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醫院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及
對策建議思考
醫院機構是為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服務的社會機構,隨著經濟社會市場化的不斷提高,醫療領域的內部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市場失靈的亂象。在新形勢的社會背景下,醫療機構必須貫徹以人為本,以患者為核心的思想理念,全面落實黨風廉政的建設要求,加強紀檢監察工作的力度,從而促進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與服務水平,促進醫療領域的良性競爭,最終達到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的目標。
醫院機構的正常運轉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紀檢檢察工作的落實,如今醫療腐敗越來越猖獗,涉案金額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而現行的監察措施卻對其不起效果,如何強化紀檢監察工作,還醫院機構一個廉潔清明的環境,維護人民群眾的
切身利益,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也是本文的討論重點。
一、加強醫院紀檢監察工作的必要性
(一)醫院機構腐敗現象層出不窮
在我國,病患及其家屬因為不良社會風氣的引導,或是希望醫生在治療過程中能對病患更加上心,給予額外照顧,以及部分醫生醫德淪喪,暗示病人送紅包等等原因,導致醫生收受紅包的現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醫生收受紅包現象不僅增加了病患的經濟負擔,更是對醫生職業道德的踐踏,同時也導致了群眾對醫生行業的質疑,客觀上激化了醫患矛盾。除此之外,醫生收受回扣,醫療系統的腐敗同樣令人咂舌。據《醫藥學》不完全統計,2017 年至今,醫療界落馬的醫院院長、衛生官員有 400 多名。2017 年 5 月,湖南省張家界市中醫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曾文勝涉嫌受賄犯罪,6月被警方批準逮捕,后經查實,其在職期間收受金華藥業(集團)共計 760 萬人民幣的賄賂,予其獨家配送市中醫院所需藥品和醫用耗材。
嚴峻的醫療腐敗現狀給全社會特別是醫療系統敲響了警鐘,這些違背社會道德與法律規范的行為給醫療領域造成了重創,其嚴重擾亂了醫院機構秩序,使醫院機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蒙受巨大損失,同時也是對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的極端不負責任,所以,強化醫院機構紀檢監察工作勢在必行。
(二)醫院機構紀檢監察工作的問題
盡管目前已經施行了一系列的醫院機構紀檢監察措施,但實踐效果卻不盡人意,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機構設置不全面,醫院機構雖然有一定的行政組織,但是工作重心卻偏向于醫務部門,監察方面仍是醫院機構的薄弱環節。其二,紀檢監察機關權責不明,導致其工作流于表面。大部分公立醫院中,紀檢監察部分僅設有兩名工作人員,專責職務卻沒有明確劃清,導致紀檢監察工作僅是放警示片等面上功夫,紀檢監察沒有發揮實質效用,導致監督不力。其三,紀檢監察人員的業務能力低下,醫院機構與其他行政機構存在較大的區別,而在監察人員上崗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帶有針對性的培訓,導致監察人員對于醫院機構的問責工作手足無措,也不擅長提出問責任意見,使得紀檢監察部門沒能真正起到維護國家法律、社會道德,維護醫院機構廉政建設的作用。其四,隊伍建設落后。相當部分的紀檢監察工作在醫院機構中是一份“兼職”,紀檢檢察人員是醫院的臨床醫生、主任、副主任等,盡管這些人員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但終究不是專業監察人員,對相關的監察方法、程序、法律規范、部門規章等一竅不通,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紀檢監察部門形同虛
設,遑論其工作的有效展開。
(三)加強醫院機構紀檢監察工作的意義
醫院機構的清明關系著全社會的利益,從人民角度來說,人民是醫院機構最廣泛的服務對象,良好的環境是人民群眾放心就診的必要前提,也是人民群眾自身安全的保障。與此同時,健康的醫院機構能降低群眾的不信任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對醫生、醫院的猜忌從而緩解如今十分嚴峻的醫患關系。從醫院機構和醫療從業人員角度來說,加強監察是提高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必要保障,也是維護醫療從業人員自身正當利益的強有力途徑。就社會層面來說,監察力度的強化能促進行業的良性競爭,對潛在犯罪分子起震懾作用,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
二、強化醫院紀檢監察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專門的監察機構
監察模式從“同體監督”轉化為“異體監督”,從前的紀檢監察是直接醫院機構內部設置相關部門開展工作,這種同一系統內的上下監督或者同級左右監督已被實踐證明是落后的。監察部門不再屬于醫院機構內部,而是由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直接在醫院機構設置,并綜合統一領導、直接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直接由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指派并承擔培訓與
有關經費,直接對其領導單位負責,聽從其指揮。這樣的“異體監督”模式從根源上切開了醫務工作與紀檢監察工作,且指派的專員都是監察相關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能有效把醫院機構的紀檢監察工作獨立于醫務工作外,增強監察力度,把紀檢工作落實到實處。如今“異體監督”在行政領域已經被實踐證明其先進性與有效性,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其在醫院機構也已經開始展開試點工作。
(二)明確紀檢監察工作權責
受權責不明確的現狀困擾,許多醫院機構紀檢監察工作流于表面,看影視影片、貼標語、喊口號成為常態,導致紀檢監察工作效率低下,收效甚微,甚至引起醫療人員的反感,對此便需要給監察人員明確權責與定位。定位在營銷學中指“你要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那么把背景換到醫療機構中,明確權責與定位便是明確對預期可能會出現違法亂紀個人要做的事,而這個“個人”則是醫療機構中的違法亂紀分子,對其的追責工作,處理辦法只有在明確的職責劃分中才能具體落實。所以,明確的權責規定是檢察人員監督領導班子、黨員干部以及醫院從業人員的工作,對違法亂紀現象進行嚴肅處理,發揮紀檢監察工作效用的必要前提。
(三)加強監察人員培訓工作
有明確的權責和定位之后更需要紀檢監察人員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才能將監察職責發揮到實處。首先要加強紀檢監察人員的思想教育培訓,只有一個具備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以及高度思想覺悟的工作人員才能有效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維護社會公平和法律權威。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監察人員恪盡職守,不做權責之外的干預,定期完善自身思想道德建設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內自省的方式完善自身廉潔性。其次要加強紀檢監察人員的工作能力培訓,確保監察人員熟悉其權責以及相關事物的處理辦法、程序,有魄力、有擔當,敢于指出被監察人員在工作中的不當之處,敢于批評,敢于主動維護法紀,維護社會公義,為醫院機構的健康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四)加強信息交流
其一,加強群眾與紀檢監察部門的信息交流,設置群眾投訴意見箱,接受群眾對醫療機構中不良現象的舉報,并且接受群眾信訪,與群眾展開積極互動,讓人民群眾參與到監督作中來。其二,加強紀檢監察部門與醫院內部的溝通,通過與醫療機構領導的交流,使其重視并積極配合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同時加強與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傳播滲透廉潔自律思想。其三,加強紀檢監察部門與其領導部門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溝通,實時向上級領導部門
匯報工作,無論是對醫院機構工作人員,還是對紀檢監察人員都能起到監督作用。
(五)完善問責機制
紀檢監察不僅是對醫療機構的監察,同時也需要對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制定一系列的約束措施,防止紀檢監察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同時也能避免其出現不作為,睜一只眼閉一眼等瀆職情況。同時完善問責舉措也旨在督促紀檢監察人員行使職權,防止出現工作失誤以及監管不到位的情況。
綜上所述,醫院機構的清明關系著政府民生建設的成果,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社會話題之一。強化醫院紀檢監察工作可以從制度、規章、思想等方面入手,對癥下藥,從而促進監察工作的貫徹落實與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