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同時,在建設中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思想觀念、管理體制、技術水平、法律保障等方面的欠缺。建立一套電子化、網絡化的行政管理創新體系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我們應該冷靜嚴肅地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于是將分析電子政務對行政管理的作用,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電子政務 行政管理 作用 問題分析
一、電子政務介紹
電子政務是指“國家機關在政務活動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辦公自動化技術等進行辦公、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電子政務實際上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政務工作信息化。在中國,電子政務既包括各級行政機關系統的政務工作信息化,也包括執政黨以及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政協等機構的政務工作信息化。這個定義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電子政務必須借助于電子信息和數字網絡技術,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和相關軟件技術的發展;第二,電子政務處理的是與政權有關的公開事務,除政府機關的行政事務以外,還包括立法、司法部門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組織的管理事務;第三,電子政務并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互聯網上,而是要對其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務信息化在中國特定的管理體制下,有著更為廣泛的含義。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相比,電子政務近幾年來在涵義上有了很大的發展。當前,電子政務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有兩個主要的特征。第一個特征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構造和發展電子政務。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發展,使人們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潛力及其在幫助政府實現與企業和居民的互動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第二個特征是,就電子政務的內涵而言,更強調政府服務功能的發揮和完善,包括政府對企業、對居民的服務以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相互服務。
二、電子政務對行政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政府對內外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如果以高成本、低效率為粗放的標志,那么傳統政務實際上是一種粗放管理方式。傳統政務的高成本表現在,進行同樣程度的社會組織工作,所需的管理者人數多,管理費用高。行政人員規模、行政費用規模是管理費用的重要指標。粗放的管理常常導致官僚主義現象。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官僚主義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是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的。單純地用縮編來遏制官僚主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為這既與政府的各種繁文縟節有關,也與人民群眾能否把握各種信息對政府實施監督有關。而電子政務則是一種集約管理方式。某種程度上電子政務將因其披露政府各種信息和廢除繁文縟節而對官僚主義進行相當大程度的遏制。
(二)推動行政管理現代化
第一、管理“硬件”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革命,使現代行政管理系統的管理組織運行日益技術化,管理手段現代化。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和拓展,人們建立了許多從前無法想象的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多媒體、計算機設備,成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硬件,管理越來越呈現數字化、模型化和計算機化。計算機網絡是直接、高效的管理工具,并且與全球的管理系統渾然一體。第二、管理“軟件”的現代化。在管理思想方面,管理者越來越強調辦事效率,并采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知識,管理從定性走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在管理方法方面,具有廣泛外延的系統方法,如全面管理方法、優選法、價值工程、網絡技術、線性規劃、計劃評審技術、技術經濟分析、預測技術等等,將得到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并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之中。同時,具有遠距離控制、分布式統一協調、動態網絡計劃等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將成為可能。
三、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政府運作機制的障礙
我們知道,目前我國的政府管理運作體制及機制,多數都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和確立起來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問題雖然有了很大改變,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如機構設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門職能交叉、重疊,審批過多,過濫,辦事沒有嚴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會成為推動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障礙,換句話說,只有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電子政務的推進才真正具有意義。
(二)信息安全成為當前政府信息化中的關鍵問題。
與電子商務相比,電子政務對信息的安全有著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美國9。 11事件后,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目前的實際狀況是,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整體研發能力還有待提高,而政府的信息安全技術又必須由我們自主開發,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我國的電子政務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只有下決心自主地研制保障信息安全的產品,掌握這方面的世界先進技術,才能為政府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很顯然,這方面我國目前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四、具體建議
(一)改變政府的管理理念
信息技術是一種新的事物,它不僅代表先進的技術,而且也代表一種新的思想、新的思維;信息技術本身是創新的產物,并且推進其他領域的創新,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管理創新、制度創新,這將極大地改變政府的管理理念。一是建立服務式政府。目前指導著西方國家大力推行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服務型政府將是未來政府的基本定位,綜合服務將是未來政府的核心職責,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職能將移交給其他實體,政府更多的精力將投放到單個實體無法處理的信息服務和信息管理領域。電子政務的發展是以用戶為中心,按照用戶需要來設計政府的網絡功能,它將促使政府由一種多層次、多部門、以管理為主的形態向一種智能型的、顧客取向的、以服務為主的形態轉變。二是建立規范化政府,電子政務的框架設立和功能體現,是建立在網絡的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之上,標準化和規范化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前提,電子政務的交互性、透明性、公開性和檢索性,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政府的規范化和依法行政。
(二)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
在網絡環境下,廣大客戶既要共享信息資源,又要互相保密,防止黑客或病毒的侵害。電子政府因牽涉政府機密和國家機密,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必須要重視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問題。首先,在電子政務投入使用之前,必須設立電子認證機構,由認證機構通過密碼技術來確認本人的身份以及電子郵件是否來自本人或政府機關;第二,必須大力開發計算機防病毒技術和計算機安全技術,防止不法分子中途篡改數據等犯罪行為;第三,必須在法律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案,給予電子署名與手寫簽名、蓋章相同的法律保障,制定出規范電子政務安全性的法規,例如“禁止非法入侵網絡法”、“電子銀行法”、“網絡信息保護法”等等;第四,必須在政府各部門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安全檢測、運行安全、信息安全、計算機安全、人員管理、計算機網絡管理以及網絡公共秩序安全等等;第五,必須不斷完善密碼技術,充分利用與電子政府相適應的電子安全技術,(包括用戶身份的驗證、網絡的安全、主機的安全、內容的安全、系統的安全、通訊線路的安全等等),以便對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進而保證電子政府的高效運作。
參考文獻
[1]楊艷東,加速電子政務發展,促進政府信息化建設,現代情報,2003年第1期
[2]楊艷東,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的發展,中外科技信息,2002年
[3]楊世運,電子政務的發展與對策,中國科技論壇,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