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小學生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篇一:小學數學個人課題研究報告
“有效利用主題圖優化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
課題研究報告
和村教育管理區和東小學
何志華
一、研究背景
打開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圖畫,里面有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一個個憨態可掬的小動物,這些以鮮艷的色彩、生動的情境引起小學生注意與喜愛的圖畫就是小學數學教材的一部分,即主題圖。
主題圖的意圖主要在于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聯系自己身邊具體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說,新教材中運用主題圖可謂一大創新,教師若能好好利用主題圖,課堂將會煥發出新的光彩。然而,主題圖以“主題圖”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教師并沒有好好理解主題圖的真諦,在使用主題圖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有的教師把主題圖的功能價值僅僅簡單地定位為為情境創設服務,只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又如沒有把主題圖與教學內容真正聯系起來,學生僅僅是在開頭幾分鐘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剩余的三十多分鐘1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還是脫離主題圖學習單純的數學知識。也就是說主題圖雖然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有利于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但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教師難以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從,應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對主題圖進行有效地處理,使“主題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載體?;谏鲜鏊伎?,我提出了《有效利用主題圖優化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的設計
?。ㄒ唬└拍罱缍ǎ?/P>
主題圖也叫情境圖,是把新知用一定的生活場景或童話故事表現出來的畫面。一般安排在新課的起始部分,用來引入新課或解釋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如何運用的場景。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編寫的一大特色,既承擔著計算教學的功能,又承載著培養學生從情景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重要任務。主題圖作為一種生活情景形式呈現學習素材,富有兒童情趣和現實意義,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使學生完成“現實情境——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學習過程。
?。ǘ┭芯磕繕耍?/P>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了解我校教師和學生對于數學課本中的主題圖的使用現狀,培養學生讀圖的意識與能力,2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主題圖,從數學的角度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是他們養成良好的獲取和處理數學信息的能力。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主題圖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了數學課堂。
?。ㄈ┭芯績热荩?/P>
1、通過走訪座談對本校小學五年級學生和本校數學教師對教材中的主題圖使用的現狀調查調查、分析、研究、總結。
2、通過研究,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題圖中,蘊含著的豐富的信息資源,滲透著的相關的數學知識,學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主題圖,學會等待學生去發現知識。充分發揮主題圖的功能價值,賦予主題圖靈魂,讓主題圖真正“活”起來,活在我的教學中,活在老師和孩子們的心中。
3、通過調查研究,掌握高效應用主題圖進行情境教學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初
步形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主題圖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ㄋ模┭芯繉ο螅?/P>
和村教育管理區和東小學五年級2、3班的學生
?。ㄎ澹┭芯糠椒?/P>
3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方法為主。即在行動研究的基礎上,了解實際問題,確定突破方向,充分借鑒并利用已有資源豐富素材庫及課件內容,加以創新。此外,還要多方聽取意見,進行探索性、驗證性的實驗,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研究成果。
1行動研究法:
實驗工作中具體操作可在課前、課中、課后等階段對“主題圖”的功用及使用方法進行研究和指導,從而分析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主題圖”在教學及教學效果提高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2調查研究法:
通過座談等形式,了解師生運用“主題圖”的現狀,有目的地進行研究,通過聽課、評課、測試、座談調研等手段,及時了解課題實施過程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結構。
三、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在這個建構活動中,情境對學生的學習尤為重要,主題圖總是一個情境的再現。主題圖中的情境是生活與數學的橋梁,是數學的發現與運用的載體。
2、從心理學觀點來看,兒童認識事物是從感知開始的,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逐步發展到抽象。主題圖的情境是否4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引入課堂,與兒童的學習態度呈顯著相關性。主題圖來源于現實世界,貼近學生的生活。課堂中引入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
和理解數學,明確學習數學的價值。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熟悉的帶有現實事件的環境作用下,兒童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對象中去,促使他們以更高的情緒自主學習。
3、《數學課程標準》(XX年版)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實中尋找學生學習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中?!弊灾魈剿魇菍W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讓他們在主題圖中發現數學問題,通過探究、合作交流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樂趣。
四、研究過程
我的個人課題《有效利用主題圖優化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從開題以來,經歷了課題的準備階段課題的實施階段(XX年5月至XX年6月),同時課題將于本學期結題。在這期間我開展了扎實有效的研究,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5--XX.8)
我對本校五年級學生對數學課,呈現的主題圖喜歡程度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詢問了38%喜歡主題圖的部分學生認為主題圖十分有趣5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漂亮,內容豐富,在一副主題圖中可以學到許多知識。62%學生認為主題圖單調,沒有任何變化,不夠新穎。
2.我對全校12位數學老師在數學課上運用主題圖的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在調查的老師中有一位老師上課都不用主題圖,有九位老師直接搬用主題圖不作任何改編,只有兩位老師講課本的主題圖進行在創造的使用。
基于以上認識,我對數學教學中主題圖的應用產生了深深的困惑,開始對主題圖的價值和運用方法進行深刻的反思,并在教學中進行新的嘗試和實踐、探索和創新。5月份,我申報了《有效利用主題圖優化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的個人課題,經過峰峰礦區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的專家的評審,被正式列入峰礦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XX年度教師個人課題。
為了更好的進行研究,我收集有關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主題圖”教學活動方面的資料,了解相關的研究信息,充實理論基礎。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并通過上網查閱、讀書做筆記,學習有關主題圖的知識。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合理有效地用好主題圖,教師就必須反復研究教材,人教版實驗教材的特點之一是由主題圖呈現信息,引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展開教學。主題圖往往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6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喜聞樂見的故事作為背景,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數學信息,運用得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調查研究,制定好實施方案。
XX年8月下旬,我對調查資料認真分析總結,發現
“主題圖”使用誤區頗多,主要存在著“棄置不用”、“隨意更換”、“本末倒置”、“機械使用”四大誤區,在一定程
篇二:《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從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在傳統的教學觀念制約下,課堂教學仍然以教材為本,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離,把學生固定在“知識世界”里,太關注學生對知識和學科的學習,缺乏對學生“生活世界”的關注,難以體現學生現實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在教學中教師最先考慮的是自己如何試圖“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往往設計教學環節如何幫助學生“拓展知識”,挖掘知識的深度,擴大知識的廣度。根據我們的調查,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不夠重視,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如果我們能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常收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7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學問題,然后再把這些問題“移進”課堂,通過對現行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數學教學內容源于學生現實生活,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手段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學生學習活動應用、驗證于日常生活,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長此以往,不斷深化,就能逐步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得出的答案或結論,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最終達到提高和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目的。
因此,我們寄希望于通過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研究”,來重建學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喚起教師對教學和教育的價值的理解,通過課
堂設計的改進,努力建立學生“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橋梁,讓孩子不再生活在兩個世界中,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研究的目標
在教學中,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評價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改變學生的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主動發展。
8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磐ㄟ^課題的研究,探索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和方法,將生活中學生實際事物和數學知識有機的結合,尋找創造生活情景、組織教材開展活動的有效手段,尋找教學策略及指導學生學習的最佳方法。
?、仆ㄟ^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從思考周邊事物,到自主構建“來源于生活—提煉為數學模型——應用于實際”的學習體系,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熱愛數學的情感,推動學生素質的發展。
?、峭ㄟ^課題的研究,初步建立數學生活化的評價方法,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從而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研究的內容:
?。?)教材內容生活化:
?、賹肷罨?。教師在教學前,要善于捕捉學生身邊的事例中的數學問題,結合所要學的新知,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于接受。
?、诶}生活化。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轉變“教教材”和“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靈活處理教材。在教學例題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素材,將它服務于教學新知,這樣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化處理,更能吸引學生參與研9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討,能達到更良好的教學效果。
?、劬毩暽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類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一些實際應用型的題目讓學生鞏固所學,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生活化:
?、龠\用多種手段創設生活情境。采用語言直觀、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教學、社區數學實踐等手段,創設生活情境,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谠谏罨慕虒W過程中發展學生數學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計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墼谏罨慕虒W過程中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學,培養學生愛學的情感、頑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莛B成學生生活自主性學習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之內化為自身的需要。
三、研究對象及步驟
1、研究對象
本校六年級學生
2、研究步驟
10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準備階段(XX年5月):成立課題小組,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并進行課題研究論證,形成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認真撰寫課題實施方案,明確任務,落實目標。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
?。?)實施階段(XX年6月——XX年10月):課題實施階段,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收集證據,認真分析總結。
?。?)總結階段(XX年11月——XX年12月):著重對獲得的成果進行優化研究,寫出結題報告。
四、研究過程
?。ㄒ唬﹦撛O生活情境,架起生活與數學的橋梁。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尤其是我們的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數學,學生身邊許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數學的“活”教材,教師要善于抓住并引導學生發現、組織、提煉、轉化,為教學所用。小學數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但數學內容有時也是枯燥的,為了使我們的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一開課我們就要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中,感受數學學習的美。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社會實際的內容,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認識,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的趣味與作用。
11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ǘ┩诰蛏钪械臄祵W,讓數學生活化。
知識是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或是揭示出來的規律,而教學的目的則是為了掌握規律及學習發現規律的方法。我們的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豐富源泉,數學知識的產生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實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去探索規律、去應用知識。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數學問題,關鍵是我們的教師有沒有去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要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的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生活的事物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再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ㄈ┨骄可顔栴},讓生活數學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養成一種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對生活實踐產生興趣,并在實踐中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研究成效
1、生活理念構建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2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把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提煉成數學問題,或把數學問題還原成生活現象,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易懂,學生從“怕”數學到“愛”數學。
篇三:圓的魅力
小學生數學課題研究報告
樂清市小數學家參評論文
標題
?。骸秷A的魅力》
學校:虹橋鎮第一小學
姓名
?。汉雨?/P>
參賽編號:XX023標題:《圓的魅力》
參賽編號:XX023圓的魅力
一、研究背景
在幾何圖形王國中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而我最喜歡圓形,它是一種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線條柔美,圓潤像一位溫柔、嫵媚、可愛的小公主。
對圓我們都很熟悉,生活中她無處不在。人類生存的家園——地球是圓的;橋大多數是拱形的,橋墩大多數是圓柱的;汽車的方向盤、輪子是圓的;家中的鍋、碗、瓢、盆等大多是底為圓形的容器??為什么圓形有那么大的魅力,這么13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受大眾歡迎呢?我想,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圓的知識,是否能夠利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去探索其中的奧妙?
二、研究假設
為什么在生活中圓的魅力如此大呢?我想可能有三種原因:
原因一:人們比較喜歡圓形那美觀大方的形狀;
原因二:在周長相等的一切封閉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
原因三:圓形的摩擦力少,而承受的壓力大。
三、研究方法
調查法計算法實驗法
查閱法
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生活物品形狀的看法;利用學過的知識計算研究圓形與其(本文來自:
小
草范
文
網:小學生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它形狀之間的關系;動手做實驗,親身體驗,求證圓的承受力;尋找資料,補充研究。
四
研究過程
第一部分
消費者對不同形狀物品的關注度
我主要針對我需要的內容設計了3個問題:1.平時您比較常用哪種形狀的生活用品?()A.圓形B.方形C.三角形D.不規則形狀
2.您覺得哪種形狀的生活用品會給您的生活帶來便利?()A.圓形B.方形C.三角形D.不規則形狀3.您覺得哪種形狀的生活用品最美觀?()A.圓形B.方形C.三角形D.不規則形狀
14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活用品。不論在便利的方面,還是美觀的方面,大多數人們都偏愛圓形的物品。
第二部分
不同形狀的圖形,周長相等,比較面積的大小
設:一個圓形鐵皮桶的直徑為3分米
周長:3×3.14=9.42(分米)
面積:1.52×3.14=7.065(平方分米)。
分
米設:一個正方形鐵皮桶,周長為9.42分米
邊長:9.42÷4=2.355(分米)
2.35分米
面積:2.3552=5.546025(平方分米)。
設:一個長方形鐵皮桶,周長為9.42分米
長:(9.42÷2+1)÷2=2.36(分米)
分寬:(9.42÷2-1)÷2=2.35(分米)
米
面積:2.35×2.36=5.546(平方分米)
設:一個正三角形鐵皮桶,周長為9.42分米
邊長:9.42÷3=3.14(分米),高:約2.093分米
面積:3.14×2.093÷2=3.28601(平方分米)3.14分米
比較:圓形(7.065)>正方形(5.546025)>長方形(5.546)>三角形(3.28601)
通過平面計算推導出立體時的結果:
等的情況下,圓柱體的周長<長方體的周長;
15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又因為圓柱體的表面積=2s+圓形的周長·h;長方體的表面積=2s+正方形的周長·h;因為圓柱體和長方體容積計算公式皆為底面積乘高,所以當圓柱體、長方體兩個容器高與底面積相等時,他們的容積也一定相等。則推出以下公式:
設:長方體和圓柱體的高同為h,底面積同為s;
圓柱體的容積=s·h=長方體的容積;
因為面積相
所以圓柱形的表面積<長方體的表面積。
由上可以看出底為圓形的容器表面積比底為正方形容器的表面積小,在制作中更節約材料;反過來用同樣多的材料來制作容器,圓形的容器容積也就比正方形的容器大。
第三部分
動手實驗圓形的摩擦力與承受力。
我將一方塊重物擱在地上使勁往前推,非常費力;將同樣重量的輪胎在地上輕輕一推,它快速地向前轉動。圓形的車輪滾動時與地面的接觸面小,摩擦力遠比方形的物品要小得多。
我又準備兩張比較厚的紙、四塊積木和幾本書。把一張厚紙板平放在幾本書上,塔成平頂橋;把另一張厚紙向上拱起一些,卡在幾本書之間,搭成拱形橋。再拿四塊積木當作“汽車”。當一輛“汽車”開到平頂橋中間時,我發現“平頂橋”變化不大;當三輛“汽車”開到橋中間時“平頂橋”向下凹陷(如圖1)。而當一輛、兩輛、三輛“汽車”開到拱形橋中間時(如圖2),“拱形橋”毫無變化,四輛“汽車”開到拱形橋頂時,拱橋也能承載(如圖3)。比較一下,不難16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
發現,平頂橋能承受的壓力??;而拱形橋能承受的壓力大。
2.3552.36圖1圖2圖3結論:實驗證明圓形的摩擦力小而承受力要大些。
五
研究總結
經過研究,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圍成圓的面積最大,所以絕大多數植物的根和莖的橫面的圓形的,這使收水分和養料的面積更大。2.如果有相同數量的材料希望做成容積最大的東西,當然圓柱形是最合適的了。自來水管、煤氣管等,就是對這一自然現象的仿造。3.
圓形具有最大的支撐力,最能防止外來的傷害。我們知道,如果蒙古包是方形、扁形或有其他棱角的,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沖擊傷害。圓形的就不同了,狂風吹打時,不論風卷著塵砂雜物從哪個方向來,都容易沿著圓面的切線方向掠過。車輪是圓的也是這道理。
你看,圓不但大方美觀,而且省材料,還具有承受力大的特點。奇妙的圓里隱藏著多少奧秘??!難怪生活中圓的魅力這么大!
17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
小學數學個人小課題研究報告
第一篇:小學數學個人小課題研究報告
《小學數學中年級空間與圖形教學研究》
個人小課題研究報告
新安鎮中心小學
蘇基發
一、研究的現狀
目前我校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相關研究大多停留在對課程標準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詮釋上,以及對相關教材內容的整體設計與編排呈現的研究和比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對我任教的中年級“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特點作一點比較實際的研究。
1.對中年級空間與圖形教材相關內容的研究。如:學科教育中《空間與圖形教學目標和教材編制的初步研究》著重從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培養的角度,提出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建立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培養思維能力,并就教材編制過程中有關內容結構體系、如何把握好教學要求、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作了初步論述。
2.對中年級教學方法和教學特點的研究。例如:現代教育科學中《對小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兩點思考》分析小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基本特點,根據其學習特點提出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等多項教學要求。教育科研中《談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中的“空間與圖形”教學》指出,從生活實際認識空間與圖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空間與圖形,等等。
二、擬研究的主要問題
1.“空間與圖形”教學建議的實效性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研究中,很多教學建議都是理論的,對于實際教學沒有實效性的幫助,而且教師要通過理論來要尋找到一種高效可行的教學方法來輔助教學是比較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用實證研究找到可行方法體現教學的實效性,這樣的研究才能有效幫助教師的教學。教學過程中多聯系生活實際,任何知識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作為數學中的幾何知識、更是離不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注意力的持續度,年齡特征,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不僅要備教材,而且也是要備學生,這樣把教學建議的理論向有效、可行的教學研究轉向。
2.“空間與圖形”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教學環境
教師上課地點都是教室,要想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上課狀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的環境——自然環境中的課堂。課標里說了,“空間與圖形”刪除了教材中許多“繁、難、偏”內容和表述,使教材語言的表達更加簡單、科學、專業。而且“空間與圖形”內容是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反映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僅教會學生基礎知識,而且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對于教學的內容不是很復雜,教學過程大多都是實際的動手操作,也是較容易在課外完成的教學任務。那么,換一換教學環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直接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這樣就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一種比較廣闊自由的環境下學習,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性、自立性和創造性,也有助于空間觀念與空間想象的培養,在大自然與生活中學習,那將是一種全新的課堂?!翱臻g與圖形”的教學將會取得一種突破的進展。
3.聯系提出的實效性建議,結合中年級教材與學情轉變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方案。
通過實踐發現問題,然后提出實效性建議,最后結合轉變教學環境設計完成教學案列。這一個過程就是對于以上2個問題的總結與歸納,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要提出教學研究的實效性建議,更重要的是能否發現“空間與圖形”中的教學問題,然后提出符合實際的教學要求。在論文中將體現教學設計的案例,內容包括“空間與圖形”的4個部分。教學環境的選擇是分類給出的,都要有例子可供參考。這樣有助于教學的進步,也提供了一種教學的思考方向。
三、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實證性找到解決教學的時效性具有挑戰性的。另外教學研究的轉變課堂是否可行,是否能夠完成也是
這一項研究的重點。
2.難點:“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案例的設計是一個難點,然而,這是綜合了時效性與轉變課堂的教學環境而設計的適合教師學的模板,也是考驗在設計教學的時候的各種能力,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關注,對教師的要求等等。因此這就是能否創造出新穎的“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方法的難點。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其他教師上“空間與圖形”的課,找出實效的教學方法。每學期我計劃去聽教師上10次課,我要聽10節課是因為我想要在5個不同的班級聽同樣5個教學內容的課,每期選好兩個空間與圖形方面的教學內容。選擇的教學內容相同,雖然有局限性但是盡可能體現一般性,這樣最后的結果才會較為科學。這一步最主要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能根據老師的教學情況找出實效的教學方法。
2.分析“空間與圖形”教材內容,選擇出轉變的課堂教學環境。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在室外完成,這里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教材的內容分析,結合教學目標,課標要求,把自己覺得可以換一個環境上課的內容羅列出來,并設計出教學步驟。然后在實習的時候試行,看看自己設計的方案在另外的環境下是否可行,檢測結果。選擇出能夠轉變環境上課的教學內容,結合第一點實效性的建議設計更加綜合性的“空間與圖形”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3.整理教學方法,綜合教學環境,確定“空間與圖形”部分內容的精彩教學案例。
4.最后一步是寫好相關論文,它要有實效性的教學方法,還要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轉變課堂環境)。在論文的第一點內容里面主要是尋找“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建議。在最后就是整理分析整合第一點的教學建議,然后結合實際提出更加有實效性的可行性建議。相對于教學而言,也是要經過嚴密的分析,篩選和實踐來總結中年級“空間與圖形”教學研究的結果。
五、進度安排與要取得的研究成果
2015年完成第一、二個內容。分析“空間與圖形”教材,聽課作
好記錄,聽取各方面的教學建議,初步總結教學方面的得與失。2016年上半年整理精彩教學案例與相關課件,并選擇可以在室外上的部分內容,把轉變教學環境的教學設計方案做出。到了實習階段就可以直接實施,檢驗可行性。
2016年下半年整理歸納,完成《小學數學中年級空間與圖形教學研究》論文。
第二篇:個人小課題研究方案
高中化學“小課題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方案
郭莉芳
小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設計者:郭莉芳
課題名稱:高中化學“小課題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一、課題的提出:
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但一味的只傳授現成知識,在教學包括實驗教學中按“驗證式”組織教學,過份強調了全體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課題的界定與表述:
“小課題實驗教學”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一些可用所用知識、現有儀器解決大部分問題的小“熱點專題”作為一種載
體,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我們在探索與實踐中,發現開展小課題實驗教學,在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
練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品質,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
力,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等方面確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96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學舉行的紀念演講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TeachingofScienceasInquiry)?!疤骄渴綄W習”強調科學概念,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三
者結合和對科學研究過程的實驗教學。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
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瘜W小課題實驗教學,對幫
助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等方面確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及內容
課題研究的對象是高中全體學生,主要是自己的學生。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P>
“小課題實驗教學”的程序內容包括主程序和輔助程序兩部分,主程序是在
教師指導下,圍繞一定課題讓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輔助程序有圖書情報檢索
和小論文的撰寫等。課題的難度宜由淺入深,否則就會影響學生的興趣,挫傷他
們的積極性,主程序可分為四個步驟進行,選題關鍵,其它三步也是缺一不可的。
六、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1.選題,即提出問題
第一,專業性選題。第二,社會生活中選題。
2.分析選題,決定研究方向,論證方案制定計劃
選定題目后,即開始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預期目
標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結合題目存在的問題,構思設計試驗方案,并與學生一起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得到的結論,再修改進一步論證
3.實驗或論證
方案獲通過后,若需要實驗的,排出時間表,確定相關儀器、藥品進入試驗
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由學生完成,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做好記錄
4.結題
實驗完畢,隨即指導學生總結成果,寫出有理有據的課題研究
報告,做出作品或完成小論文或寫出調查報告,附設計制作構思
及其說明。
七、小課題研究的條件及預期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
2、研究過程中形成的總結、論文、課堂實錄、教育效果等。
3、各類獲獎的材料、證書。
“小課題實驗教學”應注意以下三個關系:
1.自主與引導的關系。2.過程與結果關系。3.個體與全員關系。
“小課題實驗教學”預期結果:
1.大大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2.初步訓練了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品質。4.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5.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思考,學會學習。6.可帶動其他同學對化學生活的關注與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自主性、主動性。
第三篇: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方案
【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名稱: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申報人:衛長源
一、對研究問題的實情性分析:
永興小學處在地道的農村,其經濟、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谖倚5靥庌r村,調查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現狀我們發現: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良的學習習慣確實很多。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馬虎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錯字、漏字、落下運算符號、隨意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等等現象時有發生;數學課的課前準備不充分;不能按老師的要求預習;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于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回答問題的語句不完整。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天職,它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基本保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弊鳛榻處?,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現狀,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還要有一套培養學生習慣的科學指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從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一套系統地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策略方案,因此本課題具有極高的課題開發價值,我們將在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1、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2、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持久的、自動化的數學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
3、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由于全部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祖輩溺愛過多,缺乏管教,監護無力,學習不自覺,數學學習習慣差。
4、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經過自己的反復練習,從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ㄒ唬┱n題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創新,整體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2、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通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今后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學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ǘ┱n題研究的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認真聽講的習慣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四、研究起始時間: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ㄒ唬┭芯窟^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13.10——2013.12)
1、確定研究方向,撰寫研究方案。
2、結合現狀調查情況,撰寫開題論證報告。
3、組織課題的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14.1——2014.10)按計劃實施研究,扎實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1、確定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
2、查找并學習相關文獻資料。
3、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
4、定期對課題進行小結、反饋與評估。
5、收集整理論題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完成階段報告。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4.11——2014.12)
1、課題資料的歸納與匯總。
2、收集整理案例、隨筆等相關資料。
3、撰寫研究報告。
4、申請結題鑒定。
?。ǘ┭芯糠椒?/P>
1、調查法。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表或訪談記錄表,或通過學生作業、日記、讀書筆記、試卷、圖畫、手工作品等,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觀察法。按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并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收集
掌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
3、實驗法。在日常課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反復提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中觀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揭示其中的因果關系和教育規律。
4、個案法。選取不同類別的學生代表,連續進行追蹤了解,以研究他們乃至全體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變化情況。
5、行動研究法。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活動,采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做法,最終實現課題研究目標。
2013年9月5日
第四篇:制訂個人小課題計劃方案
城關中心小學綜合教研組活動方案
第三周一、活動主題:制訂個人小課題計劃
二、活動目標:分析學情,明確此次小課題研究的內容,確定自己的小課題。在進行小課題研究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獲得專業發展。
三、活動時間:2013年9月10日
四、活動地點:實驗室
五、參加活動人員:加米拉、古力納、古麗依夏、周琴
六、活動前準備:每人計劃一個要進行研究的小課題。
七、活動過程:
一、討論小課題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性。
二、說說自己計劃要怎么進行小課題的研究。
三、交流要收集哪些資料來證實小課題的研究。
四、小課題研究預期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
五、今后小課題研究需要提高和改善的方面。
八、下周活動內容:
1.活動主題:普通話集中培訓
2.活動時間:2013年9月17日
3.活動地點:教學樓四樓音樂教室
4.活動負責人:周琴
5.活動記錄人:余媛媛
第五篇:個人小課題研究論文
微課題研究論文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
趙鎮初中
李建軍
在本次教學節活動中,初中生物組圍繞著如何有效開展生物實踐活動課為主題進行研究與實施展開,對教師們啟發很大,觸動很大。在評課活動中,老師就怎樣有效開展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大家互相切磋積極探討,從而對如何開展生物實踐活動課有了全新的認識。那么一堂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如何才能上得有實效呢?
一、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要解決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課怎樣上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型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币簿褪钦f它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并從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的激蕩、事業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其特點。
1、首先是要體現出“語文味”。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區別于其他綜合實踐活動課,關鍵在于要突出“語文”二字的特色,語文是其根本,所以這種課一定要上出它的語文味兒來,回歸“語文活動”的正途。學生借助活動素材達到相應的語文知識訓練目標,學習到的是語文知識能力。否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可以跟其他的綜合實踐活動合并了。
2、其次
“綜合”強調的是范圍,也就是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背景中訓練學生多種能力,例如:組織協調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提煉加工總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3、“實踐活動”就是區別于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自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所以說這種類型的課,功夫應該在課外,課內僅限于活動展示的作用。
二、有效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策略
更多時候我們所接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這幾種類型:演戲型,甩手型,上課型。要么將課程當成簡單的游戲,師生熱熱鬧鬧地“秀”一場,要么當成傳統的字詞句分析課,枯燥乏味,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可謂是低效甚或是無效的教學。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光靠教師講授知識,但亦不能完全沒有教師的“授”,這里的“授”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后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導。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至少需要四個課時來完成四個環節:開題、指導、展示、總結評價,甚至更詳細。
1、開題課
第一節課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課題研究,明確課題研究目標和意義。開題課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因此教師有必要精心創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分組合作,提倡依據興趣相近者、主題相近者自由組合。例如胡躍超老師在《獻給母親的歌》這一活動中,指導學生分成新聞組、圖片組、文學組三大組,分工明確。
2、指導課
第二節課主要是教師給予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面對著龐雜的資料信息難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此時需要教師指導學
生進行資料的搜集,學會結合研究主題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完成研究任務。處理信息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學生有機會整理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掌握信息技能,同時發展團結協作的能力。在《獻給母親的歌》中,新聞組搜集了三則有關母愛的新聞素材來展示,文學組則通過解讀一首平凡的小詩來贊頌母愛,圖片組選擇幾幅照片將母愛定格于瞬間,可以說三個小組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務。
3、展示課
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究和學習質量的顯現環節,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彭老師、胡老師上的這兩節都是展示這一環節,展示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匯報研究成果,反饋交流,共享經驗,老師組織、指導、評價。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成果要體現課改精神,更體現語文味。
4、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要引導學生聯系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在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偨Y評價階段也是小組同學是向老師、同學學習請求指導、討教問題的好機會,應當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意見,總結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教訓,搞清自己還沒理解和知道的一些問題、在科學研究方法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所得到的發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評價過程中,最好把學習的評價權放給家長、同學,激勵學生在大環境中進步,增強學生自信,達到大面積、全方位進步、提高。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一蹴而就,老師們要慎作安排,要周密思考,注重細節,要恰當的分組,明確任務,按照由易到難的思路,由淺入深由動手到動腦,提升學生由表象到本質的情感認識上來,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了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題目大全
1、不等式對生活的影響
2、數量關系如何影響單位面積下物品數量的變化
3、數字和思考方式之間的關系
4、幾何圖案及其構成原理
5、解三角形的步驟及其計算過程
6、分式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7、數列構成原理與規律性
8、幾何形體的體積計算和表達
9、平行四邊形中三角形的性質
10、圓弧的測量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