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追尋極致融合,打造藝術精品

      發布時間:2025-07-03 17:05:49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通過研究發現,2016央視“春晚”歌曲類節目以“全方位的融合”為其主體創作理念,通過新穎的創意、精心的設計、深厚的底蘊、精湛的手法和大膽的思維為廣大電視觀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高層次的影視文藝精品,將“融合”做到了極致。同時,也為今后文藝精品節目的創作和排演提供了非常值得學習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2016;央視“春晚”;歌曲節目;表現形態;融合性

      一、2016央視“春晚”歌曲類節目綜述

      自1983年開始,中國中央電視臺一年一度的在農歷除夕夜舉辦了《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目前連續辦了三十多屆,已經逐步成為了中國當代的新民俗。根據美國社會學家貝格森的儀式分類劃分標準①,“春晚”自然成為了全民共同參與的大型社會儀式活動??梢哉f,它是展示國家形象、反映人民生活以及彰顯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與平臺,同時,也是滿足國人在特定的“共同時間”里特殊的“精神大餐” 和“文化食糧”。

      2016年央視的“春晚” 由呂逸濤擔綱總導演,以“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為主題,“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為總體策劃基調,以表達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建設“小康社會”、奮勇實現“中國夢”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為目標。

      據統計(如圖1所示),本屆春晚共33個(組)現場表演節目(或板塊),其中歌曲類節目(含以歌曲為主的板塊)就有22個(組),占節目總數的67%,占據了春晚節目的大半壁江山,而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在以上22個(組)節目中,明顯使用了一種或多種融合手段的節目至少就有18個(組),占該類節目的86%(如圖2所示),即有近九成的歌曲類節目明顯的體現了融合性藝術特色。

      在歌曲類的節目中,“春晚”以“繼承、創新、開放、脫俗、引導”為指導思想,把“融合”這一創作理念可謂做到了極致,使本屆春晚成為了集高度思想性、文化性、藝術性于一身,又兼具鮮明時代感和強烈親民性的全民文藝盛宴。在此,筆者以本屆春晚部分歌曲類節目的表現形態為研究對象,共同探析其“融合性”的創作理念和方法的貫穿與具體運用。

      二、本屆晚會歌曲節目的表現形態分析

      (一)民族傳統與流行時尚的融合

      戲曲、民歌、曲藝等民族傳統的音樂文化同現代時尚的流行音樂文化的融合與創新,不僅可以繼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還可以推動其不斷創新和發展。正如我國著名指揮家樸東升所說“創新意識與回歸傳統結合,從民間音樂沃土中提煉出富于鮮活生命的音樂語言,聽來不同凡響,回味無窮”①。在深入學習、吸取民族民間音樂精髓的基礎之上,靈活運用現代技法創造性的繼承民族民間音樂、傳統戲曲等音樂元素,巧妙地運用其元素創作出優秀的富于時代感和民族內涵的歌曲作品,既繼承了優良傳統,又彰顯了現代意識。兩者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使人們感受了流行文化參與下的傳統文明,同時,也提高了流行音樂的藝術層次,豐富了其思想內涵,衍生出更加“接地氣”的新時代音樂表現形式,本屆春晚的開場歌舞《春到福來》就是典型的例證。該節目原曲就是我國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在20世紀中葉以陜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春節序曲》,樂曲展現根據地人民熱鬧歡騰,共慶春節到來的場景,春晚節目編創者基本保留了原曲的旋律線條,但對其調性和表演方式、速度等方面進行了改變,將作品填詞,主要旋律全部由人聲歌唱來完成,加快速度以提升旋律律動感,同時在編曲上也下了不少工夫。歌曲開頭引子部分由人聲合唱反復兩遍“春來了”,第一遍在#C調進行,第二遍則移到上方小三度的E調來演唱,產生情緒遞進之感。隨后,主歌部分女聲領唱移到A調來演唱,到了男聲領唱部分又上升小三度到C調來完成,多次重復,通過調性的不斷轉換,配合變奏手法的使用,使歌曲情緒逐漸高漲,直逼人心,把春節的熱鬧氣氛推向了一個高點。與此同時,在兩段副歌之間意料之外的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rap”——“說”, 在原曲主題變化旋律的伴奏音樂基礎之上,將2015年大事喜事、2016年的幸福展望集中呈現,該元素的融合,不但在內涵上實現了作品的創作目的,還在形式上進一步增強了作品的時代感和時尚性,親切自然、寓教于樂。應該說,該作品既融合了北方民間秧歌音樂的熱情奔放特征,同時,又加以流行時尚化的創新融合,呈現出了更好的藝術感染力。

      在春晚節目中,“歌融戲”的方式較能提高作品的藝術品位和層次,也是一個易讓音樂的審美主體——電視觀眾所接受的通行途徑,該手法的運用在本屆春晚中不僅僅表現為簡單的串聯,而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如歌曲《山水中國美》,節目開頭、間奏、副歌及尾部均創新性地使用或加入了評彈的唱腔等元素,甚至與輕柔曼妙的歌曲歌唱旋律完全融為一體、不分彼此,令人心曠神怡、難以忘懷。再如由陜西華陰老腔藝人與青年歌手譚維維演繹的春晚歌曲作品《華陰老腔一聲喊》,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形式同現代流行音樂完美的融合呈現。歌曲開頭便以華陰老腔作為引子,展現了老腔的獨特唱腔魅力,接著,歌手譚維維鏗鏘有力、粗獷狂野的流行搖滾嗓音和扎實唱功隨之出現,最后,老腔和搖滾相輔相成、強強聯合,產生了爆炸式的藝術效果,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把民族與流行的結合做到了新的極致。另外,歌曲《吉祥吉祥》《絲綢之路》等節目在此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二)多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度,民族歌曲大聯歡、大串燒一直都是春晚的常見表現形式,但是如本屆春晚歌曲節目將各民族的優秀歌曲如此完美精妙的融合到一起,實屬罕見。例如民族歌舞節目《在你偉大的懷抱里》就為我們創作此類大型文藝精品提供了一個極為優秀的范本。作品開頭引子部分就開創性地將維吾爾族、壯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長調旋律銜接到一起,尤其是將其糅合到了歌曲引子部分的一個樂句旋律里,隨后,又依次呈現了維族《賽乃姆》、壯族《相愛嫌時短》、回族情歌、蒙古族歌曲《圓頂帽子》以及藏族情歌等或熱烈或溫婉的愛情歌曲片段,最后,又創作了感人肺腑、大氣蓬勃的主題音樂旋律把各民族的情和愛都匯聚、升華成了中華民族的無疆大愛,看后令人熱淚盈眶、激情澎湃??梢哉f,該節目的編創既要具有精湛的創作技法,同時,更要有博大寬廣的民族情懷,否則是無法企及的。

      (三)多種表演形態的交叉融合

      1. 情景化的歌與舞的形態融合

      歌曲與舞蹈的融合,使其更加情節化與故事化,又成為春晚歌曲作品的一大亮點。如少兒歌舞節目《幸福成長》以歌曲《青春修煉手冊》首尾呼應并貫穿始終,中間融合了具有濃烈歐美西部搖擺風格的歌唱段落,隨后還穿插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動漫金曲,并配以生動活潑的對白,再輔以現場動畫情節舞蹈表演,仿佛置身于動畫王國一般,唯美至極。

      2. 戲劇小品與歌曲演唱的情感連接

      節目《將軍與士兵》以部隊軍事訓練視頻切入,引出了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現場隊列表演,隨后,又用幽默詼諧的小品講述了我國“9·3大閱兵”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故事后段的情感共鳴點自然而然地唱響了合唱歌曲《鐵血忠魂》??梢哉f,本屆春晚不拘一格,巧妙地運用情感這條主線將戲劇小品與歌曲偉大而深刻地聯系到了一起,使電視藝術晚會走向了新的高度。

      3. 不同唱法風格和聲部音色的巧妙融合

      音樂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尤其在聲樂藝術中,每種唱法風格、每個聲部音色均有其具體的音樂形象,只有合理的把握和運用好了音樂的內在形象,才能準確的表達清楚歌曲作品的思想內涵。歌曲《父子》由青年男流行唱法歌手楊洋與美聲男中音歌唱家佟鐵鑫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分別扮演“子”與“父”的人物形象,男流行唱法清新自然的音色與“子”相契合,男中音低沉渾厚、寬廣圓潤的音色又正好與“父親”胸懷寬廣、穩重成熟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如此組合,實屬絕配。因此,該作品一經播出就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普遍贊許和喜愛,亦堪稱經典。除此之外,歌曲《小夢想大夢想》《回聲嘹亮》《相逢春天》《難忘今宵》等等亦有所呈現。

      4. 不同個性特征的組合配搭

      將風格相近或相似的組合歌手進行搭配再組合是春晚歌唱節目的慣用套路,也是表達熱烈氛圍較好的一個表現形式。但是,本屆春晚的組合歌手再組合就顯得異常的新穎。如歌曲《美麗中國走起來》就大膽地將風格比較粗獷豪放的“鳳凰傳奇組合”和風格清新脫俗的“玖月奇跡組合”搭配到了一起,主歌部分前者用E調演唱,音色顯得渾厚寬廣,后者則轉到bB調來唱,音色立即顯得清澈明亮。副歌合唱部分則寫成一高一低的兩條旋律線同步進行,按照一定的和聲關系有序地編織在一起,不同的調性色彩,不同的個性特征,一粗一細、一明一暗、一剛一柔、剛柔并濟,形成了少有的和諧融合之美。

      (四)歌詞文風的美妙融合

      歌詞的文風也是本屆春晚歌曲節目的一大亮點,一些作品的歌詞采用了近乎文言文的詩詞、語句等與現代白話文歌詞相融合的手法來創作,大大提高了歌曲作品的藝術性和文化感。如開場歌曲《春到福來》(填詞:甲丁、朱海、秦新民)的唱詞:充滿詩意的“春滿乾坤春來早/春回大地春光好/山河歡騰舞春風/神州歡歌蕩春潮/…又是一年春花俏/萬物逢春在今朝/春風得意人歡喜/春色未老人未老/又是一度春妖嬈/盎然春意伴今宵”與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理念引領發展未來/九三閱兵威武震撼/三個必勝贏得全球喝彩/反腐倡廉民心所向/黨風政風社風清風滿懷/合作共贏收獲滿載/中國足跡跨越五洲四海/北京冬奧成功申辦/一帶一路藍圖無限精彩/中國的大飛機造出來/人民幣入了籃進入了前排/超級計算機蟬聯世界六連冠/再接再厲速度越來越快/浩瀚宇宙我們來訪/暗物質探測衛星飛向天外/青蒿素方劑中醫學瑰寶/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獎臺/2015我們的朋友圈是越來越大/2015我們的獲得感是實實在在”這種生活化、口語化的白話文相結合,產生了獨特的文化縱橫感,著實甚妙。

      再如,歌曲《山水中國美》的唱詞(梁芒詞):“春季山崗換新裝/彎彎眉頭笑盈盈/有誰不動心過目不忘的風景/如夢如幻的芳名/因為我很美我是中國山水/一眼望去我就在周圍/因為我很美天地的絕配/風吹樹舞青山和綠水/風兒它輕輕推開窗/因為我很美我是中國山水/我愿我們總在你周圍/因為我很美天地的絕配/因為我很美/因為我很美/風吹樹舞畫中的山水”,既充滿了唯美的文言文之美,也有現代語言之隨性,使人美不勝收。

      另外,《雪戀》《六尺巷》等歌曲節目的唱詞也很好地展現了這一藝術特色。

      (五)伴奏編曲素材與風格的多元融合

      在歌曲伴奏的編曲中,將具有鮮明中國民族特色的民族樂器音色與西洋交響管弦樂團多層次音樂意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中西合璧的奇妙和諧之美。如少兒歌舞節目《幸福成長》的伴奏音樂,前奏一出來就使用了民族傳統樂器嗩吶的音色凸顯民族特色,而在歌唱主歌部分使用了提琴音色來作伴奏鋪墊,在副歌部分迅速轉變曲風,加入了銅管樂和軍鼓的音色,使作品既具有爵士樂的味道,又帶有鄉村音樂的特色。結尾處又再次巧妙的融入了嗩吶、竹笛等民族樂器,與西方銅管樂音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又如歌曲《華陰老腔一聲喊》的伴奏,綜合使用了老腔的傳統民族樂器(甚至包含敲擊用的長凳等)和流行電聲樂隊的編制混和編曲,民族與世界、傳統與時尚的強烈碰撞,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令人驚嘆不已。

      三、結語

      總而言之,2016央視“春晚”歌曲類節目以“全方位的融合”為其主體創作理念,通過新穎的創意、精心的設計、深厚的底蘊、精湛的手法和大膽的思維為廣大電視觀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高層次的影視文藝精品,可以說,將“融合性”這一藝術特色做到了極致。同時,也為今后文藝精品節目的創作和排演提供了非常值得學習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孫穎.簡論趙季平電視劇主題歌曲的創作特征[J].當代電視,2015(11).

      [2]李智賢.探析2015年央視春晚創新點[J].電影評介,2015(9).

      [3]樸東升.大家風范 不拘一格——漫議趙季平的音樂創作[J].人民音樂,2011(7).

      [4]杜明.從央視春晚談綜藝晚會的創意和文案創作[J].戲劇之家,2015(8).

      [5]段然.羊年春晚:流行文化對民俗文化的傳承與重構[J].新聞論壇,2015.

      [6]黃夢玉.淺談歌舞電影音樂的特質與創作[J].電影評介,2015(4).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