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增輝,劉向華
(1.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合肥工業大學,安徽 合肥 230009)
黨的十九大首次將“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黨代會報告;
同時,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強調要“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202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進報告。這不僅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生態文明意識,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也表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黨和國家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一世界難點問題提供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中,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一個“兩難”問題[1],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上世紀80年代,有著1 000多人口的余村作為當時浙江省安吉縣最大的優質石灰巖開采區,村集體收入每年達300萬元。但是因為環境污染和山體破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們生活得并不安樂。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2003年起,余村開始陸續關閉礦山、石灰窯和水泥廠。村集體收入出現斷崖式下降,村民人均收入也受到很大影響。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余村進行調研,他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余村指出一條轉化路徑。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截至2021年底,山清水秀的余村村集體收入超過800萬元。余村不僅是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更是其成功實踐的生動范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三個階段[2]。第一階段“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主要是指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自然資源和能源,導致環境惡化,甚至帶來文明的消亡??v觀古今中外文明發展過程,可以發現不少曾經一度輝煌燦爛的古文明,均因為環境的惡化導致消亡。如瑪雅文明的覆滅、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坍塌、樓蘭古國的消失都是這一階段的犧牲品[3]。第二階段“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凸顯出來,人們開始了反思,逐漸意識到環境才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但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取舍依然還是一個矛盾問題。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在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中,習近平認識到“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者并非是矛盾的對立面,而是辯證統一的,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綠水青山”可以帶來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此后,兩者的關系進入第三階段,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三個階段反映的是人們自然觀和發展觀的逐漸轉變,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關系不斷完善的歷史過程[4]?!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結合時代背景,汲取東西方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智慧,通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科學理念。
在不斷融合和實踐的基礎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步深化完善,開始走向世界。第一次在全球媒體上公開發布是2013年9月7日,當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后,回答學生提問:“關于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對矛盾如何選擇”時,習近平強調,中國明確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5]。
這段話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體現了“統一性”特征?!凹纫鹕姐y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6]。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和諧統一,才能彼此成就。
第二個層次: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沖突的時候,如何選擇?“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優先性”特征。這一闡述凸顯了中國綠色發展的決心,為經濟發展劃定了生態保護的紅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經濟發展,回到農耕社會,優先性的目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7],因為“綠水青山”可以帶來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
第三個層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蘊含了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即“轉化性”特征。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綠水青山”將發揮越來越多的潛在價值,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三個層次逐層遞進,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共生的新路徑,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8]的道理,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條實現發展與保護共贏的新路徑。
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著實踐。安徽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安徽省生態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優美,一個“徽”字集山、水、人、文于一身。同時,安徽省也是一個人口大省,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長久以來,粗放式發展方式和資源依賴的慣性特征,致使全省生態環境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仍然存在。濱江而建的城市群,產業結構多是重工業唱主角,鋼鐵、有色、石化占比較大,既是傳統工業化的優勢區,又是生態環境的承壓區。煤礦資源雖然豐富,但不少礦井已經進入開發中晚期,后備資源不足,資源日益枯竭。如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共存,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統一,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更高質量、更快發展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9]。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安徽省從“三性”特征出發,對應三條路徑,致力于打造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根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統一性”要求:“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對于一些傳統高能耗企業,不能為了“綠水青山”就進行“一刀切”式的全部淘汰。為此,安徽省打出轉型升級組合,推行低碳發展,發展清潔能源,實施循環發展,倒逼經濟生態化。
推行低碳發展。黨中央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雙碳”目標,要求在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中部省份,安徽省仍然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期,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還是以傳統發展方式為主,資源能源消耗較多,碳排放慣性大,雙碳目標的提出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因此,需要以減碳來倒逼產業結構轉型。一方面,在傳統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進一步提高行業標準,高質量、高要求、高標準推進現有產業發展轉型,大力發展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碳技術;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布局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好、碳排放少的行業。同時,積極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一方面,在供給側發力,重點布局一些重要領域,如工業、交通、建筑、電力等行業,控制化石能源的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速各行業脫碳技術的推進,發展既有節能效果又符合低碳轉型發展方向的節能新技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構建安全、穩定、經濟的能源系統;
另一方面,在需求側轉向智慧化和高效化,倡導綠色消費,讓群眾認可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從而轉變傳統消費方式,促進市場主體進行能源結構向低碳轉型,逐步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零碳能源體系[10]。
發展清潔能源?!栋不帐【G色發展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加大對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動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的綜合利用。積極發展光伏發電,重點選擇光照資源比較好的皖北和皖江地區,因地制宜建設地面光伏電站,并加強地面光伏電站規劃管理;
穩妥推進風電開發,加強對全省風能資源的勘察評價,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選址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對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統籌規劃,重點支持灘涂、低丘地區風電開發,嚴格控制山區風電項目建設,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確保風電開發與環境協調發展;
擴大生物質能利用規模,鼓勵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氣炭電熱聯產聯供,支持開展生物質能源與其他清潔能源互補;
有序推進水電開發,提高地熱能、空氣能應用水平,抓住國家推進南方城市集中供暖的機遇,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
同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引領,發揮企業在光伏產業上的生產制造優勢,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產業。
實施循環發展。201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扎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實施方案》,強調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求把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3R”原則貫穿到企業經濟發展的各流程和全過程,推動企業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對資源環境造成影響。同時,科學實施垃圾分類。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4]。目前,安徽省生活垃圾正在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遞增,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2019年10月,安徽省住建廳聯合多部門印發了《安徽省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構建覆蓋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全鏈條的垃圾分類體系。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和引導,在生產和流通環節中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加強科學分類投放,完善分類運輸系統,加快完善垃圾分類收集站點。按照《“十三五”安徽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至2025年底,基本實現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出,當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相沖突的時候,必須要堅持“優先性”原則:“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為安徽省經濟發展劃定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紅線。
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2013年12月4日,省政府印發了安徽省歷史上第一部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全省14.01萬km2的國土面積劃分為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對未來發展設置底線。2019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要求,安徽省劃定三大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保護并嚴守三大紅線,從而解決開發和保護之間的界限矛盾。健全和完善林長制、河長制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等,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016年12月起,安徽省先后印發了《安徽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安徽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和《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納入干部提拔或問責的重要內容之一,轉變傳統的唯GDP的政績觀,健全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壓實責任,強化擔當。
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安徽省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要進展。2018年7月16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的污染防治。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問題導向,開展十大專項行動,以污染最為嚴重的秋冬季作為重要防治時段,以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PM2.5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做好源頭防控,持續抓好“五控”:重點“控煤”、全面“控氣”、現場“控塵”、有效“控車”、網格“控燒”,加強多方合作,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2020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25%。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以問題為導向,實施巢湖綜合治理,全面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加大淮河治理力度,深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
重點做好“五治”:治理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黑臭水體治理,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2020年1至9月,安徽省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4%,優于年度目標9.5個百分點,地表水水質達近年來最好水平。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安徽省明確重點做好“五推”: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土壤環境管理,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推進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推進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土壤風險管控,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安徽省于2019年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為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實施分類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2017年安徽省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專項小組辦公室印發《“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程施工方案》明確規定,以“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引領,扎實推進安徽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作。2021年7月,安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五大森林行動”:以生態安全保障為核心的平安森林行動,以科學綠化、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健康森林行動,以增加固碳能力、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為核心的碳匯森林行動和金銀森林行動,以生態優勢充分發揮為核心的活力森林行動。
202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安徽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提出12項重點任務,以40項重大工程為引領,構建全省“9+3”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體系,并提出19項具體支撐政策,構建分工協作的生態保護修復新機制。計劃到2035年,安徽省“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和服務功能顯著提高,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統一有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安徽省在生態資產存量(綠水青山)向生態資本增量(金山銀山)轉化的過程中,探索出一條“環境優化增長”之路。首先是進行科學評估,建立生態核算機制;
其次是因地制宜,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機制,同時還要科學建立“金山銀山”對“綠水青山”的反哺機制,推進生態經濟化[11]。
科學評估,建立生態核算機制。圍繞生態資產保值增值,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只有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界定,摸清家底,政府才能精準施策。2016年6月安徽省出臺《安徽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首先,在宣城、蚌埠等地開展試點,編制水資源、林木資源、土地資源的負債表,建立自然資源存量表,了解自然資源變化動態,以此作為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以及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等制度的重要依據。其次,對自然資源進行多維度確權。2020年4月,安徽省出臺《安徽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對全省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確權,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有利于推動建立權責清晰、歸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最后,對自然資源進行價值評估?!熬G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關鍵環節就是生態價值評估,它不僅可以加強對自然資源科學管理和利用,也將進一步提升科學決策水平。經環保部環境規劃院評估,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計246.5億元,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量64.5億元[9]。這一評估對黃山市樹立綠色GDP的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著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通道[12]。安徽省自然風光優美,如何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也發展好“金山銀山”?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綠色新動能,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是當務之急。首先,關鍵少數是基礎。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化過程中,帶領人民群眾持續不斷地做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工作,有恒心、有信心、有決心的領頭人是關鍵。其次,因地制宜是核心。安徽省南北地形特點、自然環境、人文特色差異較大,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發展特點,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優勢發展生態經濟,提高生態產品的內在價值。如皖南山區的旌德縣依托優美的環境,一手抓打造健康產業,一手抓聚集人才人氣,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使得生態經濟化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長江下游的蕪湖市灣沚區依托產業優勢,推動傳統產業“變綠”,實現生態資源“變現”。截至2020年9月,全區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89.2%,戰新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7.3%,集聚發動機、通用整機、航電、螺旋槳等產業鏈項目50余個,年產值超130億元。最后,制度創新是重點。打破發展思維定式,敢闖敢干,勇于擔責,推陳出新。如安徽省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林長制、河長制的探索等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建立“金山銀山”對“綠水青山”的反哺機制?!熬G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筆豐富的財富,但是對于部分禁止開發區內利益受損的老百姓來說,就是苦守綠水青山卻無緣金山銀山,因此科學建立“金山銀山”對“綠水青山”的反哺機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13]。安徽省計劃通過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生態有償使用制度、生態損害賠償機制等方式體現生態價值,為此,先后出臺《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和《安徽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調節“綠水青山”保護者與“金山銀山”受益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如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浙江省每年為這一江凈水支付給安徽省上億資金,也成為我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做的比較好的范例?!鞍不粘刂菰铝梁称髽I水污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入選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企業負有治污責任,這就解決了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形成一套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做法。由此可見,生態補償賠償制度不僅僅是一種環境經濟手段,也是社會發展的調節手段,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環境,實現不同地區和不同利益群體的和諧發展。在建立生態補償賠償機制過程中,也要警惕簡單粗暴的“一賠了事”或者“一補完事”,只有基于市場規律和原則建立科學的反哺機制,才能促使生態產品(服務)受益者自發對生態產品(服務)提供者進行等價值的有償支付。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安徽考察,對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方面做出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但是,縱觀全國各地,包括安徽省部分區域在內,依然存在不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困境,部分地區或“苦守綠水青山無緣金山銀山”,或“有了金山銀山丟了綠水青山”,或“既無綠水青山也無金山銀山”。未來還需要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持續指引下,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猜你喜歡銀山金山綠水青山從“天人合一”到“綠水青山”讀者欣賞(2022年8期)2022-09-16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綠水青山正成為金山銀山云南畫報(2022年3期)2022-04-19國外是如何保護“金山銀山”的文萃報·周二版(2021年31期)2021-09-13綠水青山黃河之聲(2021年6期)2021-06-18金山農民畫書城(2020年1期)2020-01-15佐渡金山祭三快樂學習報·教研周刊(2020年11期)2020-01-03綠水青山人大建設(2019年11期)2019-05-2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峽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綠水青山海峽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搶險當金山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