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百年新局目標遙望在際、世界疫情紛亂反復,中國面臨的環境日趨復雜多變。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毙轮袊谌遮叾嘧兊膰H環境中保持傲然之姿,在滔天巨浪中保持屹立不倒,就一定要有屬于自身的“定海神針”,那就是核心的科技創新技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不離開科技創新之路,走好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之路,我們要做到科技創新的“自信、自立、自強”。
科技創新,當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自信把握。中國對于科技的創新自信不是沒來由的,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科技水平長期處于世界的頂峰。無論是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還是“壟作法”、“繅絲”技術、“養蠶”技術、干支紀日法、中醫中藥等涵蓋化學、農學、天文學、醫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都曾是引領世界科學的“風向標”。近代以來,由于閉關鎖國和長久地遭受戰爭的侵擾,中國的科技創新停滯了較長的一段時間,落后于世界。但在新中國成立后,在偉大的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批愛國科學家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科技崛起的事業,他們不畏艱難,取得了“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載人航天技術、深潛技術等諸多傲人的成績,實現了“從無到有”“從0到1”的偉大突破,這都是我們創新自信的來源。中國擁有著最輝煌的科技歷史,擁有著最
優秀的共產黨領導,擁有著數量和潛力都穩居世界前列的人才儲備,這為我們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最有力的條件,我們當保持創新的自信,敢于占領世界科技高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世界可能目前還記得的僅是“中國制造”,而終有一日,世界當銘記“中國創造”!
科技創新,須有“可侍者己,難侍者人”的自立認知。中美的經貿摩擦,讓我們深刻認知到了核心技術不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魚肉。如今的中國已是科技大國,我們過去的科技發展都是通過引進國外的技術,購買國外的舊設備拆裝研究,而如今我們的技術已經實現了反超越,國外已經有了警惕,西方世界開始對我們采取科技封鎖,我們要有自己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在接下來的科技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對此,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基礎性科學的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和高質量的創新供給水平,為我們的應用科技創新提供理論支持;
另一方面,我們要知道科技創新關鍵在人。要充分發揮人才潛力,就要完善科技體制,加強培養高層次人才,建設我們自己的科研隊伍和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加強對雙一流高校的投資力度,形成一個優秀的科研
環境,實現優秀人才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共生效應”。
科技創新,應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自強追求。當今,我國科技創新已步入了關鍵時期,我們取得了諸如“青蒿素”、“九章二號”量子計算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鴻蒙系統、“雪龍2號”等諸多成就,但在核心技術領域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對此,我們不能為取得的成績而感到自滿,應繼續向國際前沿科技水平看齊。通過建立和平、開放、共享、互助的科技交流平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的科技交流,在交流中共進,構建良好氛圍的學術交流平臺,讓更先進的科學知識流入國內。同時要加強“育人”,科學事業是接力事業,只有薪火相傳,才能拾級而上、登高望遠,要推動優秀科學家做好引路人,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讓我國的“科技事業樹”能夠永葆青春。最后,要堅持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科技事業的發展才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舉國之力推動科技創新奮發圖強,讓科技創新能夠與時俱進,最終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