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 2021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學年
政治試題
分值:0 100 分
時間:0 90 分鐘
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 共 0 60 分) )
一、選擇題( ( 本大題共 0 30 個選擇題,每小題所列的 4 4 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道小題 2 2 分,共計 0 60 分) )
1.改革開放 40 年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科學體系必將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倌転槿藗冋J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質基礎 ②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前進步伐 ③是社會和時代的政治和經濟在精神上的正確反映 ④直接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 年 4 月 10 日,一條消息將讓全世界物理學界為之沸騰:“千呼萬喚始出來”,位于全球各地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到的首張黑洞圖象將于當日新鮮“出爐”。黑洞,這個恍若鬼魅的神秘天體又開始霸道地侵襲我們的視野。這張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證實了神秘天體黑洞的存在,也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也將幫助回答星系中的壯觀噴流如何產生并影響星系演化等諸多前沿問題。這表明(
)
?、僬軐W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②黑洞是世界的本原 ③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黑洞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下列選項能夠正確反映唯物主義基本形態演進順序的是(
?。?/p>
?、偃耸且徊烤?、復雜的機器——拉美特利 ②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在這里——朱熹 ③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毛澤東 ④萬物生于水,又復歸于水——泰勒斯 A.④—①—③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④—①—② 4.心理學上有一種羅森塔爾效應:當你為未知的未來有一個期待,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更促進這個期待的實現,最后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期待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一效應從哲學上體現了(
?。?/p>
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 B.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C.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D.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5.每年 11 月第 3 個星期四是“世界哲學日”。設立世界哲學日,體現了人們對哲學的重視。之所以要重視對哲學的學習,因為哲學(
) ①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②與具體科學研究的對象和方向是相同的 ③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④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有兩位畫家以《安靜》為題各畫了一張畫,一位畫了一個湖,湖面平靜,倒映著遠山和湖邊的花草,好像一面鏡子。另一位則畫了一個激湍直瀉的瀑布,旁邊一棵小樹,樹上一個鳥巢,巢里一只小鳥,小鳥在睡覺。后一位畫家才真正理解安靜的含義,因為他懂得(
) 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②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 ④任何物質都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7.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的發展所證明的。”這告訴我們(
) ①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
②自然科學的進步促進哲學的發展 ③物質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④物質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在日常生活中,廢棄的洗衣粉桶、洗衣液瓶隨處可見,這看似沒有用的塑料桶、塑料瓶在心靈手巧者手中卻可以變成精美的手工藝品,為生活增添色彩。從哲學角度,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p>
?、購U棄塑料瓶變成手工藝品的過程是意識活動的過程 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影響變廢為寶的實現 ③變廢為寶的工藝表明人的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④廢棄塑料瓶的功能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根據唯物論可知,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
?。┑?。
A.規律 B.有序 C.無序 D.不可知 10.因為眼睛不同于照相機,視覺是對客體再加工的心理歷程,而不是機械的復制,所以有時候眼見的東西并不一定為實,也許你看見的東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腦認為它存在。這表明(
?。?/p>
?、馘e覺夸大了人的主觀意識,具有唯心主義的傾向 ②意識依賴于物質,錯覺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③錯覺的客觀物質性表明意識與物質具有同一性 ④錯覺是在一定條件下主體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下列選項中與“兩個對子”對應正確的是(
) ①理在事先——斷章取義
②形存神存——心外無物 ③掩耳盜鈴——削足適履
④滄海桑田——刻舟求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大腦是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的高級部位,是生命機能的主要調節器。人腦能有效收集信息并作精巧的綜合處理,在這一點上,人與其他動物是相通的,但人腦結構最復雜,功能卻極其完善。外界信號進入人腦傳到丘腦,激活丘腦的功能,促使人產生對人和事物的喜好、嗜好、偏愛、美感、動機以及愉悅和恐懼等情緒。這一事實意在說明(
?。?/p>
?、俑叨劝l達的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谝庾R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 ③意識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
?、苡辛巳四X就有了人的意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習近平對黃河治理問題特別關心。2019 年 9 月 18 日上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優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尊重規律,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抓緊開展項層設計,加強重大問題研究,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這要求我們(
?。?/p>
?、偬幚砗脤嵺`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發揮好正確認識的指導作用 ②把尊重自然和征服自然統一起來,切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③把握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實現部分對整體發展的決定作用 ④處理好系統和要素的關系,堅持綜合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下列對于認識和真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①認識是一個過程,而真理是不變的②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認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蹆烧叨际侨四X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是認識,認識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英國詩人布萊克說:
“今天在實踐中證明的東西就是過去想象中存在的東西。”這說明(
?。?/p>
?、賹嵺`是直接現實性活動
?、趯嵺`是純意識性活動 ③實踐是具有社會性的活動
?、苋说膶嵺`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1975 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 8848.13 米;2005 年測得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冰雪深度 3.5 米。隨著時間推移,珠峰高度會隨著板塊運動不斷變化,2020 年我國組織的新一輪珠峰高程測量,以期更準確地獲取目前珠峰的高度??梢姡?/p>
?。?/p>
?、僬J識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其具有反復性 ②人們能事物的認識是不斷推翻已有的真理的過程 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會因時因人而異 ④認識的主客體和實踐的發展,推動認識無限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一個人自出生起,經驗的累積與影響就伴隨其一生。在面臨具體問題時,一些人越是經驗豐富,往往越篤信自己的判斷。材料告訴我們(
?。?/p>
?、僖e累豐富的經驗并據此行事
?、诜磳ζ鎻娬{客觀條件,無所作為的思想 ③堅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與時俱進④要發揮意識活動的創造性,解放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春季是草原防火的關鍵期,新疆某縣使出“生物防火”絕招:在草原里投放1000 多頭牛把易燃的枯草和枯葉吃掉,不僅消除了火災隱患,牛群飼草料也有了保障,牛糞還可以肥沃土地,有助于草木生長。投放牛群開展“生物防火”蘊含的哲理有(
?。?/p>
?、偃祟惪梢愿鶕陨硇枰獎撛焓挛镏g的新聯系 ②人類能認識事物固有聯系并結合實際加以利用 ③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于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 ④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有利于價值的創造性實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0 年的聯合國講壇上,習近平主席這樣強調:中國不會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材料表明(
?。?/p>
?、俨糠钟绊懼w,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影響整體的功能 ②雙循環這一人為事物的聯系也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③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要把握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④充分認識關鍵部分的支配地位,發揮其對整體功能的決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0.假定一條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試圖用手去幫助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手腳,你越掙扎就被咬得越厲害,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了你的腳,你的最佳選擇就是犧牲這只腳。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保住生命。這個經濟學上的“鱷魚法則”告訴我們(
) ①任何時候部分都要服從并服務于整體 ②關鍵時候要勇敢放棄整體 ③要著眼整體,尋求最優目標
④要注意把握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體現了(
) A.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B.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C.抓住機遇才能贏得主動
D.新事物取代舊事物 22.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微公益”應運而生。“微公益”,顧名思義就是從微小的公益行動著手,強調積少成多。下列與“微公益”蘊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p>
?、馘浂嶂?,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②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③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④走不以手,縛手,走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飛不能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恒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觀點的錯誤在于(
?。?/p>
?、侔芽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谡J為絕對精神是運動的載體 ③強調世界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
?、苷J為萬物都處于聯系當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柏拉圖說過:“一個人不論干什么事,失掉恰當的時節、有利的時機就會前功盡棄。”這句話表明(
) A.事物的發展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 B.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C.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受主觀能動性的制約 D.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25.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耧L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這一論述闡述了(
?。?/p>
?、偈挛锇l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谑挛锏陌l展是從量變開始的 ③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促成質變要果斷抓住時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20 年 5 月 28 日,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指出:“特殊時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們叫放水養魚。沒有足夠的水,魚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濫了,就會形成泡沫,就會有人從中套利,魚也養不成,還會有人渾水摸魚。所以我們采取的措施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要摸準脈下準藥。”由此可見,不搞大水漫灌進行放水養魚的哲學依據是(
?。?/p>
?、僖e極抓住機遇,促成質的飛躍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經濟規律 ③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
④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右側漫畫告訴我們(
)
①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要不失時機地促成事物的質變 ③勿以惡小而為之,要注重防微杜漸 ④必須堅持適度原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8.2020 年 3 月 31 日,習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觀看“數字杭州”。“城市大腦”是伴隨著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而產生的,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樞紐,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科學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這說明(
?。?/p>
?、偃藗兛梢愿淖冏栽谑挛锏穆撓到⑿碌穆撓?②對前沿技術的運用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③“城市大腦”是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的關鍵部分 ④通過對前沿技術的積累就可以實現城市管理質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p>
A.離開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 B.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變事物變化的必然趨勢 C.沒有漸進的量的積累,任何質變都不可能發生
D.任何事物的量變引起的質變都是前進上升運動 30.漫畫《不容置疑》中該領導的錯誤在于沒有認識到(
?。?/p>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B.實踐的需要推動著認識的發展 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D.只有客觀事物才能自言其名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 共 0 40 分) )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2 2 小題,其中 1 31 題 題 6 16 分,2 32 題 題 4 24 分,共 0 40 分)
31 .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8 8 年抗戰是指從 7 1937 年“七七事變”爆發后的全面抗戰;4 14 年抗戰則是指從 1 1931 年“九一八事 變”爆發后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九一八事變”不僅標志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標志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開始,東北軍民對抗日戰爭的巨大付出應該得到重視,時間跨度的增加,是對中國人民連續一貫、脈絡清晰的抗戰歷史的一種恢復和升華。8 8 年到 4 14 年不是改變,而是還原歷史原貌。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全面真實地反映日本侵華罪行,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學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結合材料,運用“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知識,分析我們將“8 年抗戰”改為“14 年抗戰”的原因。
3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個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來勢洶洶,出現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中國為應對疫情采取快速、高效、有力的措施,從新增確診 5 1.5 萬余例到“歸零”。
3 3 月 月 5 15 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發文稱,中國已經邁過至暗時刻,但是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人們對病毒的認識和斗爭是不斷前進的。最早暴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人們不知道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因此沒有有效防制手段;隨著研究
的深入,可以確定病毒來源于動物, 人與人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辦法是把患者隔離,切斷傳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療藥物,人類對該病毒的認識防控還是一個相當長期艱巨的任務。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人類與病毒的斗爭會在不遠將來最終取得成功。
2020——2021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政治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 共 0 60 分)
1—5 CDADB 6—10 AACAD 11—15 CBBAA 16—20 BDDAB 21—25 BBABB 26—30 DBCCC 二、非選擇題 (共 共 2 題,共 40 分)
31.①真理是客觀的,人們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14 年抗戰”概念更全面更真實反映了抗戰史實。(4 分)
?、谡胬硎蔷唧w的、有條件的。隨著對抗戰歷史研究的深入,我們要不斷糾正對歷史的看法,這種修改體現了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4 分)
?、壅J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實踐證明,“14 年抗戰”的表述正確反映了 14 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10 分)
32.①發展具有普遍性,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人類認識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的過程也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們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的過程是不斷取得成就的過程。(8 分)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要求我們重視量的積累,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毒戰勝過程也是逐步實現的過程,要經過認識由少到多的積累,實踐經驗不斷積累才能完成。(8 分)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要求我們做好思想準備,不斷克用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任何事物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人們戰勝疫情過程中,一定會有挫折失敗,但在挫折中不斷取得經驗教訓,最終會取得勝利。(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