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以供廣大養蠶種植戶參考。
1 合理稀植
當前桐廬縣蠶桑生產的主栽桑品種以農桑系列、荷葉白等湖桑系列為主,在提倡豐產豐收、見效快、收益早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示范推廣的栽桑模式為低干密植,栽桑量達1.5萬~1.8萬株/hm2,使桑葉產量到第3年就可達豐產的目標。而強桑1號是用浙江的大種桑作母本、桐鄉青作父本,進行人工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中生、中熟、高產、抗性強的優良桑樹新品種。其生長勢旺盛,葉片大,光合作用強,適當合理的稀植有利于發揮桑樹品種的特性。從2006年冬開始引進示范推廣的基礎上,從2007年開始連續3年分別在水田、旱地開展9 000、12 000、15 000株/hm2的栽植密度模式探討[1-2]。
從表1可以看出,在豐產前栽植密度越高,桑產量也相應提高;在調查的年份內未出現大的旱災和澇災,水田比旱地的產量略高;由于桑樹是多年生經濟作物,不可能在種植幾年后適當間除,從成本、田間操作省力及光照影響的情況看,水田以10 500~12 000株/hm2為宜,旱地可適當密植12 000~13 500株/hm2。
2 樹形養成
強桑1號桑品種樹形直立、樹冠緊湊。當年種植后,離地40~50 cm定干后,連續進行2年春伐,可以促進枝干生長粗壯。離地65~70 cm定拳,根據栽植密度留3~4個拳,每拳留2~3枝,可以保證冬季桑園有效條達6 000條以上,總條長在10 000 m以上,為培育豐產型樹形奠定良好基礎[3-4]。
3 肥培管理
強桑1號桑品種生長勢旺,桑葉產量高,需要充足的肥水,根據生產100 kg桑葉需純氮2 kg的標準,養一代雜交種用葉對氮、磷、鉀的需求量按10∶4∶5的比例進行配方施用;桑園施肥的總體要求做到適施春肥、重施夏肥、追施秋肥、冬施土雜肥;每個季節根據桑樹對肥水要求不同,合理配比肥料用量,春、夏、秋、冬肥施用比例為20%~30%:40%~50%:10%~20%:20%,可以充分發揮品種高產優質的潛力。因為新品種比荷葉白發芽早,所以整枝、修拳、剪梢等管理工作宜于每年春節前完工,以便減少養分流失,提高桑葉產量[5]。
4 病蟲害防治
強桑1號桑品種,由于生長勢旺,相對其他桑品種而言,枝條比較粗壯,但木質結構疏松,容易受桑天牛侵害。傳統的防治方法為見天牛幼蟲侵食枝條或主干后,用湖州產的殺蛀靈藥簽塞入天牛幼蟲侵入口,便可以殺死天牛幼蟲;或用80%敵敵畏與水按1∶2的比例配制后注入天牛幼蟲侵入口1~2 mL,并且用黃泥封口可以起到同樣的殺蟲效果[6]。
桐廬縣屬桑癭蚊發生嚴重的地區,在旱地種植強桑1號時發現該品種對桑癭蚊的抗性比較強,為此開展不同桑樹品種的桑癭蚊危害情況調查。從表2可以看出,強桑1號的桑癭蚊危害率為12.3%,而對照品種荷葉白的桑癭蚊危害率為40.8%,強桑1號的桑癭蚊危害明顯輕于對照荷葉白。
5 桑葉收獲
強桑1號桑品種,春季桑葉產量比對照荷葉白高30%左右,而秋季桑葉產量則高出40%以上。為保證第2年春季的桑葉產量和提高萌芽率,秋季采摘桑葉時,要采葉留柄,保護腋芽;在晚秋蠶結束時每條留3~4片葉,任其脫落,切忌“剃光頭”,避免桑樹在10月下旬后遇高溫而萌芽,消耗樹體冬季貯藏的營養。
6 參考文獻
[1] 呂志強,計東風.桑樹新品種強桑1號的選育[J].蠶業科學,2011,37(1):9-12.
[2] 冀憲領,蓋英萍,牟志美,等.干旱脅迫對桑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蠶業科學,2004(2):117-122.
[3] 何雪梅,廖森泰,劉吉平.桑樹的營養功能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蠶業科學,2004(4):390-394.
[4] 黃平,儲一寧,羅太義,等.在云南立體氣候條件下對不同桑樹品種性狀的比較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07(3);474-477.
[5] 姚芳,倪吾鐘,楊肖娥.桑樹的種質資源、生態適應性及其應用前景[J].科技通報,2004(4):289-292.
[6] 潘一樂.桑種質資源和桑樹育種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蠶業科學,2000(z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