發與應用”進行課程建設,實現“課程建設精品化、課程模塊精細化、課程評價標準化、專業教材系列化”的優質課程體系,重點加強軟件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課程群的建設。 以課
程建設為抓手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依托網絡課程,建設軟件工程專業在線學習中心、移動互聯網軟件工程師網上教學論壇;進一步,圍繞移動互聯網方向構建課程群,建設1-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3-5門校級精品課,構建起網絡課程、教學論壇、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在內的課程群教學資源體系;到2019年通過資源整合,建成開放、立體的教育資源平臺。 按照“開放性、共享性”原則,深化校企合作,整合校企優質教學資源、引進企業開發流程共建“軟件工程實訓教學平臺”,按軟件企業項目管理和開發摸式,進行軟件系統開發實訓,為學生、教師提供軟件開發實戰平臺。 以學生課外科研立項及各類橫向課題為牽引,建設學生課外創新型實驗平臺,實現本專業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早進社會。 在教材建設方面,主干課程選用國家級規劃教材,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教材建設,學校與企業聯手開發具有創新性、綜合性、可以在實例中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實訓教材,計劃4年內在完善已有實訓教材基礎上校企聯合開發“移動互聯網開發與應用”系列實訓教材2-4部。
3 教學模式改革目標
采用“1+1+1”三段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工程能力,實現企業對軟件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培養目標。工程項目為載體,使學生以主動的、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通過項目設計將課程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將知識、能力和素質有機結合,項目按規模和范圍分為三級: 一級項目為:課程設計、綜合項目設計、創新項目設計; 二級項目為:軟件算法綜合設計、軟件工程與智能手機應用軟件開發、移動物聯網開發應用; 三級項目為:方向課程群。
整個培養計劃是以一級項目為主線,二級項目為支撐,三級項目以移動互聯網技術、智能手機應用軟件開發等核心課程為基礎,將核心課程教育與對應的專業整體統一起來,強調以軟件工程項目復現方式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自己成立小組,從頭到尾參與到工程化的軟件開發的全過程。在三級課程體系中,一級項目中課程注重每單元實訓,以單元知識點為基礎,利用實訓鞏固知識點內容;二級項目在單元實訓的基礎上實現串聯,讓學生針對具體工程進行程序設計,三級項目在二級項目基礎上,進行項目實訓和畢業設計,對實訓和程序設計內容進行整合,按照工程項目開發流程進行完整的項目開發,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了知識(Knowledge——專業知識)、能力(Ability——分析與問題的能力,交流與組織協調的能力,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高效管理項目的能力,工程實踐的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職業素質(Professionalism——創新素質、團隊素質和敬業素質)。
將專業課程內容融合到相關實踐項目中,采取基于項目學習的全新“三維教學模式”,以項目探究、小組協作為教學手段,整合課程內容,強化實驗、實訓環節。結合課程體系改革,運用“項目探究”、“小組協作項目開發”等教學法,使學生接觸實際項目,積累實際經驗,在小組合作項目開發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溝通交流及創新能力,同時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力爭取得一批教學改革成果,在地方性院校軟件工程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4 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目標
制定符合國際工程師培養標準與社會發展需求的 “兩大平臺(基礎教學實訓平臺和科技創新實訓平臺)、四個模塊(基礎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綜合設計實訓、科技創新實訓)的層次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2]為安徽省尤其皖北地區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培養能夠從事移動互聯網WAP平臺搭建、移動應用軟件、移動Web應用和移動搜索引擎設能適應未來軟件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工程型軟件人才。
5 教學管理體系建設目標
形成一支責任心強, 水平高, 效果好的教學隊伍,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水平,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和教學過程 ,優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完善教師教學、科研獎勵機制,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制度,為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質量工程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通過本項目探索實踐,目的是為地方高校提供可供借鑒的,具有移動互聯網特色的實踐型、創新型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一批適應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產業創新服務軟件工程實用型專門人才。以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軟件技術專業教學科研團隊為核心,形成2~3支由學科專業教師和企業合作的技術骨干組成的多元化、高水平、結構合理、梯隊完整、充滿活力、勇于探索且在省內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及較強影響力的優秀教學科研團隊。通過課程建設與改革,形成以學習論壇、精品課程、網絡課程、教學視頻、試題庫、教學素材為載體,以“移動互聯網技術”課程為特色課程的專業主干精品課程群,構建立體化、開放式的教學資源平臺和環境??陕摵掀髽I出版適合培養軟件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系列實驗、實訓教材。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建立模擬企業實訓環境、項目開發流程的軟件工程實訓平臺,建立校企協同創新的大學生創新實踐平臺和產、學、研基地。通過體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設,構建凸顯軟件工程特色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提交系列相關文件和軟件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總結報告。建立企業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培養方案的制訂、專業建設、教學評估等。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學校、企業、學生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使教學評價與企業用人標準接軌使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單位要求吻合。
參考文獻:
[1] 陳春林,朱張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學科教育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現代化,2010(3).
[2] 張瑞玲,徐紅升,甘文麗,等.基于EPT-CDIO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