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逐步融合并建構“三位一體”的,兒童音樂教育觀

      發布時間:2025-07-12 10:09:03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周駿

      一次偶然機會,我有幸觀摩了我國現代舞藝術家高艷津子老師教授的6歲兒童現代舞課程。當津子老師問舞蹈是什么時,孩子們回答:“舞蹈是風和云?!薄笆亲杂??!薄笆悄Х??!薄⒆觽兊拇鸢父嬖V我們:他們天然具有創造和詮釋藝術的能力,舞蹈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呈現方式,除此之外還有音樂、繪畫等途徑。不同的藝術美感經驗最終都通過兒童自身以及相應的教育內容和手段,引領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想談談對兒童音樂教育的淺薄認識。從字面意思來看,兒童音樂教育是三個不同領域所綜合而成的概念——兒童、音樂、教育,因此我將從這三個視角切入,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兒童視角。兒童就是兒童,不是小大人,有其獨特的兒童文化。所有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和模式都是在看到兒童的主體性特征后,引導他們在自然成長規律的基礎上走向自我對話、自我探索和自我教育。因此,兒童音樂活動設計與實施的核心是兒童。具體地說,兒童音樂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兒童自己內心的音樂,而非追求外在形式上的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之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廣受青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看到了兒童的游戲天性,尊重了兒童的詩性邏輯,滿足了兒童整體感知與體驗音樂的需求和特點。

      其次,音樂視角。什么是音樂,就如同什么是藝術一樣,古今中外對此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認為音樂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音響形態,它看不見也摸不到。而對音樂的審美與感知,其首要途徑也是依靠聽覺,這就導致兒童音樂教育的常見方法就是聽音樂和教唱歌。但音樂本身是感受性藝術,音樂活動的體驗方式自然需要多種多樣。也就是說,音樂教育是感覺教育,是以音樂形式為主要特征的綜合藝術教育,除了聽唱以外,語言、動作、舞蹈、表演、戲劇等凡是可以引導參與者多感官參與藝術體驗的形式都可以放入音樂活動中,至于怎么放則是教法問題。

      最后,教育視角。自赫爾巴特之后,教育規律的科學探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杜威的經驗主義教育等,都是在尊重、理解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發掘人的潛質,使人逐步走向“完人”。音樂教育也不例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這是所有音樂教育體系的共同訴求,可以理解為音樂領域中的美育。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通過親身參與獲得美的感受、積淀美的經驗,在經驗中創造新的美的形式與意義,得到自我關懷,體會幸福與快樂,這就是美育。比如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即興演奏、即興歌舞等。在良好的音樂美育熏陶和影響下,幼兒的創造力、專注力、合作力等會得到極大發展。富足的精神世界也能讓他們從容面對將來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困難與挫折。所以,音樂教育最重要的價值絕不是曲調和技能上的訓練,而是在潤物細無聲的體驗中滋潤心靈、富足精神。

      總之,兒童音樂教育要充分體現兒童的主體性、音樂的藝術性,以及教育的目的性,既要尊重兒童成長與教育發展的科學規律,又要把握好音樂藝術的感知特性,在理性與感性的融合思維中逐步形成“三位一體”的兒童音樂教育觀。34F70938-5A26-4818-9CF6-DB7B5DB94E8A

      猜你喜歡三位一體美育舞蹈“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中國德育(2022年11期)2022-06-17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廣西教育·C版(2021年12期)2021-04-23舞蹈課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企業導報(2016年19期)2016-11-05美育教師瞭望東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企業導報(2016年9期)2016-05-26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導報(2016年6期)2016-04-21雪地上的舞蹈紅蜻蜓(2015年2期)2015-03-26卷首語英語學習·陽光英語(2013年2期)2013-07-04當前學校美育實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2期)2004-04-21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