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發布時間:2025-07-13 07:51:15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蔣 蓉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智能交通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盵1]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盵2]2021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強調:“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盵3]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以來,高職院校深入學習領會,結合自身實際,形成符合自己本校實際的工作方案,通過全體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各項工作落地開花,取得初步成效?!叭恕钡暮诵氖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方面都要為育人工作服務。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叭恕本C合改革后,育人主體及育人范圍擴大,從入學到畢業、從學習到生活、從教室實訓室到課外實踐場所,從專職思政教師到管理人員,從輔導員到后勤員工,均參與到學生的專業學習、修身立德、堅定信念的培養中?!耙耘囵B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4],承擔育人工作重要職責,是黨和國家對高校教育提出的時代新任務。正值青年的當代高職學生生活在一個網絡信息豐富的時代,他們有覺悟,有擔當,但伴隨著西方社會思潮一直以來的滲透,青年價值觀趨向功利化,理想信念淡化。在“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后,各高職院校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大思政”背景下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在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更加突出“為誰培養人”,對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等課程進一步強化教學要求,明確“培養什么人”,對專業課程和基礎理論教學提出課程思政的要求,進一步探索“怎樣培養人”。

      (一)育人體系不健全,評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綜合改革實施以來,各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堅持立德樹人為主體,但存在育人體系不健全、評價機制不完整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側重擴大育人主體,注重對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任教師、管理人員的考核,輕視對受教育主體——學生進行有效評價?,F階段,細化對輔導員的量化考核,做到與學生在心理、生活、溝通等方面的融通。思政課教師需熟練運用新媒體,運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并加強進門聽課評教的督導。管理人員、后勤人員加強業務知識培訓,以更好的態度、更有效率的辦事方式解決師生困難。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粗線條”的情況,評價問卷不全面、不嚴謹,獎懲機制還未能調動起全員育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部分高職院校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加強了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但存在任務多、指導少、競賽多、總結少的現象,不少高職院校依然唯結果論。各院校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更加明確育人是教師的核心職責所在,要求在各類課程中能夠發揮課堂育人的核心作用。

      2.教育主體缺乏協同,育人合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不斷改進,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5]。不論是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還是后勤人員、職能部門人員,都應該參與到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各類教育主體的作用,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個人能力及素養。部分教育主體工作職責、工作內容不明確,育人主體積極性不高。目前高職院校將“三全育人”理念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并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出工作方案,但在落實教育主體工作時,部分教育主體育人職責和內容不清晰、不明確,對于育人系統工程認識模糊,有的思想依舊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的事情,甚至會將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問題轉移至班主任、輔導員處,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不高。教師與管理人員、后勤人員未形成強大合力,學校、家庭、社會未能形成協同效應。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在日常教學中,主要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在檢驗效果時采用理論測試的方式,無法科學有效地檢驗學生在思想認識、政治立場、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變化。思政第二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由輔導員承擔。但現階段,輔導員隊伍流動性依然很大,年輕同志雖有專業知識,但缺少實操經驗。中年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校內管理人員依然存在被動接受、執行任務的情況,對于如何育人缺少主動思考。后勤人員方面,存在為學生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態度隨意,服務方式簡單,對于發現的學生糾紛、生活瑣事做不到及時跟蹤、反饋、處理。家庭方面,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有問題找學校,家長終于可以放一放。社會方面對于年輕學生正能量的引導和宣傳不夠,學校內協同效應發揮不足,學校、家庭、社會沒有發揮出“1+1+1≥3”的作用,使得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3.網絡思政作用不足,受教育群體素養提升有待進一步加速

      2021年4 月全國第一次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把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實習實訓等環節,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銜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刻苦學習、精進技藝、全面發展[6]。大會將德育工作放到了新的高度,在高職院校、家庭、社會中掀起改革的浪潮,這又是一次機遇與挑戰并存。這要求教育主體不僅具備專業的政治理論素養,同時具備結合國家的發展規劃,分析各專業、行業前景的能力,在教學反饋中學生認為教師講述的理論體系完整,但內容不夠新穎;
      學生對于宣講會、主題講座提不起興趣,對于文體類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但參加后獲得什么沒有深刻思考,重復舉辦同類型活動,學生參與意愿明顯降低。網絡時代信息錯綜復雜,高職院校學生價值判斷能力不全面,需加強監管力度,做到堵疏結合。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多高職生沉迷于虛擬空間,對他人、集體利益不關心,部分學生出現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等現象,從而造成情緒浮躁,叛逆心理強。這給思政教育帶來極大挑戰,部分高職院校在遇到問題時,沒有追根溯源,涉及政治立場、道德范疇問題時不嚴肅,沒有足夠能力與經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高職院校應重視網絡思政教育功能的發揮,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對各班級、各年級、校級各類組織的網上評論加強監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網絡正能量,做到堵疏結合。

      (一)實施黨政一把手工程,建立“三全育人”長效工作機制

      高職院校應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制定實施意見,要秉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素質為重點,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施黨政一把手工程,合理分配加強協同,為工作實施創設條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親自抓,由分管學生工作、教學工作的院領導做組長,制訂配套方案,由各專項工作組按照方案推進工作。嘗試打破傳統育人區域限制,建設學生宜學樂學的“學區”,打造學生素質拓展的“舍區”,通過完善的工作體系將校園內專任教師、輔導員、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宿舍管理員等聯系起來,通過科學評價與運行,形成合力,為大思政格局的構建提供保障。

      2.整合育人資源,突出輔導員“粘結劑”作用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這五方面相互聯系,缺一不可?!暗掠笔欠较?,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智育”既指專業知識,又指各種可遷移技能,為其他各項提供知識基礎和智力基礎;
      “體育”為其他各項提供身體基礎,同時也能夠從“體育”中提升能力,促進身心健康;
      “美育”是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格,促進德育、智育的發展;
      “勞育”是落腳點,要使學生知行合一,促進行動,以勞動為美,創造人生價值[7]。凝聚力量,發揮協同效應,以輔導員為核心,發揮“粘結劑”作用,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從新生入學教育到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從理想信念教育到學習專業知識分析行業發展,從增強體質鍛煉到陶冶審美情操,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勞動觀養成到“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高技能素質型人才的培養,從校內學習到校外實踐,從線下育人場所到線上文化育人平臺,突出黨建引領,整合育人資源,進行深度融合,獲得家庭、社會支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構建大思政格局,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構建大思政格局,探索思政課改革,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在價值引領中的核心作用。高度重視思政課在育人中的引領作用,明確思政課是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核心課程。構建大思政格局,不僅要求發揮思政課程主渠道,同時要挖掘所有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施“課程思政”拓寬育人渠道。在公共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實踐類課程中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突出價值引領,立足學校專業特色,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德育內涵與元素,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一套新課程標準、一套新課件新教案、一套改革典型案例,在實踐中探索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形成一批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建立一批課程思政實踐基地,在全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專業教育變為一個協調同步、相得益彰的過程,潤物無聲地開展德育教育,構建起全課程育人的格局。

      4.優化育人方案,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優化學生綜合素養考核方案,將素質教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必修環節,大一至大二4個學期必修素質拓展學分,每學期每個學生形成素質拓展成績報告單,可以清晰準確地分析出學生德智體美勞五方面成績。同時,制定素質提升工程實施辦法。高職院校應探索以“黨建+”模式的書記項目為抓手,形成“一院一品”思政品牌項目。以我校為例,各二級學院結合專業及學生特點形成自己的思政品牌,如微電子專業可結合“芯”的主題,觸動學生的專業情,研發“中國芯”,激發愛國心;
      汽車專業可以與一流企業對接,與行業大咖、技能大師面對面分享交流,培養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提升道德品質與職業素養。建筑學院可與藝術學院合作探尋江南建筑特色,服務地方發展等,實現一院一特色,一生一方案。學校應結合自身特點,依托自身的優勢拓展各類育人載體,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隨著社會轉型,職業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企業、社會、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應承擔的責任,高職院校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建立長效育人工作機制,整合育人資源,優化育人方案,積極探索構建學生發展評價體系、思政工作評價體系等,發揮協同作用,培養時代新人,提升育人實效。

      猜你喜歡三全育人輔導員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少先隊活動(2020年11期)2020-12-28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考試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求知導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科技視界(2016年7期)2016-04-01以人為本做好輔導員工作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他們用“五招”育人中國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校外輔導員的一天中國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