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的故事
1858年1月的清晨,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東南亞中南半島一處原始叢林中,他就是法國的博物學家、探險家亨利 · 穆奧。
此行,穆奧是受巴黎地理學會的委托,對湄公河流域進行考古探險,采集植物和動物標本,尤其是一種獨特品種的蝴蝶標本。其實,穆奧的心里還有一個他真正想要尋找的目標,那是一個關于古老的真臘王國的神秘傳說。
這個傳說的源頭,來自一本叫做《真臘風土記》的中國古書,作者周達觀,元朝溫州永嘉縣人。元貞二年(1296年),周達觀隨使團前往真臘,一路艱辛,于次年抵達真臘國都。歷時一年多后回國,將所見所聞集合成了《真臘風土記》。今天,這部書已是關于古真臘國真實詳盡的寶貴歷史資料。
公元1世紀,高棉人在中南半島建立了扶南王國,后逐漸強盛起來。6世紀時,扶南漸衰,北部的一個屬部真臘趁機征服扶南,建立了真臘王國。吳哥城即是9世紀至15世紀真臘王國的國都。1431年,暹羅人攻陷吳哥城,大肆劫掠后棄城而去。真臘王國后幾經遷都,屢屢被暹羅軍隊攻陷,大量文獻也被付之一炬。
從此,宏偉的吳哥遭受了滅頂之災,成了一座空無人跡的“鬼城”。此后的幾個世紀里,這座曾經富麗繁華的都城被莫名其妙地遺棄,湮沒在熱帶叢林的深處,從歷史的視線和記憶中消失。
幾百年后,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成了重現真臘輝煌的線索?!墩媾D風土記》的內容包括真臘社會的方方面面,用大量篇幅描寫了真臘首都吳哥城的宏偉建筑和精美雕刻,記錄了吳哥帝國繁榮昌盛的概貌。更重要的是,周達觀還詳細記敘了他到達吳哥的具體路線。19世紀初,法國漢學家雷米查將此書翻譯成法文并出版,十分暢銷,在歐洲社會掀起一陣的“真臘熱”,刺激著更多的西方人對東方陌生國度的向往。年輕的探險家穆奧也不例外,這本書成了他此行的尋寶圖。
熱帶叢林獨特的奇異風光,讓年輕的探險家穆奧十分興奮。這里的叢林遮天蔽日,樹下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叢,露出地面的樹根向四周伸展,與向上攀爬的藤葛糾纏在一起,使人步履艱難。密林深處不時傳來野獸沉悶的吼聲,令人毛骨悚然。但在穆奧看來,這恰恰是通往遙遠記憶通道應該具有的獨特景觀,因為古代社會的許多秘密正是在這樣的叢林里消失的。
穆奧與當地的向導在密林中徒步行進了五天。第六天的清晨,在經過一片沼澤地后,穆奧發現腳踏軟塌塌的落葉的感覺有些異樣。他讓向導用砍刀向下挖掘,碰到了排列整齊的石塊,憑著經驗,穆奧知道這一定是一條用石塊鋪成的道路。金屬與石塊敲擊發出的鏗鏘有力的聲音似乎在告訴穆奧,他距離所要尋覓的遙遠的古代文明越來越近了。
在前行了一段距離后,當霧氣基本退去,異常雄偉壯觀的吳哥窟塔群隨著金色的朝陽呈現在穆奧面前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來,穆奧這樣追述:“當看到這些塔尖的一剎那,我感到心在顫栗,此時,你除了能夠懷著敬慕的心情默默凝視外,沒有辦法再組合一個詞去贊美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p>
四百多年后,吳哥窟神話般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蔚為壯觀的吳哥
吳哥古跡,位于現今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的熱帶森林里,主要包括9世紀到15世紀數百年間,歷代帝王所建造的吳哥城、吳哥窟與周圍眾多的寺廟遺跡,其建筑藝術與雕刻藝術之雄偉莊嚴、璀璨奪目、渾然天成,令人嘆為觀止。吳哥古跡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并稱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人們不會忘記,那個最早選擇吳哥作為國都的國王耶輸跋摩一世。9世紀末,耶輸跋摩一世決定遷都吳哥,并建造了吳哥第一座寺廟山巴肯山,在其中融入了深刻的宇宙象征意義。這里有最陡峭的寺廟,象征印度神話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四周建有溝渠,象征須彌山周圍的咸海。寺廟共有五層,加上底層和頂層共七層,據說是代表了印度教中的七重天。底層有44座塔,其它五層各12座塔,代表了木星12年一次的運行周期。寺廟屋頂東南西北各有一座塔,中間是中央圣殿,代表了世界的軸心。
吳哥古跡中最主要的寺廟建筑吳哥窟,由蘇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至1150年間建造。吳哥窟實際上是獻給毗濕奴神的須彌山寺,有兩個基本的布局:祭壇和回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繞的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征印度神話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征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環繞一道190米寬的護城河,象征環繞須彌山的咸海。墻面包括浮雕神話故事和皇室的生活情景。吳哥窟建筑占地廣闊,宏偉壯麗,墻面雕刻生動自然,是高棉古典藝術的杰出代表作。
蘇耶跋摩二世去世后,吳哥王國陷入內亂,接著外敵占城入侵。當時還是王子的阇耶跋摩七世驅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為王,在位三十余年間帝國達至鼎盛。他在已變成廢墟的首都大興土木,重建吳哥城。
鑒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慘痛經驗,阇耶跋摩七世將吳哥城城墻筑得特別高又厚實,城外建有護城河。城中心的巴戎寺,最著名的就是以阇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來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也是著名的“微笑高棉”的由來。寺廟墻上浮雕不只展現阇耶跋摩七世壯闊的戰斗場面,也有描繪市井小民的生活場景。因為阇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王國的信仰開始由印度教轉變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與佛教并存的特殊風格。除此之外,阇耶跋摩七世還建造了大批寺廟如塔普倫寺、達松將軍廟等,也興建了不少醫院、旅舍。
1431年,暹羅軍隊入侵,吳哥王國遭到浩劫,損失慘重,被迫放棄吳哥遷都金邊。從此,吳哥城與世隔絕,被人遺忘,在叢林中沉沉睡去,再不為人知。直到亨利 · 穆奧冒險進入莽莽叢林,重新發現吳哥,它才神話般地再現,令全世界驚奇和矚目。
神秘的天地對應
吳哥古跡工程浩大,建筑宏偉壯麗,構思精巧,工藝精湛,傾倒了無數的建筑學家和藝術家,他們稱吳哥古跡是建筑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
吳哥窟精確的建筑技術,在現代的勘查下顯得毫無瑕疵。自內向外層層包裹的5個矩形,呈現著精確的南北坐向,每一層矩形的南北圍墻的厚度也相差無幾。在1976年《科學》雜志發表的一份對吳哥古跡的詳細研究報告中這樣評價:“這些細微到不及百分之零點一的差距,展現出古代建筑令人瞠目結舌的精準度?!?/p>
更有研究者指出,吳哥古跡與天文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
吳哥窟坐東向西,使它具有“春分時令”的特性,即在春分時節能指向日出及日落的確實方位。吳哥窟在坐向上刻意呈現著0.75度偏東南向,結合整座寺廟的整體設計,能夠對于春分時節的來臨,給予觀察者“為期三天的提醒”?!犊茖W》雜志的研究報告中,對此現象作過如下的詳細描述:
“在春分的那一天,站在第一段堤道(剛好位于西側入口大門前)南端的觀察者,可以看見太陽筆直升至吳哥窟中塔頂端之上。三天之后,同一現象可以于第一堤道的中點處看見,也是正好在西側入口大門前……此一能夠在春分時精準觀察到太陽的現象,顯得格外重要?!?/p>
吳哥窟的主要特色在于它既長又大的東西坐向,完全對準春分、秋分點的日出日落方位。除此之外,吳哥窟所呈現的天地對應關系,也巧妙地標示出一年之中的另外兩個重要時節:夏至和冬至。研究報告這樣寫道:
“有趣的是,吳哥窟的西側入口大門也按照夏至、冬至點排列。因此加上原有的春分、秋分現象,整個一年當中的四大時點都可以由這個入口處呈現。站在此處看去,夏至日出時,可以見到太陽由布克寺(距吳哥寺東北方17.4公里處)頂上升起。冬至時,則可看見太陽由賓格羅寺(距吳哥寺東南5.5公里處)頂上升起?!?/p>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還有研究者發現,吳哥古跡中十多個寺廟的布局與北天的天龍座在公元前10500年的排列吻合。國際著名的古文明研究專家葛瑞姆 · 漢卡克,曾經對此作過大量考察。他和他的團隊利用專業的星空模擬軟件“天穹”(skyglobe 3.6),回溯公元前10500年的星空,驚訝地發現,春分日出時刻,天龍座位于天空中的正北方,橫跨于地平線上方的子午線兩側,其外觀正與地面所見的吳哥窟寺廟排列布局吻合,就連星體之間的距離都幾乎和地面對應點間的距離完全相同。
而且,似乎不單只有天龍座成為吳哥建筑在天上翻版的標的,鄰近的大熊座η和小熊座β二者在天空中與天龍座α可連為一線,也都巧合地在地面上出現對應的建筑體。天鵝座α也與吳哥寺廟中的西梅本寺相對應。
在選擇回溯古代星空的時間點時,葛瑞姆和他的團隊先后進行了數次嘗試。根據吳哥古跡建造的年代,葛瑞姆首先選擇了公元1150年春分當天進行模擬?!疤祚贰避浖褧r間帶回到1150年春分的清晨,其時太陽正于東方的地平線上露出它的半張臉。此刻,經過了一夜旅行的天龍座,正位于上中天點,即子午線上部。不過情況卻與大家期望的完全不同:與地面的吳哥眾寺廟的排列形態相比,整個天龍座正好“完全倒轉”,也就是說,二者相差正好180度。
利用“天穹”軟件,葛瑞姆再次嘗試,希望能在24小時的周期內,找到天龍座形態與吳哥窟排列完全吻合的發生時間。結果發現,那個時間正好是12個小時以后,當時的天龍座也正好位于下中天點。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時天龍座的形態雖然正如預想的那樣,但卻早已降至地平線以下,不可能被觀測到。
并未放棄的葛瑞姆,再次用電腦對公元1150年全年進行搜尋,繼而又全面搜尋第9至13世紀整個時期的500年中,是不是在某個時刻,能夠在地平線之上看見與吳哥窟形態對應的天龍座。
結果依舊令人遺憾,還是無法找到這樣一個時刻存在。在12世紀時,天龍座的高度太低,以至于它的下中天點一直都位于地平線下方。換句話說,在我們所知的吳哥寺廟興建時期,天龍座的下中天點不可能位于北方的地平線之上。
當葛瑞姆把吳哥窟和天龍座的對應關系歸結成巧合之際,卻又從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與星座的對應中得到了一種靈感。埃及的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雖然建造于公元前2500年或更久之前,這個時間點的天地對應關系卻很不一致。但通過電腦模擬顯示,在公元前10500年的春分日出時刻,卻可以發現對應的精準排列。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葛瑞姆認為有必要去探查一下那個遙遠時代的夜空。結果卻是得到了預期的情景:在公元前10500年的春分日出時刻,天龍座與吳哥寺廟產生了形態相符的天地對應關系!為什么吳哥古跡將焦點特別集中在公元前10500年春分時刻的天空?如何解釋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與吳哥古跡竟是模仿同一日期的天空?吳哥(模仿北方星空天龍座)、獅身人面像(模仿東方天空獅子座)和埃及金字塔(模仿南方天空獵戶座),三者正好各自模仿公元前10500年春分清晨時刻的三個天空方位,未免太令人驚訝?
失落的古老文明,越接近,越會感覺到它的神秘莫測,同時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疑問?!犊茖W》雜志的研究報告這樣總結:“在古高棉人眼中,天文學是一門神圣的科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