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沼氣池越冬管理?
答:沼氣池料液溫度越高,沼氣產量越大,冬春季節氣溫低,沼氣池內溫度下降,產氣量受到影響,為了使冬春季節產氣好,必須加強越冬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吃飽肚子過冬”。適時做好入冬前沼氣池大換料。完全用鮮豬糞、鮮牛糞等作發酵原料,同時提高發酵料液濃度,增加單位體積內厭氧菌的營養原料。換料時間應在秋分前后進行。(2)“蓋好被子”過冬。在冬季到來之前,為防止池溫大幅度下降和沼氣池凍壞,應用塑料薄膜覆蓋整個沼氣池的頂部,并且將塑料膜向周圍外延2-3米,覆蓋進出料口和周圍的地面,也可以在沼氣池上搭建簡易溫室,里面還可貯存蔬菜等,一舉兩得,并且早晚沼氣池頂部及進出料口要加蓋草墊子保溫。利用太陽能輻射,起到提高池溫的作用,加快發酵速度。
2、為什么沼氣池蓄水圈要保持有一定量的水?
答:沼氣池活動蓋上部的蓄水國內要經常保持有一定數量的水,防止因密封粘土干裂造成漏氣,也便于及時發現漏氣現象。
3、如何辨別發酵料液酸堿度是否正常?
答:一般采用廣泛pH試紙進行檢測,正常值在6.8-7.5。也可簡單通過觀察出料口料液顏色進行識別:正常發酵的沼氣池出料口料液呈醬油色,且泡沫豐富;沼液略偏酸時,出料口料液泛綠,要停止進料,等恢復正?;蛱统鲆徊糠衷?,補充水以降低發酵濃度;如果出料口料液呈黑色且有白膜,表明料液酸化,應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或草木灰,并補充更多接種物;如出料口料液呈灰色,表明發酵料液濃度偏低,應及時補充新鮮原料。
4、為什么進出料口要加蓋防護?
答:沼氣池的深度一般將近2米,同時發酵間又處于密封狀態,一旦人、畜掉入池內,是十分危險的。因此,沼氣池的進、出料間口一定要用結實的蓋板(如預制蓋板、木板等)蓋上,這樣既安全,又可防止沼氣糞水中銨態氮的揮發,也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地溫。
5、怎樣做好沼氣池日常進出料?
答:一般新池投料或沼氣池大換料后1個月左右,應及時添加新鮮原料,采用先出料,后進料,出多少,進多少,出料量不能過多,要保證池內料液液面高于進出料口之上。對于“三結合”(沼氣池、廁所、豬圈)模式,要堅持勤進料勤出料,最好每天要小進料,小出料。具體方法是:每天從出料口用出料器或糞桶挑出50-100公斤沼液,同時將2-3頭豬的糞便沖人沼氣池,補充適量水至出料口原有液面。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產氣均衡持久;二是變集中大強度勞動為分散低強度勞動,使沼氣池日常管理變得輕松簡單。
6、沼氣池日常管理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是什么?
答:沼氣池正常產氣后要注意:(1)及時補充新鮮料;(2)勤出料,勤攪拌;(3)經常檢查各處蓋板是否蓋實;(4)經常觀察氣壓表上的氣壓;(5)經常檢查輸配管路是否漏氣;(6)要經常排放冷凝水收集器中的積水,以防管道發生水堵;(7)冬季注意采取保溫措施。
7、施用沼肥應注意哪些事宜?
答:沼肥在施用中,要注意以下五點:
(1)忌出池后立即施用。沼肥的還原性強,出池后的沼肥若立即施用,會與作物爭奪土壤中的氧氣,影響種子發芽和根系發育,導致作物葉片發黃、凋萎。因此,沼肥出池后,一般先在貯糞池中存放5~7天后施用;若與磷肥按10:1的比例混合堆漚5~7天后施用,則效果更佳。
(2)忌不兌水直接追施。治肥不兌水直接施在作物上,尤其是用于幼苗期追施,會使作物出現灼傷現象。沼肥作追肥時,要先兌水,一般兌水量為沼液的一半。
(3)忌表土撒施。沼肥施于旱地作物宜采用穴施、溝施,然后蓋土。施用于水田應在耕翻前均勻施田面,然后犁翻入底層。
(4)忌過量施用。施用沼肥的量不能太多,一般要少于普通豬糞肥。若盲目大量施用,則會導致作物徒長,行間郁蔽,造成減產。
(5)忌與草木灰、石灰等堿性肥料混施。否則會造成氮肥的損失,降低肥效。
8、怎樣用沼渣養蚯蚓?
答: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并具有多種營養物質,它既是雞、鴨、豬、魚的良好飼料,也是人類的有益食品。蚯蚓糞能活化土壤,是高級園藝肥料。蚯蚓糞含腐殖酸高達11%~68%,可以促進作物對磷的吸收,可使油菜、棉花增產10%以上。用蚯蚓作為飼料添加劑,肉雞提早7~10天上市,產蛋率提高15%~30%。
用沼渣養蚯蚓的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1)蚓床制作:蚯蚓的養殖方式很多,有室內、室外養殖,室內有坑養、盆養和箱養;室外以坑養為主。根據農村現有條件,可采用室內地面養殖床和室外養殖床兩種方式。室內地面要求為水泥地面和堅實的泥土面,房間要求通風透氣,黑暗安靜;室外應選擇在朝陽、地勢稍高的地方,床下泥土要拍緊壓實。蚓床規格:長1~10米,寬1~2米,床前墻高0.3米,后墻高1.3米,四周挖好排水溝,床兩頭留對稱的風洞,后墻還需留一個排氣孔,冬季床面要有保溫措施,一般可在床面上覆蓋雙層薄膜,兩膜間隔10~15厘米,薄膜上再加蓋草席。夏季需搭簡易涼棚遮陽防雨,在餌料上蓋濕草,厚度10~15厘米,以避免水分大量揮發。
(2)沼渣餌料的配制:將從沼氣池中撈出的沼渣瀝干、攤開,讓沼渣中的氨氣和沼氣逸出,然后將80%晾干的沼渣和20%的爛碎草、樹葉及有機生活垃圾等拌勻上床堆放,其厚度為20~25厘米,濕度65%。
(3)蚓床管理:蚯蚓生活的適宜溫度是15~30℃,低于12℃就停止繁殖,超過35。c就有熱死的危險。因此,高溫季節應注意灑水降溫,冬季注意覆蓋,增溫保暖。一年中,4~5月份是生長繁殖旺季。在適宜條件下,蚯蚓每隔7~8天產卵一次,每卵可孵出3~4條小蚓,幼蚓一般60~90天可成蟲,4個月長成。在養殖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糞并將蚯蚓分離出來,這是促進蚯蚓正常生長的重要環節。最好將大小蚯蚓分開飼養,因為混養可能造成成蚓自溶而影響產量。
(4)防止傷害:蚯蚓的天敵很多,如水蛭、蟾蜍、蛇、鼠、鳥、蟻、螨等。養殖床(地)要遮光,切忌強光直射,不要隨意翻動養殖床,保持安靜的環境,避免農藥、工業廢氣(包括煤氣)的污染。
9、用沼渣做蘑菇培養料有哪些配方?
答:下面介紹幾種主要配方,經過試驗探索,可以選擇多種配方。
(1)每100平方米用沼渣1000千克,稻草或麥草1500千克,棉餅或菜餅15千克,石膏60千克,石灰25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尿素5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
(2)沼渣1600千克,稻草435千克,麥草170千克,紫云英170千克,菜餅50千克,復合肥25千克,尿素6千克。
(3)濕沼渣(糞草混合發酵原料)77%,干稻草14.2%,菜殼、秸稈、玉米稈、干野草6.2%(以上作物秸稈可增多,稻草可減少,有利無害),菜餅1.2%,磷肥0.6%,石膏、石灰各0.4%左右。濕沼渣和干生料每平方米按41.8千克備料。
(4)用純沼渣作培養料,要加入1/10~1/8的稻草,1%石膏,1%過磷酸鈣及0.5%尿素。
10、怎樣用沼渣栽培蘑菇?
答:(1)特點
●沼渣已經過厭氧發酵,培育蘑菇時雜菇少。
●養分豐富而全面,沼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
●管理方便,節省勞力。
●用沼渣代替秸稈等育菇原料,增加了原料來源,降低了費用,一般成本下降36%。
●沼渣種菇,產量可提高15%,一、二級菇比重大。
(2)方法
●出沼渣:在種蘑菇進行堆料前20天,將沼氣池內的結殼層、沼渣全部撈起,留下清液,出料前5天停止向池內投放新料。
●攤曬:撈起的沼渣隨即攤開,曬干,拍碎。
●堆料:按每平方米15千克稻草加10千克干沼渣的比例分層堆料發酵(沼渣與麥草的配合比為1:0.5),再用沼液潑灑到濕潤。
●出菇前每平方米菇床噴20%~40%的沼液0.5~0.75千克,1~2天噴一次,其他操作同常規栽培。
(3)適用范圍蘑菇生產基地及廣大農民、育菇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