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軟件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結合作者從事軟件工程教學和科研的實際體會,從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出發,對軟件工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實踐探討。
關鍵詞:軟件工程;現狀;教學模式;革新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7-0000-01
The Teaching Mode and Innov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Under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ang Xiaoliang
(1.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 Yinchuan Branch of China Telecom,Yinchuan750001,China)
Abstract:Software engineering i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re the cours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actu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from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Analysis starting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improving teaching,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Status;Teaching;Innovation
引言:軟件工程是涉及計算機科學、工程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等領域的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指導計算機軟件開發和維護的工程學科,它的內容主要涉及與軟件開發和維護相關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這些概念、原理、方法。作為計算機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教學成效直接影響學生畢業以后從事軟件開發的能力和項目管理的能力。但軟件工程的技術、原理和方法十分復雜,不易掌握,教學表明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往往感覺抽象和枯燥,無法切實理解軟件工程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軟件工程教學模式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在新的發展機遇下軟件工程教學模式探索與革新方案。
一、軟件工程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軟件工程不涉及具體的軟件項目,不同于程序設計課那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而且由于開發經驗所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抽象的理論與實際軟件項目聯系起來,因此較難對這門課產生興趣。一些院校的教師雖然采用案例教學法,但卻忽視在以案例為背景進行知識點講授的同時將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各個階段串接起來,因此學生仍然難以體會一個完整軟件項目開發的全過程。另外傳統軟件工程課程雖然有實驗教學的要求,但由于教學時間及實踐環境有限,要真正完成開發一個軟件項目,并編寫軟件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文檔,事實上也不太可能。一般只是停留在組織學生編寫軟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文檔、設計文檔這一環節,而軟件工程的其它各階段的文檔很少能夠完成。因此,如何展開軟件工程的實踐教學,如何提高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的質量一直是一個問題。
二、軟件工程教學模式存在問題
軟件工程技術的發展比較迅速,大量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具不斷涌現。從最初的傳統的軟件工程,到第二代的面向對象技術的軟件工程,第三代是引入“軟件過程”概念的軟件工程,到第四代基于構件開發方法的軟件工程。傳統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知識灌輸的形式,同時以實驗和課程設計任務作輔助,并布置一些課外作業。這種方式使學生感覺課程枯燥無味,學生只能生硬地記住一些概念,且實踐環節無從下手。因這門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是緊密相結合的,但可操作性差,學生反映上課時能聽懂,一到自己做習題時就覺得無處下手。同時覺得這門課比較枯燥,內容太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極易產生厭學情緒。對于授課教師,要講好這門課也有一定難度。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反過來嚴重地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許多教師均不愿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從學生實踐角度來看,因每個實驗均是兩個課時左右,只能進行階段性的實驗,學生難以把軟件工程的各個環節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能進行全方位的實踐訓練,實驗的內容比較簡單和單一,難以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
三、軟件工程教學模式探索與革新
(一)改善教學條件。鑒于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教師還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及時關注軟件工程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定期到軟件開發公司去參觀學習,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軟件開發技術。該門課程應盡可能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并適當增加課時數。還需要精心選擇一本教材,教材應能包括教學大綱的主要內容,同時應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的文檔,在期初發給學生,同時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也應在期初發給學生,便于學生預習。
(二)改進教學方法。學生掌握工程性技術必須經歷“認知、理解、模擬、應用實踐”等四個過程。因此,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應分為兩個階段,開設的時間應跨越兩個學期,第一學期以理論教學為主,對應于學生的“認知、理解”過程。第二階段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學生通過完成軟件項目來達到學習和訓練的目標,這一階段對應于學生的“模擬、應用實踐”過程。
(三)結合作業與專題論文。作業可以檢驗課堂的講授效果,也是對理論知識的繼續理解和消化的過程。軟件工程高度的理論性和鮮明的實踐性要求教師必須重視作業的安排,對于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必須通過作業加以鞏固。
(四)加強實踐環節。軟件工程采用工程化的思想來開發和維護軟件,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勝任分析、設計,實現與維護等多種角色,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具備作為軟件工程師的初步能力,可以說動手實踐是掌握軟件工程方法和技術的唯一途徑。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法,不可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加強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改革至關重要。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探討了軟件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即以課程設計與課程作業同步進行,通過一些簡單項目,要求學生利用結構化軟件開發技術或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技術完成對該項目的開發。以項目作為實踐環節的主線,隨著課程進展布置相應的任務,從項目開發的準備工作、需求分析、軟件設計、測試到實施,結合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完成項目的開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軟件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軟件工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革新措施,革新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軟件工程的原理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陳昊,明仲.在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引入敏捷方法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8,24:46-47
[2]馬燕,張根耀,王文發.軟件工程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6
[3]羅海麗."軟件工程"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革[J].電腦與電信,2010,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