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主要是對人類發展過程的記載傳承,在其中蘊含著各種文化知識,精神內涵等,是一個比較宏觀的學科,但是初中歷史其實只是在歷史一部分構成的展現,在涉及深度上也沒有那么深,主要也是考慮到初中學生的思維成長階段的接受能力。但是在初中歷史的教育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以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普遍對初中歷史這一門課程存在忽略性,使得歷史這門學科的后力不足。
關鍵詞:初中歷史;文化傳承;教育方式;學習興趣;應對策略
前言
初中歷史在初中課程中其實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本身歷史課程是作為一個接受知識教育過程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歷史作為一個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普及,價值觀引導的過程當中受到的影響因素很多,最關鍵的在于如何從根源出發,對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興趣激發出來,不再單純的把歷史是當做一門課程,而是看做一個興趣一個由內在需求而驅使去學習了解。
1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和形成原因
1.1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在初中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十分重視的,但也就是因為成績升學意識普及,對像歷史課程這種占分不高但是意義深遠的學科,在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度上卻沒有很高值,歷史普及教育這種純理論課程在學生群體當中就被有意識的忽略了,沒有意識到歷史課程真正的價值意義所在。所以歷史課其實沒有太大的存在感,讓教師和真正感興趣的學生也是無能為力。其實初中歷史是歷史的啟蒙,在內容上是對于世界歷史,最終是對于中國歷史的講述介紹,在歷史觀上告訴學生們生產,經濟,教育,娛樂等一切美好事物維持增長的原因。即使學生們學到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術,但是必備的歷史知識還是要有所了解的,這樣也才是一個精神和物質都達到得到提升的狀態,而人的生涯成長也跟他的歷史的教育水平息息相關,初中歷史才顯得如此需要重視學習。
1.2歷史教學受各種因素影響
初中歷史課堂教育和一般性的學校的歷史課堂的開展存在著一些不同,初中生們本身就是在經歷著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個年齡段上有著過多的因素阻礙著歷史教育的進行。初中生們本身因為年齡過小,在理解歷史的收獲上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同。而且家長們對于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歷史學習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視,因為初中歷史在中考中占的比例其實也不高,而且重理工科的心態也是一部分原因,這些都是學校初中歷史教育現狀形成的原因,老師們們本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但是在面對歷史課程的基礎教育上,歷史老師們在考慮到成績方面的同時,也要從學科本身出發。面對目前以升學考試為目標的知識教育,歷史的理論性和教育性,使得學生們接受起來十分無力,提不起來興趣,完全意識不到歷史課的開設意義,在某種情況下還可能產生排斥心理,所以無論是為了歷史學科的發展還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都應該進行改革提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3歷史課堂教學手段的原始
另一方面就是針對學校建設上的詬病,本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難以集中注意力,對枯燥的純說理性的講解就很難產生興趣。但是現在的歷史教學手段和教學思維還是停留在以往的狀況上,在歷史方面的拓展活動和實踐活動上都沒有新的嘗試,而且盡管說現在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是真正全面走進初中課堂,真正運用到歷史教學當中的,還是少之又少,而且發揮出來的作用性也沒有預想當中的大。所以一方面單純希望初中生們能夠提升歷史的歷史能力,但是有沒有進行新型方法的探討和創新,一昧的指望初中生們能夠主動地接收課堂知識的教育,這其實是不太現實的。其實歷史知識學習能力,甚至于理解歷史內涵和吸取經驗的提升,其實都是在歷史故事當中來帶給學生感悟,但是歷史課堂一項重視的不是故事而是總結出的理論得到呈現,但是這種理論知識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壓抑了學生對歷史課程學習的興趣,是初中歷史課堂教育手段的原始帶來的不良反應,是對于歷史課程教學方式的陳舊沿襲,也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大的原因之一。
2提高學生對歷史興趣的策略
2.1歷史課教學方式的改變
歷史其實是一科十分重要的課程,但是在歷史教學技術上其實可以進行創新能和優化的。歷史老師在枯燥的理論的講解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記憶,一定要給學生創造出歷史模擬場景,讓學生在歷史故事情景中聯系自身,聯系現實來理解歷史,同時這也會帶動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主動去探尋歷史的奧秘,這樣也會使歷史教學效率大大提升。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輔助功能,它的魅力所在就是它不是單一的展示,而是聲畫一體、動靜結合,可以使歷史上難以想象的場景,晦澀難懂的事件變故轉化為一幀幀精細的畫面,輔助以生動的旁白講解,加之適合的背景音樂讓人賞心悅目,在提升興趣的同時加強理解,這對于初中歷史學習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因為視頻的動態畫面很容易吸引注意力,不自覺地就把知識用簡單的方式理解到腦海中。歷史的種種震撼,人類發展的神奇等等其實都是本身特別有趣奧妙,使人好奇的事情。
2.2組織歷史活動增加學習體驗
在組織歷史方面活動開展時,在一部分情況下主要以課本教材為出發點,去搜尋一些和歷史教材進度相匹配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教材內容的補充性的課外讀物。這也就要求老師要用心尋找,一方面要求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是要配合按照歷史教材內容的類型,組織相應的歷史活動。這種歷史活動的開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來更多的體驗和歷史學習。其實老師也可以進行引導學生們進行自我創造歷史故事的閱讀和表達,在已經耳熟能詳的故事上加上要學習的內容,增強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不僅僅是歷史學習,也是在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縛,創造出新的東西,養成一種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對待學習都有著超長的理解力,而且還能不受歷史課堂授課范圍的束縛,對歷史有著貼近生活的理解。而且面對我國的傳統教育的弊端,很多學校都已經開始有效規避,嘗試著各種方法進行修復,期望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教學服務。所以這種針對歷史學科的創新活動其實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2.3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其實更多的學生對初中歷史課的不感興趣一部分是可能是因為不了解帶來的,另一部分還有可能是因為歷史課堂在講解歷史知識時課堂氣憤的過于嚴肅,使得學生感覺到壓抑和沉悶,所以很難抱有積極的心態認真聽講。所以老師們在進行講課時要適當調節課堂氣氛,增加一些互動環節,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而且在歷史講解上可以大范圍的利用到歷史故事講解替代歷史理論講述,在講述歷史故事的時候就可以多多增加講述故事的趣味性和懸疑性,老師要打破沉悶,構建一堂趣味和知識同在的歷史課程。
3結束語
所以在面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可以很清楚明白地看到,當時代不斷發展不斷要求教學進行改革進步的如今,如果小學數學教師僅僅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那絕對是培養不出孩子的獨立意識的,也是辜負了歷史學科授課的初衷。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們在進行歷史課堂授課時,要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思考探索意識,并且提供平臺、提供工具實際幫助學生來學習、獲取更多歷史書本課堂之外的知識,培養出較好的邏輯思考能力。要認識到其實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導師,只有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學習樂趣,歷史課程的學習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2013,(08):197.
[2] 陸文霞.探討學習初中歷史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
[3] 趙彥喜.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培養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8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