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陷阱法和植株拍打法,在嶗山茶區選擇有代表性的2個茶園進行系統調查和標本采集,初步調查到茶園蜘蛛13科27種。優勢種為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和草間鉆頭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分別占蜘蛛總數的634%和160%。介紹了茶園蜘蛛種群以及2個優勢種的年度消長規律。研究表明,連續降雨可影響蜘蛛數量,使用化學農藥對蜘蛛存活影響較大。茶園種植紫花苜蓿是蓄養和保護蜘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嶗山茶區;茶園;蜘蛛;天敵
中圖分類號:S433.7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1-0110-04
茶樹在長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了以茶樹為中心的茶園生態系統。與農作物相比,茶園生態系統相對比較穩定,各種生物間的相互依存度較高,從而維持了茶樹及各種生物間的能量平衡和物種的繁衍,構成了相對穩定的生物群落。大量研究表明,蜘蛛在茶園這個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茶園害蟲的主要捕食性天敵[1~3]。關于茶園蜘蛛種類和優勢種的研究,各茶區都有相應的研究報道[1,4]。在北方茶區尤其在嶗山茶區,未曾有這方面的研究。為了摸清嶗山茶區茶園蜘蛛的種類,為保護和利用這些天敵提供科學依據,筆者于2009~2011年在嶗山茶區選擇2個有代表性的茶園開展了隨機調查和標本采集工作,同時對2010年的系統調查資料進行了分析,以明確影響蜘蛛種群數量消長的自然因素。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園基本情況
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北宅有機茶種植基地(以下簡稱萬里江)屬于嶗山區,為山地茶園,面積約133 hm2,茶樹品種主要是龍井43,樹齡7~8年;青島東嶗茶業有限公司茶葉種植基地(以下簡稱東嶗)屬于城陽區,位于嶗山西北的七嶺陽坡,為丘陵茶園,面積約333 hm2,茶樹品種主要是龍井43和福鼎大白等,樹齡8~10年。2個種植基地的茶樹栽植方式均為雙行區田栽培,大行間距120 cm,小行間距和叢距各33 cm。在2個基地各選擇2塊面積約2 000 m2的茶園,其中1塊種植紫花苜蓿(種草園),行間不除草;另一塊不種紫花苜蓿,行間實行人工除草(清耕園)。茶樹品種為龍井43,長勢相對比較一致。
12調查和記錄
從6月初開始到10月下旬止,采用陷阱法和拍打法分別調查兩地兩種類型茶園(種草和清耕)內的蜘蛛數量。陷阱法為固定地點設置陷阱。陷阱由1個直徑約8 cm,高約10 cm的玻璃罐頭瓶制成,里面盛有4%的甲醛水溶液,其中加少量甘油和洗衣粉,以濕潤掉入其中的蜘蛛。在每個調查園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法選點,每個點設置一個陷阱(罐頭瓶)。將罐頭瓶埋入樹冠下的土中,瓶口與地面相平,上面加一個用薄鐵片做成的罩,以免雨水進入。每周收集1次陷阱中的蜘蛛,用75%乙醇保存。拍打法亦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法取樣,盡量避免在陷阱旁邊取樣。在茶樹下鋪1塊1 m2的塑料布,用手搖晃茶樹,每個樣點拍打茶樹5次,使蜘蛛掉落在塑料布上,迅速收起塑料布,將其中的捕獲物裝入塑料袋內,扎緊袋口,帶回室內放在冰箱的冷凍室內,2 h后在體視顯微鏡下檢查,收集蜘蛛標本,記錄數量。每周調查1次。
2結果與分析
21茶園蜘蛛種類
經過3年調查,共調查到蜘蛛27種,分屬于13科(見表1)。由表1結果看出,在本茶區以八斑鞘腹蛛和草間鉆頭蛛為優勢種,分別占蜘蛛總數的634%和160%,與已報道的我國各茶區的優勢種類似[1,5,6],其次是褐吊葉蛛和千島花蟹蛛。
22茶園蜘蛛田間發生規律
221茶園種群數量的消長由于本地區春季氣溫較低,蜘蛛發生時期比南方茶園晚。從田間巡查情況看,從5月份開始即有蜘蛛活動。從調查結果看,6月份蜘蛛數量開始增加,到6月下旬出現第一個高峰。進入7月份,蜘蛛數量明顯增多,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達到高峰,直到9月中旬以前,蜘蛛數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進入10月,數量明顯下降,到10月底,蜘蛛數量降到最低。從全年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來看,7月中旬到9月中旬為蜘蛛集中發生期,種群數量占全年發生量的89%以上。
由圖1看出,嶗山茶區茶園蜘蛛種群數量全年出現3個高峰,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這一結果與趙敬釗報道的黃河流域棉區蜘蛛的季節消長規律相似[7],比張覺晚報道的在湖南省湘陰縣全年有4個高峰少1個[5]。
222優勢種蜘蛛的季節消長由表1結果說明,本地區茶園蜘蛛的優勢種為八斑鞘腹蛛和草間鉆頭蛛,這兩種蜘蛛占蜘蛛總數的794%。因此,它們的數量消長直接影響著茶園蜘蛛群落的變化。
由圖2和圖3看出,這兩種蜘蛛全年發生數量后期多于前期,尤其是9月份的數量明顯增加,是全年發生量最大的時期。對小綠葉蟬發生規律的研究表明,這時也是小綠葉蟬發生危害最重的時期[8]。因此,此時保護好這些蜘蛛對控制小綠葉蟬的發生和危害具有重要意義。
23影響茶園蜘蛛種群變化的主要因素
231不同生態環境對蜘蛛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茶園生態環境不同,節肢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尤其是蜘蛛有明顯差異[4,6,9,10]。本項研究也證明,種草茶園和清耕茶園蜘蛛數量差異很大,前者是后者的46倍和80倍(見表2)。
232降雨對蜘蛛數量的影響有研究表明,蜘蛛生長發育的最適相對濕度在65%~85%之間,高于或低于此范圍,對蜘蛛的生長、發育、繁殖和壽命均有影響[7]。2010年在調查中發現,連續降雨和相對濕度較高對蜘蛛數量有明顯影響(見表3)。
由表3結果看出,8月25日因降雨未做田間調查。根據氣象資料記錄,從8月22日17時開始,直到8月28日21時,期間連續降雨,最大降雨量達27mm。從8月25日至28日,相對濕度在85%~97%之間,27日和28日,相對濕度竟達92%~97%。在這種濕度環境下,不利于蜘蛛的生存,故9月2日調查的蜘蛛數量明顯下降。
233農藥對蜘蛛數量的影響茶園噴施農藥對蜘蛛數量影響很大。2010年在萬里江茶園調查時發現,9月7日調查時蜘蛛數量為129頭,9月10日噴施1次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300倍液,9月15日調查時,蜘蛛數量迅速下降為21頭。另外在生產中發現,經常噴施農藥的茶園,蜘蛛和其他天敵的數量比不噴藥茶園明顯減少,有的甚至找不到蜘蛛的蹤影(如唐家莊和東臺2個茶園)。而在不噴施化學農藥的東嶗茶園,蜘蛛數量明顯增多(見表4)。
31茶園蜘蛛種類
經過3年調查,發現本地區茶園有13科27種。在采集到的蜘蛛標本中,有一部分是幼蛛,鑒定時難以鑒定到種,加之在采集時有些種類難以捕捉到,故本次報道的種類只是本地茶園蜘蛛的一部分。要想全面了解本地區茶園蜘蛛種群的構成狀況,還需要做更詳細的調查和研究。
32茶園種草有利于蜘蛛的生存
研究表明,復雜的茶園生態環境與單一種植茶樹的茶園相比,更有利于蜘蛛的生存。在北方茶區,大部分茶園中的茶樹很少與其他植物間作,加之經常實行人工除草,造成茶園植被單一,不利于節肢動物的生存,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尤其是害蟲天敵的數量更少,對害蟲起不到自然控制作用。本項研究表明,在種植紫花苜蓿的茶園,蜘蛛數量明顯增多,即使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也不致造成害蟲危害。同時發現,在茶園周圍留有雜草,其蜘蛛數量也比無草或清耕茶園多。因此,茶園種草是蓄養害蟲天敵(尤其是蜘蛛),發揮其自然控制害蟲危害的簡單有效的方法。
33少用或不用農藥是保護蜘蛛的有效措施
研究發現,凡是經常使用化學農藥的茶園,很少有天敵活動,有的茶園甚至難以覓到蜘蛛的蹤影[11]。在這種類型的茶園,害蟲種群的發生和發展完全依靠化學農藥的調控,一旦停止使用化學農藥,就很容易出現害蟲暴發,導致茶樹受害。而在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的茶園,蜘蛛數量很多,對害蟲種群的發展起著自然調控作用,尤其是對小綠葉蟬的控制效果更是明顯。但是,一旦使用化學農藥,蜘蛛數量就會明顯下降,有時甚至出現一蹶不振的局面。因此,在茶園盡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在必須施用的情況下,應選擇對蜘蛛殺傷力相對較小的農藥[12],以減少對蜘蛛的傷害。
從目前茶樹害蟲的防治情況來看,大部分茶區仍然以化學防治為主。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茶樹害蟲,在短期內能收到明顯效果,但對害蟲天敵的傷害和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是影響茶葉產業健康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實踐證明,保護和利用茶園蜘蛛等天敵控制害蟲的技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參考文獻:
[1] 陳銀方,陳忠華,宋昌琪,等 茶園蜘蛛調查和保護研究概述[J ] 蛛形學報,2004,13(2):125-128
[2]張覺晚 茶園蜘蛛的發生特點和保護利用[J] 福建茶葉,2006,1:2-3
[3]戴軒,韓寶瑜 貴州省茶園蜘蛛區系研究[J] 貴州茶葉,2009,2:23-28
[4]彭萍,李品武,侯渝嘉,等不同生態茶園昆蟲群落多樣性研究[J] 植物保護,2006,32(4):67-70
[5]張覺晚,孫少華 茶園蜘蛛群落多樣性研究[J] 中國茶葉,2004,2:20-21
[6]韓寶瑜 有機、無公害和普通茶園蜘蛛群落組成及動態差異[J]蛛形學報,2005, 14(2):104-107
[7]趙敬釗 中國棉田蜘蛛[M] 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447-471
[8]姜瑞德,王繼青,張濤,等 嶗山茶區茶園小綠葉蟬田間發生規律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0,11:74-76
[9]龐冬輝,肖潤林,侯柏華,等 生態管理對茶園節肢動物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 18(6): 1272-1276
[10]馮明祥,姜瑞德,王繼青,等 茶園種草對茶樹主要害蟲及其捕食性天敵的影響研究[J] 山東農業科學,2010,10:89-91
[11]馮明祥,王繼青,張濤,等 農藥對茶園節肢動物群落結構穩定性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12,2:89-92
[12]姜瑞德,王繼青,張濤.7種農藥對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和捕食性蜘蛛的影響研究[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11,1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