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優秀教案第1篇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驗到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青春舞曲》一課的教學中,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樂優秀教案11篇,供大家參考。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驗到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青春舞曲》一課的教學中,不追求學生的識譜能力、歌唱技巧,主要是讓學生在創作律動和創編節奏中感受和體驗新疆民歌的風格特征,感悟其中蘊涵的深刻人生道理。
教材:人教版音樂第四冊
課時:一課時
教具:鋼琴(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標:
㈠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㈡通過欣賞,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㈢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立志成材。
教學重點:
歌曲情緒與風格特點的體驗和實踐。
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
㈠導入新課: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擁有著各具特色,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屬于我國哪個地區的民族文化?
[課件: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到美麗的新疆走走吧![課件:欣賞并簡介新疆風土人情]我們本節課要學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課件:欣賞《青春舞曲》]
㈡學唱歌曲:
①發聲練習:
②有感情的朗誦歌詞,注意“字正”才能“腔圓”。
③教師范唱并講解與欣賞版中的不同。[民歌的演變和二度創作]
④學生輕聲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彈性]
⑤再次完整連唱歌曲。[要求唱出歡樂情緒和拍的韻律感。
㈢訓練與表現
節奏練習:
節奏與演唱的結合,全班同學分成演唱組和節奏組,進行唱奏表演。[運用不同的伴奏并改變速度、力度等來表現歌曲]
㈣拓展階段
①提問:有哪位同學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動作?大家還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紹歌曲整編者王洛賓先生事跡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賞新疆樂器圖片。[課件]
③思考:《青春舞曲》這首歌曲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道理?
告誡人們青春易逝,時光寶貴,“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保墼里w]
㈤小結本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也對祖國美麗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 ,喜愛我們的民歌,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文化,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F在我們正處在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時代,美麗的西部在黨的領導下日新月異,衷心祝愿同學們能珍惜時光,立足現在,拼搏進取,在不久的將來加入西部大開發的隊伍,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㈥下課禮儀:
學生在《青春舞曲》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二、教學重點:學唱歌曲,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三、教學難點: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對“青春”深層次的
四、教法
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五、學法
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實踐法。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即師生問好
(二)情景導入引情激趣
1、師隨音樂跳新疆舞蹈;
2、要求學生視聽后說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與舞,并說說歌曲的音樂情緒。
3、學生學習簡單的新疆舞動作;
(三)整體感知引導掌握
1、完整聆聽《青春舞曲》;
2、聽第一遍時,學生用手和腳打節拍;
3、聽第二遍時,用剛學過的舞蹈動作伴舞,老師稍作引導;
(四)歸納歌詞
(1)學生互相討論、交流說出歌曲中唱到的事物,從而總結歸納歌詞;
(2)按節奏朗讀歌詞(師領讀)
(五)學唱歌曲
(1)學生跟范唱學唱歌曲;
(2)教師彈旋律,學生唱詞;
(3)學生提出難點唱句,師生共同分析,糾正;
(4)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歡快的情緒和韻律感)
(六)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1、創編舞蹈動作,為歌曲伴舞;
2、全班同學分成演唱組、節奏組和伴舞組、同時進行表演;
3、輪換角色進行表演,并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表現歌曲;
(七)拓展
思考:《青春舞曲》這手歌曲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道理?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八)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教學目標 :
1 、學會歌曲《青春舞曲》。正確把握歌曲的情緒,體會歌曲的旋律特點。
2、通過音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培養節奏感和創造力,訓練協調性,加深對歌曲風格的理解。
3、了解維吾爾族音樂特點,并可結合維吾爾族服裝、樂器、舞蹈動作,體會音樂與舞蹈的特點。
教學過程:
1、聆聽《青春舞曲》。
2、提問:
(1)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2)說出這首歌曲音樂特點,包括曲調、節奏、速度、情緒。
3、再聽兩遍 《青春舞曲》。請學生打開課本,百年聽邊跟隨音響唱樂譜,可以跟著歌曲的拍子拍手,體會節拍感。當聽第二遍時,找出主要節奏型,嘗試有表情地背唱這收歌曲。
4、引入音樂活動(一)——編配打擊樂伴奏。首先介紹新疆維吾爾族的特色樂器:手鼓、薩巴依等,并介紹樂器的演奏方法。
5、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各組選用不同的打擊樂器(除新疆打擊樂器以外的其它打擊樂器或自制打擊樂器),自編與歌曲相配合的節奏,教師對每一組分別加以輔導,啟發學生編配多聲部節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組展示自編節奏,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哪一組的節奏與歌曲配合起來音響效果最好。
7、這首歌曲是載歌載舞的,同學們了解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嗎?介紹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此步驟根據情況而定)。
8、音樂活動(二)——創編舞蹈動作??梢允切陆?,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現代的,最主要的是與歌曲的節奏相適應。
9、全班分成機組,由學生推薦或教師指定幾個有舞蹈基礎的同學作為骨干,每人帶領一組,編創舞蹈動作,經過幾分鐘的練習后,每一組向全班展示。
10、在兩項音樂活動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組、打擊樂伴奏組、舞蹈組、樂器伴奏組(如豎笛、手風琴、鋼琴、弦樂器等,視情況而定)載歌載舞,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充滿“青春”的活力,在熱烈的氣氛中,由教師或學生以一句話結束這節音樂課。
小結:充分肯定學生的參與過程和各種演唱形式。
課后記:歌曲學的較快,在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能積極參與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但在舞蹈動作的編排方面還不夠積極,有待于引導。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2 、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看黑板,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知道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板書:赤子之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夢寐不忘)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教師就應該巧妙地指導學法,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相機板書:悲副板書的全部內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個性化朗讀體驗。
(2)學生他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苯處熛鄼C追問:“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請大家閱讀大屏幕上的資料學生交流閱讀后的理解(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相機板書:憤)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過渡語: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詩人所寫的:祖國,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樂)伴隨著悠揚的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出我們的種.種感受來。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準備一會兒開展以同桌為單位的朗讀競賽。朗讀匯報,師生互動評價。評價中,教師相機板書:聲聲呼喚、戰歌高唱
三、回顧歷史,演唱表達情感。
過渡語:一次次期盼,一聲聲呼喚,六個孩子已相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請看大屏幕
回首這段歷史,你們的心情怎樣?教師相機板書: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澳門回歸前夕,作曲家李海鷹為《澳門》這首詩譜寫了曲子,我們和著旋律,一起唱起來吧。
四、面對現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臺灣之回歸一定會實現,讓我們在分享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說教學設想:
這一節課要展示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審美視點——審美視點延伸——審美體驗的內化”的基本環節。審美視點:營造審美氛圍,從貝多芬的肖像入手,讓學生對貝多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審美視點的延伸:“相由心生”,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靈世界和獨特個性的折射,激發學生對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審美體驗的內化:貝多芬對待扼運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在苦難中造就的偉大品格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學主題:走進世界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學設計的兩大板塊:寫作學習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寫訓練為主;內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主。由對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音樂人生”和“苦難歷程”造就這樣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獨特的個性。
說學生的課前準備:讓學生去查找資料寫一篇小練筆《我所認識的貝多芬》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人物的肖像描寫的技法——“形神兼備”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從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貝多芬不屈命運的安排,執著追求音樂事業的精神,逐步走進大師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重點:
1、 賞課文對貝多芬的外貌和語言描寫,感受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進行描寫。
說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進行描寫。
說教學策略:
教法學法選擇:導學結合,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
課堂組織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以后請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音樂成就及其影響,然后請學生對課文的彩圖——貝多芬像進行肖像描寫,感性理解肖像描寫。
2、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從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請學生仔細地對照聽讀課文,勾畫出有關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用課件展示聽讀課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學生對比一下自己所寫的和課文中所描述的有何異同,說一說肖像描寫要注意哪些問題。
3、在細細品讀的前提下,從內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實踐環節:請學生進行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我適當點撥寫法得失。)
說得失:1、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學生搜集的資料詳實,準備充分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夠 4、課堂上缺少激勵性的語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鋼琴)、分兩組。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能力目標:
1、學會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青春舞曲》。
2、能夠根據歌曲的風格,結合一些舞蹈來表現,加深對歌曲情緒的感受。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陰。
教學重點:
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鍛煉對新疆民族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大坂城的姑娘》,同學們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導語:同學們好!伴隨著明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我們一起來到了音樂課堂。有人知道剛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嗎?它是哪個民族的?(生:《大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產豐富,而文化藝術更是歷史悠久。想跟老師一起到新疆去聽一聽,看一看嗎?讓我們先來聽聽她的《青春舞曲》吧!
(板書課題《青春舞曲》)
二、學習與感受
1、隨樂學唱
(1)聽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師:現在我們一起聽賞這首歌。聽完后,說說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各有什么特點?它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
(播放《青春舞曲》,學生聽完后討論、回答)
(板書:旋律——優美
節奏——明快
情緒——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活力)
(2)教師范唱,學生擊掌伴奏。
(3)學生跟多媒體哼唱。
(4)學生用正確的演唱情緒完整連唱,教師琴聲伴奏。
師:請同學們運用正確的呼吸,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把這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嗎?能唱出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活力的情緒嗎?(唱完后,教師評點、點撥)
(5)分組分段演唱(多媒體伴奏),唱后互評,教師總評。
2、作者介紹
師:有個人特別喜歡新疆民歌,他是北京人,曾在法國留學學習音樂。為了民族的音樂,他一生扎根新疆,在那里生活了近60年。他的作品大都吸取了新疆民歌的素材,一生整理、創作、收集了700多首作品,把新疆的民歌介紹給了全國以及全世界。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賓。這首歌就是他根據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整理創編的。哪位同學還了解并會唱一些新疆民歌?說給大家聽聽,也唱給大家聽聽。
3、隨樂舞蹈
師:新疆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只要你踏上這遼闊的土地,就會被那悠揚的歌聲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們知道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動作嗎?想跟老師一起學學嗎?(播放《青春舞曲》伴奏,教師示范動作)
師:請幾位同學跟老師一起做好嗎?(帶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
師:同學們跳得棒極了,你們能把舞蹈動作帶入歌曲中嗎?請同學們分組表演,然后自我評價哪組表現最好。(多媒體伴奏)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好,歌舞中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肚啻何枨返那{歡快、活潑,歌詞也寓意深刻。我們一起朗誦一遍歌詞,看看它給了我們什么樣的人生啟迪呢?
小結
師:美麗富饒的新疆令我們神往,優美、歡快的新疆歌舞令我們陶醉。歌舞讓我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讓我們感悟到:花無再開日,人無再少年。青春的腳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陰稍縱即逝。讓我們把握青春,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積極進取吧!因為只有在充實的人生中,青春才會流光溢彩。我真誠地祝愿同學們明天會更好!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教學設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_ 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教學設計>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 香港 靈魂 鳳闕 吞咽 哭泣 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 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 擄去 黃豹 獰惡 啖著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 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指名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 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教學目標
1.了解音樂知識——圓舞曲,感受體會圓舞曲音樂的風格。
2.學唱歌曲《青春友誼圓舞曲》,能用正確的歌唱姿勢、飽滿的聲音演唱。
3.嘗試二聲部創作,體會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能用正確的歌唱姿勢、飽滿的聲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誼圓舞曲》。
2.嘗試二聲部創作,體會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前播放音樂,
二、同學們,聽說過華爾茲嗎?知道老師跳的是什么舞嗎?師隨音樂跳起舞步。(華爾茲,或圓舞曲)
三、新課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具有舞曲風格的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
2師:請同學們看歌譜聽音樂,選擇你能回答的問題。
(1)調號
(2)拍號
(3)強弱規律
(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師用手劃拍,提示三拍子指揮圖示。
師清唱樂譜,請思考,歌曲的結束音是什么?曲譜都由哪些音符組成?
(2)師:學生第一次視唱,揮著三拍子跟鋼琴視唱歌譜。
(3)學生第二次視唱,揮三拍子并學習用飽滿的聲音演唱。
(4)學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勢,表情自然,用飽滿的聲音演唱。)
(5)生唱詞第二次。
四、編創
把我們的歌曲加入合唱的方式,會是音樂變得豐富,飽滿,有層次感。
學生發言,嘗試合唱創作。
366︱4?、ˇ?.656︱3--︱533︱2ⅰ76︱5.67︱ⅰ--‖
1--︱2--︱3--︱1--︱533︱2ⅰ76︱︱5.55︱5---‖
分小組競賽,看哪組歌聲最具美感。(音色、聲音位置統一)
1、柯爾文手勢練和聲,
(1)高聲3,低聲部1.
(2)567ⅰ和5555
2、一組唱譜跟唱自己聲部,老師彈另一個聲部
3、兩組合唱,保持音量,不要爭相蓋過另一聲部。兩個聲部保持音量上的平衡。提醒學生歌唱的狀態,用自然正確的方法演唱,避免大喊大叫。
4、合唱三段
師:通過演唱,你知道歌曲所表達的中心是什么?
生答:呼喚友誼、和平、團結。
五
師:是啊,每個人都希望能生活在和平、友誼、團結的環境。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和平、友誼、團結的呼喚。同學們,唱出最美的歌聲吧。(播放一段伴奏)
一、教材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的主題為“杰出人物”。他們對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廣為流傳。貝多芬正是這樣的一位偉人。
課文以女傭的介紹、“客人”的觀察和貝多芬的自述三個視角,通過語言、外貌和動作描寫,以及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等多種手段,為我們展示了人物矛盾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偉大同時也無比真實的音樂巨人形象。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目標看,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掌握重點詞語的意義。
從能力目標看,我力求培養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從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看,我試圖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我打算把重點放在透過人物外在的表象來把握人物內在的個性特征上;
把難點放在通過語言文字來把握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上。
四、教法學法
【這個環節又包括學情分析和和教法學法?!?/p>
七年級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名人話題比較感興趣,對貝多芬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淺顯的、模糊的,若是想要深入的去了解,則需要老師結合課堂加以引導和解讀。
因此,本課將采用品讀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給大家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猜測形象,走進音樂巨人
在這一導入環節中,我首先會讓學生看一副貝多芬像,然后接著請他們聽一段《命運交響曲》,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感知人物外表與內在的雙重性,以為下文的學習做鋪墊。隨后,我將會順勢結合這種雙重性對文題中的“巨人”和貝多芬本人作一解讀和介紹,并與學生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入到預習檢查環節。
(二)初讀課文,明確文章層次
簡單小結學生資料和快速解決生字詞之后,我將讓學生速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暢談對貝多芬的印象。接著,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和理清文章思路,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是怎樣的?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這個問題我打算先是讓學生圈點勾畫找出答案,然后再交流,最后由我引導他們明確。
(三)品讀課文,重點分析肖像描寫
初步了解文章之后,我會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學生朗讀并說明理由。接著讓他們重點精讀課文第6至9段,勾畫出描寫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聯系貝多芬生平經歷說說這些句子展現了他怎樣的個性特征?重點分析這里的原因是因為
要讓學生明白,在人物外貌的描寫上,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外貌特征來重筆刻畫,才能做到以形傳神,以便使用到日常寫作中去。
(四)研讀課文,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再者,為了能夠深入體會人物外表與內心的矛盾與統一,并通過這個過程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進一步思讀課文,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傾聽他自己的語言,看看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是比較觸動人心的,并試著說出自己的理解?學生討論過后由我進行點撥,并提出一些學生沒有提到而又比較重要的句子進行分析。如:第20段的“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和第22段的“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等句子。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相信學生對貝多芬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課堂即將結束之時我會再一次播放《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再次感受貝多芬心里的音樂,以及他與命運不屈的斗爭精神,并在這同時從貝多芬的精神方面作一簡要的課堂總結。
七、作業布置
總結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結合本文所學到知識,描寫自己最熟悉的一個同學的外貌,表現其個性特征。
一、說教材: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課文。第三單元是名人故事單元,學習這類題材的課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探尋人物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本課敘述的是音樂巨人貝多芬,學習這篇課文,營造審美氛圍,從貝多芬的肖像入手,讓學生對貝多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受。
“相由心生”,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靈世界和獨特個性的折射,激發學生對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貝多芬對待扼運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在苦難中造就的偉大品格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與教學實際,我設計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人物的肖像描寫的技法——“形神兼備”。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過程和方法】:
1、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2、引導學生從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三、說過程:
1、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激情導入,然后介紹他的生平。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了解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響。
2、本單元的重點就是通過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為此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對精讀品析課文做了有利的鋪墊。
3、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學生精讀課文品析人物形象。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我從 看出貝多芬是一個 的人。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對課文的信息進行細致的篩選,從而對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個立體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體,這得益于作者對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繪,特別是對人物肖像的描寫。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再讀有關貝多芬的肖像描寫的句子,總結描寫的要點,并進行實踐環節:請學生進行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我適當點撥寫法得失。
5、語文在于積累,教師要實時指導學生知識的遷移,為此我先設計了一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像貝多芬一樣,身患疾病,不向命運低頭,自強不息的強者?你了解他們多少故事?勾起他們探求這些人偉大事跡的渴望,并結合教學實際,我選取了《名人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無聲 無光 無語》《我的生活——海倫凱勒自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幾篇勵志書籍,讓學生課外閱讀。
四、說教法:
1、根據張志公先生關于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并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的課”的思想,我確定了自己閱讀教學的課型——“五步推進式”教學模式,即“資料助讀-整體感知-精讀研討-學練鞏固-積累遷移”。這種教學模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即對閱讀材料由淺入深的理解過程。從教讀過程來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運用知識進行訓練的過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也都得以體現。
2、興趣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導入,教師利用鮮活的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自然的轉移到教學的活動中,是一堂課順利進行的前提保證。為此根據本課的特點,在課前播放貝多芬的代表作《命運》,一是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二來也為學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準備。
3、以讀為本,運用各種朗讀法,欣賞品味文章?!白x書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語言比較地生動傳神,也有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話,不可能光靠著語言的傳達給學生,在這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學生多次的朗讀來引導他們自主地欣賞品味這些語言,教師靈活地運用快速閱讀、默讀、齊讀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其中的,在讀中培養朗讀能力。
4、重視學生能力的養成,文本就是例子,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例子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指導,本課就利用學以致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得到“漁”。另外,語文在于積累,教師應依據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知識遷移,轉化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并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知道,不僅在課堂上、在教科書中學語文,還要在課堂外、在生活中學語文。
5、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創設有助于師生對話、溝通的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和諧、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采用激勵語言引導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組織多種形式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賞識學生、全員參與、共同發展的目標,為此,老師就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手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點評要適宜。這樣就能全員參與積極提高。事實上我的學生也真的讓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我們班級中的學差生,讓他們在一個寬松和諧的氣氛下,勇敢地表現了自己。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能夠用歌聲生動形象的表現歌曲內容。
2、通過表現歌曲的創作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小組協作能力。
3、使學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4、理解作品的內涵。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青春舞曲》,體驗作品中的情緒。
教學難點:通過學唱歌曲,學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歌曲《青春舞曲》。
教具準備:多媒體、錄音機
教學思路:
1.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參與意識。
2.展開——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愿望。
3.深入——通過討論|、表演、總結活動,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表現力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新疆之春》的音樂風光欣賞片段。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什么地方的音樂風光呢?生:新疆。師: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體課件揭示課題:青春舞曲)
二、授新課
1.欣賞歌曲并范唱
2、學習歌曲:
(1)觀察曲譜師:同學們,請看曲譜,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我們學過的知識?生:歌曲是G大調四四拍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
(2)視唱曲譜教師完整視唱全曲(輕聲、慢速、劃拍)學生模仿教師唱譜。
(3)填唱歌詞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請同學們隨著歌曲的伴奏填唱歌詞..教師指導:練唱:美麗小鳥處;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處(放慢速度唱準)
練唱:別的那呀喲別的那呀喲處(“別”字語氣要加重)
(4)完整連唱歌曲(可唱兩遍歌詞)
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彈性
(5)歌曲處理師:哪位同學能說說,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道理?生:揭示了青春如小鳥一般一去不復返的道理,讓我們要懂得自覺珍惜時間。師:我們要用怎樣的演唱力度,才能正確表達歌曲的內涵?生:歡快一些。師用多媒體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并指揮學生有感情的歌唱。
3、表現與創造
(1)學生分組討論和練習
節奏組:運用不同的伴奏音型,節奏樂器的組合等來表現歌曲
演唱組:運用改變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來表現歌曲
(2)各組匯報設計思路并展示。
三、介紹王洛賓及其作品:
他一生經歷坎坷,但執著地熱愛音樂,搜集、整理和改編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譽為西部歌王。他的音樂作品大多浪漫熱情,不僅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也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我們大家熟悉的有:
《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
(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這些歌曲)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也欣賞了幾首優美動聽的西部民歌,實際上,我國的西部地區是一片亟待開發的熱土,多少有識之士、有志青年已經投身在大開發的洪流中,西部今天也正在日新月異。我衷心祝愿我們的同學,能立足現在,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成為開發西部的生力軍,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五、作業及任務的布置請同學們課后給《青春舞曲》填寫一段歌詞,讓我們下節課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