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校計算機專業一門主修課堂,軟件工程主要研究計算機軟件開發、網絡維護等,是一門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本文主要基于分析軟件工程教學現狀,分析如何實施專題教學法提升軟件工程實踐教學水平。
【關鍵詞】專題教學法;軟件工程;實踐教學
當前,信息化環境下,計算機網絡技術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高校也在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軟件工程課程的學習成為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軟件工程課程具有一定的知識抽象性,涉及面較廣,且十分注重學生實踐,該課程教學旨在培養高校學生軟件開發能力,提高其項目管理水平。因此,軟件工程課程強調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注重加強實踐教學。專題教學法的引入有效提高高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水平,有助于學生更快掌握課程要點以及內涵,提高其課程實踐水平,本文針對專題教學方法在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具體內容如下。
一、軟件工程教學現狀
由于軟件工程課程學科交叉性強,理論知識抽象以及教師實際教學能力有限等原因,高校學生普遍對該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就軟件工程教學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問題:
(一)實踐教學模式過于粗放
當前高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主要實行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教師在結束課堂講解后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分組,每組選取一個軟件項目,組內配合共同完成項目任務,交由教師檢查指導,這種教學模式過于粗放,未充分結合軟件生命周期不同實踐內容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導致學生缺乏軟件項目分析、項目設計、項目實施等各個環節的精細化實踐能力培養。
(二)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也良莠不齊,當前軟件工程教學模式具有籠統性,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有的學生具有實踐基礎,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如若實踐教學模式不能因材施教,將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缺乏過程管理以及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高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項目參與積極不高的問題,不能針對學生項目實踐過程給予及時的指導以及過程管理,不能實時跟蹤項目進度,導致學生獨立完成的項目完善度以及完成度偏低。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導致教師無法精確考核評價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缺乏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二、專題教學方法概述
專題教學方法,顧名思義以專題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實際應用時,基于教學目標,將課程教學內容根據知識點類型、學習要求等標準劃分為若干個專題,教師引導學生選取專題,針對專題進行課程深入探究、學習,這種教學方法適宜學科交叉性強、內容繁多的課程。不同于以往按照課程章節順序教學方法,專題教學方法強調課程重點內容,以重點內容為核心進行深度、全面的研究學習,具有精細講解、集中管理的教學優勢。根據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主要包含軟件項目需求分析、項目設計實踐、軟件測試、過程實踐、質量實踐、項目管理以及軟件綜合實踐。教師應充分考慮實際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將重點內容科學劃分為若干專題,對學生進行精細化實踐鍛煉。專題教學方法講求各個專題制定明確的實踐教學目標,專題設計合理,結合教學內容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提高高校實踐教學水平。
三、專題教學方法在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軟件開發的核心環節是進行軟件項目需求分析,原型法是主要的需求分析方法,該方法有效解決用戶需求變更導致軟件開發效率下降的問題,本文基于原型法分析專題教學方法在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組織形式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組隊,以小組形式完成項目任務,組員角色包括組長、需求分析專員、項目經理等,其中,組長主要統籌整個項目的設計進度,協調各方工作,利用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軟件工程項目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能力??紤]到實際教學精力與時間,教師應當選取其中一組展開實踐指導與示范,其他小組組長以及組員可以觀摩示范小組的具體操作,同時可以將示范小組的項目文檔以及軟件原型作為本組的實踐模板。
(二)確定專題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取重點內容設立若干個項目研究專題,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專題進行組隊研究學習。教師要對專題質量進行慎密地思考與把控,要求專題設立既符合教學目標又具有一定研究意義,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專題,以激發學生的實踐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所了解專業知識積極進行實踐創新,培養其軟件產品市場敏感度以及思辨能力。學生完成選題后,需要提交選題報告,說明其選題原因、目的以及軟件主要功能,交由指導教師審核。教師主要審核選題質量,對于不合理的部分同學生及時進行溝通討論,幫助其改進項目內容,以保證學生最大限度掌握教學重點,發揮其實踐學習能力。
(三)需求調研
基于原型的軟件項目需求調研是一項循序漸進展開的工作,首先設計人員需要快速調研用戶項目基本需求,其次以基本需求為根據,設計構造符合需求具有交互性的軟件系統原型,最后用戶試運行系統,提出修改意見,設計人員完善原型界面系統,最終實現整體軟件設計項目工作。這種實踐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項目實施過程,具體內容為:(1)初步調研用戶需求,掌握軟件項目核心需求,此階段需要編制項目需求調研報告,涉及到系統用戶、業務文檔、調查問題等內容。通過收集用戶資料并進行分析,識別用戶主要業務流,與用戶進行溝通確定其業務主體流程并以及業務數據流;(2)構建軟件系統原型,根據前期調研的用戶需建立交互式界面系統原型,系統應包含完備基礎數據,可導航,可人機交互,展示軟件系統基本功能,這一階段可以鍛煉學生軟件需求建模工程能力;(3)完善系統原型,指導用戶試運行軟件系統,針對不足提出修改、補充意見,學生應加強與用戶溝通,及時發現問題,細化、完善系統功能,靈活采取調查方法,遇到用戶確實不明的情況時,學生應能夠分析現存類似軟件產品引導用戶提取需求,通過反復的構造、運行、反饋、修改,最終構建軟件系統正式原型。
(四)編制需求規格說明書
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規格說明書模板,結合軟件系統正式原型界面系統編制需求規格說明書,進行項目組內部初步審查、完善、確認并交由用戶評審,根據評審反饋意見,項目組對需求規格說明書進一步完善,確保說明書內容符合用戶需求,形成說明書最終版本,以此鍛煉學生需求規格說明書編寫能力。
(五)總結與考核
項目完成后,教師組織開展實踐教學總結活動,以課堂集體討論的形式,評價各小組項目完成情況,指出不足,肯定進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分享實踐經驗,并討論改進方法,以提升實踐能力以及軟件工程學習能力。教師做好總結工作,設置合理的學習成果考核體系,多維度評定各小組項目成果,對學生表現進行公正,以求真實反映其實踐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仍存在教學模式過于粗放,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缺乏過程管理以及考核評價體系等問題,鑒于專題教學方法具有精細講解、集中管理的教學優勢,高校教師應積極探索基于專題教學法開展軟件工程實踐教學工作的有效途徑,通過從軟件項目需求分析、項目設計實踐、軟件測試等方面的實踐教學,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軟件開發水平,提高其工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常穎.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軟件工程課程中的改革[J].黑龍江科學,2019,10(7):3637.
[2]劉慰,周國兵,李涌.基于開放模式的軟件工程實踐類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4):5355.
[3]趙春澤,錢鷹,張力生.基于計算思維的軟件工程專業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5(53):6769.
[4]祁鑫,宋會英,崔浩.新工科背景下“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8,32(4):6568.
[5]劉桂林.分析軟件工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新區,2017(6):71.
[6]曹仰杰,魯慧民.激發教育在高校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7):5354.
作者簡介:
朱婕(1986-),女,漢,湖北隨州人,研究生,講師,就職于武漢工商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