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迎接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之際,黨員干部學習黨史具有特殊的意義,有利于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厚植愛黨愛國愛民情懷,汲取強筋壯骨的精神養分。
學習黨史,補足理想信念之鈣。百年征程,信仰如山。“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和人民之所以在艱苦探索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因為黨的崇高理想和實踐順應了歷史、順應了人民群眾。黨員干部學習黨史,就要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學習黨史,厚植砥礪為民情懷。百年道路,初心如磐。“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黨員干部學黨史,就是要以史為師,牢牢站穩群眾立場,把工作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在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必須始終不渝、毫不動搖、一以貫之,從黨史中厚植為民情懷,在給群眾不斷帶來幸福感和獲得感中,實現自我價值的突破。
學習黨史,弘揚奉獻奮斗精神。百年薪火,自強不息。“唯其艱難,更顯勇毅”。從浙江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新時代的巍巍巨輪,風雨兼程,苦難輝煌,百年黨史就是一部革命史、奮斗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從革命年代拋頭顱、灑熱血,到建設時期講奉獻、敢登攀,再到改革大潮中勇探索、闖新路,涌現出無數像張思德、焦裕祿、余元君、黃文秀一樣的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時代先鋒。歷史是的教科書、清醒劑、營養劑。我們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僅是過去的歷史,還有人生路上的坐標和向導。
學習黨史,在“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認識黨100年的苦難輝煌;
在“一枝一葉總關情”中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早起前山路正長”中明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深切渴望。吾輩將不負青春,勇擔重任,在學黨史中強筋壯骨,發揚“三牛”精神,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開拓創新、堅毅前行。
篇二 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我深受鼓舞,并利用業余時間,開始重讀黨史。“思想受到洗禮,靈魂受到觸動。”在黨史學習中,我有了這樣的明悟。
黨史學習的目的在于傳承黨的優良作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打贏這場硬仗,思想上扶正祛邪、補好理想信念的精神鈣質,始終是放松不得的“靈魂工程”。
學習黨史之后,帶來的變化是什么?于外在看,是黨風政風持續向好、黨員干部精神面貌為之一新;
于內在觀之,則是理想信念的筑底鞏固。正是因為許多同志傳承了黨的優良作風,找回了群眾觀點,站正了群眾立場,強化了宗旨意識,廣大人民群眾才能感受到,辦事不卡殼了,政策能落地了,能掏心窩子的黨員干部越來越多了。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則形聚。抓好作風建設,需要抓住理想信念這個根本。
改進作風,制度約束是外因,思想自律是內因,外因根據內因起作用。無論中央的紀律要求,還是廉潔勤政的制度設計,抑或是黨組織的教育和提醒,都是來自外部的約束,能否在大家身上管用起來,關鍵要看能否喚醒每個人的思想自覺。思想生了銹,外在的約束便很難產生作用。作風改到深處,就要在思想和靈魂上動手術,讓“不想”成為一種條件反射。當前,中央八項規定和各項黨紀黨規徙木立信的效果已經顯現,我們需要往思想熔爐中持續添火,打好信念之鐵,煉出意志之鋼。
思想上的革命徹底性,也往往阻力、轉變最難。制度完善起來了,有人還在想著怎樣搞點變通、撈點好處;
“人往基層走”的導向形成了,但有人還是放不下官架子,丟不掉特權意識……思想上的除舊布新不會一帆風順,各種政治微生物的侵襲時刻不斷。俗話講,天天洗臉凈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內心。清除思想塵埃,一刻也不能停歇。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墨子觀人染絲,禁不住感慨“染不可不慎也”。誰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思想世界難免受到環境的習染。樹立理想信念,就要勇于接受工作的磨礪、社會的考驗,放之于小事小節去涵養,放之于實地實處去錘煉。送禮上門,能不能拒之門外?老百姓事有急難,能不能有求必應、敢于擔當?執法遇到打招呼、求人情,能不能一碗水端平?理念信念不是寫在書上、貼在墻上的,惟有體現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從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黨員干部方能平??吹贸鰜?,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時刻豁得出去。
“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我們講的理想信念,就是堅信共產黨是為國為民的,黨的事業就是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從事這樣的事業就是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想清楚入黨為什么、當官圖什么、用權干什么,思想上返璞歸真,黨性上固本培元,我們共產黨人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夠從容面對功名利祿、人世繁華,寫下無怨無悔的人生篇章。
篇三 2月20日,黨中央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百年前,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上誕生了一個大黨——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人類的解放者萬歲!”的吶喊中,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這艘紅船,承載的是共產黨人的為民初心。在“紅船”的劈波斬浪中,中國站起來了,強起來了,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經過百年時間,國家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初的“紅船”也刻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成為每一個人追夢逐夢的力量源泉。學習黨史,就是讓我們在回望“紅船”堅定前行的百年歷程中,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乘風踏浪,矢志奮斗,讓每一個人的夢想匯聚成中國夢。
學習黨史要善于用書。日前有報道稱,黨史圖書目前在各地熱銷,這些圖書,無論是歷史讀物還是人物傳記、
黨建圖本、戰疫脫貧等,都以全新視角引領讀者重溫黨的光輝歲月。黨史圖書是學習黨史的重要工具。“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要學習我們的黨史,就要認真地學習黨在這百年的每一步是如何走來的,這就需要我們用好一本又一本黨史圖書,要在實實在在的黨史圖書中,去感想真理的力量,讀書學習是要由淺入深的學習,能在程度上讓黨史從文字轉變為我們的精神之鈣。
學習黨史要善于用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專家指出,在我們黨內學習活動中,一個突出但少有人注意的特點是對撰寫學習筆記的特殊重視。經過幾十年傳承發揚,讀書作筆記已經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行為積淀。黨史的學習方式有很多,可以到書本和影像資料中去學習,去展覽館學習,去紅色教育基地學習,也可以聆聽那些老黨員、老革命的切身經歷。我們要在聆聽黨史的動人故事中,撰寫學習筆記,這樣才能讓自己對百年征程中黨員們的奮斗心路感同身受,更深刻地感想他們堅定的信念。把那些感人的紅色
事跡寫在筆下,更有助于記在心中。
學習黨史要善于用腳。學黨史的最終目的是跟黨走、踐行初心,不管是實現“十四五”奮斗目標,還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實實在在的行動。這就需要每一個
黨員從學習中汲取黨史的智慧和力量,把為民服務變成腳下的行動,在與群眾榮辱與共、保持血肉聯系的過程中,經受磨礪,接受挑戰,練就擔當作為的硬本領,這樣才能堅守“人民至上”,堅持“紅船”引領,奮進新時代。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
工作路線。學習黨史的關鍵是落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為人民謀取新的幸福。
總之,學習黨史要用心,用心去學習、感想我們黨百年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來路,用心去思考自己作為黨員在新時代的任務和使命,把寶貴的紅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脈之中,然后用自身行動讓百年大黨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