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 NDVI數據的粵港澳大灣區植被覆蓋時空演變……………馮嫻慧 曾芝琳 張德順(1)
新疆那拉提山地草原風景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酒江濤 董嬋嬋 母俊景 穆洪洲 景一敏 阿麗亞·拜都熱拉(7)
不同氣象條件下北京市綠地植物群落對大氣顆粒物消減作用…………郭雅婷 李運遠 林辰松(15)
北京市海淀區典型植物群落內PM10濃度變化……………………………許 冬 胡 楠 李運遠(21)
澳門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服務供需匹配……許 超 孟 楠 王文靜 逯 非 石 煬(29)
居民的生態系統文化服務需求與公園可達性的關系……………………潘芳宏 胡 昂 干曉宇(36)
城市廣場不同空間尺度下空氣溫濕度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阮夢婕 關藝蕾 朱春陽(43)
園林設計要素對蘇州古典園林夏季微氣候和熱舒適度的影響………………………………郭曉暉 楊詩敏 姚興達 吳佳杰 包志毅 吳 凡 晏 海(49)
基于G2SFCA方法的廣州中心城區老年人公園綠地空間公平性…………………馮嘉燕 林 箐(56)
生態安全視角下的山地區域及河岸帶功能區劃分…………………………………許曉玲 董建文(62)
川西高原民族村落景觀安全格局——以四川馬爾康市松崗片區為例…………………………………蔣凱峰 翟 輝 張超君(68)
夜景照明對城市濱水環境生態—活力目標權衡的影響——以上海黃浦江徐匯濱江段為例…………………………………劉 頌 董宇翔 鄒清華(73)
綠色屋頂熱效應機理研究進展……………………侯 婷 楊成建 陳曉育 韓 蕓 胥 昂 張佳榮 白 玙 王昱鈞(80)
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福州市公園形象感知對比……李姝霖 劉競舸 吳玉萍 洪沁楠 李房英(85)
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城市公園形象感知……………………………………………葉 陽 裘鴻菲(90)
公眾對景觀設計符號的語義感知——以上海楊浦濱江和后灘公園為例………………………………王健涵 章 晴 沈 潔(96)
“村景融合”視角下的景郊型鄉村規劃設計………………………………………馬毅敏 毛華松(102)
基于SNA的蘇南傳統鄉村公共空間更新策略………………………………………張 奕 丁金華(108)
基于鳥類生物完整性指數的蘇州濕地健康評價………………肖科沂 朱 穎 周敏軍 范如宇(114)
天津濱海新區行道樹法桐衰弱成因分析…………………………………………張 濤 楊永利 張 清 王國強 劉 鑫 陳國強(120)
不同應用類型園林樹木固碳能力……………………褚芷萱 馬錦義 邵海燕 陳顥明 郜 晴(126)
渭河寶雞段老城區濱水空間活力評價………………………………………………于東飛 盛馨尹(130)
我國公園綠地適老化研究進展………………………………………………………孫 雯 賈玲利(136)
中國城市生態空間:范圍、規模、成分與布局………………………………………………王 成(1)
基于視覺感知的夏季城市公園植物景觀情緒影響機制…………………………………………季春悅 黃 碩 成林莉 王 姍 董建文 鄭 宇(8)
北京綜合性社區鳥類與植物的關系………………………………徐 詩 王 成 孫振凱 韓叢海 孫睿霖 殷魯秦 姜莎莎(15)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鳥撞風險評價及防范對策……………………………彭 蕾 蘇俊伊 尹 豪(23)
成都市武侯區城市公園可達性分析……………………………陳 嵐 成國強 廖晨陽 趙 煒(30)
長沙市多層級綠色基礎設施網絡構建……………………………………楊 健 戚智勇 彭舒妍(36)
天津市中心城區街道濱河空間特征對健身活動的影響……………………………楊 菲 王洪成(43)
多重生態系統服務需求下濱水綠道供給優化與精明發展………………………汪方心怡 王 敏(51)
城市濱江綠道使用者運動行為研究…………………黃勝孟 沈姍姍 楊 凡 曹家翔 包志毅(57)
森林旅游體驗對中高齡游客生活質量的影響………周 衛 范少貞 李從治 閆 晨 蘭思仁(63)
城市高架橋橋陰光環境實測模擬分析……………………………………王 可 戴 菲 殷利華(68)
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游客感知影響因素及模型構建………………………………李 浩 裘鴻菲(75)
基于湖泊岸線的公園湖周景點分布評價模型……………………………周俊楠 姚夢雯 王 欣(80)
基于疊置分析的上海城市森林長期定位觀測網絡布局………………………………………韓玉潔(85)
山地城市綜合公園邊界物質形態量化方法………………………………馮 晴 劉 駿 黃雪飄(91)
防疫視角下醫院附屬綠地彈性設計策略…………………………………陶 聰 陸邵明 李佳芯(98)
上海郊野公園河岸帶景觀喬木樹種選擇與評價…………………………許媛媛 胡遠東 商侃侃(105)
基于低影響開發的安徽涇縣查濟古村落雨洪管理………………………張 泉 薛珊珊 鄒成東(111)
上海濱江景觀設計表達手段對工業文化傳播效果的影響………………陳昱萌 李曉薇 韓 鋒(118)
蘇州游湖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王 杉 呂寅超 林靜雅 王麗萍 朱 穎(125)
綠色空間與城市空間結構耦合研究進展……………………………………………曾昭君 葉 強(131)
城市生境研究進展……………………………………………………………………吳雪飛 張楠楠(137)
公共健康需求對近代歐洲城市綠地發展的影響……………………………………關藝蕾 朱春陽(143)
北京中心城區小微綠地的蝴蝶多樣性特征…佘珺瑩 韓 丹 王 成 殷魯秦 孫振凱 韓叢海(1)
生境質量與游憩服務的耦合協調對濱水空間活力的影響………………王 敏 陳夢璇 宋昊洋(7)
近20年來黃河沿岸濟南區段緩沖帶景觀格局梯度分析…………………………………………尹德潔 侯冰鈺 王冬薇 王 皓 吳亞偉 劉大亮(14)
喬木滯留大氣顆粒物能力及其與葉表面微結構關系…………………………………………李曉璐 葉錦東 章 劍 周毅烈 袁楚陽 于 慧(22)
成都市綠地常見喬木降雨再分配及其穿透雨的空間異質性………………………………………………………………劉 蘭 劉 怡 孫佳瑞 宗 樺(29)
白玉蘭在城市公園綠地群落中的根系分布…羅玉蘭 孫 麗 張冬梅 張 浪 張敬麗 李 瑋(36)
城市公園綠地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水分相關物理性質…………………………………………張毅川 田 莉 孫 楊 秦文珂 火高生 余 根(42)
土地利用結構對濕地公園水環境質量的影響………王 怡 朱 穎 馮育青 謝 冬 賀風春(48)
城市廣場小型景觀水體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杜 喆 藺寶鋼 陳貞伊(54)
石首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對景觀格局演變的響應……………………………張學文 郭曉華(61)
城市大型藍綠空間生物多樣性恢復——以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為例…………………………………牛銅鋼 郝 碩 聞 丞(69)
廣州市天河公園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感知…………………………………李 芳 劉月亮 趙冠偉(75)
蘇南水網大龍蕩片區景觀格局演變及特征…………………………………………吳 忻 丁金華(82)
基于游客感知視角的武漢市東湖綠道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評價……………………………………………………黃思源 唐雨函 周 媛 李子健 吳雪飛(88)
基于AHP-TOPSIS最優組合賦權的閩侯縣生態敏感性評價……………………………………………………丁鴻浩 賴寧靜 鄧林昊 吳天杰 吳小剛(94)
景觀觸媒效應下小城鎮綠道網絡建構………………………………………………羅方婧 朱 捷(102)
郊野型綠道驛站綜合評價與營建策略…………………………胡海琪 徐 斌 鄢祖義 張亞平(108)
福州城市山體公園游憩幸福感因素構成與水平分析…………………………………………陳晶茹 王敏華 傅偉聰 葛鈜曄 黃鈺麟 董建文(115)
基于GIS的傳統村落空間結構識別及影響因素——以閩東地區為例………楊鈞寧 王梓凌 鄒 誠 林潤澤 鄧詩靖 曾 真 李霄鶴(121)
綠色屋頂在高寒地區海綿化改造中的應用………………………………劉潔靈 賈一非 王沛永(127)
園林植物防火性研究現狀與展望……………………………………………………李泓岍 張德順(133)
國內外綠視率研究進展…………………………………………朱懷真 楊 凡 南歆格 包志毅(140)
國內外古樹研究進展………………………………………………………陳賽賽 李祉宣 張明娟(147)
城市綠地春季潛在花粉污染風險評估…………周江鴻 夏 菲 車少臣 李新宇 李 潔 劉育儉 張 卉 葉彩華 尤煥苓(1)
杭州臨安社區花園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風險評估……………………陳蓉蓉 屠 峰 吳玉柱 金荷仙 王 瑛 顏 越 崔詩宇 柳 丹(7)
基于生境網絡構建的昆明呈貢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劉俊男 龍雨丹 陳揚帆 高 凱(15)
城市綜合公園老年人使用偏好與多重健康效益——基于GPS、體力活動、情緒與血壓數據………………………翟宇佳 黎東瑩 吳承照(22)
森林公園游憩者環境偏好與腦電波關系…………………………………………黃雅冰 翁羽西 徐偉振 林歆雅 王敏華 董建文(30)
住區不同綠化組合比率的綠地熱環境模擬……………………譚 興 廖建軍 王志遠 李家宇(37)
北京市六環內區域城市綠地對地表溫度降溫效益的差異性……………………………………………………樊柏青 劉東云 李丹寧 王麗雯 于曉慧(43)
顏色和生境光照度對粘蟲板城市森林害蟲誘集效果的影響…………………………………………潘 卉 王瀚強 戴 莉 周漢明 朱衛兵 吳 捷(51)
基于MCR模型的蘇南水網鄉村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王添翼 丁金華(58)
基于“格局-功能”關系的秦嶺北麓城市水源地空間管控………………蘭澤青 岳邦瑞 王敬儒(66)
廣州市蘭圃公園植物群落結構分析…………………陳梓宜 吳永彬 趙 俊 葉曉欣 鄒 洋(74)
濟南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和分布特征………………………………劉 毓 李錫寧 劉紅權 楊曉軍 陳慶蕾 張德順 陳芃序(80)
基于“影像詞袋”模型的城市公園游人景觀偏好研究……………………………………………………肖 競 鐘海潔 劉舒琴 馬春葉 曹 珂(87)
基于多源數據的昆明主城區城市公園景觀視覺質量評價………………毛志睿 高鈺桔 陳笑葵(96)
高校綠地景觀自然度對人體生理和心理指標的影響……………………………………………………高雅玲 黃 河 葉 菁 李治慧 鄭郁善(103)
福州城市綠地場所感知與場所依戀知覺關系…………………黃思穎 傅偉聰 劉群閱 蘭思仁(110)
永定河“官屈段”河流廊道植物景觀評價…………………………………………楊瑞瑩 劉 璐 劉志成 張任菲 李 豪 蘇俊伊(116)
福州市通風廊道選線與優化………………楊務發 余坤勇 耿建偉 趙各進 楊柳青 劉 健(123)
古村落游客忠誠度及其影響因素——以福建省培田古村落為例………袁 瑩 黃 莉 周芷秀 曾 婕 鄒 誠 李霄鶴(129)
植物景觀色彩量化研究進展…………………………………………………………王 安 蔡建國(134)
國內外森林公園研究對比分析…………………………………陳 琪 王 睿 張新平 劉建軍(140)
恢復性虛擬自然環境研究進展——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尹程程 李同予 翟長青 薛濱夏 安 欣(147)
生態智慧主導的大盈江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畢世波 楊 超 戴 菲(155)
基于VR技術的聊城火車站前廣場景觀設計………龍偉祥 于守超 劉美辰 戴曉健 方 彤(163)
城市湖泊濕地周邊建成環境綠地結構對空氣PM10、PM2.5的影響…………………王 婧 朱春陽(1)
基于微氣候舒適度的公園休憩空間景觀優化……………………………王 慶 孫浩東 謝曉歡(10)
校園植物群落特征對滯塵能力及美景度的影響…………………………鄒 寧 李運遠 胡 楠(16)
深圳城市森林林外近景觀美景度評價……………………………………陳 勇 孫 冰 羅水興(23)
5個蠟梅品種花朵揮發性成分的PY-GC-MS分析及應用……………………………………………………周寧智 顏玉娟 許秀環 許 琳 曾倩玉(29)
不同品種茶梅花揮發物成分研究………………………………廖禎妮 鄧少華 崔 強 張海霞 徐毓澤 何才生 李茂娟(35)
海南社區戶外活動空間景觀對老年人健康感知的影響…………………周 瀾 胡家發 劉擁春(42)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區公園對居民身心健康的影響……………………………………………………羅詩婕 李倩云 寧春嬌 劉群閱 黃啟堂(48)
基于不同聲景偏好的歷史街區聲景體驗差異…………………………………………葉 菁 王鴻達 鄭俊鳴 劉月妍 陳凌艷 鄭郁善(55)
重慶市中心城區綠地空間公平性分析……………………………………楊 琛 朱 捷 呂 梁(61)
中小尺度下綠地格局的徑流控制分析………………………………………………劉 永 劉 暉(69)
北京市海淀區重點潛在綠化用地的識別…………………………………朱 櫻 李 倞 徐 昉(77)
基于城市藍網保護的福州市重要生態網絡識別……周青青 陳仲光 張文兵 陳佳佳 董建文(84)
基于生態系統服務供需的水網鄉村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丁金華 楊金花(92)
澧陽平原稻作遺產區域游徑網絡構建…………………………夏文瑩 杜 雁 周 盼 陳 兵(100)
游客記憶視角的華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情感評價及關注度……………………………………………………王瑞琦 王楚真 郭祖佳 李金澤 李 雄(106)
基于機器學習的文化景觀型綠道游客體驗評價…………………………謝杰航 李冰鈳 翁殊斐(113)
游憩者知覺自然度對恢復性知覺的影響………………………………黃鈺麟 黃 楠 朱玉潔 陳晶茹 傅偉聰 董建文 王敏華(119)
基于SD法的校園綠色空間恢復性知覺效益………………………………………羿 可 楊定海(125)
梅嶺風景區美化彩化珍貴化樹種綜合評價體系構建……………………………………………………張 悅 陳 瑜 余雨珊 陶武杰 彭曉鳳(131)
森林人家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構建………白君亭 黃 莉 周芷秀 袁 瑩 蘭思仁 李霄鶴(137)
德昌縣城區綠地系統植物多樣性……………………劉雅琦 譚又銘 劉一丁 龔固堂 李羽潔 謝 川 趙銀兵 陳俊華(143)
我國沿海地區城市行道樹抗臺風評價與應用………張德順 曾明璇 奉樹成 陳瑩瑩 姚鰻卿(151)
我國古樹名木視頻宣傳現狀與趨勢………………………………………鄭志萍 張宇靜 王福興(157)
中國城市森林生物多樣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概況……………胡四維 楊永川 靳 程 周禮華(1)
城市生態空間再野化及其實施途徑探討………………………………………………………張慶費(10)
近20年來歐洲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張淑菁 王 成(15)
從退化果園到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綠色休閑空間——基于廣州海珠濕地修復實踐………………………………………………粟 娟 潘勇軍(25)
上海環城綠帶群落植物多樣性20年動態及其對干擾響應……………………………………………………賈熙璇 張慶費 戴興安 陳 穎 商侃侃(31)
城市場地生境營造與植物群落設計評述……………………王晶懋 劉 暉 范李一璇 樊亞妮(41)
基于Arcgis和Fragstats的大沽河河口候鳥棲息地生境格局分析與優化………………………………………………………………徐逸飛 馮一凡 楊金明 王 凱(48)
基于MSPA的鄭州市城區綠地生態網絡構建及優化………………………………宋利利 夏藝菲(57)
基于圖像語義分割的關中“文商旅街區”30年景觀視覺變遷……………………畢芳菲 藺寶鋼(64)
中國城市綠地的區域差異及其對PM2.5的消減作用………………………王澤發 陳 靜 劉庭風(72)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空氣負氧離子濃度變化特征與影響因素…………………………………………關昶翔 許新宇 林雙毅 董建文 闕晨曦 蘭思仁(79)
熱帶城市典型棕櫚類與闊葉類喬木熱舒適效應對比……………………………………………………徐 冉 何榮曉 陳 俊 司艷萍 闕靜菲(85)
新冠疫情前后居民對社區公園的認知及使用情況…………………………………………李倩云 羅詩婕 寧春嬌 劉群閱 黃啟堂 譚少華(92)
基于健康促進評價的重慶社區體育公園營建………………………………………劉 駿 方子晨(99)
公眾感知視角下的森林公園嗅覺景觀評價體系構建…………余 嬌 周恬儀 楊雨清 丁 錚(106)
公園綠地對住宅價格的影響及其尺度差異規律…………………………邵莉婷 邵大偉 吳殿鳴(112)
城市生活型街道綠化觀賞性評價…………………………………………楊 超 林世平 馬山水(119)
基于網絡評論數據自然語言處理的江南古鎮游客景觀感知……………張 琳 張冰心 寇懷云(125)
??谑兄行某菂^綠色開放空間公平性評價…………韓姝堯 何榮曉 王 菲 張 樂 周 鵬(133)
冠頂式步道環境感知評價體系構建………………………………吳元晶 費馨慧 鄭涵青 楊喻明 陳健翎 任 維 黃啟堂(139)
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三生”空間適宜性評價與優化…………沈佳歡 張亞平 殷碧雯 徐 斌(146)
內蒙古高校綠地營建因子分析……………………………………………郝柄達 段廣德 張雪婷(153)
城市綠地花粉暴露特征與致敏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肖 蘭 王晨鈺 宋天園 馬云飛 劉 博 岳麗君 唐 麗(159)
近10年城市綠色空間與心理健康國際研究進展——理論框架、對象、測量工具與指標………翟宇佳 范彬彬 霍鈞資 貢若玉 施 澄(168)
猜你喜歡景觀評價景觀別墅現代裝飾(2021年6期)2021-12-31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火山塑造景觀小學科學(學生版)(2020年12期)2021-01-08沙子的景觀小學科學(學生版)(2020年7期)2020-07-28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少年漫畫(藝術創想)(2020年12期)2020-06-09景觀照明聯動控制技術的展望照明工程學報(2016年3期)2016-06-01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19期)2015-03-01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中國工程咨詢(2015年2期)2015-02-14再看三峽景觀中國工程咨詢(2014年6期)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