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3)》”在京發布。綠皮書指出,2012年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依然突出,表現為農業投入品對環境的污染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威脅以及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其中,畜禽養殖污染是農業生產中的最大污染源,同時,農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威脅也在加大。
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指出,我國農藥需求量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一,然而施用有效率只有35%,65%都是作為污染物排入在環境中,而所有的污染物最終都進入到土壤中。長此以往,地力扛不住、環境也扛不住,“9連增”是有代價的。
一份我國農藥年施用總量動態變化圖顯示;1990年我國農藥施用總量約為70萬噸,22年后,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80多萬噸。目前我國農藥的平均施用量為13.4千克/公頃,其中有60%至70%殘留在土壤中。
農藥是一種化學性環境污染物,它的使用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環境等都會造成污染。首先是農藥對大氣的污染,噴撒到大氣中的農藥微粒,在氣流作用下可飄移到數里遠的地方。噴撒到植物表面或土壤的農藥,在氣流作用下也可飛揚到空中,造成大氣污染。二是對水體的污染。含農藥的雨水落入水體、植物,或者土壤粘附的農藥經水沖刷、溶解進入水體,生產農藥的工業廢水或含有農藥的生活污水,這些都是造成污染水體的重要途徑。三是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噴撒農藥時,造成了土壤的污染,目前國內一般農田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農藥污染。第四點是對農作物的污染。農藥被農作物吸收進入植物體內,其中,由植物根部吸收的農藥量取決于農藥在植物根部表皮脂質中的溶解性;在植物體內被轉移的量,則取決于農藥在植物組織中的水溶性,而生物的富集作用,使得脂溶性強的有機氯農藥等在生物體內逐級富集。
所以,專家說:“繞一個圈子,耕地中的有毒物質最終要回到人體安營扎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并繼續在人體內聚集,最終引發各種疾病?!?/p>
因此,安全合理地使用農藥,改變劑型和施藥方式,研制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是農藥發展的方向,也是在強調糧食增產增收同時,需要深入關注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