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選擇性軀干運動對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的療效觀察

      發布時間:2025-07-18 20:40:55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龐春

      [摘要]目的:探討選擇性軀干運動對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的療效觀察。方法: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患者32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例,兩組均給予常規的康復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選擇性軀干運動的方法,訓練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urke傾斜量表(BLS)進行療效評定。結果:經過10天治療,兩組BB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BLS評分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2項評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選擇性軀干運動能有效提高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患者的平衡功能。

      【關鍵詞]腦卒中;傾斜綜合征;軀干運動

      [中圖分類號]R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16-01

      傾斜綜合征(pushersyndrome,PS)是腦卒中后出現的一種姿勢控制障礙,表現為患者在所有體位下均將重心倒向偏癱一側,對被動矯正其姿勢均產生抵制[1]。傾斜綜合征常導致患者心理緊張,跌倒風險增高,以致患者不敢輕易移動自己的身體,使得患者康復時間延長。腦卒中患者坐位練習是床上平臥位練習的提高,立位練習的基礎,坐位練習的效果決定患者離床站立、行走功能恢復的質量。因此康復治療師要重視腦卒中患者的坐位訓練為患者盡早離床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研究探討選擇性軀f運動對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的療效觀察,發現臨床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患者32例,通過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齡(55.72±8.63)歲;病程(4.56±1.35)天。對照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齡(54.67±8.84)歲;病程(4.77±1.42)天。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研究的可比性。此外,兩組在治療前的Berg平衡量表(BBS)、Burke傾斜量表(BL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也具有可比性。

      人選標準: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符合傾斜綜合征判斷標準[3];患者視覺功能正常;無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以前有過腦卒中病史而遺留運動功能障礙;視野缺損、偏盲等視力障礙;有認知障礙不能執行指令。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的康復訓練,包括大關節活動訓練,肌力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等。每日訓練40分鐘,每天1次,連續10天。觀察組加用選擇性軀f運動訓練,具體方法如下:(1)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囑患者非偏癱側手往前上方觸摸治療師的手,治療師另一只手觸摸腹肌,促進腹肌收縮。(2)患者體位同前,患者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治療師通過有節律地向兩邊運動患者的膝而促進其髖外展和內收,然后兩腿交換。(3)患者坐位,。上肢放在桌上,雙足平放地面,治療師站在患者后面,一只手臂放在患者前方下部肋骨,幫助患者腰部完全彎曲,另一只手放在患者肩胛上,幫助其屈曲胸椎。接下來治療師把放在肋骨的手移到患者胸骨處,另一只手移到背部胸椎明顯后凸部位,穩定加壓使其向上伸直。(4)患者坐位,雙手自然下垂,治療師蹲在其前面,兩手分別放在患者骨盆側面,促進其有節律性前后運動、左右擺動,促使患者選擇性地屈伸腰椎及身體重心轉移。

      13評定標準

      (1)Berg平衡量表(BBS)評分:共14項,總分56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40分預示有跌倒危險。(2)Burke傾斜量表(BLS)評分:共5項,得分0-15分,>2分有傾斜傾向。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治療10天后由同一位治療師進行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I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以滅±s表示,采用計量資料的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10天治療,兩組BB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且觀察組更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BLS評分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傾斜綜合征的發生通常與丘腦后核、島葉皮質、中央后回、額下回、顳中回和頂葉的病變有關[4],患者表現為找不到軀干中立位的感覺,控制不住身體的重心,嚴重影響坐位、站立平衡。姿勢控制及軀干肌訓練是改善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有效方式[5]軀干的穩定訓練對傾斜綜合征患者姿勢控制尤為重要[6]。軀干是連接上肢、下肢的樞紐,軀干控制是人體運動的關鍵。通過選擇性軀干運動的訓練,增強患者本體感覺,改善患側腰背肌群、胸腹肌群低張力狀態,激活患側軀干伸肌,減輕患者重心轉移的抵抗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坐位平衡功能,為下一步站立、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使用選擇性軀干運動的方法,治療師能夠在康復治療中及時發現并糾正患者異常的姿勢,刺激低張力的軀干肌群活動,給患者提供正確的觸覺、運動覺輸入,讓患者感受到軀干運動時重心的轉移,為大腦建立良好的運動反饋。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BBS和BLS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說明兩組治療方法均能改善坐位傾斜綜合征患者運動平衡功能。同時觀察組BBS評分高于對照組,BL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選擇性軀干運動對腦卒中坐位傾斜綜合征患者的坐位功能改善較常規康復方法更加有效,值得臨床借鑒。由于本研究樣本例數較少,其作用機制需要今后擴大樣本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Lee JH,Kim SB,Lee KW,etal.Somatosensoryfindings of pushersyndrome in stroke patients. Ann Rehabil Med,2013,37(1):88-95.

      2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節選)J]中國現代神經病雜志,2012,27(3):200-201.

      3PatriciaM,Davies,著,劉欽剛,譯循序漸進偏癱患者的全面康復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344.355.

      4 Bernhard B,Jelena J,Wibke MF,et al.Pusher syndrome:its corticalcorrelate[J].Neurol,2012,259(2):277-283.

      5邵印麟歐陽迎周立晨等姿勢控制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足底壓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改善的影響河北醫藥,2018,40(3):389-392.396.

      6張乃國,周偉宏,王海波.視覺反饋聯合軀干強化訓練對腦卒中Pusher綜合征的療效觀察中國康復,2018,33(4):286-288.

      猜你喜歡腦卒中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腦卒中類型及預后關系探討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7期)2016-11-30“三位一體”急救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救治和預后的影響中外醫療(2016年29期)2016-11-30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4期)2016-10-17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4期)2016-10-17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4期)2016-10-17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4期)2016-10-17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