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大學生看《論中國共產黨歷史》讀后感范本,供大家參考。
“歷史是最生動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我們尤其需要在重溫黨史中不斷汲取前行的智慧與力量。下面是范文網小編為您推薦大學生看《論中國共產黨歷史》讀后感范文。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共收入習近平同志20xx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間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文稿40篇,其中16篇是第一次公開發表,共計18.4萬字。這部專題文集深入總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明確要求科學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系統反映出習近平同志關于黨史的重要思想。從整體上看,文集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明確中共黨史時代價值
只有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才能更好前進。該文集精編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重要論述中把握時代脈搏、富有世界眼光的重要文獻。
如在《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修課》中,他肯定了黨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密切關系,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p>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要求把握“五個必須”,即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必須順應世界大勢、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九十五年光輝歷程,并以寬廣的視野、發展的眼光告誡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的一部分。在這篇講話中,他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經過九十六年歲月的洗禮,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從而使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同時,他強調偉大夢想并不會輕輕松松實現,“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而且還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這“四個偉大”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強調科學史觀指導地位
只有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去分析歷史,才能夠揭示本質、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明辨是非,使歷史得到更準確、更全面的解釋。該文集注重收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展現新的黨史觀的重要文稿。
如在《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中,他提出了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的問題,并明確要求把握三個方面:
“一是,如果沒有一九七八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同時,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p>
“二是,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后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p>
“三是,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p>
習近平同志之所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
同時他舉出蘇聯解體的例子,指出正是在國內外敵對勢力的聯合夾擊下,“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最后蘇聯共產黨作鳥獸散,蘇聯分崩離析,因此他大聲疾呼:“這是前車之鑒啊!”這充分表明習近平同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受到挫折而痛心疾首,以及對于蘇聯解體教訓的警醒。
重視黨史資政育人功能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只有了解了過去,才能正確認識現在;只有正確認識了現在,才能科學把握未來。該文集集中選編了習近平同志關于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功能的重要文稿。
如《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將習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間講話中關于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內容進行了匯總和節錄,對黨史資政育人重要功能進行了充分闡釋,他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币螅骸凹訌婞h史學習和教育,努力從黨走過的風云激蕩的歷史中、從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從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長期實踐中,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p>
另外,還有多篇講話對黨史的教育作用進行了充分展示,如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中,他指出:“黨的歷史、新中國發展的歷史都告訴我們: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p>
在《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中,他回顧鄂豫皖蘇區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后,強調:“要抓好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用好紅色資源,增強黨性教育實效,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p>
在《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中,他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p>
同時,習近平同志還將黨史的教育作用概括為傳承共產黨的紅色基因。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將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文稿中有關紅色基因的內容進行了匯總和節錄,編輯為《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使大家更能深刻體會到“鐵心跟黨走”對于“確保官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重要意義,更能深刻認識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對于“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價值。
注重革命精神引領作用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革命精神對人們的教育引導作用,該文集著重編輯收納了這方面的重要文稿。
如《革命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把習近平同志講話中涉及的革命精神進行了集中整理。
這些精神可分為四類:
一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了國家救亡各根據地留下的革命精神,包括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對于這些精神,他強調“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雖然“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但是“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因此“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二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國家振興各條戰線形成的艱苦奮斗的建設精神,包括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等,他指出這些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引導他們發揚優良傳統,在全社會帶頭弘揚新風正氣?!?/p>
三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為了國家富強各行各業涌現出的時代精神,包括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他指出這些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是以英模人物的事跡為中心產生的精神,包括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王杰精神等。對于這些精神,他分別指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薄袄卒h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薄巴踅堋跇s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這‘三不伸手’是一面鏡子,共產黨員都要好好照照這面鏡子?!?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