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事業單位發展中,其改制是長期我國政府一直比較重視的工作內容,較多的事業單位都在改制以后有效的實現了自身運行的效率與效益的良好提升,可改制也給一些事業單位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文章就主要針對事業單位改制后對于財務會計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制定完善的事業單位改制后的影響對策,由此為事業單位穩定長遠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發揮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會計的優勢提供保障。
關鍵詞:事業單位;改制;財務會計;影響
對于當前國家針對事業單位的變革,主要以社會保障體系和人事機制以及績效變革等內容為重點,可是其實際的效果卻不夠理想化。對此要注重對事業單位改制后對于財務會計帶來的影響進行全面有效地分析,針對當前我國事業單位中財務會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事業單位改制后對財務會計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從而制定完善的應對辦法,由此為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進而更好地促進事業單位穩定發展。
一、當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表現
(一)職能定位不準確
在當前的一些事業單位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就包括事業職能、功能的定位和政府職能間分解欠缺明確性。政府針對事業單位進行管理中,存在一定干預以及越位的表現,因此會帶來一定的法人主權不夠完整的問題。
(二)未能對管辦進行區分
事業單位的發展主要以政府為基礎,由政府出資來舉辦的,在以政府部門對其實施監督與管理。也可以說政府不僅僅是事業單位中的出資人,也是事業單位中的社會主管環節,所以在事業單位中的“管”和“辦”都是由政府部門負責,且責任欠缺明確性。所以主管部門在開展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存在只關注自身利益的表現,這樣會對事業單位長足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三)人事管理制度欠缺完善性
在當前的事業單位中,多以行政單位人員開展工作,以此制度為基礎,工作人員都是通過編制來明確自身身份和角色。換言之,其身份就屬于一切。而且在事業單位中的身份與等級等都是和工資相掛鉤的,因此在工作中存在嚴重的“不努力”表現。而且在該制度體系下,很難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整體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難以達到進一步提升,這樣也就難以提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水平,對事業單位發展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二、事業單位在改制后對于財務會計帶來的主要影響
對于事業單位的主要改制方向來說,因我國的事業單位從成立至今時間非常久,引導在長期以來,其事業單位的內各存在非常復雜的利益關系,這樣會對事業單位的改制工作帶來一定影響,難以確保各項改制措施有效的推進和開展。而針對我國已經的國企改制轉型成功的案例,所以事業單位應借鑒其經驗,有效開展改制工作。但在我國事業單位改制后,對于我國事業單位中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還是會帶來一定影響,以下就針對影響表現進行分析:
(一)影響到會計核算體系
首先,在事業單位中的會計核算體系,主要這就是以收付實現為基礎部分,可是在企業當中的會計核算體系,是以權責發生為基礎。因此其在改制后,應注重對會計核算體系進行轉變。對于改制后的企業,其經濟行為不可以制在支出或收支情況下開展確認交易事項,應是在財務會計活動開展中進行有效地確認,由此為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提供保障。其次,會計核算中的科目將會出現轉變。對于企業中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中的會計制度,其兩者間都會對會計科目提出明確的規定,其一般都是和會計核算要素有一定關聯。針對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以及凈資產科目間是相聯系的,可是因負債、收入科目和資產是存在差異性。再次,對于會計量方面出現轉變。在事業單位中的會計準則,其嚴格規定各項財務資產,而且也根據構建的、取得的成本進行有效地計價。結合準則情況能夠有效明確,事業單位中的會計計量從實質角度進行分析,屬于僅有歷史的一部分。對此在企業當中要比在實際的事業單位當中的會計計量上要有更多的選擇,而且在實際的處理上也是相對較為便利的。最后,在財務會計報告上發生轉變。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其事業單位當中的會計報表和企業中進行對比,其中少了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而且在報表當中也包含較多相關信息以及資料等。而從財務的報表情況進行分析,報表中除去需要展示的特定日期和特定財務現象以外,也要對特定會計期間的經營現金流量以及經營成果的報表體現出來。通過以上可以看出,事業單位中財務會計和企業財務會計的報告進行對比,是相對較為單調的。
(二)對于財務情況帶來一定影響
對于以往事業單位付款,是以國家財務部門來進行負責的,是分散式的管理形式。對于該管理形式來說,只要保障單位戶頭上有充足的資金,那么就能夠進行管理,可以說是較為自由的形式。而運用國庫式的集中式支方法,要結合支付主體和不同類型而有不同的差別表現。其兩者共同點主要就在于單位應及時為財政部門提出相應的申請,之后再從國庫中集中開展辦理支付。對于這樣的形式會讓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流向存在較大改變。
三、事業單位改制后對財務會計進行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事業單位發展中,其成立初衷主要就是以政府賦予的職能為基礎,有效地為社會提供更為完善的公共性服務,因此事業單位改制應把握該屬性,注重向不斷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性方向為基礎不斷的發展,而且想要促進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效率進一步提升,那么政府部門就應簡政放權,給予事業單位較大的經營自主性,這樣才能確保事業單位在改制后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而且在事業單位中財務會計工作中,也應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由此才能為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事業單位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注重企業化管理體系的滲透
在事業單位改制后,會以企業體系為基礎進行轉變,但會使得很多財務工作者難以更為有效地適應這一新型發展的形勢,因此在財務意識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事業單位在發展中,比較注重資金上的管理,因此將會存在忽視資產績效以及存量管理等,長此以往將會極易導致會計核算工作存在混亂的表現。因此在事業單位改制后,應注重企業化管理體系的滲透,也就是注重增強單位內部財務工作者的業務培訓以及教育,使得其能夠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并確保其能夠正確的認識改制后的新制度和新理念,以正確的財務會計管理意識來確保各項工作有效開展,進而增強會計核算的綜合水平,由此才能更為有效地促進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體系向企業化管理方向不斷發展。
(二)制度完善且有效地財務會計管理體系
想要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結構體系,那么就應在改制后把單位中的會計工作視為新定位。不要單純地將以往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直接轉變為企業的會計制度形式。要結合改革后的單位新要求、新方向以及新目標等進行有效地梳理以及分析,有效將會計體系管理進行完善和優化,由此能夠為工作效果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工作目標的明確奠定堅實基礎,進而更好地提升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
(三)注重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的建設,增強內部控制機制
各個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更為完善且完善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體系,應加強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但很多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卻并非理想,因事業單位在發展中主要以一種思想為重點,那就是財務只是算賬,這使得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以及欠缺完善性的表現,這樣講會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有效開展帶來嚴重影響。對策在改制后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并將其全面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開展各項工作,由此才能更好地增強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會計管理水平,進而為事業單位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四、結束語
在事業單位改制后,其對事業單位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而且對于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一定影響,因此要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影響進行全面有效地分析,明確問題形成因素,并結合事業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改制對策,真正有效地優化和改善傳統財務會計管理體系,進一步增強財務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由此能夠更好地確保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良好開展,也為事業單位改制后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孫浩.事業單位改制對財務會計影響研究[J].納稅,2019,13(09):122.
[2]馬慧.關于事業單位改制對財務和會計的影響與應對措施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06):232.
[3]張在永.事業單位改制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3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