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專家系統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9 02:31:35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比較橋梁建設項目的鑒識作為一個典型的灰系統反問題,其分析求解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如何解決解的適定性問題.灰系統的數學物理方程僅由微分方程很難唯一地確定反問題的解,常常需要附加條件,而且即使附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專家系統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專家系統論文【五篇】

      專家系統論文范文第1篇

      比較橋梁建設項目的鑒識作為一個典型的灰系統反問題,其分析求解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如何解決解的適定性問題. 灰系統的數學物理方程僅由微分方程很難唯一地確定反問題的解,常常需要附加條件,而且即使附加條件能夠唯一確定解,還需要解決解的適定性問題. 其一般數學模型如下:假設 F 和 U 均為度量空間 ( 分別稱之為解空間與數據空間) ,算子 A: FU映 F 到 U. 則反問題可以寫成算子方程的形式:Az = u,( z ∈ F,u ∈ U) . ( 1)式 ( 1) 中: A 可為積分算子、微分算子或矩陣 ( 有限秩算子) . 當由已知的 A 和 z 求 u 即為正問題,而在已知 u 和 A 或僅知 u 的情況下反求 z 或 z 和 A 的情況即為反問題. 式 ( 1) 即為反問題的一般數學框架.在式 ( 1) 中,假設 ρF 和 ρU 分別是空間 F 和 U 的度量,算子 A: FU是線性或非線性映射,假如問題同時滿足下述 3 個條件則稱其為適定的.1) u∈U,都存在 z∈F 滿足方程 ( 1) ( 解的存在性) .2) 設 u1,u2∈U,若 z1和 z2分別是方程( 1) 對應于 u1≠u2的解,則 z1≠z2( 解的唯一性) .3) 解相對于空間偶 ( F,U) 而言是穩定的 ( 解的穩定性) ,即ε > 0,δ( ε) > 0 只要ρU( u1,u2) ≤ δ( ε) ,( u1,u2∈ U) .( 2)便有ρF( z1,z2) < ε,( Az1= u1,Az2= u2) .( 3)問題的適定與不適定與 A、F、U 都有關,以上 3 個適定性條件具有相當的實際背景,其條件非常嚴苛,實際工程問題往往因為存在系統不確定性、模型不確定性、觀測數據不確定性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反演結果具有較大的離散性.工程反問題的求解上,除了通過數學和物理的手段想方設法解決非適定性問題的計算穩定性外,另一種方法則是人工神經網絡方法. 該方法求解過程不嚴格受制于適定性 3 個條件的制約,較大提高了反問題求解的可能和接受程度. 對于灰色甚至黑色的系統問題,神經網絡方法較之復雜困難的數值方法更容易逼近問題的解.橋梁工程事故的鑒識問題事實上是一個灰系統反問題,要建立起能夠精確描述二者關系的數學模型,并獲得該方程解的適定性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借鑒其它科學領域解決灰系統問題的做法,采用神經網絡的方法來尋找其規律是較為合適的.

      2 、鑒識專家系統的框架

      設計人工神經網絡方法其本質是基于歷史經驗模擬人腦的經驗性判斷,應用人工神經網絡方法來模擬大型橋梁建設項目的鑒識反問題,其實質就是建立人工模擬的專家鑒識反應. 但是,如果每次鑒識都需要重新建立和訓練合適的網絡,無疑將每次鑒識都孤立化,不利于鑒識工作的傳承發展,并且不便于維護和發展該網絡. 為了提供更智能、更友好的鑒識平臺,以神經網絡作為分析推理的核心模塊,將解決鑒識工程反問題的所有過程集成為一個可完善、可補充、可檢驗、可查閱、可訓練、可計算分析的系統,這就是可用于解決鑒識反問題的專家系統.由于專家鑒識系統需要長期地收集和管理數據庫和訓練更加成熟的網絡,為了便于長期的管理和維護,選用具有高效的數據庫管理功能的 VFP ( Visual FoxPro) 語言來建立可視化的專家系統界面,協助工程師在鑒識過程中收集橋梁建設項目的鑒識樣本和輸入鑒識數據,并與神經網絡工具 MATLAB軟件進行嵌套,實現分析過程的可視化,使得專家系統的界面更加友好和直觀.橋梁建設項目的專家鑒識系統主要由3 個模塊構成:1) 基礎數據模塊,提供了進行橋梁鑒識信息的輸入、維護.2) 神經網絡模塊,調用神經網絡程序,利用樣本庫進行網絡訓練和鑒識分析.3) 系統維護和系統幫助模塊,為用戶提供系統基本維護工具,提供軟件使用說明和用戶幫助.其中,基礎數據模塊和神經網絡模塊是核心部分. 基礎數據模塊包括橋梁常見破壞數據庫、橋梁破壞登記數據庫、工程階段風險數據庫、專家責任意見數據庫以及數據庫的綜合查閱 5 個窗口.神經網絡模塊包括神經網絡訓練、錄入待算數據,計算源碼管理以及神經網絡計算 4 個窗口. 該模塊是專家鑒識系統的推理分析的核心模塊,用于實現神經網絡方法對專家鑒識過程的模擬.專家鑒識系統的核心是基礎數據模塊和神經網絡模塊,而這兩個模塊分別基于 VFP 和 MATLAB語言而實現的,要建立完善友好的專家鑒識系統,需要實現這兩個語言程序之間函數的相互調用.VFP 語言用于實現可視化的專家系統界面,便于用戶進行樣本的收集、完善和登記,以及輸入鑒識初始資料所需,并最終將 MATLAB 神經網絡訓練、檢驗及鑒識的結果在可視化界面上進行直觀的指示,方便操作用戶的查詢、檢索. 而 MATLAB 則用于神經網絡的計算和模擬,可調用 VFP 建立的數據庫,使用專家系統所收集到的樣本,進行訓練和檢驗,以及進行所指定的鑒識工作. VFP 和 MATLAB 的程序關系如圖 1 所示.。

      3、 系統知識數據庫模塊的構建

      本專家鑒識系統是基于 VFP 平臺開發的,因此系統中的基本信息資料以基礎數據庫的形式存在,并可在系統中實現實時保存和更新,程序流程如圖 2 所示.本系統的專家知識庫在基礎數據模塊中建立,包括橋梁常見破壞、橋梁破壞登記、階段風險和專家意見 4 個分項數據庫.

      1) 橋梁常見破壞數據庫,主要用于對橋梁各主要構件的常見破壞現象進行歸類管理,便于在鑒識過程中對破壞進行識別. 每一條破壞現象信息均包括橋梁型式、結構位置、破壞構件、構件的重要性系數、破壞形式、破壞形式對事故的貢獻度、構件型式、破壞現象、該破壞現象對構件健康的影響度,以及造成該破壞的原因和機理. 該數據庫的構建將作為橋梁破壞判斷和評價的依據. 因此,該數據庫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專家評價的可靠性,需要在長期的鑒識實踐中進行不斷地補充和維護.

      2) 橋梁破壞登記數據庫用于橋梁破壞事故發生后,專業鑒識人員對事故現象進行調查的結果登記,以及專家對破壞的實際情況依據破壞的等級、破壞的影響度、破壞的貢獻度、破壞構件的重要性進行分項評價,并給出考慮權重之后的量化的評價意見,即破壞分值. 橋梁破壞登記數據庫是最為重要的橋梁破壞信息集成,在長期的鑒識實踐中,應不斷地進行更新和補充,以增加神經網絡的訓練樣本,提高網絡精度.

      3) 階段風險數據庫是對橋梁全壽命期內立項、設計、概預算招投標、施工、運營維護、報廢拆除 6 個典型階段可能發生的風險類型,以及風險源注冊,作為專家責任意見的評價依據.

      4) 專家意見數據庫是根據橋梁破壞登記數據庫中,鑒識工程師對橋梁破壞現象調查的登記項目,依據階段風險責任數據庫中事故發生階段的可能風險構成及風險貢獻程度,并考慮各破壞項目的機理和成因,而對橋梁個案的破壞相關責任做出的評價. 該數據庫包括橋梁的破壞信息、破壞的責任方、責任說明、貢獻程度、個案的貢獻權重以及最后的責任比例. 責任比例 Pi遵循式 ( 4) .Pi= αixi/ ∑αixi. ( 4)式 ( 4) 中: xi為參與方貢獻程度,依據各工程參與方對該階段事故風險的貢獻能力進行定義; αi為貢獻權重,依據橋梁破壞個案實際,對各工程參與方的風險貢獻進行評價.

      4 、系統神經網絡仿真模塊構建

      專家知識數據模塊中所構建的專家知識庫,還需要專門的智能網絡對其進行仿真,將所模擬得到的經驗知識用于未來的專家判斷. 為此,本系統開發了第 2 個核心模塊即神經網絡模塊,該模塊包括4 個管理窗口.

      1) “神經網絡訓練” 窗口用于在專家系統中調用 MATLAB 程序,利用基礎數據模塊不斷更新和完善的破壞登記紀錄所形成的破壞樣本數據,對網絡進行訓練.在該窗口可對基于 MATLAB 軟件二次開發的橋梁建設項目鑒識神經網絡程序進行直接的調用和運行,使得神經網絡模塊可以繼承基礎數據庫模塊所建立的專家知識樣本庫,并利用樣本庫對網絡進行學習訓練,以形成成熟的智能網絡.神經網絡的專家系統,其學習訓練程序流程如圖 3 所示.

      2) “錄入待算數據” 窗口用于對需要進行鑒識的案例數據進行整理和錄入,與專家數據模塊中的橋梁破壞登記窗口形式一致,最終在后臺形成可為 MATLAB 程序調用的 “data. txt”數據文件.3) “計算源碼管理” 窗口用于在 VFP 界面中直接對神經網絡源程序進行調用、修改,并可以直接進行試算檢測.考慮不同的案例對分析的精度和范圍可能不同,為了方便網絡的源碼管理,還單獨建立了神經網絡的計算源碼管理窗口.

      4) “神經網絡計算”窗口,用于利用訓練成熟的網絡,對被鑒識對象的破壞信息所形成的數據進行模擬和仿真,給出網絡的鑒識分析結論,主要包括各工程相關責任方的事故責任構成,責任權重,責任比例,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和非經濟損失的責任評價. 神經網絡的計算分析流程如圖4 所示.其算法通過檢驗后,可用于橋梁破壞責任和損失的評價分析.經過破壞調查后,對橋梁的破壞情況進行錄入整理,就可以在 VFP 界面上利用訓練成熟的神經網絡對其進行鑒識分析,通過智能計算,判斷其風險源的構成情況,在事故經濟損失調查的基礎上,給出經濟損失和非經濟損失的責任分配意見.

      5 、結論

      專家系統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學位論文;
      網絡評審系統;
      研究生教育

      作者簡介:黃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莊鐵道大學研究生學院,講師;
      王書海(1969-),男,滿族,河北承德人,石家莊鐵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河北 石家莊 050043)

      基金項目:本文系石家莊鐵道大學“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課題編號:11020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4-0149-01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反映研究生學術水平和指導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各研究生培養部門都建立了相應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審上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特別是對全部或部分論文實行匿名評審,把匿名評審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的主要措施之一。[1]匿名評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論文評審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但與此同時,匿名評審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問題。[2-6]

      一、當前研究生匿名評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審周期長

      匿名評審的一般流程是:論文送審院校研究生學位管理人員聯系對口院校并將論文寄送至這些院校(以下簡稱“受托院?!保?,由受托院校研究生管理秘書將送審論文下發給各學院教學秘書,各學院教學秘書再將送審論文送給評審專家,評審專家評審論文后將學位論文評閱意見返回給教學秘書,教學秘書再將論文評閱意見郵寄給委托評審院校。如此繁雜的評審流程,即便是在各環節都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約1個月的時間。如果出現意外,送審時間要2個月,如此長的評審時間也擠占了不少學生完成論文的時間。

      2.管理成本高

      論文在評審過程中均是人工傳遞,自動化程度低,且每份評閱論文均以打印稿形式郵寄,既浪費紙張,又不便郵寄。據調查,各高校學位論文送審費多為130~150元/生,其中管理成本占30~50元/生。這些管理成本是完全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降下來的。

      3.很難找到合適的評審專家

      由于評審工作環節多,有些院校嫌評審費少,不愿接收外審論文。另外,由于評審專家一般只在受托評審院校內找,且多是由研究生教學秘書安排,對有些論文而言,很難找到合適的評審專家。

      4.評審質量難以保證

      由于對評審專家沒有任何約束機制,不少專家在論文評審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加之很難找到特別合適的評審專家,故論文評審質量難以保證。

      5.保密工作困難

      保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評審結果的客觀、公正。由于評審過程均是人為操作,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支持,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保密責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也給這些工作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

      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提供了解決途徑[7,8]

      首先,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位論文的網上評價提供了技術保障。由于網絡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通過網絡可以使更多、更權威的專家投入到學位論文評審當中,學位論文信息可以在網上快速流轉,保證了評審工作的時間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位論文信息提供了多方位的展示平臺和快速的處理能力。

      其次,學位論文評審需要網絡信息技術作支撐。評審程序是否科學嚴謹,評審過程是否透明,評審專家是否有權威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網絡信息技術作支撐。在技術方面,基于Web的程序設計開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比較經典的開發模式如采用B/S(Browser / 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架構,以基于.NET Framework4.0版的Visual Studio2010作為軟件開發平臺,以作為服務器端開發工具,開發語言選用C#,以SQL Server2008作為后臺數據庫,利用數據庫訪問技術對數據庫進行管理操作等。這些技術為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的開發提供了支撐。[9]

      最后,通過建立學位絡評審系統可以進一步規范評審程序,及時通報評審信息,從技術上保證評審的公平、公正、公開,從時間上盡量減少送審工作各環節占用的無謂的時間,給學生留夠充足的完成論文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實現論文完成即可送審的目標。

      三、構建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

      各高校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各省間的學位論文管理細則的差異也比較大,因此,建立一個通用的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的可能性較小。[10]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建立省級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共享平臺。因為同一省份內的各高校聯系較多,在省學位辦的統一領導下,各高校針對研究生學位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也比較一致,這是建立省級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共享平臺的基礎。從分析河北省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業務流程出發,開發了一套能滿足河北省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需要的、本土化的、人性化的、可定制且安全性高的學位論文評審工作平臺,研究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需求分析

      在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基本模式和要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學位絡評審工作的業務流程、數據模型以及系統總體功能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描述,為系統的總體設計打下了基礎。

      2.總體框架的設計和系統功能的實現

      根據需求分析,評審系統劃分為學位論文管理、評審專家管理、論文評審和綜合管理四個功能模塊。綜合管理是整個系統的支撐模塊,學位論文管理和評審專家管理兩個模塊為論文評審模塊,分別提供論文和專家。

      3.數據庫數據模型的建立

      通過建立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及論文-專家關系數據模型,設計出合理的數據結構和存儲機制,為數據庫建立和系統實現提供了數據支撐。

      4.專家信譽評價模型的研究與實現

      評審專家的信譽直接影響到學位論文評審結果的質量。通過構建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信譽評價模型,以及對評審專家的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確定權重值來實現評審系統中專家的信譽度評價,為學位論文評審遴選專家提供了參考,促進了學位論文評審工作的健康發展。

      5.系統網絡安全的研究與實現

      學位論文評審綜合業務處理平臺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安全可靠的支撐網絡環境,根據學位論文評審業務的應用環境和實際需求,從網絡信息安全角度構建可靠的學位論文評審網絡支撐平臺,為學位論文評審系統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建立一套先進的、跨院校的、涵蓋各學科的學位絡評審系統不僅為各高校提供了通用的、便捷的學位論文評審管理平臺,而且對規范論文評審、縮短評審周期、減少評審費用、提高論文質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蘇日娜.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制度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2009,18(1):25-27.

      [2]王則溫,趙張耀.關于博士學位論文評審有關問題的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3):38-41.

      [3]高立蘭.我國學位論文抽檢制度研究[D].長沙:湘潭大學,2011.

      [4]郭垂根,李春英,崔麗春,等.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過程中相關主體分析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14(1):43-45.

      [5]何剛.博士學位論文評價系統的解釋結構模型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55-57.

      [6]封旭紅.學位論文盲審區域合作的實踐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7]李紅梅.高校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08.

      [8]張德勤,龔道華,楊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網上評閱的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專家系統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專家系統;
      實踐能力評價;
      大學生

      專家系統是一個具有大量的專門知識與經驗的程序系統,它應用人工智能和計算機技術,根據某領域一個或多個專家提供的知識和經驗,模擬人類專家解決一些復雜問題。

      一、學生實踐能力

      1.一般實踐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動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等。

      2.專業實踐能力:主要指大學生在專業領域中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綜合實踐能力:指完成復雜任務和解決新問題所具備的實踐能力,常常涉及技術、經濟、社會、環境、心理等各種因素,不僅要綜合運用一般實踐能力和本專業實踐能力,還要學會運用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二、評價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1.系統結構?;趯<蚁到y的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系統(如圖1),是以個人基本信息模塊提供的信息作為基礎,結合實踐課程成績進行綜合分析,最后評價出學生的實踐能力。系統主要由知識庫、綜合數據庫、推理機、解釋器、知識獲取機構和人機接口組成。

      (1)知識庫與知識的表示。知識庫是專家系統包含領域知識的部分,包括各種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知識和學生實踐能力評價規則。知識庫可以隨時查詢、修改、刪除、更新和擴充。本系統的基本知識不僅包括學生的國家、民族、籍貫、學歷、英語水平、計算機水平、證件類型及號碼、獎罰情況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學生不同學習階段參與實踐活動的地點、時間、單位、部門及實踐成績等信息。

      為便于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通過知識表示方法將知識描述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形式。知識表示方法主要有一階謂詞邏輯表示法、產生式規則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語義網絡表示法、面向對象表示法、過程表示法和基于神經網絡表示法等等。本評價系統選用產生式規則來表示知識。產生式規則表示法主要表示具有因果關系的知識,其基本形式為:PQ 或 IF P THEN Q。

      其中P是產生式的前提條件,用于指出該產生式是否可用的條件;
      Q是產生式的后件,是一組結論或操作,用于指出當前件P被滿足時,可以得出的結論或應該執行的操作。例如:IF動手能力很好,獨立生活能力強,合作交往能力優良,表達能力非常好;
      THEN 一般實踐能力水平高

      (2)推理機制。推理機制是專家系統的知識處理器,將工作內存中的事實與知識庫中的領域知識相匹配,以得出問題的結論。推理方法主要有四種:正向推理、反向推理、混合推理和雙向推理。正向推理屬于事實驅動推理,在一般基于產生式規則的專家系統中,多數采用此種推理方式。本文研究的基于專家系統的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系統即采用基于模糊理論的正向推理。

      (3)解釋機制。專家系統能夠解釋本身的推理過程和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以便讓用戶能夠了解推理過程和專家知識。推理機制根據知識庫中的知識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推理,得出測評結論。同時,系統啟動解釋機制向用戶顯示該結論的依據和推理過程。

      2.系統功能。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系統通過用戶提供的一些基本信息,產生出不同類別的能力測試體系,被測試者只需要簡單的回答一定數量的問題,系統推理機根據用戶提交的答案結果進行計算與推理,再結合其實踐環節所取得的成績,最終得出被測試者實踐能力所處的水平,并給出相應解釋。通過評價系統,學校、用人單位、學生都可以了解學生的整體實踐能力,從而隨時對教學結構與模式做出調整與改進。

      三、結語

      專家系統已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與應用,其理論和實踐都已經相當成熟,在控制和推理方面的優勢也非常突出。利用專家系統的優勢和特點,將其合理地運用到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系統中,使得測評時間大大縮減,同時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降低了人才評價的費用。若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系統能與學校學生資源管理系統集成,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很高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專家系統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自由曲面;
      研拋;
      專家系統;
      Visual C++;
      推理機

      中圖分類號:TG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15-0016-02

      采用數控和CAD/CAM等先進制造技術,已基本能夠實現模具曲面形狀加工的自動化,但最后的光潔度精加工還依靠手工操作,這種手工操作一般是研磨-測試-研磨,模具產品的一致性差,研磨工時占整個模具制造的37%~42%,在中國這個比例約為50%,極大地制約了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由于研磨知識和技術的體系化比較欠缺,這嚴重地影響著整個研磨過程的自動化和高效化,因此將研磨加工的知識和技術加以科學的分析,開發一套專家系統,這樣即使對研磨加工不熟悉的操作人員,也能正確地選擇研磨工具,合理有效地設計研磨工藝過程。本文通過解析熟練研磨工的經驗、研磨理論等知識,初步建立了自由曲面研磨專家系統的框架。

      一、研拋的工藝過程

      研磨加工是在形狀加工之后,使用一定粒度的研磨工具將形狀加工中的殘余留量、表面劃痕去除,降低表面粗糙度,獲取所需要的平滑表面的一種加工。有經驗的技師依賴他的經驗通過選取不同的研磨工藝參數和工具來獲取所需要的表面效果。將這些研磨工具以一定的順序組合加工,在最短的加工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加工要求。當研磨工具超過預設的閾值時,進行更換,直到獲取所需要的表面狀況。

      二、研拋專家系統

      (一)專家系統的結構

      研磨加工專家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核心部分是知識的獲取、存放專門知識的知識庫和利用知識庫解決實際問題的推理機。如果輸入表面粗糙度的起始值和目標值,系統根據知識庫中的實驗數據庫、專家知識和已建立的數學模型等方法進行推理、判斷,從而得到合理的研磨力、主軸轉速、進給速度、研磨次數和研磨工具。研磨加工專家系統是基于VC和SQL軟件建立的,其中VC作為專家系統的開發工具,SQL用于知識庫和推理機的建立和管理。

      (二)專家系統的知識庫

      研磨的知識庫包括一些從實驗獲得的數據庫、專家的經驗知識和已建立的模型等。根據我們所描述模型的特點,采用基于規則的符號化的方式。知識庫是研磨加工的專家系統中的關鍵問題,也就是如何獲得研磨次數與表面粗糙度/表面劃痕的關系曲線。

      1.知識的獲得。為了獲得最佳研拋順序,結合各種研拋工具實驗、通過解析研拋工人的經驗和研拋理論,可知研拋工具和研拋時間起重要作用。

      2.知識的表現。知識表現數據庫if[曲面片的類型+研拋前表面粗糙度的最低值+研拋前表面粗糙度的最高值]then[研拋工具類型+研拋工具粒度+可達到的表面粗糙度+粗糙度衰減系數+S/V+研拋壓力]。

      3.評價標準:在一定表面質量的前提下,研拋時間最短或研拋次數最少。

      (三)推理機

      專家系統通常以離線方式工作,而專家控制系統需要獲取在線動態信息,并對系統進行實時控制。如果輸入曲面片信息、模具曲面片表面粗糙度的起始值和目標值,系統根據知識庫中的曲面片的類型、實驗數據庫、專家知識和已建立的數學模型等方法進行推理、判斷,從而得到合理的研拋工具、研拋力、主軸轉速、進給速度和研拋次數。

      采用Visual C++ 6.0軟件,在Windows2000/XP操作系統上編譯通過。

      正向推理機Respond

      void Respond()

      {

      清空中間結果表

      do{

      if(此條件規則的Have Use標記為“N”//此規則的Partl~Part都在事實表中){

      把這條規則的編號存入中間結果表

      }

      滾動到下一條規則

      }while(未到規則表尾)

      if(中間結果表非空//事實表中沒有結論表中的結論){

      在中間結果表中按沖突消解的原則選擇一條規則

      在規則表中給這條規則作標記

      將這條規則的結論加入到事實表中

      Respond( );

      }

      }

      在推理過程中使用while控制的原因是保證在每一輪推理過程中將所有可用的規則選中,然后進行沖突消解。

      三、結論

      本文根據研拋理論知識及研拋工藝過程,初步建立了模具自由曲面研拋的專家系統框架,為實現自由曲面研拋的自動化和高效化提供一些依據。

      參考文獻

      [1]Srivastava A K,Rogers D B,Elbestawi MA.Workpiece burn and surface finish during controlled force robotic disk grinding[J].Int.J.Mach.Tools Manuf,1992,(32).

      [2]Weule H,Timmermann S.Automation of the surface finishing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dies and moulds[J].Ann.CIRP,1992,(39).

      [3]Zhan J.M,Zhao J,Xu S X,Zhu P X.Study of the contact force in free form-surfaces compliant EDM polishing by robot[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2,129(1~3).

      [4]王敏杰,宋滿倉.模具制造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5]蔡自興.智能控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6]Ahn J H,Shen Y F,Kim H Y,et al.Development of a sensor information integrated expert system for optimizing die polishing[J].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01,(17).

      專家系統論文范文第5篇

      1、厚積薄發,平時多做有心人

      從系統分析師考試大綱可以看到,系統分析師對考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考查的知識面很廣。但分析歷年考題可以發現,雖然考試知識面廣但考試內容并不是很深。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積累,經常通過網絡、講座、學術會議等途徑及時了解一些流行技術熱點和業界最新動態。

      2、多做項目,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如果說平時積累的各個知識點是一粒粒寶貴的珍珠的話,那么項目經歷則是將這些珍珠串聯起來的一根紅線?!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軟件工程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非常強的專業,如果沒有參加過完整的實際項目,就難以從根本上理解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就難以真正領會軟件工程的思想精髓。同時,在做項目時還要勤于思考,無論是作為主持者還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程序員,都應該去潛心思考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的優點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如果你是設計師的話你又會怎樣設計?經常做這樣的換位思考,會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積累豐富的項目經驗,這對下午一的考試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3、注意提高個人文檔編寫能力

      一些軟件工程師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只喜歡鉆研具體的技術點而不注重提高文檔編寫能力。他們的一個通病是做得多、寫得少,在某一個具體的技術領域上往往表現得非常優秀,但寫出的文檔質量實在難以恭維。作為一個合格的系統分析師文檔編寫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也是下午二考試的考點。

      文檔編寫能力不僅對于應試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實際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應當在平時多做這方面的訓練,多思考、多動筆,努力提高自己文檔編寫能力。

      4、掌握評卷專家心理,注意論文寫作技巧

      在下午二的考試中,應注意把握評卷專家的心理狀況。根據希賽IT教育研發中心的著名軟考專家張友生所說的,評卷專家不可能把你的論文一字一句地精讀,要讓他短時間內了解你的論文內容并認可你的能力,必須把握好主次關系,論文的組織一定要條理清晰。一般說來,項目概述部分評卷專家會較認真看,為讓評卷專家對你所做的項目產生興趣,這里可適當吹捧。在論文陳述部分應當按主次關系分條進行陳述,首先最好開門見山指出你所采取的措施,然后指出你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有何優點,克服了以前做法的哪些缺點等等。在分條陳述時最好一個問題一個自然段(自然段千萬不要過長),在每個自然段首先要有一個主題句,主題句簡明扼要地描述本段的中心思想。

      在論文撰寫中,切忌大談空洞的理論知識或不懂裝懂,以專家的姿態高談闊論。應當將重點放在匯報你自己在項目中所做的與論題相關的工作,讓評卷專家相信你確實做過這方面的項目而且達到了相應水平。

      在下午二考試時間的分配上,建議首先花3——5分鐘根據個人特長選定題目,然后花10—15分鐘左右整理一下所掌握的素材,列出提綱,即你打算談幾個方面,每個方面你是怎么做的,收效如何等等,簡明扼要地寫在草稿紙上。

      5、參考書,不能不讀

      要想通過系統分析師考試,不但需要多做項目,而且有關軟考輔導專家張友生老師的書是不可不讀的。

      我讀過的書有系統分析師考試綜合知識試題分類精解、系統分析師考試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案例試題分類精解、系統分析師考試論文試題分類分析與范文、計算機數學與經濟管理基礎知識、系統分析師考試輔導、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

      另外,如果為了職稱的話,只需要通過考試者,建議參加張博士的輔導,聽說通過率可以達到80%,很多考試試題都是他們模擬試題上的原題。

      6、擺正心態,輕裝上陣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