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有哪些第1《少年讀西游記》推薦理由:一代又一代讀者被《西游記》中的故事吸引著。繼上部作品“少年讀史記”榮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后,張嘉驊的新作“少年讀西游記”,用孩子的語言、現代視角,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有哪些6篇,供大家參考。
1《少年讀西游記》
推薦理由:一代又一代讀者被《西游記》中的故事吸引著。繼上部作品“少年讀史記”榮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后,張嘉驊的新作“少年讀西游記”,用孩子的語言、現代視角,講述了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作者語言風趣、幽默、充滿童趣,非常貼近孩子的內心與審美情趣。同時,作者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進行重述時,又秉持著嚴謹的態度、探究的精神、以優秀的作品向經典致敬的心態,力求在字里行間再現中華精神風骨與文史之美。
2《中國老故事》
推薦理由:適合全世界孩子品談中國文化的《中國老故事》。這套書里的故事,歷經一代代中國人口口相傳,生生不息,爸爸媽媽聽過,爺爺奶奶講過。我們在童年時反復聆聽,又將它們一一轉述給孩子。講述與聆聽之中,我們會看到先人的生活,看到神州大地上的悲歡離合,也看到世事變遷與滄海桑田,而不變的,是我們的黑頭發、黑眼睛與黃皮膚,以及那些根植于我們血脈深處的傳統文化與赤子情懷。
3《最好的方法讀唐詩》
推薦理由:《最好的方法讀唐詩》從盛唐詩人李白的人生和詩入手,巧妙地將唐朝詩人以不同角度切入,用生動、通俗、有趣的語言帶孩子和家長們重返唐詩的世界。作者將撲朔迷離、紛繁復雜的故事以最符合孩子心理的方式輕松講述;善于將媽媽們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唐詩學習中苦惱的問題以十余種方法巧妙化解;將枯燥乏味的唐詩、了然無趣的釋義、相隔久遠的歷史、暈頭轉向的地理神奇串燒,變成孩子們身體里生長出來的知識底蘊,為我們淋漓盡致地展現唐朝這出精彩的戲。
4《世界少年文學經典文庫·詩經》
推薦理由:風、周南、關雎、葛覃、卷耳、穋木、螽斯、桃夭、兔置、芣莒、漢廣、汝墳、麟之趾、召南、鵲巢,《詩經》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濫觴,對于孩子未來的語文學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胖嫂回娘家》
推薦理由:孩子都愛幽默的故事,粗心的胖嫂讓我們忍俊不禁;雖粗心大意如胖嫂,她有缺點也是寶貝心中最好的媽媽。
在中國早期本土原創圖畫書中,屬于大師級別的作品如鳳毛麟角,而連環畫界泰斗級別的大師賀友直創作的《胖嫂回娘家》卻是其中之一,看著胖嫂回娘家,我們仿佛看到了江南的青磚白墻,小橋流水。作者賀老無師自通地運用了現代圖畫書理論使用圖畫來敘述故事的方法,讓孩子對于人物的行為描摹、性格刻畫以及故事推進一目了然,真是圖畫書創作的神來之筆。
6《十二生肖傳說》
推薦理由: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從哪里得來?本冊繪本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孩子們解答了這個問題。適讀年齡:3-6歲。
由兒童文學翻譯大師任溶溶老先生傾情翻譯,重新演繹中國古老傳統經典傳說故事,弘揚傳統中國文化。
7《中國傳統節日故事》
推薦理由:這套《傳統節日故事》的封面上有兩個憨憨的小孩子舉著燈籠,一個女人在蒸點了紅點的饅頭,感覺整個封面流露出一種美好祥和的氣氛,讓人沉醉。讀了這套書,不止是孩子了解了傳統,連父母也懂得了什么叫文明。整套書總共8本,收錄了8個傳統節日故事比如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的七夕故事,再比如源于對偉大詩人屈原的紀念端午節。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記憶;每一次朗讀都是一次傳承。
8《絲綢之路》
推薦理由:本書是“漫眼看歷史”漫畫歷史小叢書之一。用圖畫講述絲綢之路的傳奇故事。從絲綢的故鄉到古都長安城,沿著唐僧取經之路開始遙遠艱巨的旅程,橫貫亞歐,帶去席卷羅馬的絲綢熱潮。趣味十足的漫畫,簡潔嚴謹的語言,短短的篇幅,豐富的內容,畫卷式的表現方法,發散性的知識編排手段,給你帶來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適合小學高段及中學生閱讀。
9《中華民族奇幻故事集》
推薦理由:《中華民族奇幻故事集》是一個不聲不響的優美行動。比如在《中華民族奇幻故事集1》中,講述了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等中華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以及各民族的節日、服飾、飲食文化、建筑等知識,孩子們會很快的了解關于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知識。
10《盜御馬》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超級美的國粹與繪本的完美結合,我覺得自己都詞窮得無法表達其中的美,那么,就靜靜的讀給孩子聽,讓孩子在這遠古的故事中,在這精彩的圖畫世界 ,感受那個年代的無聲的美吧!傳統文化的傳承,原來除了國學之外,還有繪本這樣的方式,真是讓我嘆為觀止呢!
很多人說,國學的概念過于寬泛,國學是個框,什么都往里裝,國學的概念不夠清晰;有些人認為,國學特別是儒學造成了中國的落后挨打,讓中國沒能產生科學;也有人說,國學都是糟粕,什么取其精華,根本就沒有精華可言,除了說教就是玄虛,沒有一句經得起邏輯的推敲。更有人說百年前救亡圖存的先烈們要一把火燒掉的陳芝麻爛谷子又開始死灰復燃了,那些封建禮教、三從四德又開始借尸還魂了。諸如此類的說法不勝枚舉。罵的更難聽的還有很多,只是這兩年少了一些,原因是國家開始提倡學國學、用國學。
有些人說,這次的所謂文化復興運動,是官方倡導的結果。其實不然,雖然沒法明確界定,或者有什么標志性的事件,這次文化復興運動應該基本可以確定是在20XX年左右。而且這次的文化復興運動與歷次可能都不太一樣,這次的發起點基本上是從企業家這個層面開始的,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民國之前,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企業家,很多我們只能稱之為商人。最開始的時候,他們中有些人的目的也不見得有多高尚。
前20年,我們是在拼命的追趕中度過的,國門打開,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讓我們眼前一亮,又沒有過系統商業和管理訓練的企業家們,如何管理企業?一靠自己摸索,另外就是全盤引進西方的管理文化和管理工具。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大家發現很多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在中國的現實土壤中,明顯的水土不服。
有些人將這些歸咎為民智未開,有些人將這歸咎為中國人就是個人情社會,一板一眼的管理根本就不適應中國。在這個基礎上,很多人做了大量的嘗試,有些人引入軍隊的管理模式,軍事化管理,有些人引入宗教的方法進行管理,有些人更是玩起了帝王術那一套,當然也有人想起了國學。
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要想把員工管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員工自己想做個好人,變成順民,還是老祖宗封建管理的那一套模式更有用,中國人不缺的就是奴性。一時間,各種要求員工誦讀《弟子規》、《孝經》、給父母洗腳,給員工發孝工資等等精彩紛呈。
正是有了這樣的需求,各色國學大師粉墨登場,用國學重新包裝的各種管理培訓、總裁班動輒幾萬幾十萬,聽課的人也聽的熱血沸騰,錄像在機場、各種貴賓室循環播放,各種國學與管理、國學與人生智慧的書成為暢銷書。同時,看風水、擇陰宅、各種周易算命也都賺得盆滿缽滿。
關于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筑等諸多方面?,F“國學”概念產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并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并沒有主從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1《四書》
《四書》不是一本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書的合稱,是國學的核心,要學好國學,熟讀《四書》是基本功?!洞髮W》是相對于《小學》來說,是古時讀書人入門必讀經典;《中庸》是國學的心法;《論語》是兩千年來國人思想的總源泉,《孟子》在宋朝后與《論語》并駕齊驅。
2《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鬃诱f:“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对娊洝分v述的全是純潔的思想、高尚的行為。在藝術形式上,《詩經》還略顯粗糙,藝術表現也不夠成熟,但卻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養精神最好的詩歌,其后的唐詩宋詞,雖然在藝術形態上達到了巔峰,但這方面卻遠不如《詩經》。
3《傳習錄》
讀這本書,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陽明學問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來自這里。陽明龍場一悟后脫胎換骨,成為千古佳話?!秱髁曚洝愤@本書是陽明心學的主體,提出了滿大街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觀點,特別是對儒學進行了進一步闡釋,使儒家思想脫離了朱熹理學的繁瑣禁錮,變得簡單、唯美、實用?!秱髁曚洝泛髞盹L靡日本,對日本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4《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被認為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正心誠意、修心養性、涵養品德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這本書集儒釋道思想為一體,通過簡易的詩句和警世的喻言表達出來。讀來使人心曠神怡,又感慨萬千,想必是作者飽經世事滄桑后的深刻體會。所以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5《五種遺規》
這本書是清朝名相陳宏謀所編輯,是清朝時期社會教育的教材。編者感慨于世上多有弊端,在業余時間,采錄前人在養性、修身、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面的論述和事跡,分門別類為《養正遺規》(教育兒童)、《教女遺規》(教育女童)、《訓俗遺規》(移風易俗、處理鄉親鄰里矛盾糾紛之類)、《從政遺規》和《在官法戒錄》。這本書里收錄了不少著名篇章,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心相編》等,是遵循儒家思想為人處世的很好教本。
6《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體現的就在這本全集中,特別是曾國藩家書,是最重要的資料。市面上很多關于解讀曾國藩的書,對他的成功進行了很多分析,魚龍混雜,不可以全信。曾國藩家書中,詳細記錄了他在給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國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經營、噓寒問暖、待人接物、為學作文的事,有的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曾國藩作為朝廷大員,更是一代儒學大師,他處理這些事的態度、方法,是活生生的國學教材,很多可以給我們啟發。
7《常禮舉要講記》
這本書是李炳南教授(雪廬老人)從中國古代的《周禮》《儀禮》《禮記》中摘錄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需要知道的禮節。全書分為十二章,包括居家、在校、處世、聚餐、出門、訪人、會客、旅行、對眾、饋贈、慶吊、稱呼?!冻6Y舉要》的內容,簡明實用,因為作者是近現代大儒,對禮儀的闡述很好的銜接了古代和現代,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規》更詳細具體,是教育兒童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也是年輕人步入社會的禮儀必讀書。而且,這本書不但講禮儀的表面,更從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思想進行剖析,是學習國學很好的讀本。
8《李太白集》
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詩文充滿想象力,朗朗上口、氣勢磅礴,代表中國浪漫主義詩文創作的最高水準。
9《杜工部集》
杜甫被稱為“詩圣”,和李白一起,是中國古詩創作的兩座高峰。他的詩句工整而富靈性,有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
10《心經》
佛學時國學的一大源泉。佛,傳于印度,盛于中國?,F在大乘各派,印度全絕;正法一派,全在中國。我們的禪宗,是可應用的佛教,在世間的佛教。印度人學佛,也只能來中國。佛所講的宇宙精微,的確在儒家之上。儒佛略有不同,就是一個偏現世的多,一個偏出世的多?!缎慕洝肥前闳舨拷浀涞暮诵?,也是佛學和禪宗的精華,解心經,通佛理,是學好國學的必備根基。
1《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后,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3《莊子》
《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F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后學所作。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愿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愿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4《孟子》
孟子,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后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后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后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墨子》
墨子,名翟(dí),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關于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天智、陰鬼、“非命”、非樂、節葬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后,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6《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領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7《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8《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秾O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9《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蹲髠鳌芳仁枪糯鷿h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蹲髠鳌肥?a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
10《楚辭》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離騷體"。
因為國學可以讓我們領略古人的智慧,對自己、對人生的方方面面進行思考,從而關照內心,去尋覓事情的答案。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在思考中進行自己的生活,修心開智,活得也會更自在些。
另外我們日常也可以通過中醫來調節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減少疾病的折磨。時不時去看看國畫展,去見識國畫之美。閑暇之余下下象棋,聽聽相聲或京劇,不也都很有意思嗎?完全不比那些勁歌熱舞的綜藝節目差嘛!甚至比它們更有味道和深意。
愿我們都能用國學引領生活,讓國學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國學來幫助我們成就真我,從而達到心、身、靈達到高度統一,讓生活變得更加輕松自在。