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跨國農藥企業相比,國內農藥行業集中度低,整體呈現“大行業、小企業”及“大非大,強非強”的尷尬局面。近年來,我國農藥行業緊緊抓住產業價值鏈上的核心技術、新藥創制、農藥中間體、制劑品牌等關鍵要素,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構建農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取得了明顯成效。
創制型農藥企業占據了行業價值鏈的頂端。新藥研發具有耗資巨大、周期長等特點,我國農藥企業結合自身實際,通過產學研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多快好省的創新之路。一是將多維隨機搜索技術與現代生測技術和實驗手段密切結合篩選新藥;二是對具備農藥活性的天然物活性結構進行模擬合成和結構修飾;三是對已知農藥的缺陷或不足部分通過化學修飾,開發出防治面更專業、更廣泛、活性更高或毒性更低的新產品。沈陽科創、中農聯合、浙江龍灣等企業通過新藥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獲得高額經濟回報,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仿制型農藥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增強,仿中學、學中創成為主流。這類企業競爭環境激烈,由于進入者增多,過期專利農藥的盈利性雖有波動,但遠遠不如創制型農藥,關鍵是擁有核心技術,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揚農化工、江山股份、湖南海利、華邦穎泰等企業因擁有同行業無與倫比的技術優勢,發展成為世界優秀的原藥制造商。
農藥中間體企業與國際巨頭緊密合作搭上順風車。世界農藥行業價值鏈頂端的專利藥企業攫取高額收益,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不斷將生產過程轉移給中國、印度的中間體企業,讓中間體企業獲得了分享專利盛宴的機會。中間體型企業一方面通過對關鍵中間體上的技術突破形成企業完整的農藥產業鏈,以實現協同效應并降低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關鍵中間體通常是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價值所在,企業可據此獲得與此相關的超額收益。聯化科技是國內農藥行業中間體類型企業的典型代表,該公司專注于為世界農藥巨頭提供定制中間體供應服務,從2008年上市至今,創造了利潤率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的奇跡。
作物方案解決型企業異軍突起。生產農業大田用藥的制劑加工企業通過暢通的營銷渠道,提供完美的售后服務和作物完整解決方案,不斷在行業價值鏈中獲得較高的回報。特別是隨著今年來“互聯網+農藥”的快速崛起,諾普信就是這類企業的成功代表,該公司通過深耕國內農藥的終端市場,依靠完善產業鏈、與國際農化巨頭合作、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近10年來的利潤率年復合增長保持在37%左右。近年來,廣西田園、北京燕化、陜西上格之路、青島海利爾、中化農化等一大批作物方案解決型企業脫穎而出。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指出,我國農藥行業出現創制型、仿制型、中間體型、作物方案解決型等分工明確的可喜局面,這樣可以避免同行相擠、惡性競爭。農藥行業結構調整雖然前進了一大步,但與世界農藥巨頭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國農藥企業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要擁有國際市場的話語權,需要強大的農藥制劑企業。制劑企業的研發與發展水平將決定著中國農藥企業的發展未來,制劑強,中國農藥才真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